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 元素与物质的分类教案
元素与物质的分类一、教材分析本节是鲁科版高中化学必修一第二章第一节的内容,它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上是“研究物质的方法与程序”延续,下为以元素为主线的物质分类学习打下基础。学生在初中化学中已经认识了几种具体物质的性质和单质、酸、碱、盐、氧化物的一般性质,但他们只是从单个物质的角度认识物质的性质,尚未从一类物质的角度认识物质的性质,更未建立起元素与物质的关系。因此,通过元素与物质的关系的研究,引导学生以元素的观点认识物质;通过研究用不同的标准对物质进行分类,使学生建立分类的观点。在分类的基础上,研究纯净物——单质、氧化物、酸、碱、盐之间的相互关系;让学生知道元素如何组成物质(可以游离态和化合态两种形态存在)。按元素的分类观,每一种元素都有自己的家族,从而建立起元素与物质的关系,进而让学生理解为什么110多种元素可以组成上千万种不同的物质。二、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使学生初步接触各种元素及其化合物,知道元素以游离态和化合态两种形态在物质中存在,以及每一种物质都有自己的物质家族,建立起元素与物质家族的关系,了解110多种元素为什么能组成上千万种物质。(2)从物质组成和性质的角度对物质进行分类,为研究物质的通性建立认识框架,同时知道可以依据不同的标准对物质进行分类。了解单质、氧化物、酸、碱、盐之间的反应关系,掌握一类物质可能与哪些其它类物质发生化学反应。体验了解研究一类物质与其它类物质之间反应的关系的过程方法。2.过程与方法(1)学会如何以元素为核心认识物质,由对单个物质的认识向对一类物质的认识转变(2)体现分类观的应用,形成元素族初步观念;同时体验分类的重要意义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元素的资源意识,体会分类的重要意义,形成物质的元素观和分类观(2)让学生树立运用化学知识,使自己生活得更健康。三、教学重难点重点:元素与物质的关系;物质分类的依据难点:以元素常见化合价找出常见物质并指出这些物质所属的类别;单质、氧化物、酸、碱、盐的化学性质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四、教学、学法教学:任务驱动模式本节课采用任务驱动模式的教学方法,布置四个学习任务让学生以小组的形式完成任务进而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让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学习元素与物质的关系和物质的分类,最后能预测和用实验探究来总结酸、碱、盐的通性达到学习和教学的目的。学法:合作学习法本节课将采用四人一小组的合作学习方法,由于有的内容要回忆初中的概念和知识所以合作学习法是最好的学习方法,通过合作学生能快速的理解和巩固知识五、教学过程【导入】现代社会很发达,我们平时浏览的网址不计其数,超市中的货物玲琅满目,图书馆中的书本种类繁多,那么这么多的物品我们依然可以迅速找到我们所需要的物品,为什么?【学生】能够迅速找个我们的所需是因为他们都进行了分类【讲解】人们根据一定的规则,把大量的物质进行分类,化学上有许许多多的物质同样使用了分类。元素周期表中共有112种元素,这112种元素组成了我们现在及其丰富的物质世界,下面有三个问题请同学们思考。【给出问题】1.110多种是如何构成及千万种物质的?2.为了更好地研究物质的性质和用途,应怎样对物质进行分类?用什么样的标准分裂?3.各类物质之间又怎样的关系?带着这三个问题我们来学习这节课的内容元素与物质的分类。【板书】一、元素与物质的关系【交流·研讨】同学们把书翻到31页看交流研讨的第一题。【布置任务1】以四人为以小组找出组成这些物质的元素都包含哪些。【学生】Mg、Cu、Na、O、C、H、S、Ca、C【衔接】在初中我们学过单质和化合物的的定义大家还记得吗?小组之间互相交流讨论回忆概念【学生】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叫单质;由不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叫化合物【提问】那么我们刚刚写出的这些元素哪些元素可以组成单质呢?【学生】Mg、Cu、Na、S、Ca、O2、H2、Cl2【板书】游离态:元素以单质形式存在的状态叫游离态。化合态:元素以化合物形式存在的状态叫化合态。【布置任务2】刚刚同学们复习过化合物是由不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下面老师来分组布置任务:第一组写由两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第二组写由三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第三组写由四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就用我们刚刚写出来的这些元素,每组至少写三个以上。