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故乡的榕树黄河浪教学目标:1、体会游子对故乡和亲人们的真挚、浓烈而怅惘的思念、眷恋之情(乡思、乡恋、乡情、乡愁)2、注意眼前景和故乡情的联结点,掌握文章触景生情、寄情于物、咏物抒怀的间接抒情的写法3、品味文章语言的诗意(情韵悠长、描写细腻)教学重点:启发学生领悟本文以榕树为眼前景与思乡情的触发点、联系点,并以此联想到诸多琐细平凡的故乡生活的掠影,来表达自己真挚、浓烈而怅惘的思乡之愁教学难点:体会文章诗意的语言创造出诗般的意境课时安排:二课时教学方法:点拨、诵读法、讨论法、小组合作探究法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情境导入《乡愁》邓方乡愁起时是远方农舍升起的一缕炊烟小桥底下流水潺潺的低洄夜深风平雨打天窗的倾诉……乡愁浓时是杯中香茗的热腾乡音话家常的甘畅魂牵梦萦的深情乡愁深时是炊烟散尽的空无雨停更深的寂寞流水长行的孤独如果你是一叶小舟,故乡就是你永远牵挂的岸;如果你是一只风筝,乡情就是你无法挣脱的线,乡愁是人类最古老、也是最朴素的情感之一,无论是羁旅漂泊的苦楚、官宦失意的彷徨、还是亲人阻隔的悲怆,都可以从乡愁的苦痛中寻到一脉深深的根乡愁,是漂泊者不朽的灵魂之歌它丰富了文学艺术的蕴涵,成了文学创作的母题之一。今天这节课,让我们走进故乡的榕树,去体味在异乡漂泊的游子的心声。二、整体感知,理清思路1、作者简介(提问,检查学生预习,教师补充总结)黄河浪,原名黄世连,曾用笔名“洪荒”等,1941年生于福建省长乐县中学时代就酷爱文艺,擅长丹青,他的许多画在国外举办的国际少年儿童画展上获奖。1960年考入福建师范学院中文系后,从诗歌起步,走上了文学道路,先后在《人民文学》、《人民日报》等报刊上发表作品,其中诗歌《两代人》等被译成英文和法文1975年赴香港定居,从事绘画并坚持业余写作,先后在香港的和内地的报刊上发表大量诗歌和散文福建人民出版社出版了他的诗集《海外浪花》、《大地诗情》还有一些反映香港现实生活的短篇小说,如《失落的珍珠》《香港式的烦恼》等《故乡的榕树》于1979年获香港第一届中文文学奖散文组冠军奖之后,曾被海内外十多家报刊转载黄河浪先生既是一位诗人,又是一个画家,因而他的散文常具有诗一样的语言和情致,画一般的色彩和意境.2、解决生字词(在检查学生的基础上,进行更正,补充)注音:鬈()曲兀()立汩汩()镌()刻苍虬()凹()槽皮癣()饭甑()温馨()荫()庇()蓊()郁粗犷()摇曳()泯()灭袅袅()虔()诚淳()朴脸颊()黝()黑笼()罩安然无恙()战战兢兢()凉飕飕()释义:1.蓊郁:形容草木茂盛2.摇曳:摇摆的样子3.庇荫:①(树木)遮住阳光.②比喻包庇或袒护.4.汲水:到河里打水5.兀立:高耸突出6.镌刻:雕刻7.虔诚:恭敬诚恳8.皮癣:因感染霉菌而引起的皮肤病9.赏心悦目:指看到美好的景色而心情舒畅赏心,使心情舒畅。10.安然无恙:平平安安地没有遭受任何损害;恙,疾病,也指灾祸。11.悠然自得:形容闲适从容悠然,闲适自在;自得,自己感到舒适。12.战战兢兢:形容因害怕而微微发抖的样子。3、理清文章的思路,掌握文章的结构学生快速阅读全文,思考以下两个问题1、课文写了几个地方的榕树?你认为据此可以将文章分为几个层次?(分组讨论交流,全班展示成果)香港住所榕树……眼前大陆故乡榕树……回忆基本思路香港住所榕树……眼前文章很明显以香港和故乡两地的榕树将全文分为三个层次,回忆性散文常以“眼前(现实)——回忆——眼前(现实)”的方式结构全文2、本文的三个部分衔接过渡自然,文章是怎样过渡的?你能不能找出明显的过渡句?(追加问)(是什么引起了我对故乡榕树的怀念?)(诵读点拨法)①第三段是过渡段其中,“我的心却像一只小鸟,从哨音里展翅飞出去……停落在故乡熟悉的大榕树上我仿佛又看到……看到……”这些词句,像一座桥,把眼前景物与思想情怀联系起来,过渡得巧妙自然(由小儿子吹着榕树叶玩耍的场景,想到自己在故乡榕树下的童年生活)②“那样的日子不会再回来了”一句,总结了上文,表明了回忆的结束③“我仿佛刚刚从一场梦中醒转,身上还留有榕树叶隙漏下的清凉”一句,和上面的夏夜描写承接,衔接自然、巧妙三、体会乡土之情,欣赏故乡风土人情美,学会借物抒情分组,四人一组在快速阅读课文的基础上思考以下问题1、作者写了榕树下的哪些事?