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经营企划 > 行政管理学-夏书章教授-第五版笔记
1行政管理学第一章导论一、名词1、行政管理:指国家各级政府部门在执行法定职能及其具体运作的过程中,对于所经历的程序、环节,以及所处理的事项和解决的问题等一系列的管理活动。2、行政管理学:是研究国家权力机关的执行机关依法管理国家事务、社会公共事务和机关内部事务的客观规律的科学。二、问答1、社会主义条件下,行政管理不上轨道和管理不善,必将产生的两种严重不良影响:一是严重影响共产党和人民政府的声誉和形象,直接损害党和政府与人民群众的关系;二是严重影响社会主义制度的声誉和形象,大大妨碍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发挥。行政管理工作必须始终体现民主法治的原则精神。2、作为一门独立学科,行政学最先创立于美国的原因。(1)与欧洲各国相比,美国立国较晚,历史还不太长,因而较少受旧传统的约束和影响,不那么保守,容易发挥在发展资本主义条件下优越于封建社会的创新、进取精神;(2)科学技术和工商业都很发达;(3)美国实行立法、司法、行政三权分立,但在实际运作中,强总统制较为突出,行政权力和行政作用不可低估,人们通常比较容易集中注意力于行政方面,并在行政方面多下功夫,包括对行政管理改革的研究;(4)美国政治学和法学领域,有一批重量级学者,在酝酿和创立行政管理学的2早期,起了决定性的积极作用。3、我们把研究行政管理学的视野放宽一些,需注意的是:(1)学科的综合性要求吸收临近、边缘、相关、交叉、渗透学科的知识,这是学科发展的需要;(2)在同类即管理类学科中,尤其是管理科学和企业管理许多新的理论观点和实践经验颇有可以相通之处,应对他们的发展动态密切留意,从而受到启发;(3)学科的国际化使我们眼界大开,看到各国学者的意见和经验,大可参考借鉴;(4)学科的应用性决定了我们必须贯彻学以致用的原则,从实际出发,在弄清国情的基础上建设和发展这门学科。4、行政管理学的研究对象、内容和方法。(1)对象:我们要研究的是行政组织的构成、运作、执行过程和效果,以及内部管理等的规律。①行政管理主体是国家权力机关的执行机构,即行政机关。在我国,行政管理主体是国务院和地方各级人民政府。②行政管理的客体是国家事务、社会公共事务和行政机关的内部事务。③行政管理活动的根本原则是依法管理。④国家事务、社会公共事务和机关内部事务纷繁复杂、变化多端,往往令人难以捉摸。行政管理学的研究对象从管理主体、客体、管理原则和根本任务等方面表现其矛盾的特殊性,这是行政管理学与其他学科相区别的重要根据。(2)内容:行政管理学的研究是不断变化和发展的,其理论体系也随之不断地变化和日趋完善,基于对行政管理学研究对象的理解,行政管理学研究内容主要包括:①行政管理学是一门科学;②行政管理学是在一定基础之上的上层建3筑;③行政管理是由主体发动而作用于客体的有序管理;④行政管理是一个管理公共事务提高公共活动的活动过程;⑤行政管理的顺利进行并达到预期目标,必须获得必不可少的保障;⑥行政管理有效地为经济基础和国家政权服务,其本身必须充满活力和富有效率;⑦行政改革已成为世界潮流,各种改革模式不断出现;⑧现代高科技在行政管理过程中广泛应用,推行电子政务已现代行政管理学着力研究的重要内容。(3)方法:研究方法的指导思想是马克思主义的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坚持理论结合实际的原则,力求做到有的放矢和事实就是。5、行政管理学在中国的发展。(1)20世纪30年代即已引进的行政学,但在当时时代未产生广泛的社会影响,也未造成学科研究的强势,虽是新兴学科,但发育不全,步履维艰;(2)解放初期的行政组织与管理及其中断。20世纪50年代,高等学校院系调整和学科建设认识上的偏颇,行政管理学的有关专业和课程被取消,该学科的研究和传播也随之中断;(3)改革开放以来的行政管理学。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开始了社会主义建设的新时期,随着经济建设的发展和改革开放的深入,行政管理的重要性和行政改革的迫切性日益明显的摆在人们面前,推动人们对行政管理学的重新认识,在往后的20多年里,我国行政管理在恢复重建的同时获得迅速和健康的发展。6、建设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行政管理学。(1)行政管理学本土化的必要性。①行政管理本土化要求的提出,是合乎客观规律的事情。