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企业财务 > 高中选考微专题精练29(二十九)人口
第1页共6页高中选考微专题精练(二十九):人口下图为世界四个阶段人口增长模式图。据此完成下列小题。1.据图判断,人口增长模式的演变顺序一般为A.甲→乙→丁→丙B.乙→甲→丁→丙C.丁→甲→丙→乙D.丁→甲→乙→丙2.关于图中四个阶段的说法,正确的是A.甲阶段人口数量将达到最大值B.乙阶段环境人口容量最大C.丙阶段人口死亡率可能上升D.丁阶段社会养老负担较重读某地区人口自然增长率与人口迁入率(净迁入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随时间变化的曲线图,完成下列各题。3.该地区人口增长率最高的时期是A.①B.②C.③D.④4.③~④时期人口迁入率下降的原因,最有可能是A.该城市环境质量下降B.该城市产业升级和转移C.该城市房价增长快D.该城市经济水平持续下降下图示意2015年欧盟境内欧盟籍和非欧盟籍的人口结构。据此完成下面小题。5.与欧盟籍相比,2015年非欧盟籍A.男性人口数量较多B.25~50岁女性比例较小C.劳动人口比例较大D.50岁以上人口比例较大6.近些年来,非欧盟籍人口占欧盟总人口比例持续加大,使欧盟A.人均消费剧增B.老龄化进程趋缓C.人均收入剧降D.劳动力供给过剩下图为我国五个自治区的常住人口(左侧纵坐标)和城市化水平(右侧纵坐标),据图完成下面小题。7.甲、乙、丙、丁依次是A.新疆、宁夏、内蒙古、西藏B.内蒙古、新疆、宁夏、西藏C.宁夏、新疆、西藏、内蒙古D.宁夏、内蒙古、新疆、西藏8.甲自治区城市化水平最高,原因可能是A.人口自然增长B.外省人口迁入多C.生态保护政策D.乡村产业发展快第2页共6页2018年1月网文“中国人口形势雪崩”成为网上热搜。2017年出生人口1723万人,比国家卫计委(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在全面两孩政策实施之初最低预测少了整整200万,比日本的出生率还低,部分专家甚至推测2100年,中国人口消失一半。下图为2014年中国人口年龄结构图。读图完成下列小题。9.图中有两处明显人口年龄结构高峰,推测历史上中国人口出生最高峰可能是A.1950-1960年B.1960-1970年C.1970-1980年D.1980-1990年10.“中国人口形势雪崩”,主要指A.人口数量急剧萎缩B.全面两孩政策失效C.整体人口极度老化D.人口死亡率骤增图示意甲、乙两国人口性别比(每100名女性所对应的男性数量),其中甲国为西亚某产油国,乙国为南亚某人口大国。读图回答下列各题11.导致甲、乙两国2017年全国人口性别比差异显著的主要因素是A.教育水平B.产业结构C.宗教信仰D.生育政策12.为应对近年来出生人口性别比偏高的问题,乙国应采取的措施是A.促进城乡人口流动B.政策鼓励少生优生C.限制国际人口迁移D.提高女性社会地位中国和印度是世界上的两个人口大国,人口问题是两个国家共同面临的大问题。下图示意1950—2050年中国与印度人口总量(含预测)变化。据此完成下列各题。13.根据印度人口增长趋势判断,下列说法最可信的是A.印度人口增长快,城市人口较少B.印度人口的科学文化素质降低C.印度资源、环境面临巨大压力D.印度环境污染,居住条件变差14.2030年后,中国人口增长趋势带来的影响是A.老年抚养比提高,人口红利消失B.B.健康状况改善,人口寿命延长C.子女养育费用高,生育意愿下降D.退休年龄延迟,社会负担减轻人口重心又称人口中心,其变化轨迹能反映人口分布及其演变的基本态势。下图为2003—2014年我国东北地区人口重心移动轨迹图。读图完成下列小题。15.东北地区经纬度范围大致为120°E—135°E,38°N—56°N,下列关于东北地区人口状况的说法正确的是A.人口分布处于均衡状态B.南部人口密度大于北部C.人口重心移动逐渐减缓D.北部人口数量越来越多16.与东北地区人口重心移动相关联的是①北部地区人口迁出数量大②北部地区生态环境破坏严重③辽中南城市群经济发展快④南部地区二孩政策调整A.