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经营企划 > 第 5 章 区域规划及其编制
第一节区域规划的概念及内容第二节区域规划的类型第三节区域规划的由来与发展第四节区域规划的方法与程序第五章区域规划及其编制第一节区域规划的概念及内容一、区域规划的概念区域规划是指在一个特定的地域范围内,根据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长远计划和区域的自然条件及社会经济条件,对区域工业、农业、服务业、城镇居民点、生态环境以及其他各项建设事业和重要工程设施进行全面的发展规划,并做出合理的空间配置,使社会经济各部门和各分区间形成良好的协作配合,城镇居民点和区域性基础设施的网络更加合理,各项工程建设能更有序地进行,从战略意义上保证国民经济的合理发展和协调布局,以及城市建设的顺利进行。简言之,区域规划就是在一定区域内对整个国民经济建设进行总体的战略部署。是对影响区域发展的各因素、区域各部门及各区域(区域内部各部分、本区域与周边区域及相关区域、同类区域)进行协调和平衡,并对区域内各种生产、生活活动作出空间和时间安排。二、区域规划的特点(1)综合性它是区域自然、经济、社会和技术的有机结合,包括区域内各部门、各地区间生产协作的发展与布局,并涉及近期和远期、区内和区外种种复杂的关系。(2)地域性因地制宜的原则,是区域规划工作基本的出发点之一。(3)战略性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带有全局性、长远性的战略部署。(4)政策性四、区域规划的基本内容(1)确定区域经济发展战略、发展定位与发展目标在对区域自然资源、社会资源和经济资源特征全面掌握的基础上,对其利用和发展现状、优势、不足及进一步利用和发展的可能性作综合的技术经济评估,并通过对其发展宏观区域背景的分析和论证,提出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产业战略和空间战略。主要包括确定产业结构、主导产业、开发方式、重点开发区及开发时序。区域性质与功能定位,确定发展目标。(2)区域产业规划布局三次产业结构及空间布局农业:根据农业生产自然资源条件、现有基础、社会经济技术条件和国民经济发展规划,确定区域农业发展的方向、规模、主要指标和总体部门结构;拟定区域农业各主要部门的发展布局规划;确定区域农业发展的分区规划;拟订区域农业生产技术和设施的发展改造规划。工业:根据区域工业发展的自然资源条件、经济地理条件和现有工业基础,综合国民经济发展计划要求,确定区域工业发展方向和重点,确定区域主导工业、协作工业和一般工业的组成、项目和规模,确定区域工业布局的基本框架,进行不同工业区的合理组织。第三产业:综合评价区域内各城镇第三产业发展条件和现有基础;确定区域第三产业发展方向、规模、部门结构、重点城镇及其服务范围。其中,旅游业规划首先要分析评价区域旅游资源,结合区域优势确定区域旅游业发展方向、重点地区和城市;确定旅游市场和规模,并依此协调制定旅游饭店和交通规划,确定旅游商品的开发方向和规模。(3)区域城镇体系和乡村居民民点体系规划布局综合评价区域与城市的发展建设条件;预测区域人口增长,确定城市化发展目标;确定区域城镇发展战略;划分城市经济区;原则确定各主要城镇的性质和发展方向,明确城镇之间的合理分工与经济联系。提出区域城镇体系的功能结构和城镇分工;确定城镇体系的等级和规模结构;确定城镇体系的空间结构;确定各时期重点发展的城市(镇),提出近期重点发展城市(镇)的规划建议。(4)区域基础设施规划在对各种基础设施发展过程及现状分析的基础上,根据人口和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确定各种生产性基础设施和社会性基础设施的数量、等级、规模,主要工程项目的建设时序和空间分布。(5)区域自然资源开发利用与保护规划水土矿生物。根据区域自然资源现状和社会经济发展需要,确定区域资源承载力和开发利用模式,明确需求缺口,提出解决办法。