事:树船的乐趣“驼背”的传说烧香求树神用汁液治癣折枝祭祖先纳荫乘凉愉快的夏夜2、作者借写榕树下的事写到了哪些人?人:伙伴女人母亲,祖母农人3、作者回忆这些人,抒发了什么情?这些情感具有什么特点?情:伙伴——天真无邪的友情女人、母亲、祖母——细腻深厚的亲情农人——淳朴、悠闲的乡情作者叙述了许多与故乡的榕树有关的人和事,普通的百姓、天真的童趣、细腻的亲情、淳朴的风土人情,是作者割不断的故乡情结榕树,成了作者回忆友情、亲情、乡情的载体,由此我们可以得出本文的艺术特色——寄情于物4、本文中,榕树不仅仅是一棵树,还具有哪些象征意义?一特殊形状奇理想的启迪者放飞者(伙伴)友情传说奇道德的寄寓者教化者(爷爷)株功用奇爱心的传达者实现者(母亲、祖母)亲情两一般农人的庇护者慰安者(乡亲)乡情株夏夜的造境者催眠者(我)5、你认为本文一定要以《故乡的榕树》为题么?如果换成《忆故乡》或《故乡的怀念》为题,你觉得怎样?不可换的原因:(1)寄情于物作者所怀念的人、事、物莫不与榕树相关,对故乡的怀念是通过对榕树的怀念来表达的所以,用《……的榕树》作标题,准确、贴切(2)榕树是本文的线索,在文章结构方面起了重要作用(3)榕树下的回忆,作者所怀念的人、事、物莫不与榕树相关(4)情感表达更加含蓄、深情,有艺术感染力四、拓展延伸:解读乡土情结,游子思乡之愁1、榕树的民俗意义图片加解读榕树的简介1、榕树的形态特征桑科椿属常绿大乔木,高2025米,生气根叶革质,椭圆形、卵状椭圆形或倒卵形,长410厘米,宽24厘米俗话说:“独木不成林”但是,在形形色色的植物界中也有例外的情况,榕树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榕树是一种生活在热带的常绿大乔木榕树的树冠之大,在植物界中可说是绝无仅有的有的榕树的树冠,可以覆盖1公顷左右的土地,足足有一个半足球场那么大榕,树不仅枝叶茂盛,而且树枝能够向下生出许多气生根榕树的一些气生根悬挂在半空中,可以吸收空气中的水分大多数气生根形成支柱根,每根支柱根之间的距离很大,往往可以畅通汽车一棵大榕树,支柱根可多达4300多条正因为支柱根林立,所以树冠可以不断地向四周扩展,远远望去,真像一片森林生长地位于村边或山林中分布于广西、广东、福建、台湾、浙江南部、云南、贵州2、故乡榕树的民俗意义福州又名“榕城”,南方一些村落,常在村口种上椿树,作为“风水树”,以作庇荫乡人在福建、台湾一带,当地老百姓视榕树为最有灵气、最有情感、最能造福荫庇乡人的树,人们视它为吉祥、长寿、兴旺的象征逢年过节,不仅喝榕树水以求长寿,还用榕树水喷洒房间以驱邪恶如果家中有喜,丧事或有人患病,则习惯在门环上挂两束榕枝叶,意思是告启邪魔“谢绝入内”这是一种独特的崇榕文化本文选取“榕树”作为载体,围绕着榕树下发生的许多事情,升起浓浓的思乡之情这样写,把故乡的风貌人情浓缩在榕树下,使文章更加精练文章中写到的拜祭、治癣等事情,看似迷信活动,但正是这些带有风俗的事情,才是故乡的最好再现2、乡土情结《乡土情结》柯灵每个人的心里,都有一方魂牵梦萦的土地得意时想到它,失意时想到它逢年逢节,触景生情,随时随地想到它辽阔的空间,悠邈miǎo的时间,都不会使这种感情褪色:这就是乡土情结。人生旅途崎岖修远,起点站是童年人第一眼看见的世界,就是生我育我的乡土他从母亲的怀抱,父亲的眼神,亲族的逗弄中开始体会爱乡土的一山一水,一草一木,都溶化为童年生活的血肉,不可分割而且可能祖祖辈辈都植根在这片土地上,有一部悲欢离合的家史,在听祖母讲故事的同时,就种在小小的心坎里邻里乡亲,早晚在街头巷尾、桥上井边、田塍chéng篱角相见,音容笑貌,闭眼塞sè耳也彼此了然,横竖呼吸着同一的空气,濡染着同一的风习,千丝万缕沾着边一个人为自己的一生定音定调定向定位,要经过千方百计的探索,前途充满未知数,但(童年的烙印),却像春蚕作茧,紧紧地包着自己,又像文身的花纹,一辈子附在身上。