①②B.②③C.①③D.③④第3页共6页如图为我国近期某年的住宅价格等级分布金字塔图。据此完成下列小题。17.推断现阶段我国城市间人口迁移的方向是A.低房价区人口大量迁入B.中低房价区人口迁往高房价区C.极高房价Ⅰ人口大量迁出D.极高房价区Ⅱ人口以迁出为主18.下列产业中,受极高房价影响最大的是A.服装制造B.金融服务C.软件开发D.精准农业下图中a、b、c分别对应0―14岁、15—64岁、65岁及以上三个年龄段人口所占总人口的比重。据此回答下列各题。19.图中①②③④四个国家中,人口自然增长最快的是A.①B.②C.③D.④20.针对图中③国人口问题应采取的相应措施是A.鼓励生育B.提前退休C.提倡少生优生D.鼓励人员出国第4页共6页参考答案1.D2.C【解析】【分析】试题分析:1.读图,实线表示人口出生率,虚线表示人口死亡率。在丁阶段,人口出生率很高,人口自然增长率很低,说明人口死亡率也很高,是高-高-低模式,出现最早。甲阶段,人口出生率较高,人口自然增长率增大,说明死亡率下降,是高-低-高模式。乙阶段出生率进一步下降,人口自然增长率仍保持较高水平,开始向现代型转变。丙阶段,人口出生率低,自然增长率低,死亡率也低,是低-低-低模式,出现最晚。所以D对。2.结合前面分析,甲阶段人口基数小,人口自然增长率低,人口数量总量少,A错。乙阶段,人口增长速度快,人地矛盾突出,环境人口容量较小,B错。丙阶段人口老龄化问题严重,人口死亡率可能上升,C对。丁阶段人口少,老龄化水平低,社会养老负担轻,D错。考点:人口增长模式变化,人口容量及人口问题。3.C4.B【解析】3.人口增长率=人口自然增长率和人口迁入率的和。根据图示曲线,该地区人口增长率最高的时期是③,和值最大,C对。其它时期和值较小,人口增长率较小,A、B、D错。4.③~④时期人口迁入率下降的原因,最有可能是该城市产业升级和转移,劳动密集型产业迁出,该地需要的劳动力减少,B对。该城市环境质量下降、房价增长快不是影响人口迁入的主要原因,A、C错。该阶段人口自然增长率为负值,应是经济发达地区,城市经济水平不可能持续下降,D错。点睛:人口增长率=人口自然增长率和人口迁入率的和。根据曲线形态,判断和值最大的时期。人口自然增长率为负值,应是经济发达地区。人口迁入率下降,最有可能是该城市产业升级和转移。5.C6.B【解析】5.图中给的信息是欧盟籍和非欧盟籍的不同年龄人口占各自总人口的比例,没有欧盟籍和非欧盟籍各自的总人口数量信息,因此无法比较二者男性人口数量多少,A错误;从图中可以看出,非欧盟籍25-50岁女性比例约为欧盟籍女性比例的2倍,因此非欧盟籍25-50岁女性比例较大,B错误;欧盟境内非欧盟籍人口年龄主要集中在25-50岁,属于劳动力人口,因此劳动人口比例较大,C正确;欧盟籍50岁以上人口比例大于非欧盟籍,D错误。故选C。6.欧盟地区是世界发达地区,人均收入高,消费水平高,非欧盟籍人口经济比欧盟落后,欧盟地区内非欧盟籍人口占比持续增加,会降低人均消费水平,A错误;从图中看非欧盟籍年龄集中在25-50岁,属于劳动力,年龄较轻,由于欧盟地区经济发达、人口老龄化严重,大量非欧盟籍劳动力迁入,可以降低欧盟地区平均年龄,减缓欧盟地区老龄化进程,B正确;欧盟地区每年GDP总量缓慢增长,非欧盟籍人口大量迁入,可导致欧盟地区人均收入降低,但不会剧降,C错误;欧盟地区是经济发达地区,就业机会多,而且欧盟籍人口老龄化严重,需要大量劳动力,不会出现劳动力过剩现象,D错误。故选B。7.B8.C【解析】7.结合各自治区的位置、面积大小,可以得出西藏和宁夏的人口较少,西藏自治区位于青藏高原,城市化水平最低,故选B。8.甲为内蒙古自治区,城市化水平高的主要原因是生态退耕和矿产资源开发等原因,人口的自然增长对城市人口数量影响小,我国人口迁移主要方向是向东部沿海地区,向西部迁移人口较少,结合选项,最佳答案是C。9.B10.A【解析】【分析】本题考查的知识点为:人口年龄结构金字塔的判读和中国的人口问题。1.读图可知,人口两次高峰大约相差20岁,符合育龄妇女的大致年龄,据此回答该题。2.“中国人口形势雪崩”主要是指人口数量的减少。9.