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项目/工程管理 > 李学锋--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构建工学结合能力本位的课程体系暨工学结合课程建设
第1页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构建工学结合、能力本位的课程体系暨工学结合课程建设特色李学锋教授2009年8月8日第2页就“高等职业教育作为高等教育发展中的一个类型”形成共识而言,在中国仅仅有三年的历史。这种类型之所以存在,是因为它有为经济社会发展培养高等技术应用性专门人才这一特质。正是这种特质,才使高等职业教育能够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起到不可替代的作用。因此,高职教育迫切需要有别于本科教育的课程体系,是其存在并得以发展的关键。而开发这种具有中国高职特色的课程体系需要先进的理念、科学的方法和支撑其实施的保障措施,即系统性的理论与实践。探索高等职业教育类型特色的切入点是人才培养模式,人才培养模式的核心是课程体系,落脚点是课程。因此,确立高职课程体系开发的方法是首先要解决的问题。课程体系是区别教育类型昀重要的因素之一高等职业教育作为高等教育发展中的一个类型第3页高职课程如何来?高职课程如何来?高职课程如何排?高职课程如何排?高职课程如何学?高职课程如何学?高职课程如何教?高职课程如何教?第4页填写卡片:针对高职课程如何来?高职课程如何排?中一个问题,在卡片上写出关键词。形式:小组讨论(12人一组)时间:2分钟讲台教学法第5页研究的背景与成果13高职课程如何教?如何学?4讲座提纲高职课程如何来?如何排?2高职课程如何建设?主题1: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构建工学结合、能力本位的课程体系主题2:工学结合课程建设特色5高职课程改革取得的成效第6页研究的背景与成果12006年贯彻教高[2006]16号文件全面提高高职教育教学质量2007年借鉴德国先进职业教育理念开发高职课程培养高素质高技能人才1995年基于能力培养,面向岗位集群培养高职人才1999年提出“还工程原貌”按照生产实际改革专业课,基础课程搭建大平台、活模块,多接口2005年学校与53家企业合作成立产学研合作发展理事会,搭建校企合作战略平台课程改革基础探索符合中国国情的高等职业教育课程体系开发理论和方法是亟待解决的问题第7页高职课程“3343”开发理论1.“3343”课程开发的理念2.“3343”课程开发模式3.“3343”课程开发技术及其解决的问题人才培养模式、专业教学标准、课程标准、课程教学设计与实施、教学资源建设、教学团队建设、实训基地建设、教学管理模式改革等理念成就未来,引领理念成就未来,引领模式与技术,是课程模式与技术,是课程改革的改革的““原动力原动力””;模;模式承载理念,搭建技式承载理念,搭建技术运行架构,是课程术运行架构,是课程改革的改革的““源程序源程序””;技;技术蕴涵着理念,践行术蕴涵着理念,践行着模式的指导,是课着模式的指导,是课程改革的程改革的““源代码源代码””。。高职课程“3343”开发实践研究实践成果研究实践成果解决了高职课程如何来、如何排、如何教和如何学解决了高职课程如何来、如何排、如何教和如何学探索出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的高职课程“3343”开发理论并实践研究的背景与成果1第8页2.1 “3343”高职课程开发理论2.1 “3343”高职课程开发理论(1)基于职业分析,落实培养目标,构建工学结合、能力本位的课程体系;(2)基于工作分析,落实职业能力,重构课程内容体系和知识序列;(3)基于任务分析,落实能力培养,设计教学模式,实现“教学做”一体化;(4)融合职业标准与专业标准,建立开放式评价体系;(5)配套教学资源建设和管理制度改革,形成人才培养整体解决方案。(1)基于职业分析,落实培养目标,构建工学结合、能力本位的课程体系;(2)基于工作分析,落实职业能力,重构课程内容体系和知识序列;(3)基于任务分析,落实能力培养,设计教学模式,实现“教学做”一体化;(4)融合职业标准与专业标准,建立开放式评价体系;(5)配套教学资源建设和管理制度改革,形成人才培养整体解决方案。