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质量控制/管理 > 黄龙风景名胜区1.0
黄龙风景名胜区世界自然遗产价值分析——阚欣玥徐亚丹闫雪李函目录简介、分布与内容登录世界自然遗产的标准价值与意义保护与开发中存在的问题措施与建议●中文名称:黄龙风景名胜区●英文名称:HuanglongScenicandHistoricInterestArea●批准时间:1992年12月●遗产种类:自然遗产●遗产遴选标准:黄龙风景名胜区根据自然遗产遴选标准N(III)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所属国家:中国●所属洲:亚洲简介、分布与内容简介、分布与内容黄龙风景名胜区,位于四川省西北部,是由众多雪峰和中国最东部的冰川组成的山谷。景区占地面积700平方公里,由黄龙本部和牟尼沟两部分组成。黄龙本部主要由黄龙沟、丹云峡、雪宝顶等景区构成,牟尼沟部分主要是扎嘎瀑布和二道海两个景区。主要因佛门名刹黄龙寺而得名,以彩池、雪山、峡谷、森林“四绝”著称于世,是中国唯一的保护完好的高原湿地,黄龙风景名胜区是一条长约7公里,宽约300米的钙化山峡,这里山势如龙,又称“藏龙山”。黄龙风景名胜区在地质构造上处于三个大地构造单元结合部。空间位置的过渡状态,造就区内地理状况特别复杂,蕴涵着大量自然之迷。区内雪峰林立,海拔5000米以上的就有7座,区内广泛发育着第四纪冰川遗迹,以岷山主峰雪宝鼎地区为典型,冰川类型齐全,分布密集。这里的高山峡谷江源地貌保存完好,具有最典型完整的“上宽下深,南直北曲”的特征。黄龙风景名胜区还有珍贵的动植物资源,高等植物1500种,多为中国特有的,属国家一至三类保护的有11种;珍稀动物有大熊猫、金丝猴、牛羚、云豹等一至三类国家保护动物。简介、分布与内容登录世界自然遗产的标准1982年10月,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审定黄龙为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1992年12月,黄龙正式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作为自然遗产列入《世界遗产名录》。1997年,被联合国列为世界人与生物圈保护区。2001年2月,取得绿色环球21证书,黄龙已成为拥有三项桂冠的世界级风景名胜区。黄龙风景名胜区根据自然遗产遴选标准N(III)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包括最显著的自然现象或特殊的自然美景和具美学价值的地区简介、分布与内容●世界遗产委员会评价:黄龙风景名胜区,位于四川省西北部,是由众多雪峰和中国最东部的冰川组成的山谷。在这里人们可以找到高山景观和各种不同的森林生态系,以及壮观的石灰岩构造、瀑布和温泉。这一地区还生存着许多濒临灭绝的动物,包括大熊猫和四川疣鼻金丝猴。Situatedinthenorth-westofSichaunProvince,theHuanglongvalleyismadeupofsnow-cappedpeaksandtheeasternmostofalltheChineseglaciers.Inadditiontoitsmountainlandscape,diverseforestecosystemscanbefound,aswellasspectacularlimestoneformations,waterfallsandhotsprings.Theareaalsohasapopulationofendangeredanimals,includingthegiantpandaandtheSichuangoldensnub-nosedmonkey.简介、分布与内容黄龙沟是长3600米,宽30到170米的浅黄色巨型地表钙华坡谷,宛如一条金色的巨龙,蜿蜒于林海与雪山间,构成奇、峻、雄、野的特点,堪称“中国一绝”。牟尼沟有由扎嘎沟和二道海沟组成,以原始森林、高山湖泊、温泉和钙华瀑布为主要特点,风景旖旎,富有高原风情。黄龙之美,最美在水景,数千彩池,缤纷灿烂,绚丽多姿。