“金窝银窝,不如家里的草窝”但人是不安分的动物,多少人仗着年少气盛,横一横心,咬一咬牙,扬一扬手,向恋恋不舍的家乡告别,万里投荒,去寻找理想,追求荣誉,开创事业,富有浪漫气息有的只是一首朦胧诗———为了闯世界多数却完全是沉重的现实主义格调:许多稚弱的童男童女,为了维持最低限度的生存要求,被父母含着眼泪打发出门,去串演各种悲剧人一离开乡土,就成了(失根的兰花,逐浪的浮萍,飞舞的秋蓬,因风四散的薄公英),但乡土的梦,却永远追随着他们浪荡乾坤的结果,多数是少年子弟江湖老,黄金、美人、虚名、实惠,都成了竹篮打水一场空。安土重迁是中华民族的传统(鸟恋旧林,鱼思故渊;树高千丈,落叶归根)但百余年来,许多人依然不得不离乡别井,乃至漂洋过海,谋生异域有清一代,出国的华工不下一千万,足迹遍于世界美国南北战争以后,黑奴解放了,我们这些黄皮肤的同胞,恰恰以刻苦、耐劳、廉价的特质,成了奴隶劳动的后续部队,他们当然做梦也没有想到什么叫人权为了改变祖国的命运,孙中山领导的革命运动发轫于美国檀香山,第一代中国共产党人,很多曾在法国勤工俭学改革开放后掀起的出国潮,汹涌澎湃,方兴未艾fāngxīngwèiài还有一种颇似难料而其实易解的矛盾现象:鸦片战争期间被割弃的香港,经过一百五十年的沧桑世变,终将回到祖国的怀抱,这是何等的盛事!而一些生于斯、食于斯、惨淡经营于斯的香港人,却宁愿抛弃家业,纷纷作移民计这一代又一代炎黄子孙浮海远游的潮流,各有其截然不同的背景、色彩和内涵,不可一概而论,却都是时代浮沉的侧影,历史浩荡前进中飞溅的浪花民族向心力的凝聚,并不取决于地理距离的远近我们第一代的华侨,含辛茹苦,寄籍外洋,生儿育女,却世代翘首神州,不忘桑梓之情,当祖国需要的时候,他们都做了慷慨的奉献香港蕞尔一岛,从普通居民到各业之王、绅士爵士、翰苑名流,对大陆踊跃捐助,表示休戚相关、风雨同舟的情谊,是近在眼前的动人事例。“美不美,故乡水,亲不亲,故乡人”此中情味,离故土越远,就体会越深:科学进步使天涯比邻,东西文化的融合交流使心灵相通,地球会变得越来越小,但乡土之恋不会因此而消失。19.从文中看,乡土都给人们打下了哪些“童年的烙印”?(不超过28个字)(4分)答:20.作者在第三段中所描写的少年离别家乡的情况有哪几种?请概括说明(4分)答:21.本文第四段写了一代又一代炎黄子孙浮海远游的潮流,并赞颂他们不忘桑梓之情,慷慨奉献,与祖国休戚相关请你结合乡土情结,分析这样写的作用和好处(6分)答:22.下列对这篇散文的赏析,正确的两项是:(4分)答案:【】【】A.本文以不会褪色的乡土情结开篇,开门见山;以乡土情结的形成和表现为主线,脉络清晰;以不会消失的乡土之恋结篇,首尾呼应B.第二段写母亲的怀抱、父亲的眼神、故乡的山水草木、乡邻的音容笑貌……这一切决定了自己一生的方向,形象生动,很有说服力和感染力C.“失根的兰花,逐浪的浮萍,飞舞的秋蓬,因风四散的蒲公英”的比喻,生动形象地写出了远离乡土的游子们孤苦无助的境遇D.“鸟恋旧林,鱼思故渊;树高千丈,落叶归根”的比喻,旧典活用,极富新意,为中华民族安土重迁这一传统找到了形象化的根据E.最后一段,写乡土之恋不会因科学的进步、东西文化的交融、地球的变小而消失,笔法生动具体、细致人微,读来发人深思,回味悠长参考答案19.①父母亲族的爱②家乡的山水草木③悲欢离合的家史④邻里乡情20.①不少人富有浪漫气息,为追求理想开创事业去闯世界②多数人是沉重的现实主义格调,为维持最低生活被打发出门21.①把乡土情结提高到民族凝聚力的高度来认识,丰富并深化了乡土情结的内涵②具体说明乡土情结不因时间的悠远(历史)和空间的阻隔(地理)而褪色③既照应了前文,也使本文的主题得到深化22.AC五、课堂小结:六、布置作业:1、完成课后练习2、找出本文中你认为语言具有诗意美的句子或段落,并作分析3、课外阅读
本文标题:《故乡的榕树》教案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4627887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