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质量控制/管理 > 第2章变动成本法(更新)
管理会计学第2章变动成本法2.1成本分类2.2混合成本的分解2.3变动成本法与完全成本法学习目标掌握成本按性态分类和混合成本的分解。理解成本性态及其在决策特别是短期决策中的重要作用。了解变动成本法的具体应用。管理会计被称为“用于企业决策的会计”或直接称为“决策会计”,不同的决策决定了不同的信息需求,而任何与会计相关的决策都离不开相应的成本信息,也就是说企业管理当局决策的多样化直接导致了成本信息的多样化,即所谓的“不同目标,不同成本”。这样,一些新的成本概念出现了,人们按照决策的不同需要也有了对成本的一些非传统性的分类。2.1成本分类2.1.1成本按经济用途的分类1、制造成本也称生产成本,是指为制造(生产)产品或提供劳务而发生的支出,分为:(1)直接人工(2)直接材料(3)制造费用:a间接人工b间接材料c其他制造费用2、非制造成本也称期间成本或期间费用,通常可分为销售成本和管理成本和财务成本。2.1.2成本按性态的分类成本性态也称成本习性,是指成本的总额对业务总量(产量或销售量)的依存关系。1、固定成本(1)概念指总额在一定期间和一定业务量范围内,不受业务量变动的影响而保持固定不变的成本。(2)分类酌量性固定成本和约束性固定成本。(3)固定成本的相关范围时间范围和空间范围4000新相关范围2000010000原相关范围8000固定成本业务量图:固定成本的相关范围某企业生产一种产品,其专用生产设备的月折旧额为10000元,该设备最大加工能力为4000件/月。当该设备分别生产1000件、2000件、3000件和4000件时,单位产品所负担的固定成本如表2—1。例2-1例2-1例2-1从上例中可以看出,单位产品所负担的固定成本与产量呈反比关系,即产量的增加会导致单位产品负担的固定成本下降,反之亦然。我们若以F表示固定成本,m表示业务量,a表示单位业务量所负担的固定成本,则上述关系(即固定成本的性态)可以通过a=F/m这样一个简单的数学模型来表达。例2-1总额单位产品固定成本总额单位固定成本业务总量业务总量成本成本固定成本的性态模型固定成本的相关范围。在给固定成本定义时冠以“在一定期间和一定业务量范围内”的定语,也就是说固定成本的“固定性”不是绝对的,而是有限定条件的,或者说是有范围的。这种限定条件或者说范围在管理会计中叫作“相关范围”,表现为一定的期间范围和一定的空间范围。2.1.2成本按性态的分类2、变动成本(1)概念是指在一定的期间和一定业务量范围内其总额随着业务量的变动而成正比例变动的成本。(2)分类酌量性固定成本和约束性固定成本。(3)变动成本的相关范围见变动成本相关范围图2.1.2成本按性态的分类(3)变动成本的相关范围图:变动成本的相关范围假定例2—1中单位产品的直接材料成本为20元。当产量分别为1000件、2000件、3000件和4000件时,材料的总成本和单位产品的材料成本如表2-2。例2-2例2-2例2-2若以v表示变动成本总额、m表示业务量、b表示单位变动成本,则变动成本的性态可以通过v=b×m这样一个数学模型来表达。例2-2总额单位产品业务量业务量成本成本变动成本总额单位变动成本变动成本的性态模型2.1.2成本按性态分类3、混合成本(1)概念是指那些“混合”了固定成本和变动成本两种不同性质的成本。其发生额高低受业务量大小的影响,但不存在严格的比例关系。(2)分类1、半变动成本2、半固定成本3、延伸变动成本2.1.2成本按性态分类1、半变动成本特征是当业务量为零时,成本为一个非零基数,当业务发生时,成本以该基数为起点,随业务量的变化成比例变化,呈现出变动成本性态。