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冶金工业 > 矿山环境保护与综合治理方案编制技术要求演示文稿
矿山环境保护与综合治理方案编制技术要求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土资源部发布•目次•前言•1范围2规范性引用文件•3术语和定义4总则•5矿山环境影响评估•5.1评估原则•5.2评估精度要求•5.3评估技术要求•5.4评估内容•6矿山环境保护•6.1保护原则•6.2总体要求•6.3新建矿山•6.4已投产生产矿山•6.5拟闭坑矿山•7矿山环境综合治理方案编制要求•7.1方案编制原则•7.2技术路线•7.3方案的主要内容•7.4方案的组成•8矿山环境治理要点•8.1矿区泥石流•8.2山体滑坡•8.3开采沉陷•8.4矿区岩溶塌陷•8.5危、损尾矿库(坝)•8.6固体废弃物堆放场•8.7水均衡坡坏、水污染•8.8露天矿不稳定边坡•8.9矿区土地复垦•8.10植被重建•9附录•附录A(规范性附录)矿山环境保护与综合治理方案编写大纲•附录B(规范性附录)图件编制要求•附录C(规范性附录)矿山环境影响评估分级表•附录D(参考性附录)矿山环境问题评估指标表范围•本标准规定了编制矿山环境保护与综合治理方案的术语和定义、原则、矿山环境影响评估、矿山环境保护、矿山环境综合治理方案编制要求。•本标准适用于新建和已投产生产的矿业权人编制矿山环境保护与综合治理方案使用。规范性引用文件•GB50330-2002建筑边坡工程技术规范•GB/T15776-1995造林技术规程•GB78(30-92)-87森林土壤测定方法•GB/T18337.2—2001生态公益林建设技术规程•GB/T144848-93地下水质量标准•GB18485-2001生活垃圾焚烧污染控制标准•DZ/T0239泥石流灾害防治工程设计规范•DZ/T0240滑坡防治工程设计与施工技术规范•SL204——98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方案技术规范•UDC-TD土地复垦技术标准(试行)•TD/T1012─2000土地开发整理项目规划设计规范•CJJ17-2001城市生活垃圾卫生填埋技术规范术语和定义•1矿山环境•指采矿活动影响到的岩石圈、水圈、生物圈和大气圈的深度和范围内的客观实体的集合。•2矿山环境问题•矿业活动与环境之间相互作用和影响产生的环境演变、破坏和污染等问题。•3矿山环境影响评估•对矿山建设及生产活动可能影响范围内的环境问题、矿山环境现状评估、演化趋势预测和综合影响评估。•4矿区生态重建(恢复)•将人类破坏的矿区生态系统恢复成具有生物多样性和动态平衡的本地生态系统。其实质是将人为破坏的矿区环境恢复或重建成一个与当地自然界相和谐的生态系统。•5矿山环境综合治理方案•对矿山建设及生产活动造成的环境破坏,进行环境影响评估,制订保护措施,采用工程和生物措施使环境得以恢复,达到新的环境平衡的技术方案的总称。总则•1、矿山企业要从促进经济社会和环境协调发展的战略高度,坚持“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原则,坚持“在开发中保护,在保护中开发”的原则,坚持“边生产,边治理”的原则,坚持‘依靠科技进步,发展循环经济,建设绿色矿业’的原则,作好矿山环境保护与综合治理方案。•2、新建、扩建的矿山,其矿山环境保护与综合治理方案的内容和深度应与矿山建设的主体工程所处的阶段要求相适应。已投产生产的矿山,其矿山环境保护与综合治理方案应包含对已经产生的矿山环境问题的治理和新的开发活动可能诱发的矿山环境问题的处理。•3、新建、扩建的矿山,其矿山环境保护与综合治理方案要立足于矿山开发规划、开发设计、矿山基建、采矿选矿技术、废弃地复垦等开发环节方案,符合环发(2005)109号《矿山生态环境保护与污染防治技术政策)的要求,防患于未然,尽量使矿山的生态影响和破坏降到最低程度。•4、矿山环境保护与综合治理的地域范围,不仅限于矿山开采区,还应包括受矿业活动影响的地区。尤其是地下开采的大型矿山,即使地面未被矿山开采所占用,但受矿山开采影响已经产生的环境问题,也应列入矿山环境保护与综合治理的范围。