由图可知,在2014年中国人口年龄结构图中20-24岁、25-29岁和40-44岁、45-49岁为两处明显的高峰,结合生育常识可知,妇女生育年龄主要是在20岁左右开始,20-24岁,25-29岁可能是40-44岁45-49的后代,从而推测最高峰应在40-49岁的出生的时间1965-1974年。1971年中国全面计划生育,特别是70年代后期,第5页共6页是中国人口发展创新根本性转变时期。故B正确,ACD错误。故选B10.民众生育意愿持续走低,如果低生育率不能逆转,中国人口可能消失一半,人口雪崩主要指人口数量变化。故A正确;全面二孩政策受生育成本高、生育观念改变影响,效果未达到预期,但不能将全面两孩政策定义为失效,故B错误;人口形势雪崩,关键在于未来形势的发展,出生数量比预期的少,与人口老龄化关系不大,故C错误;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生活水平和医疗卫生的提高,人口的死亡率会有所下降,而不会骤增,故D错误。故选A【点睛】解答本题需要数量掌握人口年龄结构金字塔的判读方法,并准确提取材料有用信息。11.B12.D【解析】【分析】读材料,甲国为西亚某产油国,重化工业大国需要男性劳动力多,乙国为南亚某人口大国,甲国全国人口性别比高于乙国而出生人口性别比低于乙国,因此产业结构导致甲乙两国全国人口性别比差异显著;南亚国家大都存在重男轻女现象严重,导致男多女少,性别比失衡,为了解决该问题,需要提高女性社会地位,保护女性权利,减少虐待女性现象。11.通过阅读图文材料,甲国为西亚某产油国,乙国为南亚某人口大国,全国人口性别比中甲国每100名女性所对应的男性数量较乙国多两倍以上,由于甲国是产油国,重工业发达,需要大量的男性劳动力,导致性别比失衡严重,因此导致甲、乙两国2017年全国人口性别比差异显著的主要因素是产业结构,故B选项正确;从图文材料中并不能看出甲乙两国教育水平的差异,故A选项错误;从图文中并没有反映宗教信仰与人口性别比之间的关系,故C选项错误;甲国出生人口性别比小于乙国,因此不是导致甲乙两国全国人口性别比差异的原因,故D选项错误。12.读图可知,乙国近年来出生人口性别比偏高,男多女少,性别比失衡,主要由于重男轻女思想根深蒂固,为了应对此问题,乙国可以通过提高女性社会地位来改善,故D选项正确;促进城乡人口流动不能改善本国男多女少的问题,只能改善局部地区性别比失衡问题,故A选项错误;政策鼓励少生优生只能改善人口质量,不能解决人口性别比失衡问题,故B选项错误;限制国际人口迁移只会加剧乙国人口性别比失衡问题,故C选项错误。13.C14.A【解析】【分析】读1950—2050年中国与印度人口总量(含预测)变化图,图中曲线显示印度人口总数在高速持续增加,而人口增加需要占用的资源能源也将增加,会导致印度资源、环境面临巨大压力;随着城市化的发展,城市人口也会再增加;由于医疗技术的改进,健康状况改善,人口寿命延长;图中显示,2030年后,中国的总人口数量下降,表明人口出生率降低,老年人口比重上升,人口老龄化严重,劳动力不足,导致老年抚养比提高,人口红利消失,社会负担加重。13.图中信息显示,印度人口增长较快,随着城市化的发展,城市人口总量大,故A选项错误;随着人口数量的增多,环境、资源的承载压力变大,故C选项正确;人口数量增多与人口素质降低、环境污染,居住条件变差之间不存在必然联系,故B、D选项错误。14.由图可知2030年后,中国人口增长趋势是不断减缓。人口增长减缓带来的影响是劳动力人口比重下降,老年人口比重上升,社会养老负担加重,人口红利逐渐消失,故A选项正确;健康状况改善,人口寿命延长是由于医疗技术发展,人们生活水平提高促成的,并不是由人口增长趋势减缓促成的,故B选项错误;由于子女养育费用高,生育意愿下降导致人口出生率下降,人口总量也随之下降,C选项因果倒置;由于老龄化程度日益严重,劳动力不足,可适当延迟退休年龄,但医
本文标题:高中选考微专题精练29(二十九)人口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4612499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