------------------------------------------------------------------------------------------变动成本部分固定成本部分业务量(件)成本(元)图:半变动成本的特征Y=a+bx2.1.2成本按性态分类2、半固定成本其特征是在一定业务量范围内其发生额的数量是不变的,体现固定成本性态;但当业务量的增长达到一定限额时,其发生额会突然跃升到一个新的水平;然后在业务量增长的一定限度内(即一个新的相关范围内),其发生额的数量又保持不变,直到另一个新的跃升为止。业务量成本成本实际数成本的线性近似数2.1.2成本按性态分类3、延伸变动成本其特征是在业务量的某一临界点以下表现为固定成本,超过这一临界点则表现为变动成本。业务量(小时)成本(元)20000100030004000500030000图:延伸变动成本的特征2.1.3成本按决策相关性分类1、相关成本与决策有关联关系的成本,也是在进行决策时必须要考虑并加以计量的各种形式的未来成本。如:机会成本、边际成本、付现成本、专属成本、差量成本、酌量成本等。2、无关成本指过去已经发生,或者未发生但对决策没有影响,因而在进行决策时无须考虑的各种成本。如:沉没成本、联合成本、约束成本等2.2混合成本的分解2.2.1历史成本法根据以往若干时期的数据来描述成本的性态,并以此来确定决策所需要的未来成本数据。分为:高低点法、散布图法和回归直线法。2.2.2账户分析法账户分析法是根据成本、费用账户(包括明细账户)的内容,直接判断其与业务量之间的变动关系,从而确定成本性态的一种成本分解方法。2.2.3工程分析法(技术分析法)运用工业工程的研究方法来研究影响各成本项目数额大小的每个因素,并在此基础上直接估算出固定成本和单位变动成本的一种成本分解方法。2.2混合成本的分解总成本公式y=a+bxa+bxaxy02.2混合成本的分解2.2.1历史成本法历史成本法通常分为高低点法、散布图法和回归直线法三种。2.2.1历史成本法1、高低点法其基本做法是以某一期间内最高业务量(即高点)的混合成本与最低业务量(即低点)的混合成本的差数,除以最高与最低业务量的差数,以确定业务量的成本变量(即单位业务量的变动成本额),进而确定混合成本中的变动成本部分和固定成本部分。332.2.1历史成本法1、高低点法高低点法的基本步骤:(1)确定高低点坐标,即(X高,Y高)和(X低,Y低)(2)计算b值(3)计算a值(4)建立成本性态模型低高低高XXYYb高高bXYa低低bXYa或bxay假定某企业去年12个月的产量和电费支出的有关数据如表2-3。例2-3例2-3例2-3去年产量最高在12月份,为1200件,相应电费为2900元;产量最低在2月份,为600件,相应电费为1700元,按前面的运算过程进行计算如下:例2-3或:a=2900-2×1200=500(元)a=1700-2×600=500(元)以上计算表明,该企业电费这项混合成本属固定成本的为500元,单位变动成本为每件2元。以数学模型来描述为:y=500+2x例2-32.2.1历史成本法1、高低点法特征:高低点法的计算简便。仅以两组数据作为计算依据,使得计算结果具有偶然性,容易导致较大的误差。适用于各期成本变动趋势稳定的情况。2.2.1历史成本法2散布图法其基本原理与高低点法一样,也认为混合成本的性态可以被近似地描述为y=a+bx,区别在于a和b是通过坐标图而非通过方程式计算得到的。2.2.1历史成本法2散布图法基本做法就是在坐标图中,以横轴代表业务量x,以纵轴代表混合成本y,将各种业务量水平下的混合成本逐一标在坐标图上,然后通过目测,在各成本点之间画出一条反映成本变动平均趋势的直线(理论上这条直线距各成本点之间的离差平方和最小)。这条直线与纵轴的交点就是固定成本,斜率则是单位变动成本。412.2.1历史成本法2散布图法散点图法的基本步骤:(1)标出散布点,将各期业务量与相应混合成本的历史资料作为点的坐标标注在平面直角坐标图上。(2)目测画一条直线,使其尽可能通过或接近所有坐标点。(3)读出a值,在纵坐标上读出该直线的截距值,即固定成本总额a。(4)求b值,在直线上任取一点,假设其坐标值为(X,Y)。将它们代入下式计算单位变动成本b:(5)将a,b值代入下式,得出一般成本性态模型:y=a+bx。