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行政管理学主讲人:王臻荣目录•政府与发展•政府的规模与范围•市场经济的基础条件•公益物品•内外有别评论•垄断与竞争•平等与效率评论•集权与分权•选择与规则行政管理学:绪论主讲人:王臻荣政府与发展主要内容政府的特质学科习惯、国际惯例、理论界定治道变革理论与事实、新公共管理、政策选择分析视角分析的维度、基本概念、分析工具政府的特质学科习惯国际法:国家的要件国内法:行政机关政治学:政治统治机关本书中:经济意义上的政府(强制性和公共性)国际惯例(国际组织对于政府的界定)世界银行的发展报告从政治、法律、组织、权力结构等角度去界定政府理论界定与其他社会组织的区别:一是权力的普遍性,二是强制性优势:课税;禁止或允许;节约交易成本和组织成本;遏制“搭便车”问题;庞大的财政实力;独特的财政货币权力。治道变革•理论与事实•新公共管理•政策选择理论与事实–理论:无政府主义;小政府主义;–福利国家理论;计划经济理论等–事实:(不确定)•无政府或弱政府与发展;•计划经济国家寻求新的发的道路;•福利国家的财政危机;•东亚各国经济的发展–结论:适度政府才有利于发展–(适度规模和适度职能)新公共管理–世界银行《1995年世界发展报告》发展中国家在劳动力市场上政府与市场抉择的三种格局•东亚国家的格局–重视投资于实物资本和人力资本;出口导向型产业•保护主义的格局–内向型发展道路•中央计划经济国家的格局–发展战略确定的发展道路–结论:政府适应市场经济有效运行的需要来界定自己的角色,进行市场化变革,并把市场制度的基本观念引入公共领域,建设开放而有效的公共领域。政策选择•在既定的以市场为基础的发展战略的基础上,政府如何选择有效政策来支持市场实现资源配置(自由市场政府干预)–加纳的贸易保护主义政策–马来西亚以市场为基础,依赖市场来实施资源配置–波兰的集权化资本市场•结论:经济增长快国家劳动者享受的收益并不是在公共部门中创造就业机会的结果也不是政府指令工资增长的结果。分析的视角•分析的维度–政治人与政治社会•宁可我负天下人,不可天下人负我•资源配制的机制是权力–道德人与道德社会•宁可天下人负我,不可我负天下人•道德性资源配制机制–经济人与经济社会•不可天下人负我,我也不可负天下人•互惠利己的方式配制资源基本概念•根据资源的机会成本,以最大化为目标,实现资源的配制效率—经济分析的基本概念•最大化资源配制机会成本•经济学的最基本的假设:–一是经济人的行为是理性的;–二是资源是有限的且有多种用途;–三是经济资源的使用存在机会成本基本概念•经济分析中的最大化应该是经济人的最大化,是基于同情心或者“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基础上的最大化,而不是基于无偿利他的道德人的最大化或者是损人利己的政治人的最大化。•均衡:所有经济人都达到理性的最大化目标后,并持续存在的一种互动格局,在这一格局没有人愿意支付代表来改变这一格局。竞争均衡。•经济效率:竞争均衡时,资源配制也达到了帕累托最优状态分析工具•微观经济分析是有限经济分析的方法论基础,它为我们提供了最基本的经济分析工具。•消费者的选择和需求理论物品和劳务的供给理论市场均衡理论福利经济学•福利经济学的出发点——效率定理——帕累托效率标准–帕累托最优交换条件:任何两种商品的边际替代率对任何两个消费者是相同的–帕累托最优的交换条件:任何两种商品所使用的生产要素的边际转换率对任何企业均是相同的–生产与交换的帕累托最优条件:边际替代率与边际转换率是相同的政府的规模与范围主讲人:王臻荣有效政府要有一定的规模和实力,以实现政府的功能有限政府的规模要数限制,因为市场优于政府,在不得不的情况下才求诸于政府本书的核心观点政府既能够促进发展,也能够阻碍发展。要使政府促进发展,而不是阻碍发展,我们就要运用我们的智慧,建立有效且有限的政府。