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公司方案 > 《以丰富的校园文化活动-引领留守儿童健康成长》结题报告
1《以丰富的校园文化活动引领留守儿童健康成长》结题报告银龙小学课题组李锦富2008年9月,我校承担了石泉县留守儿童“校园文化”板块研究课题,我校拟定了“以丰富的校园文化活动,引领留守儿童健康成长”作为研究课题,历时两年,此课题研究现即将结束。两年来,在县留守儿童管理中心和教研室的指导下,学校课题领导小组与课题组成员同心协力,积极投入到课题研究之中,立足引领留守儿童健康成长,不断丰富校园文化内涵,推动了学校关爱留守儿童工作的进一步深入,使留守儿童在德智体美各方面都有了明显进步。一、课题研究背景:留守儿童是中国长期的城乡二元经济结构松动的一群“制度性孤儿”,一方面:他们的父母到城里打工拼命挣钱,争取或获得了另一种生存方式;另一方面,他们又因为在城市里,或自身难保,或无立锥之地,无法将他们的子女带进城里,留在自己的身边。同时为了生活或生存,他们不能够轻易的离开自己的工作,不能轻易的离开城市,就是在这种带不出与回不去的双重矛盾中,留守儿童虽然有父母,但是他们依然不得不接受“骨肉分离”的现实。由于长期被托养或寄养,缺少父母之爱容易导致心里缺陷,由于老人溺爱或亲友疏于管教缺少正确的价值引导,通过我们平时观察,在他们身上出现很多问题,如:性格柔弱内向、自卑、胆怯、缺乏自信、逆反心理严重;经常迟到、旷课、逃学,性格内向、悲观、孤僻;感情脆弱、自暴自弃、焦虑自2闭、悲观消极;做错事被教育时当面顶撞师长,打架斗殴、不信任他人、对身边的人漠不关心;他们的学习成绩、品德发展不尽人意,留守儿童学习成绩总体差于非留守儿童。孩子是国家的未来、民族的希望,他们需要全社会的关爱与帮助我们作为教育人有义务承担起弥补留守儿童教育缺陷的重担。胡锦涛总书记提出了关于加强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的要求,教育部下发了《关于大力加强中小学校园文化建设的通知》,通知强调:校园文化是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全面育人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良好的校园文化,对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接班人具有重要意义。特别强调学校教育要按照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要求,以社会主义荣辱观为导向,以中小学生为主体,以建设优良的校风、教风、学风为核心,以优化、美化校园文化环境为重点,以丰富多彩、积极向上的校园文化活动为载体,推动形成厚重的校园文化积淀和清新的校园文明风尚,使学生在日常学习生活中接受先进文化的熏陶和文明风尚的感染,在良好的校园人文、自然环境中陶冶情操,促进他们的全面发展和健康成长。充分发挥学校教育主阵地的作用,营造健康向上的校园文化氛围,积极开展形式多样的主题教育活动,有序的培养学生的文明习惯,组织学生广泛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形成有地方特色的校园文化氛围,为留守儿童营造一个宽松和谐的学习环境。在活动中,多把机会留给留守学生,帮助他们走出自闭的心理障碍,帮助他们改正不良的行为习惯,树立正确地人生观和价值观。3二、研究的目的、意义努力构建内容丰富多彩,格调健康向上,既充满生机活力、又有深厚底蕴和鲜明特色的和谐的校园文化,使“以人为本,创建和谐校园是时代发展的必然”这一理念成为全校师生的共同追求,内化为留守儿童的自觉行动。在完善校园规划、制度文化、环境文化的基础上,努力形成系列化的校园活动文化氛围,激励留守儿童参与各种校园主题文化活动,增强他们的情感体验,促进他们形成乐观向上、活泼开朗的心理品质和良好的学习生活习惯。三、本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与思路此课题研究的主要思路是坚持以人为本,以尊重为前提,使留守儿童参与各种校园主题文化活动,充分调动他们的积极性,感受各种校园活动的强大魅力,促进留守儿童的全面发展。