人们一进山谷,只见高峰连绵,浓荫蔽山,层层池水,众彩分呈,即被者大自然的美好风光所迷。其钙华景观不仅规模宏大,环境原始,而且类型繁多齐全,有:钙华彩池(多达3400个)、钙华滩、钙华湖、钙华泉、钙华瀑布、钙华洞穴等,可称作罕见的世界天然钙华博物馆。黄龙沟分布钙华段长3600米,最长的钙华滩长1300米,最宽10米。钙华彩池多达3400个,堪称中国之最。简介、分布与内容彩池世界罕见的钙华景观简介、分布与内容黄龙以规模宏大、类型繁多、结构奇巧、色彩丰艳的地表钙华景观为主景,在中国风景名胜区中独树一帜,成为中国一绝。综合景观出类拔萃黄龙是以绚丽的高原风光和特异的民族风情为综合景观的基调。高山摩天、峡谷纵横、莽林苍苍、碧水荡荡,其间镶嵌着精巧的池、湖、滩、瀑、泉、洞等各类钙华景观,点缀着神秘的寨、寺、耕、牧、歌、舞等各族乡土风情。3400余个钙华彩池在阳光下洁净无尘,流光溢彩。各有各的娇媚,各有各的灵性。古人评黄龙:“玉璋参天,一经苍松迎白血;金沙铺地,千层碧水走黄龙”。钙华:含碳酸氢钙的地热水接近和出露于地表时,因二氧化碳大量逸出而形成碳酸钙的化学沉淀物。矿物成分主要为方解石和文石;质硬,致密,细晶质,块状,空心或实心球状,厚板或薄层,具纤维或同心圆状结构。钙华体形态异离多变,常见钙华锥、丘、扇、钟乳石等。简介、分布与内容黄龙地区海拔3000米以上,广泛发育着清晰的第四纪冰川遗迹,其中以岷山主峰雪宝鼎地区最为典型。其特点是类型全面,分布密集,最靠东部。此区山高范围广,峰丛林立,单5000米以上高峰就达7座,其中发育着雪宝鼎(5588米)、雪栏山(5440米)和门洞峰(5058米)三条现代冰川,使此区域成为中国最东部的现代冰川保存区。现代冰川和古冰川遗迹及其与钙华之间的关系等,均具有重要的科研价值。雪山简介、分布与内容黄龙地区地貌总体特征是山雄峡峻。其特点是,角峰如林,刃脊纵横;峡谷深切,崖壁陡峭;枝状江源,南直北曲。黄龙高程范围在海拔1700~5588米,一般峰谷相对高差千米以上,3700~4000米以上多为冰蚀地貌,气势磅礴,雄伟壮观。黄龙境内涪江江源为一主干东西树枝状水系,上游河床宽平,下游峡谷深曲,南侧支流平直排列,北侧支流陡曲排列,形成上宽下深、南直北曲的独特江源风貌。峡谷简介、分布与内容黄龙是天然植物种质资源的绿色宝库。区内有高等植物1500余种,大部分为中国特有种,属国家一至三类保护的植物有四川落叶松、眠山冷杉、独叶草、星叶草等11种。许多植物具有重要的科研、药用和经济价值。黄龙所处地理位置特殊,使之成为大熊猫等野生动物栖息和繁衍的理想地区,特点是珍稀动物品种多,南北动物混杂现象突出,还有当地特有种。对于“活化石”大熊猫生态的研究,有助于揭示自然生态的深层奥秘。森林价值与意义历史文化价值:黄龙旅游区宗教形态多样,有道教、苯教、汉传佛教、藏传佛教、伊斯兰教和羌民族宗教,民国时期,基督教曾在此短暂停留。长征纪念碑碑园、金杯夕照等红色景点向人们展示出长征——人类历史上空前伟大的革命史诗,使每位参观者无不受到心灵的震撼和积极的启示。价值与意义艺术价值:其特有的自然景观和风貌形态带给人类视觉与精神上的感染和巨大震撼,向人类展示了其永远不可替代的存在价值。黄龙不仅分布有独一无二、举世无双的地表钙华景观,而且还具有我国最东部的现代冰川保存区,这些都成为了黄龙风景名胜区独具特色之处生态价值:黄龙风景名胜区不论在各种类型多样的地貌形态上以及水体资源上,还是在动植物资源分布的多样性以及珍惜程度上,都具有突出的生态价值。黄龙作为一个生态过渡带,各类资源交汇的地区,在地质、地貌、动植物各方面都具有典型性,而且这样的典型性系统地整合在黄龙这样一个区域内部,形成了一个完整的自然生态区。价值与意义科研价值:黄龙在空间位置上处于单元间的交接部位。构造上它处在扬子准台地、松潘一甘孜褶皱系与秦岭地槽褶皱系三个大地构造单元的结合部;地貌上属中国第二地貌阶梯坎前位,青藏高原东部边缘与四川盆地西部山区交接带;水文上为涪江、眠江、嘉陵江三江源头分水岭;气候上处于北亚热带湿润区与青藏高原一川西湿润区界边缘;植被上处于中国东部湿润森林区向青藏高寒高原亚高山针叶林草甸草原灌丛区过渡带;动物亦处南北区系混杂区。这种空间位置的过渡状态,造成自然环境上的复杂性,蕴涵着不少未解之谜,为各学科提供了探索自然奥秘的广阔天地。