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园林工程 > 【2012年暑假总动员】高中语文 《烛之武退秦师》苏教版必修3
左传体例:别称:作者:与《春秋》的关系:特点:编年体史书《春秋左氏传》、《左氏春秋》春秋末鲁国史官左丘明传是对经的解释长于叙事、善于描写战争和记叙行人辞令,形象鲜明,语言优美,是历代散文的典范。按年月日顺序编写的史书体裁。如《春秋》、《左传》、《资治通鉴》等。分不同的国家编写的史书体裁。如《国语》、《战国策》等。以人物传记为中心的史书体裁。如《史记》、《三国志》等。编年体国别体纪传体纪事本末体通史断代史史传体例春秋时期形势图秦晋郑楚秦晋围郑形势图秦晋郑晋侯、秦伯围郑,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晋军函陵,秦军氾南。课文解读烛之武退秦师左传晋侯、秦伯围郑,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晋军函陵,秦军氾南。课文解读烛之武退秦师左传晋文公秦穆公介宾短语后置句因为数作动,从属二主名作动,驻军也:句尾语气词,表判断其:人称代词,代郑国佚之狐言于郑伯曰:“国危矣,若使烛之武见秦君,师必退。”公从之。辞曰:“臣之壮也,犹不如人;今老矣,无弄能为也已。”公曰:“吾不能早用子,今急而求子,是寡人之过也。然郑亡,子亦有不利焉。”许之。佚之狐若辞臣之壮也犹子然许之佚之狐言于郑伯曰:“国危矣,若使烛之武见秦君,师必退。”公从之。辞曰:“臣之壮也,犹不如人;今老矣,无弄能为也已。”公曰:“吾不能早用子,今急而求子,是寡人之过也。然郑亡,子亦有不利焉。”许之。佚之狐若辞臣之壮也犹子然许之郑国大夫假如推辞我壮年的时候尚且古代对人的尊称然而答应了这件事夜缒而出,见秦伯,曰:“秦、晋围郑,郑既知亡矣。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烦执事。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焉用亡郑以陪邻?邻之厚,君之薄也。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共其烦困,君亦无所害。且君尝为晋君赐矣,许君焦、瑕,朝济而夕设版焉,君之所知也。夫晋,何厌之有?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若不阙秦,将焉取之?阙秦以利晋,唯君图之。“秦伯说,与郑人盟。使杞子、逢孙、扬孙戍之,乃还。夜缒而出,见秦伯,曰:“秦、晋围郑,郑既知亡矣。夜:名作状,在夜里缒:用绳子拴着人(或物)从上往下送已经夜缒而出:被动句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烦执事。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焉用亡郑而倍邻?邻之厚,君之薄也。介宾短语后置句谦词,有“冒昧”的意思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烦执事。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焉用亡郑而倍邻?邻之厚,君之薄也。对对方的敬称鄙:意动用法,以……为边邑远:形作名,远方的郑国其:代词,指“越国以鄙远”焉:疑问副词,何倍:增加厚,薄:指土地多少,古代用土地多少来表示国力的强弱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放弃(围攻)以为:以(之)为,把……当作东方道路上(招待过客)的主人请客的主人东道主出使的人xínglǐ出门时所带的包裹、箱子xíngli行李共:通“供”,供给其:代词,代使者且君尝为晋君赐矣,许君焦、瑕,朝济而夕设版焉,君之所知也。尝:曾经为:动词,给予赐:动作名,恩惠朝、夕,名作状,在早晨、在晚上济:渡河设版:修筑防御工事焉:助词,不译子犯请击之,公曰:不可。微夫人之力不及此。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失其所与,不知;以乱易整,不武。吾其还也。“亦去之。子犯请击之,公曰:不可。微夫人之力不及此。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失其所与,不知;以乱易整,不武。吾其还也。“亦去之。子犯:晋国大夫狐偃的字夫人:那人,指秦穆公微:非,没有因:依靠敝:损害与:结交,亲附知:通:“智”易:替代其:表商量或希望语气,还是秦晋围郑临危受命说退秦师晋师撤离亡郑利晋阙秦存郑利秦晋忘恩负义,不可共事三点理由全文结构1、本文记叙的主要人物和事件是什么?2、主要人物(烛之武)是在什么情况下“出场”的?“烛之武”“退秦师”(是在秦晋两个大国围攻一个小小的郑国,郑国面临覆灭的危险情形之下,郑大夫佚之狐向郑伯推荐他去见秦伯,以退秦师。)学习课文3、烛之武为什么能临危受命?一是郑伯态度诚恳,勇于自责,并晓之以理;一是烛之武深明大义,有爱国思想且腹有良谋、成竹在胸。4、烛之武为什么能够说服秦伯退兵呢?主要是烛之武善于利用秦晋之间的矛盾,言谈中又似乎处处都在为秦国的利益着想,从而打动了秦伯,让秦伯欣然接受了他的意见。5、晋文公为什么不愿向秦军进攻呢?(主要是晋文公并不昏庸,很有理智,能隐忍不发,随机应变。因为如果这时进攻秦军,晋军就有可能处于腹背受敌的不利境地。而由此,也就证明了烛之武说退秦师的成功。)学习课文烛之武高超的论辩艺术体现哪些地方?(1)提出问题,以退为进(郑既知亡矣)(2)阐明利害,动摇秦君(邻之厚,君之薄也)(3)替秦着想,以利相诱(君亦无所害)(4)引史为例,挑拨秦晋(君知所知也)(5)推测未来,劝秦谨慎(唯君图之)佚之狐推荐烛之武:郑伯听从佚之狐的建议:主动地说,说明他爱国;推荐烛之武,说明他有知人之明;建议用外交手段,说明他对三国的形势有充分的洞察力和预见性。从谏如流人物形象分析烛之武领命:顾全大局,爱国烛之武推辞:郑伯自责:壮士不遇,英雄末路,是中国士人对虚掷人生的无可奈何的悲哀和感伤。烛之武在青年时代没有受到重用,流露出满腹的委屈和牢骚。对烛之武的牢骚,郑伯没有露出丝毫不满,也没有安慰和许诺。他的自责,情真意切。他又指出郑亡对烛之武没有任何好处,说明他善于做思想工作。人物形象分析特殊句式—省略句辞曰:“臣之壮也……”许君焦、瑕夜缒而出敢以烦执事晋军函陵,秦军氾南烛之武晋惠公烛之武之于于通假字无能为也已共其乏困秦伯说,与郑人盟失其所与,不知何厌之有(同“矣”)(供)(悦)(智)(餍)行李,古义:出行的人;今义:出门所带的包裹以为,古义:把……作为;今义:认为夫人,古义:那人;今义:妻子①行李之往来②若舍郑以为东道主③微夫人之力不及此。古今异义词讲述的是秦、晋大军围郑,郑国国君亲自请烛之武面见秦穆公以退秦军的事。课本P96练习一、二、三。总结作业
本文标题:【2012年暑假总动员】高中语文 《烛之武退秦师》苏教版必修3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4614505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