注重活动中精神文化的熏陶,努力形成比学赶帮、合作交流、团结友爱、展示自我、尊重他人的良好文化氛围。发挥网络等新型媒体在校园主题文化活动中的重要作用,以树立新的社会主义荣辱观为导向,精心打造“书香校园”、“人文校园”、“多彩校园”。四、课题研究实施过程在课题研究的初级阶段,我们首先注意观察了留守儿童身上表现的种种问题。通过开展问卷、访谈等不同形式,了解留守儿童的心理需求。根据需要,设计具体研究方案,有计划、有步骤的进行研究,4在研究过程中,不断调整研究策略,以使课题研究达到最佳效果。(一)开展丰富多彩的亲情交流活动,让留守儿童感受爱的暖流。留守儿童正因为缺少亲情的呵护,性格内向、自卑、孤僻、自闭。针对这些情况,学校留守儿童分管领导和教师,还把双亲在外务工的、或者父母离异、父母死亡的留守儿童,组织在一起给他(她)们过生日,让留守儿童感受到自己并不孤单,爱心常围绕在身边。开展教师与留守儿童结对活动,让教师倾注更多的爱给留守儿童,弥补因父母不在身边而带来的亲情缺失。每逢传统团聚的节日,邀请各级领导到学校与留守儿童座谈,让他们感受到爱心的牵挂、社会的关注。组织留守儿童在“留守儿童之家——心灵港湾”召开座谈会,开辟“知心姐姐”信箱,让他们敞开心扉,诉说心中的苦闷,然后负责心理咨询的老师为他们做心理调整指导,拉近了师生之间的距离。(二)开展以学习为主要任务的系列竞赛活动,激发学习兴趣,提高留守儿童的学习成绩。两年来,学校留守儿童管理工作组和课题组,每学期按时开展两次以“三爱”活动为主题的读书活动,同期开展“美文诵读”和“口算之星”大赛,鼓励和表彰优胜者,尤其侧重留守儿童特长的发挥,奖励措施及优惠政策重点倾斜留守儿童;我校开辟的校本教研刊物《丝银新芽》,每期都优先刊登留守儿童的作品,积极参加县局组织的各类征文活动。这些活动的开展极大地带动了留守儿童乃至全校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因此,连续两年来我校的教学成绩不断提高,其中留守儿童占相当的比例。留守儿童张诗鑫同学在参加全县小学生绘画大赛中,获得二等奖,在2009年全县两试合一质量检测中获得全县个人综合成绩第一名。5开展课外阅读及各种读书影视竞赛活动,丰富留守儿童的业余文化生活,陶冶情操,扩大他们的视野,引导他们快乐生活、健康成长。留守儿童董希在2010年获得《走进生活,热爱家乡》征文大赛中获得省教育厅、陕西省文明办等六家单位颁发的好作品奖。开展书法比赛和作业书写展评活动,进行“美”的熏陶。用评比激励留守儿童,看谁听讲美,姿态大方;看谁书写美,作业干净整洁。经过一年多的努力,留守儿童们上课听讲认真了,思考积极了,回答问题踊跃了;作业本越来越干净整齐了。家长们说“我的孩子变了,变得对学习、对劳动充满了兴趣,回到家里也特别懂事”。(三)开展各种德育实践活动,加强留守儿童行为习惯的引导。学校每学期伊始,定时召开有家长全员参加的安全教育和学生思想品德、行为习惯养成的动员大会,要求家长积极配合学校做好孩子的品德教育。校内少先队大队部统一部署,各中队采取丰富多彩的主题队会;每周一升旗仪式上,各中队推选留守儿童少先队员轮流主持“国旗下讲话”,他们结合自己的学习和生活实际,绘声绘色地描述出自己沐浴着党的阳光、享受幸福社会的生活的切身体会,使留守儿童更懂得全社会的共同关爱,又多了一份家的温暖、亲情的呵护!全校的两处德育教育实验基地,发挥着主渠道的作用,科学种植、科学养殖技术知识不断增长,为着力打造“新世纪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发挥着重要作用。“注重师生安全,保证教学质量”始终是我校办学方针的重中之重。为了确保师生身体健康,学校每学期定期邀请县公安局干警、司6法局(所)干部到校做法纪、安全教育报告,让他们用活生生的真实案件,证明遵纪守法、用法律保护自己、懂得法律面前人人平等;遵守交通规则利人利己,保护自己,珍惜生命。(四)开展以阳光体育为主题的竞赛活动,既增强了留守儿童的体质,又使他们展示了自我,增强了自信。按照中、省、市有关部门的指示精神,我校的阳光体育活动开展的井然有序:校长及校委会其他领导成员亲自抓,分管负责人真抓实干,每学年召开春季、冬季运动会,参与率达90﹪以上,师生的身体素质有了显著的提高,从实际行动中,学生正真明确了“每天锻炼一小时,健康生活一辈子”的真正含义,而且促进了留守儿童于其他学生的相互交流。