XaYb以例2-3的数据为基础2.2.1历史成本法高低点法与散布图法的区别?P422.2.1历史成本法3回归直线法散布图法是通过目测的结果来勾画混合成本性态的,恐怕可以勾画出多条反映成本性态的直线来,而且很难判断哪一条直线描述得更为准确。2.2.1历史成本法3、回归直线法基本步骤:(1)根据历史资料列表,求n,∑x,∑y,∑xy,∑x2(2)通过微分极值法(过程见P43),计算b,a的值:(3)建立成本习性模型:y=a+bxnXbYa22)(XXnYXXYnb下面用例2-3所给的资料具体说明回归直线法对混合成本如何进行分解。例2-4例2-4例2-42.2.1历史成本法综合以上三种方法,高低点法最为简便,但不够准确;回归直线法最精确,但相对来说,它的工作量也最大,不太适用于手工计算;散布图法,由于是通过目测画线,所以会出现因人而异的现象,因而结果也不够准确。历史成本法只适用于存在可比历史成本数据的情况。2.2.2账户分析法账户分析法是根据各个成本、费用账户(包括明细账户)的内容,直接判断其与业务量之间的依存关系,从而确定其成本性态的一种成本分解方法。2.2.2账户分析法(大纲不要求)基本步骤:(1)、判断其特征确认变动成本项目及金额(2)、判断其特征确认固定成本项目及金额(3)、判断其特征确认混合成本项目及金额(4)、建立混合成本模型:y=a+bx假设某企业的某一生产车间作为分析对象。某月份的成本数据如表2-5。例2-5例2-5例2-5如果该车间只生产单一产品,那么本月发生的320000元费用将全部构成该产品的成本。如生产多种产品,假定上述属于共同费用性质的数据,是在合理地进行了分配的基础上得到的,有关成本的分解过程如表2-6。例2-5例2-5例2-52.2.3工程分析法(大纲不要求)运用工业工程的研究方法来研究影响各成本项目数额大小的每个因素,并在此基础上直接估算出固定成本和单位变动成本的一种成本分解方法。2.2.3工程分析法基本步骤:确定研究的成本项目;对导致成本形成的生产过程进行观察和分析;确定生产过程的最佳操作方法;设某粉末冶金车间对精密金属零件采取一次模压成型、电磁炉烧结的方式加工。如果以电费作为成本研究对象,经观察,电费成本开支与电磁炉的预热和烧结两个过程的操作有关。例2-6例2-6按照最佳的操作方法,电磁炉从开始预热至达到可烧结的温度需耗电1500千瓦时,烧结每千克零件耗电500千瓦时。每一工作日加工一班,每班电磁炉预热一次,全月共22个工作日。电费价格为0.7元/千瓦时。例2-6设每月电费总成本为y,每月固定电费成本为a,单位电费成本为b,x为烧结零件重量,则有a=22×1500×0.7=23100(元)b=500×0.7=350(元)该车间电费总成本分解的数学模型即为:例2-62.3变动成本法与完全成本法(本章重点)2.3变动成本法与完全成本法1、完全成本法:是指在产品成本的计算中,不仅包括产品生产过程中所消耗的直接材料、直接人工,还包括全部的制造费用(变动性的制造费用和固定性的制造费用)。2、变动成本法:是指在产品成本的计算上,只包括产品生产过程中所消耗的直接材料、直接人工和制造费用中的变动性部分,而不包括制造费用中的固定性部分。制造费用中的固定性部分被视为期间成本而从相应期间的收入中全部扣除。2.3.1完全成本法与变动成本法的特点1、完全成本法的特点(1)符合公认会计准则的要求。(2)强调固定制造费用和变动制造费用在成本补偿上的一致性。(3)强调生产环节对企业利润的贡献。2、变动成本法的特点(1)、以成本性态分析为基础计算产品成本。(2)、强调不同的制造成本在补偿方式上存在着差异性。(3)、强调销售环节对企业利润的贡献。贡献毛益=产品销售收入—变动成本2.
本文标题:第2章变动成本法(更新)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462693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