•5、新建和已投产生产矿山企业必须做好以下矿山环境问题的评估、治理工作。•5.1矿区土地、植被资源占用和破坏问题,指土地利用现状改变、地貌景观破坏、水土流失、土地沙化、盐碱化、土壤污染等。•a.采场(露天开采)、工业广场、生活设施建设占用和破坏土地、植被资源;•b.采矿废弃物堆放、尾矿库等对土地、植被资源的占用和破坏;•c.矿山地质灾害造成的土地、植被资源破坏和地貌景观破坏;•d.废液排放、堆积物淋滤液污染土壤等造成土地、植被资源破坏。•5.2矿区水均衡破坏、水污染问题,指地下水水位下降、水资源枯竭、地下水地表水污染。•a.矿坑排水、采空区切断造成的地下水均衡破坏;•b.废液废渣排放、堆积物淋滤液造成地下水、地表水污染,破坏水环境。•5.3、矿山地质灾害,指崩塌、滑坡、泥石流、地面塌陷(开采沉陷、岩溶塌陷)、地面沉降、地裂缝以及边坡稳定性问题。•a.井工开采、露天开采引发滑坡、地面塌陷、地面沉降、地裂缝等问题;•b.矿坑疏干排水引起的地面沉降、地面塌陷、地裂缝等问题;•c.固体废弃物堆积引起的崩塌、泥石流、边坡稳定性等问题;•d.尾矿坝开裂、边坡稳定性问题。•5.4、其它矿山环境问题•如放射性、燥声、自燃、油污染等问题。•6、编制了《矿山环境保护与综合治理方案》的矿山,不再单独进行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和矿山环境影响评估。矿山环境影响评估•1评估原则•1.1评价矿山建设及生产活动可能引发的环境问题、地质灾害对矿山环境的影响破坏程度;进行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论证矿山环境对矿山建设及生产活动的适宜程度。•1.2矿山环境影响评估的地域范围,不仅限于矿山开采区,还应包括受采矿活动影响的地区。•1.3生产矿山、改(扩)建矿山以矿山环境现状和预测评估为主,新建矿山以矿山环境预测评估为主。•1.4矿山环境影响评估分级进行,根据地质环境条件复杂程度与矿山开发影响特征对矿山环境影响评估可分为三级,参照附录C执行。C1矿山环境影响评估分级表地质环境条件评估分级矿山开发影响系数复杂中等简单大于或等于23一一二16~~22一二三小于或等于15二三三注:最大值31,最小值13;C2矿山开发影响系数表指标类型单项系数矿种煤矿、油页岩矿4金属矿3~4非金属矿3~5富含污染物矿6~8矿山规模大型、中型4小型2采矿方式露天开采4地下开采3地质工艺开采2采矿方法帷幕注浆法、充填法等保护性采矿方法2崩落采矿法等非保护性采矿方法5采矿规范程度常规采矿方法3~4规范开采,采动影响小2欠规范开采,采动影响大4矿业废弃物处置处置合理2处置欠合理4处置不合理6C3矿山环境条件复杂程度分类表•复杂中等简单•1.矿山环境问题类型多、发育强烈、危害大。1.矿山环境问题类型较多、发育中等、危害中等。1.矿山环境问题类型单一、一般不发育、危害小。•2.地貌类型复杂、地形起伏变化大、相对高差大,不利于自然排水;年均降水量大、降水集中强度大、气温温差大。2.地貌类型较复杂、地形起伏变化不大、自然排水条件一般;年均降水量中等、降水较集中、气温温差变化较大。2.地貌类型单一、地形简单、较平缓,有利于自然排水;年均降水量小、气温温差变化小。•3.地质构造复杂,新构造活动强烈、构造破碎带发育、矿层(体)和围岩产状变化大、地层岩性复杂或松散软弱层厚、分布广。3.地质构造较复杂,断裂较发育、矿层(体)和围岩产状不稳定、地层岩性较复杂。3.地质构造简单,断裂不发育、矿层(体)产状稳定、地层岩性单一。•4.主要矿层(体)位于当地侵蚀基准面以下,充水含水层和构造破碎带富水性强,补给条件好,具有较高水压,与区域强含水层或地表水体沟通,水文地质边界复杂。4.主要矿层(体)位于当地侵蚀基准面以上,充水含水层和构造破碎带富水性中等,补给条件较好,或主要矿层(体)位于当地侵蚀基准面以下,附近地表水体联系差,主要充水含水层富水性中等,补给条件差,第四系覆盖层面积小、厚度薄,水文地质边界条件较复杂。4.主要矿层(体)位于当地侵蚀基准面以上,主要充水含水层构造破碎带富水性弱至中等,或主要矿层(体)位于当地侵蚀基准面以下,附近无地表水,充水含水层富水性弱,地下水补给条件差基本无第四系覆盖,水文地质边界简单。•5.