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管理学资料 > 苏教版小学语文六上《14安塞腰鼓》[张敏霞]【市一等奖】优质课
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安塞腰鼓的磅礴气势。2.理解排比的修辞手法及其在本文中的作用。2学情分析安塞腰鼓》是人教版七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的第17课,是一篇精读课文。就其编排而言,本单元选编的是与文化艺术有关的文章,而《安塞腰鼓》展现的是一种独特的民间大型舞蹈艺术;就其文本而言,是陕西作家刘成章的一篇诗化散文,体现了“风情·神韵”的艺术风格。文中运用奇美的语言、绝妙的修辞、独特的句式,浓墨重彩的渲染、淋漓尽致的抒情,使人读后激情澎湃、热情豪迈,是一篇大气之作!结合文本特点,笔者以“诵读·赏析”为教学目的,以“学生活动充分、课堂积累丰富”为教学宗旨,以“读思结合、师生互动”为教学思路,体现“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设计了“读美文、析妙点”的教学方案。在教学中,指导学生多角度的朗读、全方位的赏析,运用“启发式、提问式”的教学手段,实现“因材施教”的教学原则,进行“美文美教”的探索实践。3重点难点引导学生借助文字描绘再现形象领略意境。品味排比句式的节奏,气势与激情,感受“安塞腰鼓”所宣泄的生命力量。4新设计一.复习导入。1.今天我们继续学习《安塞腰鼓》,读题。2.出示词语:安静沉稳寂静元气淋漓奇伟磅礴惊心动魄指名读,仔细比较这两组词语,它们有什么不同?(上面都是形容安静的,下面的都是写热闹的。文中用鼓响鼓息的静衬托出了腰鼓表演时的闹)3.这惊心动魄的安塞腰鼓深深震撼了作者,让他不由发出了怎么的赞叹?——好一个安塞腰鼓(板书)二.重温前文。1.这句话在文中出现了几次?找出来读一读。出示四句话。齐读——板书:反复手法2.安塞腰鼓好在哪里?同学交流。出示四个方面。(1)安塞腰鼓带来的是强大的视觉冲击,静如处子的后生们一敲起来就动如脱兔,师导读:看,骤雨一样……“这腰鼓……亢奋了。”欣赏了这样的舞蹈,作者情不自禁发出了这样的赞叹——生读:好一个安塞腰鼓!(2)安塞腰鼓不仅带来壮阔火烈的视觉享受,还带来了铿锵有力的听觉震撼,听,生读9、10自然段。这鼓声在天地之间回荡它碰撞在山崖上,山崖变成——牛皮鼓面了。这鼓声碰撞在观众的心上,观众的心变成变成——牛皮鼓面了。(板书:想象奇伟)这鼓声惊天动地,想一想还有什么也变成牛皮鼓面了?(黄土高原的大地、黄河的水面)练说:百十个腰鼓发出的沉重响声,碰撞在(),()也蓦然变成牛皮鼓面了,也是隆隆,隆隆,隆隆。这鼓声敲打着你的耳膜,这鼓声敲打着你的心扉。听着这样一片震天撼地的鼓声,作者情不自禁地赞叹道——是谁带来了这惊心动魄的鼓声?三.学习12-14自然段。1.这是一群怎样的后生?快速浏览12—14自然段,用一个四字词语形容他们?(元气淋漓)从哪些地方感受到这些后生们的元气淋漓呢?2.自读12自然段,圈出重点的字词,写写感悟。学生交流。指导朗读。——板书:排比多样这群后生明明是在击鼓,课文为什么不用“敲击”这个词,却用了三个“搏击”?(搏击常常用于“风雨”)(1)与什么“搏击”?(他们在搏击的是恶劣的自然环境、命运、明天))补充黄土高原的资料。(世界上最大的黄土沉积区,荒无人烟,被评为世界上不适合人居的地区,是中国乃至世界上水土流失最多的地方。)出示图片,看,这里就是黄土高原。