风景区现行保护措施一、实行封闭式保育黄龙风景区是中国世界自然遗产单位唯一实行封闭式保育的景区。从2001年开始,黄龙实行了全国独创的冬季封山修养期。从每年的12月1日到次年的3月30日这四个月中不接待游人,让景区在最自然、没有外界干扰的情况下休养生息。期间一律不接待游客,封山谢绝游客,进入封闭式保育期,这是为了让景区原始森林、钙化彩池、植被等在冬季不受到破坏。据统计一个冬季下来,景区要减少约10万人次的游客,经济损失达40万元左右。然而,令人欣喜的是,在经过两年的封闭式保育后,黄龙景区的地貌、植被都得到了很好的恢复,山更绿、水更清,黄龙走出了一条适合自己的保护自然遗产之路。风景区现行保护措施二、科学的管理方法与技术黄龙特殊的地貌,如生物喀斯特、冰川、原始森林等是极为珍贵的,但也相当的脆弱。一直以来,黄龙风景区管理局没有忘记专家们的嘱托,本着“保护第一、合理开发、永续利用”的原则对景区进行管理。黄龙管理局还较早地导入了IS014001和IS09001管理体系,并通过了IS014001和IS09001认证,使管理工作规范化和国际化。他们还聘请了德国生物学家帕奈博士作为管理局的高级顾问,为黄龙总体规划出谋划策。为了加强景区内独特的水资源保护,管理局加加大保护管理科技含量,花了近300万元在景区全面安装了24小时电脑监控设施系统,并聘请生态、地质方面的专家认真开展动植物病虫害、地质、水文、气象等测招工作,保证黄龙奇特的自然景观健康良好地发展。风景区现行保护措施三、有效控制各种污染源在黄龙景区的日常保护工作中,他们有效控制各种污染源,保证景区内“三无”,即无烟、无环卫垃圾、无污染物。景区内严禁游人有吸烟、随地吐痰等破坏景观的不文明行为。管理人员制作了有明显垃圾分类标志的垃圾箱,还投人大量资金修建了移动脚踏式免冲厕所20个,坚持日产日清制度,每天将粪便等垃圾进行无害化处理。景区在保护的前提下,修建厂7公里长的木栈道和小径,严禁游人踏入易碎的钙华地带;为避免游客拥挤对景区造成破坏,修建了全程4500米土石结构的下山道,以疏导游客。在今年修复黄龙景区标志性寺庙之一的中寺时,工人们坚持把每天的建筑垃圾背运下山,不在景区内点火,不污染景区的生态环境,工人们每天只能吃冷菜冷饭。风景区现行保护措施四、合理的规划保护和利用似乎是一对难解难分的矛盾,阿坝州委书记黄新初、州长张东升到黄龙调研时明确地提出了:“保护比利用更重要!”黄龙人深知规划是建设和保护的前提,1992年,黄龙首次完成了《黄龙自然风景区总体规划》,在此基础上,5年一修编,逐渐完善和改进。2001年,完成了《黄龙自然风景区详细规划》和《黄龙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的修编工作,其中《总规》经省建设厅报省政府上报国务院批准。根据规划,黄龙逐步完善了景区边缘地带的配套设施。为了景区的保护,管理局在开发初期就大规模拆除了牟泥沟景区内的违章建筑、经营摊点和不符合卫生标准的厕所,并取缔了租马、骑牛等各种经营摊点,杜绝景区内砍柴、挖药、放牧等影响景区保护的破坏行为。北京大学谢凝高教授曾经对黄龙给予较高的评价:“像黄龙,现在已经完全做到厂沟外住、沟内游,既保护了自然景观又发展了地方经济,形成了保护与旅游的良性循环。”开发与保护中存在的问题(1)人造景观与旅游设施对原有景观的破坏在对黄龙风景名胜区的旅游开发过程中,在景区中建设相应的人造景观是必不可少的。而在以自然风景为主要特色的黄龙风景区,人造景观的介入虽然能够对游客的到访和出游提供一定的方便和吸引力,但其对自然景观的破坏也是不可避免的。(2)游客暴增对景区承载力造成威胁据资料显示,2014——2015年之间,年黄龙风景名胜区的游客人次和旅游综合收入分别上涨了283%和341%,可见在旅游市场飞速发展的今天,暴增的游客必然会对景区的承载力造成极大的威胁,开发与保护中存在的问题(3)生物栖息地的破坏由于常绿阔叶林海拔较低,人类活动频繁,破坏严重,因而,处于
本文标题:黄龙风景名胜区1.0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4610231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