问题在于:如何确定政府与市场的最佳关系何谓政府的规模与范围政府规模的数量数量指标(政府有多大)规范指标(政府应该有多大)数量指标公务人员数量指标机构数量指标在进行国际或跨时间的比较时,人们常用政府工作人员占人口的百分比、占总就业人口的百分比来比较政府规模中国政府历次精兵简政的政府改革,实际上都是这一意义上的政府规模改革从三方面进行计算1、横向规模2、层级规模3、综合指标中国政府历次精兵简政也包括精简机构的改革,但一般只倾向于考虑横向规模数量指标财政指标公务指标政府总支出占国民生产总值的比重,就是公共财政学统计政府规模的指标中国很少用财政支出指标来判断中国政府的规模,这为只做表面文章的政府规模改革提供了机会很难量化美国放松管制的改革,实际上就是减少公务的改革规范指标从理论上分析政府应该有多大政府规模与经济发展有一定的相关关系东西方的一致意见政府规模过大,对经济活动的干预过多,经济组织就会缺乏活力,整个经济就会丧失活力不同观点较大规模的政府可以通过摆脱对别国的依赖来促进本国经济的增长折衷观点政府活动仅限于私人部门无法做到的范围之内问题发达国家的政府规模都较大,发展中国家的政府规模是否也需扩大?或者说目前发达国家都在通过私有化、缩减社会福利项目等改革努力缩小政府规模,发展中国家就应该预留余地,继续保持目前的政府规模呢?规范分析的必要政治分析经济分析经济分析——即从经济角度考虑成本收益比较1、政府工作人员——录用人员的成本收益比较2、政府机构数量——一体化与专业化的成本收益比较3、政府财政支出——政府财政支出的收益成本比较4、政府公务数量——公共事务的范围以及政府的能力经济分析表明,政府规模有一个适当的度,过大、过小都是不经济的。关键在于计算政府规模的边际收益是否与其边际成本等价。而这时,政府的能力也得到了充分的利用。经济分析为政府的规模提供了一个进一步思考的思路1、政府的规模与政府的能力呈正相关关系。2、政府的规模与市场的能力呈负相关关系。3、政府的规模是有限的,但有限的标准应该是比较灵活的。4、政府规模有一个动态的视角,在政府规模动态调整的过程中,不断趋向政府与市场的均衡。政府规模取决于政府与市场的均衡——市场经济的结构与功能市场经济如何实现资源的最优配置?如何实现公共利益?它既不依靠人的善心,也不必依靠恶欲,而依靠每一个人的自我关怀之心和对他人的同情心,依靠每一个人的互利行为,依靠每一个人的创造力,来实现有限资源的最优配置。理性的经济人追求个人最大化利益分散的决策结构和奖惩机制是市场机制致富致强的奥秘所在市场经济动力结构的实质性内容是经济人政府范围的准则政府职能范围应取决于市场和社会的需要市场的需要来自于市场失灵的校正,社会的需要来自于对社会公平的需要。发展中国家尤其是转轨经济国家,市场的需要还来自建立和完善市场基础制度。政府的限度政府也会失灵,只有当市场处理显然失灵且政府显然有效时,方能采取行动。绪论市场经济的基础条件主讲人王臻荣市场经济的四大基础条件经济自由个人权利政治条件法律条件市场经济什么是经济自由经济人的偏好自由、价值自由、使用自己资源的自由,其中最重要的是利用自己的有效资源对他人有利或至少无害的条件下实现福利最大化或利润最大化的自由。经济自由的内涵和补充不应该限制消费者身份,除非因为公认为不是合格消费者,e.g..青少年购烟酒。不应该限制消费者的任何偏好,除非该种偏好为公认不良偏好,e.g..吸毒。不应该限制任何生产者的生产偏好,除非该种生产偏好为公认不良偏好,e.g..生产毒品。不允许任何力量干预经济人的自由交易和自由定价,除非这种交易本身带有强制性或不正当性。补充:消费者主权(弱者优先)社会的平衡两个极端——政府失灵与失职自由不足——经济管制:政府的失灵e.g..印度在1991年前后的差别经济自由是繁荣和发展的奥秘自由过度——恶性自由:政府的失职e.g..假冒伪劣层出不穷避免恶性自由是经济健康发展的保证个人权利的保障市场经济的健康发展,要求给予充分的个人权利,尤其是个人财产权的保障。对个人财产权加以保障,就必须先明确所有权。所以,明确所有权,尤其是明确与静态财产权有关的收益与代价的直接责任者,是市场经济有效运行的制度条件。