矿床围岩岩体以碎裂结构,散体结构为主,岩石风化强烈,岩溶发育,接触蚀变作用强、存在饱水软弱岩层或松散软弱岩层,含水砂层多,分布广,稳固性差。5.矿床围岩岩体风化中等,岩溶发育中等,接触蚀变作用中等、或有软弱夹层,局部存在饱水软弱岩层和松散层(砂层)稳固性中等。5.矿床围岩岩体以块状、厚层状结构为主,风化程度低,岩溶不发育,岩石强度高,稳固性好。•6.矿石、废石(土)和矿坑水有害组分多、含量高、易分解,对水土资源环境污染和人体健康危害大、热害重。6.矿石、废石(土)和矿坑水有害组分少、含量低,且较稳定,对水土资源环境污染轻,无热害。6.矿石、废石(土)不易分解有害组分,矿坑水水质良好,不致对水土资源环境造成污染。•7.破坏矿山环境的人类工程经济活动强烈。7.破坏矿山环境的人类工程经济活动较强烈。7.破坏矿山环境的人类工程经济活动一般。评估精度要求•1一级评估应有系统、完整、翔实的基础资料,进行矿山环境影响定量评估。•2二级评估应有系统、齐全、翔实的基础资料,进行矿山环境影响半定量评估。•3三级评估应有齐全、翔实的基础资料,进行矿山环境影响定性评估。评估技术要求•矿山环境影响评估应在评估区环境条件和开采现状的基础上,结合矿业活动特点,根据经批准的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或矿山开采设计,对矿山环境问题进行现状评估、预测评估和综合评估。•1、现状评估是对矿山环境现状和已有的矿山环境问题进行评估。•2、预测评估是对矿业活动可能引发(加剧)的环境问题以及矿山环境对矿业活动可能产生的影响进行评估。•3、综合评估是在现状评估、预测评估基础上,进行影响程度分类(表5-1)和综合评估。•4、依据矿业活动对环境的影响程度、危害等因素,评估矿山环境对矿业开发的适宜度。适宜程度分为适宜、基本适宜、适宜性差三类(表5-2)。表5-1矿山环境影响程度分类表影响要素影响程度影响分类地质灾害危险性水土资源环境及地质地貌景观影响破坏程度危害对象损失与治理难度严重大影响大、破坏严重城镇、人口密集区、风景名胜区、大中型工矿企业所在地和交通干线、重点水利电力工程等。损失大、治理难度大、难以恢复中等中影响较大、破坏较重村庄、一般交通线和工程设施、资源环境功能规划要求较高地区。损失较大、治理和恢复较难。一般小影响小、破坏轻一般地区、资源环境功能规划要求较低地区。损失小、可以治理和恢复。表5-2适宜程度分类表适宜程度分类说明适宜矿山地质条件简单,矿山开发对地质环境影响破坏一般,矿业活动引发(加剧)地质灾害的危险性小可本身遭受地质灾害危害的可能性小,易于防治和生态恢复。基本适宜矿山地质条件较复杂,矿山开发对地质环境影响破坏较严重,矿业活动引发(加剧)地质灾害危险性中等或及本身遭受地质灾害危害的可能性较大,防治难度和生态恢复难度中等。适宜性差矿山地质条件复杂,矿山开发对地质环境影响破坏严重,矿业活动引发(加剧)地质灾害危险性大或本身遭受地质灾害危害的可能性大,防治难度大,生态恢复难度大。评估内容•1、矿业活动可能引发(加剧)的地质灾害,包括地面塌陷(采空塌陷、岩溶塌陷)、地面沉降、崩塌、滑坡、泥石流、地裂缝等。•2、矿业活动对地下水资源环境的影响,包括海(咸)水入侵、地下水均衡破坏、水污染等。•3、矿业活动对土地(植被)资源的影响破坏,包括改变土地利用功能、水土流失、土地沙漠化、地质地貌景观破坏等。•4、矿山环境问题对矿业活动的影响。评估指标及方法•1、矿山环境问题评估指标参照《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技术要求(试行)》(国土资发[2004]69号)和附录D。•2、矿山环境影响评估方法根据实际情况选定,一般采用层次分析法、模糊综合评判法、相关分析法和工程类比法等。矿山环境保护•1保护原则•1.1矿业开发应贯彻矿产资源开发与环境保护并重,综合治理与环境保护并举的原则。•1.2严格控制矿产资源开发对矿山环境的扰动和破坏,最大限度地减少或避免矿山开发引发的矿山环境问题。•1.3矿产资源的开发应推行循环经
本文标题:矿山环境保护与综合治理方案编制技术要求演示文稿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4607899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