高职课程如何来?如何排?---理念2第9页高职课程如何来?如何排?---模式2第10页第2阶段第2阶段第3阶段第3阶段第1阶段市场调研市场调研行业、企业调研确定专业定位面向的岗位群培养目标培养规格确定专业定位面向的岗位群培养目标培养规格搭建平台方式、途径和资源;人才培养模式搭建平台方式、途径和资源;人才培养模式校企共建课程课程体系专业教学标准课程标准专兼结合团队校企共建课程课程体系专业教学标准课程标准专兼结合团队课程开发课程开发校企合作校企合作高职课程如何来?如何排?---模式2第11页课程开发的3个步骤课程开发的3个步骤专业定位开发典型工作典型工作(群)课程专业技术课程体系典型工作教学加工顶层典型工作(群)中层典型工作(群)底层典型工作(群)第1个步骤开发专业技术课程第1个步骤开发专业技术课程*****专业岗位(群)工作分析表工作岗位主要职责具体任务工作流程工作对象工作方法使用工具与其他任务的关系所需的知识、能力和职业素质………………………行业企业专家论证行业企业专家提供校企课程开发团队行业企业专家论证校企课程开发团队行业企业专家论证4个工作环节学习情境3个转换:实际工作—典型工作;典型工作—课程;课程—学习情境高职课程如何来?如何排?---模式2第12页调整公共基础课程调整公共基础课程接口接口专业技术课程专业技术课程设计接口部分内容第2个步骤调整公共基础课程第2个步骤调整公共基础课程数控编程中相关交点计算数控编程中相关交点计算数控编程中的数值计算数控编程中的数值计算阶段测验阶段测验工模具中相关角的计算工模具中相关角的计算阶段测验阶段测验期末测验期末测验课程认识课程认识工模具立体图形体积的测量计算工模具立体图形体积的测量计算实训基地观摩实训基地观摩(1)高等数学(公共)(2)工程数学(针对大类专业)(3)工程计算(针对专业)数控技术专业数学课程设置课程开发的3个步骤课程开发的3个步骤案例依据专业培养目标和专业技术课程要求(3)工程计算(3)工程计算高职课程如何来?如何排?---模式2第13页课程开发3个步骤课程开发3个步骤第3个步骤系统构建实施人才培养方案的质量保障体系第3个步骤系统构建实施人才培养方案的质量保障体系规范化运行的平台和环境1.构建“校企合作、工学结合高职人才培养模式运行架构”模型,推进课程新方案实施2.校企深度合作,创新人才培养模式3.适应教学改革,创新教学管理模式4.加强教师队伍建设,为课程改革提供人才保障5.依据课程改革需要,创新校内外实训基地建设与运行模式高职课程如何来?如何排?---模式2第14页1)凝练“典型工作”的方法——解决课程如何来的问题。2)“能力转换法”——解决课程如何排的问题。3)构建课程体系开发与开展教学设计的程序,解决课程体系如何构建、课程如何教、如何学的问题。高职课程如何来?如何排?---技术2第15页2.1.凝炼“典型工作”的方法生产管理流程“典型工作”:按照生产(服务)管理流程,将完成实际工作中的各关联任务所需的技能进行归纳整合,形成具有职业特征、体现任务综合性、富有教学价值的理想工作。专业技能1专业技能2……专业技能n“典型工作”能力1,能力2,……能力m(能力综合程度高)“典型工作”能力1,能力2,……能力m(能力综合程度高)岗位1岗位2岗位4岗位3岗位5高职课程如何来?如何排?---技术2第16页2.2.能力转换法岗位群岗位群岗位职责岗位职责岗位任务岗位任务完成任务所需的职业能力完成任务所需的职业能力职业能力模块职业能力模块综合能力综合能力专项技能专项技能专项能力专项能力基本技能基本技能基本能力基本能力顶层“典型工作”群能力综合度递减能力综合度高归纳整合职业能力形成三个层次的能力模块开发“典型工作”开发开发““典型工作典型工作””生产管理流程中层‘典型工作“群底层”典型工作“群能力综合度低高职课程如何来?如何排?---技术2第17页顶层典型工作群中层典型工作群底层典型工作群能力综合度递增能力综合度高能力综合度低对“典型工作”进行教学加工对“典型工作”进行教学加工底层课程底层课程课程n课程n课程2课程2课程1课程1中层课程中层课程课程n课程n课程2课程2课程1课程1顶层课程顶层课程课程n课程n课程2课程2课程1课程1学习情境(1)学习情境(1)学习情境(2)学习情境(2)学习情境(3)学习情境(3)学习情境(4)学习情境(4)二级教学目标一级教学目标分解正在开发课程的教师们能力分担高职课程如何来?