“冬季越野赛”是我校师生“健身工程”的又一项有效措施。开展这项活动,虽受地理位置的限制,但我校校委会领导亲自选定活动地点,全体教师精心组织:各年级分段,从同一个起跑点分段实施,每次都能安全、圆满地达到目的,不仅质量高,而且效果好。积极组队参加全县中小学生运动会,给留守儿童一个展示的平台。参会期间,校长、老师和留守儿童队员们同吃同住,给他们做坚强的后盾,队员们也不再感到胆怯,他们奋力拼搏,取得了一项项较好的成绩,他们的脸上洋溢着成功的喜悦。(五)积极开展才艺展演活动,让留守儿童体验成功的喜悦。学校成立了音乐舞蹈、信息技术、书(画)法、劳技培训、英语五个兴趣小组,长期坚持开展活动,各个小组尽量考虑留守儿童的兴7趣爱好、各需所好。每年的“六一”儿童节、文化艺术节,庆新年联欢等都进行文艺汇演等艺术活动。在一次次热烈的掌声中,使留守儿童既感受艺术魅力,又体验了成功的喜悦,促进了孩子们的和谐发展。五、课题研究成果随着“以丰富的校园文化活动,引领留守儿童健康成长”课题的深入推进,留守儿童身上诸多问题得到改观。课题研究取得了初步成果:1、留守儿童的心理品质悄悄发生着变化。通过校园丰富多彩的活动,留守儿童在活动中得到了锻炼,他们逐渐克服了孤僻、自卑、胆怯、逆反等心理问题;做事积极、感情变得坚强、爱心逐渐成长。2、留守儿童的不良行为习惯得到有效纠正。通过校园丰富多彩的活动,他们学会了尊重他人才能被别人尊重,信任他人他人才能信任自己,顶撞师长、打架斗殴的少了,爱惜粮食钱物、崇真尚美的多了。3、留守儿童的学习成绩水平逐步提高。由于校园丰富多彩的活动给了留守儿童一个个展示的平台和机会,他们在一次次活动中都有不凡的表现,使他们体会了“我能行”、“我也可以做得好”、“我还会做得更好”,激发了他们的学习兴趣。在课题的研究过程中,陈先月、吕青青等老师所做的留守儿童心理访谈记录获得市长方伟峰的肯定;李涛老师撰写的论文《远教资源在留守儿童工作中的应用》荣获县级一等奖;谢守毅老师撰写的教育随笔《阳光抚平了心灵的创伤》在石泉县关爱留守儿童网站上发表;学校8的多次主题校园文化活动在县局网站上报道。留守儿童余思在县局组织的“自强自信快乐成长”留守儿童演讲赛上获得小学组第三名,留守儿童董希在2010年获得《走进生活,热爱家乡》征文大赛省教育厅、陕西省文明办等六家单位颁发的好作品奖。留守儿童陈秀文、黄清玲,参加学校组织的体育兴趣小组活动,在参加安康市第十四届中小学生运动会比赛中,获得道德风尚奖,为我县争得了荣誉,也为银龙小学争得了荣誉。学校关爱留守儿童工作多次接待国家、省、市及外县有关部门参观考察。六、收获与思索:在课题研究中,我们坚持以人为本,充分发挥留守儿童的能动性、创造性,共同参与校园文化活动,促进了留守儿童的和谐发展,推动了学校的整体发展,赢得了当地老百姓的赞誉。通过课题研究,我们深刻体会到,校园活动文化是一所学校积极向上的精神和灵魂,是学校办学理念、办学特色和办学品味的一种具体体现,它具有强大的凝聚力和渗透力。它可以调节和激励留守儿童的思想行为,陶冶其情操,净化其心灵,能培养和激发留守儿童的团队意识和集体精神;能促进留守儿童的自我完善和自我管理,促进留守儿童综合素质的自我提高。七、不足与研究方向1、课题研究还不够深入,不够系统。还需要深入研讨,在教育教学中更好体现活动的育人功能,体现校园活动文化的内涵与精髓,构建和谐的育人环境,努力办人民满意的教育。92、校园网络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做的还不够到位。校园网基础建设虽然完成,但终端设备还没有完全到位,离精心打造的“书香校园”、“人文校园”、“多彩校园”目标还有一定的距离。校园活动文化是一个长期的复杂的系统工程,它渗透于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方方面面。今后,我们仍需以课题为引领,不断探索,努力创建学校的特色品牌,不断提升教育质量,努力办人民满意教育。二〇一一年三月二十一日
本文标题:《以丰富的校园文化活动-引领留守儿童健康成长》结题报告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4610388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