它长年风沙肆虐,干旱无雨。但生活在这黄土高原上的人们,祖祖辈辈,生生不息,日出而作,日落而息面朝黄土,背朝天,和恶劣的自然环境搏击。)(2)用什么“搏击”?——坚韧、勤劳、乐观出示:这儿太荒凉了,太贫瘠了。漫说古时候了,即使是现在,它的荒凉与贫瘠,也吓退了一批又一批的来人。这里的人们有的不但没吃过鱼虾,甚至连大米都没有吃过。而他们,在这穷乡僻壤里,像酸枣树一样,却活得越来越旺。粗粝的饭菜尽管可以导致他们普遍的胃病,却磨损不了他们钢铁一样的精神。——摘自刘成章散文《这边风景》指导看插图,重点是后生们的神态表情。(坚毅,乐观,憧憬,向往,热爱)(3)“震撼烧灼威逼”的表达效果。3.这就是黄土高原上的后生,他们把黄土高原给予他们的力量尽情地释放在这腰鼓上,他们把对黄土高原美好的向往,尽情地挥洒在这腰鼓上,此时在你的心中安塞腰鼓它就是黄土高原的——(生命灵魂希望)板书:魂这鼓啊,就是黄土高原的魂。怪不得作者发出了这样的感叹——好一个黄土高原!好一个安塞腰鼓!四.学习15-17自然段。1.安塞腰鼓这火烈的舞姿,这隆隆的鼓声,这充满力量的后生,让作者浮想联翩,在作者的想象中,每一个舞姿都——学生齐读。怪不得作者发出这样的赞叹:出示读——好一个痛快了山河、蓬勃了想象力的安塞腰鼓!2.安塞腰鼓是黄土高原的魂,此时当你们再来看这安塞腰鼓时,它的舞蹈,它的鼓声,它的搏击又让你想到了什么呢?拿出笔写一写,让你的想象力蓬勃起来吧。小练笔:这()的舞蹈,是他们()这()的鼓声,是他们()这()的搏击,是他们()。学生交流,师总结:这是一份信念,更是一份力量,一份对黄土高原的力量。只要拥有了力量,人就有希望的,脚下的土地也有希望的。让我们加入到这个行列,指名读:愈捶愈烈——(这一连串的感叹句,句式短小,气势磅礴。)学生齐读。3.现在我们再来看这四句话,你读懂了为什么要反复出现四次了吗?(层层递进,着力强调,充分感叹安塞腰鼓的独特激情。)五.学习18-20自然段。1.师引读:当它戛然而止的时候——2.结尾之处意境深远,“鸡啼”——明天的希望。六.走进作者。1.了解作者刘成章。这篇课文在选入课文前做了删选,在原文中,刘成章写了这样一句话:多水的江南是易碎的玻璃,在那儿,打不得这样的腰鼓。刘成章是黄土高原人,在他眼里,黄土高原即使贫穷,但充满了蓬勃的生命的力量。他以黄土高原的壮阔为荣,为坚强的黄土高原人为骄傲。2.评价作者:出示:刘成章的散文从“我”落笔,以自己的亲身的体验和火热的心肠,捧起生活中激情的浪花,你能感受到他对人生的反思,对社会的理解,一种独到的感受,一瞬即逝的灵感,一种哲理,一层诗意。(李若冰《刘成章的散文风格》)正是由于这样的特点,刘成章的文字才能抒发出对生活的感受与理解。3.我们生活在江南,如果让你写自己的家乡,你会从家乡的哪个特点落笔呢?会借用哪些具体代表性的事物来体现江南的这个特点呢?5教学过程5.1第二学时5.1.1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安塞腰鼓的磅礴气势。2.理解排比的修辞手法及其在本文中的作用。5.1.2学时重点引导学生借助文字描绘再现形象领略意境。5.1.3学时难点品味排比句式的节奏,气势与激情,感受“安塞腰鼓”所宣泄的生命力量。5.1.4教学活动
本文标题:苏教版小学语文六上《14安塞腰鼓》[张敏霞]【市一等奖】优质课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4624187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