如何排?---技术2第18页系统化应用知识培养学生专项技能和能力的课程(群)系统化应用知识培养学生专项技能和能力的课程(群)基于功能基于功能基于经验形成策略基于经验形成策略顶岗实习顶岗实习公共选修课程公共选修课程专业拓展课程专业拓展课程第二课堂第二课堂思想品德与法律毛泽东思想体育、实用英语高等数学等思想品德与法律毛泽东思想体育、实用英语高等数学等基于规格教育基于规格教育职业资格证书职业资格证书职业特定能力职业特定能力行业通用能力行业通用能力核心能力核心能力职业道德职业道德职业素质课外活动课外活动职业意识职业意识职业能力职业岗位群岗位n岗位n必修课程延伸/扩展课程关联性与支撑性知识,培养学生专项技能和能力的课程(群)基于支撑与关联岗位1岗位1岗位2岗位2岗位3岗位3能力的基础性、连续性、支撑性和递增性素质教育的连续性和成长性系统化应用知识、培养学生综合能力的课程(群)系统化应用知识、培养学生综合能力的课程(群)2.3.构建工学结合、能力本位的课程体系职业成长规律、认知规律高职课程如何来?如何排?---技术2第19页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课程体系案例高职课程如何来?如何排?----技术2第20页航空服务专业课程体系专业课程体系专业课程体系专业技术课程专业技术课程公共选修课程公共选修课程专业拓展课程专业拓展课程公共基础课程公共基础课程案例高职课程如何来?如何排?----技术2第21页51课程来源于职业实际3专业培养目标和课程目标具有一致性和系统性4课程体系以职业能力培养为主线,四个层次的课程,其能力具有连续性、支撑性能力本位、工学结合课程体系特征2依据业界专家确定的顶层“典型工作”逆向进行专业技术课程的开发四个层次中的课程“横向分工协作”,“纵向衔接贯通”,选修课程、第二课堂和课外等活动则“交叉充实提高”第22页高职课程如何学?高职课程如何学?高职课程如何教?高职课程如何教?主题2:工学结合课程建设特色高职课程如何教?如何学?----技术3第23页工学结合课程及其建设特色第24页课程教学内容以典型工作任务为中心组合知识、技能、态度课程教学内容以典型工作任务为中心组合知识、技能、态度基于职业分析基于工作分析基于任务分析落实培养目标落实职业能力落实能力培养专业与行业课程与企业理论与实践校企结合合作工学行动导向课程体系以典型工作序列为职业能力训练体系课程体系以典型工作序列为职业能力训练体系教学实施教学过程与工作过程一体化学中做做中学教学实施教学过程与工作过程一体化学中做做中学职业能力融合了职业性与专业性职业能力描述的目标第25页专业核心课程:指本专业课程体系中以培养学生掌握从事职业活动所需要的职业能力为核心,保证学生达到培养目标和业务规格基本要求的主要基础课、专业技术课,是贯穿于整个课程体系的昀具概括性和应用潜力的体系化的应用性知识所组成的课程群。学生掌握了专业核心课程的知识和技能,可被视为已达到这个专业的基本要求。高职课程定义:高职课程是为实现高职教育培养目标,使受教育者掌握知识、发展能力、提高素质,依据规定的一组教育任务按照一定排列顺序组织的教育教学活动。高职课程应该是一个动态的概念,正处于发展之中。第26页工学结合是指“学习的内容是工作,通过工作实现学习”。工学结合课程一般产生于课程体系的专业技术课程之中。基于职业属性的专业课程体系下的工学结合课程是以培养职业能力为目标,以完成职业任务为主题学习单元。工学结合课程的教学内容结构基于工作过程完整性,源于岗位任务与能力要求,教学过程再现生产过程,能力培养过程实行教学做一体化,教学特征是职业性、开放性和实践性。第27页工学结合课程建设特色1.“主导化”的课程开发1.“主导化”的课程开发2.“素养化”的
本文标题:李学锋--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构建工学结合能力本位的课程体系暨工学结合课程建设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4620603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