其中,土地利用规划如下:土地利用规划应在土地资源调查、土地质量评价基础上,对土地利用现状加以评价,并确定土地利用方向、结构及其空间布局,以实现区域战略目标。土地利用规划可突出三种要素:枢纽、联线和片区。枢纽起定位作用;联线既是联结(如枢纽之点的联结),又是地域划分(如片区的划分)的构成要素;片区则是各类型功能区的用地区划(如经济开发区,城镇密集区,生态敏感区,开敞区,环境保护区等)。一是点型(规划中心),如现有城市、规划的新城镇、大型工业企业、农村居民点、造型紧凑且占地不大的仓库、堆场和交通枢纽。二是线型(规划轴线),如明显表现为线型的交通干道、输油输气管道、高压线走廊、河谷等。三是片区型(规划区),具有明显自然特征或经济特征的大片用地,如大片农田、林地、牧场、城镇密集区、大都会区等。区域规划中土地利用规划的内容,主要是:1.土地资源调查和土地利用现状分析;2.土地质量评价;3.土地利用需求量预测;4.未来各类用地布局和农业用地、园林用地、林业用地、牧业用地、城乡建设用地、特殊用地等各类型用地分区规划;5.土地资源整治、保护规划。(6)区域生态环境防治保护规划综合评价区域生态环境现状,找到主要污染源,确定污染物分布;预测各类污染物排放量;进行环境容量预测;预测区域开发活动对生态环境的影响;拟订区域生态环境治理目标,拟定环境防护治理措施方案,进行环境保护的投资估算与经济技术可行性分析。(7)区域空间管治规划(功能分区、治理开发、协调组织)(8)区域发展政策劳动力政策、财政政策、税收政策、企业区位控制政策、产业政策等思考题什么是区域规划?区域规划有何特点?区域规划有哪些基本内容?第二节区域规划的类型一、按区域规划的内容分类策略性区域规划——概念规划、战略性物质性区域规划——工程性、专项规划综合性区域规划——即通常说的区域规划二、按规划区域的属性分类(一)区域分类1.自然区。是指自然特征基本相似或内部有紧密联系、能作为一个独立系统的地域单元。它一般是通过自然区划,按照地表自然特征区内的相似性与区际差异性而划分出来的。如我国的东南季风区、西北干旱区、青藏高原区等。2.行政区。是为了对国家政权职能实行分级管理而划分出来的地域单元。在我国,行政区既有管理行政的职能,也兼有管理经济的职能。行政区与经济区能基本吻合。3.社会区。社会区是以民族、风俗、文化、习惯等社会因素的差别,按人文指标划分的地域单元。4.经济区经济区是指经济活动的地域单元。它可能是经过经济区划划分出来的地域单元,也可以是根据社会经济发展和管理的需要而划分出来的连片地方。经济区一般都有经济活动中心和与它相连接的地域。(1)聚类经济区。其中有经济发展水平或发展速度相类似的聚类经济区,也有的是经济结构特征或产业优势和发展方向相似的聚类经济区。(2)经济协作区,也称协作经济区。根据各地区经济发展条件、经济联系而组织起来的地域单元。经济协作区是加强区域经济横向联合的一种重要形式。(3)经济特区。它是享有较多优惠政策,有一定相对独立性和特殊管理的地域。出口加工区、保税区、经济技术开发区、工业开发区、自由贸易区、关税自由区、自由港区、扶贫区等。(4)部门经济区。根据某些资源或产业相对集中,或者按主导产业为标志划分出来的地域。如工业区、农业区、能源区、矿区、林区、牧区、水产区、粮产区、蔬菜区、水果区、蔗糖区、油气产区、加工工业区、风景旅游区、商业贸易区、休闲度假区、疗养区等。(5)综合经济区。即通常一般所说的经济区,经济门类较多,内部有紧密的联系,由经济中心城市和广阔的乡村结合在一起的区域。(二)规划类型有多少种类区域,便可分出多少种类的区域规划。按区域属性划分的区域规划类型,主要有:1.自然区区域规划,如流域规划、沿海地带规划、山区规划、海岛规划、草原规划、湖区开发利用规划、滩涂开发利用规划等。2.经济区区域规划,如珠三角、长三角、环渤海经济区规划、经济技术开发区规划、东北经济协作区规划、闽粤赣边境经济协作区规划等。3.行政区区域规划,如市域规划、县域规划、镇域规划等。4.社会区区域规划,如革命老区发展规划、民族地区发展规划、血吸虫病区发展规划等。第三节区域规划的由来与发展一、古代区域规划思想的萌芽1.中国古代名著《尚书·禹贡》中的九州区域划分思想2.《周记·考工记》的营国制度思想3.春秋战国时期的名著《管子》中的城镇密度思想4.