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咨询培训 > 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下册(部编版)第十二课民族大团结学案(无答案)
民族大团结学案2019年月周期教师科目历史学生时间教学内容第十二课民族大团结教学目标1.了解民族分布特点;掌握民族区域自治政策实施原因。2.理解民族区域自治的意义。3.认识党的民族政策促进了各民族共同发展。重点考点民族区域自治,各民族共同发展,民族区域自治的原因。教学实施过程三、新课讲授:1、知识点框架:知识点一民族区域自治制度(1)依据:根据我国民族问题的历史特点和现实情况。(2)含义:在_____领导下(前提),在_____的地方实行区域自治,按照民族聚居的人口多少和区域大小,设立不同级别的民族自治区域和自治机关。在自治区域内,由当地民族当家做主,管理本民族的内部事务,行使自治权(核心)。(3)确立:1949年《__________》将实行民族区域自治作为一项基本政治制度确定下来。(4)意义:民族区域自治对维护_____、_____和_____发展具有重大意义,为实现各民族共同繁荣发展奠定了基础。(5)5个民族自治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知识点二共同繁荣发展的主要措施(1)进行民主改革和社会主义改造。(2)加强少数民族地区的经济建设,促进__________。(3)保护发展少数民族文化。(4)进行_____战略。2、例题:(1)中国是由56个民族组成的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各民族在长期的交往、交流与交融的过程中逐步形成的民族分布格局是()A.大杂居、大聚居B.大杂居、小聚居C.小杂居、小聚居D.小杂居、大聚居(2)关于我国民族分布格局的叙述,正确的一项是()A.以汉族为主体的各民族大杂居、小聚居B.以汉族为主体的各民族小杂居、大聚居C.以55个少数民族为主体的各民族大杂居、小聚居D.以55个少数民族为主体的各民族小杂居、大聚居(3)我国各民族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形成的分布格局是()A.大杂居、小聚区B.小杂居、大聚区C.小杂居、小聚区D.大杂居、大聚区(4)我国56个民族分布的特点是()A.集中居住B.分散居住C.大杂居、小聚居D.无规律、较混乱(5)某同学整理所学知识,制成如下知识卡片,如果要给卡片一个名称,最合适的是()A.民族工作成就显著B.统一大业逐步推进C.思想文化繁荣发展D.外交工作不断突破3、练习:(1)我国民族格局的特点是()A.以民族为主体的各民族大杂居、小聚居的格局B.大杂居、小聚居的格局C.各自在不同区域孤立居住D.平均分布的格局(2)我国是一个由多民族共同缔造的统一的大家庭,在这个大家庭中有()A.52个民族B.54个民族C.55个民族D.56个民族(3)“……民族自治地区对上级国家机关颁布的条例、发布的命令、制定的规定,凡有不适合本地区实际情况的,可在报经上级机关批准后,变通执行或者停止执行”材料体现了我国实行()A.民族区域自治制度B.经济特区优惠政策C.和平共处的外交政策D.人民代表大会制(4)一些国外学者认为,这是对多民族国家民族政策模式的发展创新,是独特的“中国经验”。这里的“中国经验”指的是()A.政教合一的制度B.民族区域自治制度C.特别行政区制度D.人民代表大会制度(5)中华民族的历史是由各族人民共同缔造的,加强民族团结,力求社会稳定、和谐与发展是当今社会的重大问题。下列关于我国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表述,不正确的是()A.民族区域自治是解决民族问题的基本政策,是我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B.其内容是在少数民族聚居区建立自治地方,设立自治机关,行使自治权C.体现民族平等、民族团结与共同发展繁荣的原则D.是在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逐步建立起来的4、小结:(1)民族区域自治制度(2)共同繁荣发展的主要措施四、学习检测(见单篇)五、作业布置:背诵本课重点知识六、整理反思:七、学习评价:老师:学生完成情况:较好()一般()不好()完成不好的原因:教师签字:学生:对于本节课的学习:满意()基本满意()不满意()学生签字:家长对本次学案完成情况的评价班主任签字:
本文标题: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下册(部编版)第十二课民族大团结学案(无答案)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4605875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