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质量控制/管理 > 第2章变动成本法(管理会计)
管理会计课件2.3变动成本法与完全成本法第一节变动成本法概述第二节变动成本法与完全成本法的区别第三节变动成本法的优缺点及应用本章重点问题第一节变动成本法概述变动成本法和完全成本法的概念变动成本法的历史沿革变动成本法的理论前提一、变动成本法和完全成本法的概念变动成本法是指在产品成本计算过程中,以成本性态分析为前提,在计算产品成本时只包括产品生产过程中所消耗的直接材料,直接人工和变动制造费用即变动生产成本,而把固定制造费用即固定生产成本及非生产成本全部作为期间成本处理的产品成本计算方法.完全成本法是指在产品成本计算过程中,以成本按经济用途分类为前提,在计算产品成本时包括产品生产过程中消耗的直接材料、直接人工和制造费用即全部生产成本,而将非生产成本作为期间成本的一种成本计算方法。二、变动成本法的历史沿革关于变动成本法的起源,国外会计专著的论述众说不一。变动成本法最初称直接成本法英国称边际成本法目前也有这种称法三、变动成本法的理论前提★重新认识产品成本和期间成本的概念★说明产品成本只包括变动生产成本的依据★说明固定性制造费用作为期间成本的依据需要回答以下三个问题第二节变动成本法与完全成本法的区别应用的前提条件不同产品成本及期间成本的构成内容不同销货成本及存货成本的水平不同销货成本的计算公式不完全相同损益确定程序不同所提供的信息用途不同一、应用的前提条件不同●变动成本法首先要求进行成本性态分析●完全成本法首先要求把全部成本按其发生的领域或经济用途分类二、产品成本及期间成本的构成内容不同不同变动成本法完全成本法产品成本构成不同变动生产成本直接材料直接人工变动制造费用生产成本直接材料直接人工制造费用期间成本构成不同固定制造费用管理费用销售费用财务费用管理费用销售费用财务费用非生产成本:管理费用销售费用财务费用共同的产品成本变动生产成本:直接材料直接人工变动制造费用共同的期间成本两法对固定性制造费用的处理不同完法做为产品成本处理变法做为期间成本处理【例2-7】固定性制造费用即固定生产成本三、销货成本及存货成本的水平不同货成本期末存产成本本期生货成本期初存售成本本期销产品成本本期单位存货量期末货成本期末存注意:由于两法单位产品成本不同,因此销售成本、存货成本的水平不同【例2-7】完全成本法下的期末存货成本含固定性制造费用变动成本法下的期末存货成本没有固定性制造费用注意四、损益确定程序不同◆营业利润的计算方法不同◆所编制的利润表格式及提供的中间指标有所不同◆计算出来的营业利润有可能不同◆营业利润的计算方法不同营业收入-营业成本-营业费用=营业利润营业毛利-营业费用=营业利润其中:营业成本=期初存货成本+本期生产成本-期末存货成本营业费用即非生产成本变法采用完法采用【例2-8】营业收入-变动成本-固定成本=营业利润贡献边际-固定成本=营业利润◆所编制的利润表格式及提供的中间指标有所不同变动成本法使用贡献式利润表;完全成本法使用传统式利润表。贡献式利润表标准式变通式简捷式贡献式利润表(标准式)传统式利润表营业收入营业收入减:变动成本减:营业成本变动生产成本期初存货成本变动销售费用本期生产成本变动管理费用可供销售的商品生产成本变动财务费用变动成本合计期末存货成本贡献边际营业成本合计减:固定成本营业毛利固定性制造费用减:营业费用固定销售费用销售费用固定管理费用管理费用固定财务费用财务费用固定成本合计营业费用合计营业利润营业利润贡献式表(标准式)贡献式表(变通式)贡献式表(简捷式)营业收入营业收入营业收入减:变动成本减:变动生产成本减:变动生产成本变动生产成本营业贡献边际营业贡献边际变动销售费用减:变动非生产成本减:期间成本变动管理费用贡献边际固定性制造费用费用变动财务费用减:固定成本销售费用变动成本合计固定性制造费用管理费用贡献边际固定销售费用财务费用减:固定成本固定管理费用期间成本合计固定性制造费用固定财务费用固定销售费用固定成本合计固定管理费用固定财务费用固定成本合计营业利润营业利润营业利润贡献式利润表的中间指标是“贡献边际”传统式利润表的中间指标是“营业毛利”◆计算出来的营业利润有可能不同记住!完法与变法出现不为零的营业利润差异只有可能性,而没有必然性!如前所述,由于两种成本计算方法对固定成本的处理不同,所以对分期损益的影响也就不同了,现分别说明如下:一、产销平衡的情况在产销平衡的情况下。两种成本计算方式所确定的分期损益是相同的。即:当本期生产量等于销售量时,按完全成本法=按变动成本法确定的净收益确定的净收益二、产销不平衡的情况1、本期生产量大于销售量按完全成本法按变动成本法所确定的净收益所确定的净收益2、本期生产量小于销售量按完全成本法按变动成本法所确定的净收益所确定的净收益五、所提供的信息用途不同完全成本法提供的信息:1.