《史记·货殖列传》中的区域规划思想二、区域规划的由来第一是工业集聚和城市规模扩大提出的规划要求。第二是随着大量乡村人口流入城市和城市工业的高速发展,地区差异进一步扩大。资料:九州——《史记·黄帝本纪》九州是在大禹治水成功之后,根据河流域和土地的肥沃程度将当时的天下划分为九州,这样一来可以方便天下大治,二来可以使治水工作有明确的分工,当然最重要的是根据河流的性质和土地的肥沃来进贡物产。荆州(在今两湖,两广部分,河南、贵州一部分)兖州(今河北省东南部、山东省西北部和河南省的东北部)雍州(今陕西中部北部,甘肃东南部,青海东南部,宁夏)青州(东至海而西至泰山,在今山东的东部一带)冀州(今山西和河北的西部和北部,河南太行山南的一部分)徐州(今山东省东南部和江苏省的北部)豫州(今河南省的大部,兼有山东省的西部和安徽省的北部)扬州(今江苏和安徽两省淮水以南,兼有浙江、江西两省)梁州(今陕西南部和四川省,贵州省一部分)三、国外的区域规划1.体系完整,有一套科学的方法。2.目标主要在于使本区域的社会经济更好地、更稳定地向前发展,高度重视处理好经济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之间的关系;十分注重如何使各地区之间的经济发展更加趋于均衡。3.就业问题、土地利用问题、基础设施建设和城镇发展问题以及环境问题是区域规划普遍关注的研究课题。4.逐步走上制度化和法制化的轨道。四、中国的区域规划发展(一)类型多样、时空尺度不同的规划互补并进(二)规划理论取得突破,规划内容不断充实(三)规划手段有所改进,规划方法不断革新依附于国土(整治)规划中外区域规划价值取向的不同与趋同第四节区域规划的方法和程序一、区域规划的编制依据和基本原则1.区域规划的编制依据区域规划的编制要依据相关理论、相关政策法规、上一级规划(含国民经济计划、国土规划)和区域条件,并参照区域专题规划和区域重点城市总体规划,参照周边区域、上下级区域和国内同类、同级区域的有关规划。区域条件指区域的资源赋存和社会经济发展条件,是区域社会经济赖以发展的基础,是规划编制的前提,包括资源条件、自然条件和经济技术条件。2.区域规划编制的基本原则(1)统筹兼顾,全面安排,综合平衡整体与局部、重点与一般(主导产业与辅助产业、配套产业)、工业与农业、城市与乡村、生产与生活、近期与远期、经济效益与社会生态效益、PRED、供给与需求(2)因地制宜,扬长避短,发挥优势各地自然资源与自然条件不同,同类资源“自然丰度”的地区差异,是劳动地域分工的自然基础;各地现有经济发展水平与特点和经济地理位置的不同,生产的集中化、专业化效益不同,各地区生产要素种类不同,及其供求关系与价格差异,这些都是劳动地域分工的经济基础。最终反映为不同地区同种产品生产费用的差异。充分利用地区分工的绝对利益和比较利益,趋利避害,扬长避短,因地制宜地确定各地区经济发展的重点部门,围绕地区优势部门,适当综合发展,建立符合各地不同特点的地区经济结构。破除不顾条件、各地区都要自成体系的老框框,杜绝不必要的重复布点,重复建设、产业同构。(3)经济原则投入产出分析(4)合理布局,保护环境(可持续),有利生产,方便生活遵循经济规律和生态平衡的要求。按照有利生产、方便生活和保护环境的要求,防止过分集中和过分分散。----生产性项目的建设与生活性设施的建设(5)自觉运用地区经济发展不平衡规律----突出重点(6)有计划有步骤地发展少数民族地区和边疆地区的经济文化建设(7)国防安全原则在地点布局上,防止过度集中。对于大多数常规武器和一般军品军民互产,平战结合,使国防安全的原则和提高经济效益原则得以统一。(8)定性与定量相结合总结:上述各项原则,反映了生产力布局客观规律和影响生产力布局的经济规律、自然规律与技术发展规律。各原则之间彼此联系、相互补充,在实践个应融汇贯通、综合运用;切忌孤立分割、偏执一端。二、区域规划的方法(一)系统法系统法的三个基本环节:1.系统问题的形成。确
本文标题:第 5 章 区域规划及其编制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4617325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