【学生】第一组:Na2O、Na2O2、SO2、CO2第二组:Cu(OH)2、NaOH、Mg(OH)2第三组:NaHCO3、Ca(HCO3)2、碱式碳酸铜【讲解】由此可见由两种组成的化合物达成千上万种,由三种和三种以上元素组成的化合物也很多,只是还有一些物质我们暂时还没有学到在以后的学习中我们会学到很多。【交流·研讨】现在我们看第二题【提问】书上给出的这些物质含有哪种相同的元素【学生】碳元素【讲解】下面我们一起来研究一下碳元素,大家知道碳元素的常见化合价都有哪些【学生】:-4、0、+2、+4【提问】能否举例出以上化合价所对应的物质?【学生】-4:CH4、0:C、+2:CO、+4:CO2、Na2CO3、CaCO3【讲解】碳有四种价态就形成了许多的物质,那么我们在以后学习选修有机化学基础时我们会学到更多的含碳化合物也就是有机物【衔接】既然我们刚刚学习了那么多的元素和他们所组成的物质,那么谁能告诉我元素的具体定义是什么?(提示:在初中我们已经学习了元素的概念,小组之间互相商讨)【学生】元素就是具有相同核电荷数(即核内质子数)的一类原子的总称。【讲解】回答的很好。水中含有氢元素和氧元素,他们是组成水的基本成分,由以上学习的内容我们可以总结一下四点【板书】小结:1.、元素是物质的基本组成成分,物质都是由元素组成的。2、同一种元素可以自身组成纯净物——单质。3、不同种元素相互之间按照一定的规律可以组成纯净物——化合物。4、由于元素可以按照一定的规律以不同的方式进行组合,所以一百一十多种元素便组成了种类繁多的物质世界。【迁移·应用】看书上32页的图【讲解】我们一起来看一下这幅图,上面是纯净物,其中包括含铁元素的物质、含铝元素的物质、含氧元素的物质的、含氯元素的物质,这其中包括了单质和化合物【布置任务3】除了书上给出的化合物你们还能写出其他种类的化合物吗?每个小组写三到五种。【学生】第一组:Fe3O4、FeCl3、FeSO4第二组:Al(OH)3第三组:MgO、NaO、CaO、SO2、CO第四组:NaCl、CuCl2、HCl【讲解】通过对这幅图进行分析之后我们知道,元素是按照存在形态分为游离态和化合态,有的元素只有一种单质,有的元素可以有多种单质,比如生活中我们比较熟悉的碳,碳单质大家都知道有几种?【学生】金刚石、石墨、足球烯、活性碳、木炭【过渡】刚刚我们学习元素与物质的关系,下面我们来学习物质是怎样进行分类的【板书】二、物质的分类【讲解】同学们看看五彩缤纷的铜世界然后把空白的部分补充完整。【学生】【讲解】铜元素组成的物质世界我们把它分为单质、氧化物、碱、盐,而氧化物、酸、碱、盐我们统称为化合物,氧化物我们又酸性氧化物和碱性氧化物【衔接】下面大家想想我们在初中根据什么依据把物质分成了纯净物和混合物?【学生】是否由同一种分子组成将物质分成纯净物和混合物,同种分子组成的叫纯净物,由两种或两种以上分子组成的物质称为混合物。【提问】纯净物又分为单质和化合物这又是根据什么分类的?【学生】由多少种元素组成,同种元素组成的交单质,不同种元素组成的叫化合物【讲解】化合物又分为酸、碱、盐、氧化物这是根据化学性质分的;化合物还可以分为电解质和非电解质这是根据在水溶液中或熔融状态下是否导电划分的,这个内容下一节我们会学到;还有混合物它可以分为溶液、浊液、胶体,这是根据被分散物质的颗粒大小来分的,下节课我们具体来讲解胶体这一部分内容。【衔接】下面我们学习酸、碱、盐、氧化物和单质之间的关系,大家回忆一下初中我们学过的知识,金属、碱性氧化物、酸性氧化物、酸、碱、盐之间各有什么样的化学性质?【布置任务4】第一组写金属和碱性氧化物的化学性质,第二组写酸性氧化物和酸的化学性质,第三组写碱和盐的化学性质【学生】第一组:金属可以和酸、盐、非金属单质反应;碱性氧化物可以和酸、酸性氧化物、水反应。第二组:酸性氧化物可以和碱、碱性氧化物、氺反应;酸可以和金属、碱、盐、碱性氧化物和指示剂反应。第三组:碱可以和酸、盐、非金属、酸性氧化物、指示剂反应;盐可以和酸、碱、盐、金属反应。【讲解】我们刚才预测完酸、碱、盐、氧化物的化学性质,下面我们来进行实验来探究验证我们提出的假说【实验探究】第一组探究酸的性质,第二组探究碱的性质,第三组探究盐的性质,氧化物的性质今天不做。同学们自己找到自己的实验探究学案进行实验,每组记录实验现象。【学生】第一组:HCl+Fe:有气体产生,溶液颜色变成浅绿色;HCl+CuO:无明显现象;HCl+AgNO3:白色沉淀;HCl+NaOH:无明显现象;HCl+石蕊:紫色变红第二组:NaOH+H2SO4:无明显现象;NaOH+CuSO4:蓝色沉淀;NaOH+石蕊:紫色变蓝;NaOH+Cl2:黄绿色消失;NaOH+CO2:无明显现象第三组:AgNO3+HCl:白色沉淀;AgNO3+NaOH:白色沉淀;AgNO3+NaCl:白色沉淀;AgNO3+Fe:溶液变浅绿色并且有银白色的单质生成【讲解】根据观察实验现象得出我们的刚才的假说是正确的,并且这些性质是酸、碱、盐的通性。利用物质之间的反应关系我们可以研究物质的性质、制备物质以及鉴别和提纯物质,这节课我们学习的主要内容就是元素与物质之间的关系、物质的分类以及酸、碱、盐、氧化物、单质之间的相互关系,大家下去在好好看书,巩固今天所学的知识,预习胶体的内容。【布置作业】课本38页第1题和第2题
本文标题:元素与物质的分类教案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4608400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