现实对比——产权明确与否产权明确——中国乡镇企业的飞速发展1985—1994,乡镇企业在GDP中比重从13%增到31%产权不明确——三角债和逃生经济对于三角债,政府对债务链的干预使产权界限模糊,从而导致不良后果对于逃生经济(地下经济)的增长,则是由于政府对财政权的过分管制,而忽视对财产权的保护。国有企业改革1986年,新西兰政府对公有企业进行改革,取得较大成功。1990年,对于改革成功的国有企业,政府陆续将其私有化。各国经验表明:国有经济效率很可能非常好,但是好景一般不长。中国的国企改革:收缩国有经济,发挥非公有经济的优势,提供了必要的产权条件,同时也要求了进一步明确和保护产权。政治条件和平的政治环境e.g..索马里内战&利比里亚内战低效率资产的消耗有限政府德国古典主义者威廉洪堡论述的国家目的:大小为国民增进繁荣和福利(积极的福利)抵御外部侵略保证内部公平为国民提供内在和外在的安全保证国家目的什么是有限政府威廉洪堡认为:不恰当的积极的福利千篇一律(差异)削弱人的能力(主动)破坏国民的内心情感(自由)泯灭人的个性(精神)所以,有限政府就是在保证国民内在与外在安全的前提下,尽量减少积极的福利对国民的干预。通过减少国家(政府)的不必要的自由,给予国民更多的自由。市场经济行为规范市场经济行为规范应符合:可普遍化原则——普遍适用经济原则——节约成本,收益最大化市场经济行为规范的维护:良心(不够)外在强制力:黑社会(不经济、不可靠、不持久)政府(对黑社会的符合经济原理的替代)法律的完善——从政府到市场存在问题:有法不依地方保护主义借助非政府法律保护针对以上问题,解决方法:政府为市场经济提供成文的法律框架(政府)二者结合非政府对法律的实践,政府应加以鼓励(市场)结语市场经济需要经济自由,需要明确的产权,需要必要的政治和平,需要保护经济自由、保护产权的法律条件,政府在其中既是不可缺的,但也不是万能的;因此,市场经济既要依靠政府,又不能对政府抱有幻想。主讲人王臻荣•在消费上具有排他性•它的消费具有竞争性•产权可界定,并且它的享用者和生产者界定产权所付出的交易成本应比较低•在消费上不排他性•它的消费具有非竞争性•它的产权不可能界定•公有公益物品•不可排他、非竞争性•国防、消防等•私有私益物品•可排他、可竞争性•书籍、汽车等•公有私益物品或公共池塘物品•不可排他、可竞争性•地下水、福利房等•私有公益物品或俱乐部物品•可排他、非竞争性•电影院、图书馆等•假定消费者A和B得偏好和收入是已知的•市场曲线SS是给定的•SD=DA+DB表示消费者面临统一价格时所愿意消费的物品总量•OP就是均衡价格,此时OQ=OQA+OQB私益物品产量私益物品价格QAQBQSSSDPDADBOG•假定消费者A和B得偏好和收入是已知的•市场曲线SS是给定的•SD=DA+DB表示消费者面临同一公益物品所愿意支付的价格总量或税收总量•OP就是均衡价格,此时OP=OPA+OPB公益物品产量公益物品价格QSSSDPDADBOGPBPA•消费者的需求曲线是虚拟的•消费者可能隐瞒自己的真实需求•就某些公益物品,消费者很难达成协议•政府无法了解消费者的真实需求•消费者的自觉•政府的强制力•建立民主制度•实行地方和社区分权•哈丁的公共事物悲剧•囚犯困境博弈•奥尔森的集体行动的逻辑政府和市场的共同努力,才是解决公益物品的有效之道GameOver论“内外有别”主讲人王臻荣讲述思路:1。本章节的内容实质2。对本章节总体上的不同意见3。细节上的质疑本章涉及的内容实质:外部性问题新公共管理“外部性”引入行政学的意义拓宽行政学的研究主题改变传统行政学研究方法为政府管理研究提供新的思路整体上章题应改–科斯第一定理提要,外部效应可以内化(P198)第二小节可与第三小节对换–第二节不是在讲一般意义上的政策选择,而是基于考虑消除外部不经济的政府行为–第四节又
本文标题:机会成本经济学假设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460716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