但是在一般习惯上,常需要不断地提醒,有时甚至需要大声疾呼才能引起注意和予以重视;②马克4思主义的普遍真理尚且必须同中国的具体实践相结合,那么对于引进科学需要中国化或本土化的问题,也就不言而喻了;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理论联系实际的创新典范,全国人民正满怀信心继续为之努力奋斗,因此,行政管理学研究必须本土化的问题,也就迎刃而解了。(2)行政管理应为实现战略目标服务。①在中国所行何政、为何行政、如何行政。行建设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之政,为的是对这一伟大事业做应有的贡献,而敬业、乐业、保持勤政、廉政,充分发挥行政管理的积极作用。②既然行政管理应为建设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服务,那么对中国行政管理的研究者而言,不能仅以掌握引进学科知识为己足,而是要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方方面面有较多和较深的理解,才能有具体针对性地做好服务工作,不致文不对题,格格不入。始终严格按照实现战略目标的要求去做,在建设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康庄大道,实行民主政治、依法行政和科学行政。(3)以科学发展观建设和发展行政管理学。要全面把握科学发展观的科学内涵和精神实质,必须从它的第一要义、核心、基本要求和根本方法四个方面入手,四者紧密联系,缺一不可。①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义是发展,因而必须坚持把发展作为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②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以人为本,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一切奋斗和工作都是为了造福人民;③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④科学发展观的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是做到和做好全面协调的不二法门。5⑤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必须注意始终坚持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基本路线。它是党和国家的生命线,是实现科学发展的政治保障。从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高度考虑,以科学发展观来建设和发展行政管理学是完全必要的。第二章行政环境一、名词1、行政系统:是与外部环境密切联系的开放性社会系统,它适应外部环境的需要而产生,在与后者的相互作用中,发挥自己的特殊功能,保持自己运行的和谐。2、行政系统的界线:是把行政系统从外部环境中分离出来,又把二者联系在一起,从而使之既相互区别,又彼此关联的中间环节。3、行政环境:是指影响行政系统生存和发展的要素的总和,它包括外部环境和内部环境。4、外部环境:是指行政系统界线之外的、直接或间接影响行政系统生存与发展的因素或条件的总称。5、内部环境:是指行政系统界线之内的,影响其生存与发展的各种要素或条件的总称。6、宏观环境:是指广泛影响整个行政系统的环境。7、微观环境:是指影响个别行政系统的特定环境。8、文化:广义指人类在社会实践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与精神财富的总和,包括物质文化、社会文化和精神文化三个部分。狭义指社会的意识形态,包括科学、文化艺术、哲学、思想、信仰、风俗、习惯、人际关系、价值观念、道德标准6与行为模式等,可归纳为价值观念和行为模式。9、国际社会环境:是指一国在于外国或各种国际组织交往过程中所形成的、影响该国行政系统及其功能的各种因素的总和,包括国际关系的发展、重大国际事件、战争与和平、国际组织与国际法、及共同关心的其他事务。10、民族区域自治:就是在主权国家内国家最高权力机关的领导下,以少数民族聚居区域为基础组成民族自治地方政府,由少数民族当家作主,行使自治权,管理本地区、本民族的内部事务。11、国家民族:又称国族,是一个主权国家中各民族的总称。12、国家民族意识:是一个国家各民族成员对本国共同祖族的承认,包括民族认同感、自尊心和忠诚心。