能揭示外界公认的成本与产品在质的方面的归属关系2.有助于促进企业扩大生产,刺激其增产的积极性变动成本法提供的信息:2.有助于加强成本管理,强化预测、决策、计划、控制和业绩考核等职能3.能够促进以销定产,减少或避免因盲目生产而带来的损失1.能够提供科学反映成本与业务量之间、利润与销售量之间有关量的变化规律从反映利润与销售量之间的关系看:变动成本法下:能够反映营业利润与销售量之间的规律性联系完全成本法下:不能,会出现怪现象销售量上升,营业利润可能下降销售量下降,营业利润却可能上升销售量不变,营业利润却可能变动由于变动成本法要求区分变动成本与固定成本,可将其分解落实到有关责任单位,便于开展业绩考核评价,调动各有关单位降低成本的积极性;而完全成本法则可能歪曲各部门努力降低成本的真实业绩。从降低成本的角度看:第三节变动成本法的优缺点及该法在实践中的应用变动成本法的优缺点变动成本法的应用一、变动成本法的优缺点优点★符合“费用与收益相配合”原则的要求★有利于防止盲目生产★便于分清责任,有利于成本控制与业绩评价★为短期决策提供了重要前提和标准★简化成本计算工作变动成本法的优缺点缺点★变动成本法所计算出来的单位产品成本,不符合传统的成本观念的要求★变动成本法不能适应长期决策的需要★采用变动成本法不适应正常的定价决策完全成本法的优缺点采用完全成本法的优点,可以鼓励企业提高产品生产的积极性但这种成本计算法的最大缺陷:按照这种方法为基础所计算的分期损益难于为管理部门所理解。这是因为在产品售价、成本不变的情况下,利润的多少理应和销售量的增减一致,也就是销售量增加,利润也应增加;反之减少。可是,按完全成本计算,由于其中掺杂了人为的计算上的因素,使得利润的多少和销售量的增减不能保持相应的比例例子:1、每年销售量都是相同,销售单价、单位变动成本和固定成本的总额均无变动,但以完全成本计算为基础所确定的净收益却表现出较大的差别例:某公司三个会计年度的资料如表项目第一年第二年第三年生产量300040002000销售量300030003000单位产品售价101010单位产品变动成本444固定性制造费用120001200012000固定性销售及管理费用250025002500根据上述资料,采用完全成本法确定的净收益见表项目第一年第二年第三年销售收入300003000030000销售产品的制造成本:期初存货__7000本期变动生产成本12000160008000固定性制造费用120001200012000可供销售的产品成本240002800027000减期末存货_7000_销售毛利600090003000减销售与管理费用(固定)250025002500净收益350065005002、销售量增加,在产品的售价、成本不变的情况下,利润反而减少例:某公司生产一种甲产品,第一年和第二年的有关资料如表项目第一年第二年生产量25002250销售量22502500单位产品售价8080单位产品变动成本1515固定性制造费用100000100000固定性销售与管理费用2500025000根据上述资料,采用完全成本法确定的净收益如表项目第一年第二年销售收入180000200000销售产品制造成本期初存货—13750本期变动生产成本3750033750固定性制造费用100000100000可供销售的产品成本137500147500减期末存货13750123750147500销售毛利5625052500减销售与管理费用2500025000净收益3125027500二、变动成本法的应用第一种观点采用“双轨制”第二种观点采用“单轨制”第三种观点采用“结合制”主张采用结合制结合制用变动成本法组织日常核算,对产品成本、存货成本、贡献边际和税前利润,都按变动成本计算,以满足企业内部管理的需要;在编制会计报表时,对变动成本法计算的期间成本进行调整,计算符合完全成本法的税前净利。结合制期末调整公式:利润广义差额该期两法营业营业利润该期变法的营业利润某期完法的吸收的固定生产成本该期完法期末存货应期末存货成本该期变法的期末存货成本某期完法的本章重点问题变动成本法的理论前提变动成本法与完全成本法的区别变动成本、完全成本法营业利润的计算导致两种成本法分期营业利润出现狭义差额的原因两种成本法营业利润差额的一般变化和特殊规律两种成本法营业利润差额的简算法公式及其应用变动成本法的优缺点结合制下调整公式的应用作业题与练习题习题与案例中的相关问题欢迎批评指正!谢谢各位!
本文标题:第2章变动成本法(管理会计)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462697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