13、宗教信仰自由:指一个国家的公民都有信仰或不信仰宗教的平等权利,即公民有选择和拒绝信仰任何宗教的自由权利,不得强制、干预人们的自由选择。14、国际意识:是人们关于国际问题的知识、观点、立场及其理论体系的总和。15、独立自主:就是在任何时候,行政系统都要从本国和世界人民的根本利益出发,根据事情的是非曲直,独立地决定自己的政策,保障本国的独立、主权和领土完整,反对任何外来势力的干涉。二、问答1、行政系统的界线的含义、功能及其特点。(1)行政系统的界线:是把行政系统从外部环境中分离出来,又把二者联系在一起,从而使之既相互区别,又彼此关联的中间环节。(2)两种功能:一是抵抗外界环境干扰,以保持行政系统的独立性;二是过滤来自外部环境的投入和行政系统自身的产出,以维持行政系统的生存与运转。7(3)特点:行政系统的界线具有开放和可渗透性。任何投入和产出都是通过这种界线而输入或输出。由于行政系统不可能接受所有外部环境投入和对各种外部环境提供相应的产出,因而,其开放性、可渗透性又有一定的限度。正式这种特点使行政系统界线能对投入和产出进行过滤和筛选。这样,行政系统界线既开放又不完全开放,既渗透又不完全渗透的辩证关系,决定了它既是行政系统与外部环境的相对独立清晰地边界,又是连结行政系统与外部环境的纽带。这一概念是我们区分行政系统与外部环境的基础。2、行政环境的含义及其构成。(1)行政环境:是指影响行政系统生存和发展的要素的总和,它包括外部环境和内部环境。①外部环境:是指行政系统界线之外的、直接或间接影响行政系统生存与发展的因素或条件的总称。②内部环境:是指行政系统界线之内的,影响其生存与发展的各种要素或条件的总称。(2)根据各种因素性质上的差异,行政环境可区分为自然环境与社会环境两大类:①自然环境:指在行政系统界线外、未经人工制作存在的事物。包括地球环境和宇宙环境。②社会环境:指在行政体统界线之外、直接影响行政系统活动并决定其兴衰存亡的各种社会因素的总和。包括国际环境和国内环境。3、行政体统与外部环境的互依性。行政体统与外部环境密切关联,互相影响、互相依赖。行政系统适应外部环境的需要产生,又能能动地选择和塑造外部环境。同时,外部环境对行政系统的影响又有宏观和微观之分。(1)行政系统对外部环境的依赖①行政系统适应外部环境的需要而产生;②外部环境的需要制约着行政系统及8其价值观、目标、规模、结构与行为方式;③行政体统的物质要素-人财物,非物质要素-信息都要从外部环境输入;④行政系统只有不断地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能量与信息的交换,只有适应外部环境的需要,才能生存和发挥其功能作用,并反作用于外部环境,服务于社会。(2)行政系统对外部环境的选择与塑造①行政系统作为开放的系统,必然要从外部环境中接受物质、能量和信息的投入;②行政体统不仅选择外部环境,更要设法改善和控制外部环境;③总之,行政系统与外部环境的关系是辨证统一的关系。外部环境创造了行政系统,行政系统反过来又改变了外部环境。行政系统首先从其社会环境中吸取物质、信息与能量,接受社会环境的要求或支持;然后又经过自身的加工,将其转换为路线、方针、政策与具体的行政行为,输出给社会环境,以满足社会环境需要,并推动社会发展。(3)宏观环境与微观环境宏观环境是指广泛影响整个行政系统的环境。微观环境是指影响个别行政系统的特定环境。宏观环境与微观环境的区别只是相对的,它们对行政系统的影响只是方式、角度不同而已。4、经济环境对行政系统的影响。(1)物质生产与人口生产的发展状况对行政系统的影响①生产力发展状况决定行政系统的存亡和性质;②生产力发展状况制约行政系统功能的发挥和部门设置;③生产力的发展状况提供了行政系统运行的物质基础;④人口的发展状况影响着行政系统的发展战略和人口管理功能。(2)生产关系与具体经济体制对行政系统的影响9①基本的生产关系直接决定行政系统的性质和变化;②具体的经济体制影响行政系统的功能配置和运行模式。5、计划经济体制下行政系统功能配置和运行模式的特征。(1)直接而广泛;(2)命令强制;(3)企业被动适应。6、政治环境对行政系统的影响。(1)国体直接决定行政系统的基本性质;(2)政体规定行政系统的具体形式和地位;(3)政党制度影响行政系统的稳定性和完善程度;(4)政治生活民主、平等程度制约行政系统决策与执行的民主化、科学化程度(5)政治形势的稳定程度影响着行政系
本文标题:行政管理学-夏书章教授-第五版笔记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4616197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