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人事档案/员工关系 > 人力资源管理师二级技能整理
第一章人力资源规划1.制定企业人力资源规划的基本程序。(1)调查、收集和整理涉及企业战略决策和经营环境的各种信息。(2)根据企业或部门实际情况确定其人员规划期限,了解企业现有人力资源状况,为预测工作准备精确而翔实的资料。(3)在分析人力资源需求和供求的影响因素基础上,采用定性定量相结合,以定量为主的各种科学预测方法对企业未来人力资源供求进行预测。(最困难、最重要的环节)(4)制定人力资源供求协调平衡的总计划和各项业务计划,并分别提出各种具体的调整、供大于求或求大于供的政策措施。(5)人员规划的评价与修正。2、人力资源规划的内容以及分类(1)广义的人力资源规划:各种类型人力资源规划包括:A.人员配备计划B.人员补充计划C.人员晋升计划(最直接的作用是激励员工,内容包括晋升条件、晋升比率、晋升时间)D.人员培训开发计划E.员工薪酬激励计划F.员工职业生涯规划G.其他人力资源计划(包括:劳动组织计划,员工援助计划,劳动卫生与安全生产计划)(2)狭义的人力资源规划:企业各类人员规划包括:A.人员配备计划B.人员补充计划C.人员晋升计划3.企业人力资源规划的作用(1)满足企业总体战略发展的要求(2)促进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开展(3)协调人力资源管理的各项工作(4)提高企业人力资源的利用效率(5)使组织和个人发展目标相一致4.制定企业人力资源规划的基本原则(1)确保人力资源需求的原则(2)与内外环境相适应的原则(3)与战略目标相适应的原则(4)保持适度流动性的原则企业组织结构变革的程序一、组织结构诊断①组织结构调查:反应组织结构的主要资料:工作岗位说明书、组织体系图、管理业务流程图②组织结构分析:三方面:1.内外环境变化引起的企业经营战略和目标的改变2.明确企业经营的关键性职能后置于组织结构的中心3.分析各种职能的性质及类别(产生成果的职能、支援性职能、附属性业务、高层领导工作)③组织决策分析:考虑因素有:1.决策影响的时间2.决策对各职能的影响面3.决策者所需具备的能力4.决策的性质④组织关系分析二、实施结构变革①企业组织结构变革的征兆1.企业经营业绩下降2.组织结构本身病症的暴露3.员工士气低落,不满情绪增加,合理化建议减少,员工的旷工率,病假率,离职率增高等。②企业组织结构变革的方式:1.改良式变革(企业中常用的方式)2.爆破式变革3.计划式变革(现代组织设计理论主张采用这种方式)③排除组织结构变革的阻力反对变革的原因:1.由于改革冲击他们已经习惯了的工作方法和已有的业务知识和技能,是他们失去工作安全感2.一部分领导与员工有因循守旧思想,不了解组织变革是企业发展的必然趋势。组织变革顺利进行的相应措施:1.让员工参加组织变革的调查,诊断和计划,使他们充分认识变革的必要性和变革的责任感。2.大力推行与组织变革相适应的人员培训计划,使员工掌握新的业务知识和技能,适应变革后的工作岗位。3.大胆起用年富力强和具有开拓创新精神的人才,从组织方面减少变革的阻力。4.组织变革方案要进过仔细研究及充分酝酿,避免出现“心血来潮,朝令夕改”的现象;5.尽可能地先进行试点,再逐步推广,避免“期限完成”的运动方式;6.事先做好各项准备工作,建立健全和完善各种规章制度,及相关的配套工作。三、企业组织结构评价对变革后的组织结构进行分析,考察组织变革的效果和存在的问题将相关信息反馈给变革实施者,修正变革方案,并为以后的调整和变革做好准备。工作岗位设计的基本原则①明确任务目标的原则②合理分工协作的原则③责权利相对应的原则注:不断改进工作岗位的设计是企业发展的客观要求,是保证企业社会或经济效益稳定提高的重要手段。改进岗位设计的基本内容①岗位工作扩大化与丰富化1.工作扩大化(横向扩大工作、纵向扩大工作)2.工作丰富化(五个要求:任务的多样性、明确任务的意义、任务的整体性、赋予必要的自主权、注重信息的沟通和反馈)工作扩大化和工作丰富化的明显差异:工作扩大化是通过增加任务,扩大岗位任务结构,使员工完成任务的内容,形式和手段发生变更;工作丰富化是通过岗位工作内容的充实,使岗位的工作变得丰富多彩,更有利于员工的身心健康,促进员工的综合素质逐步提高,全面的发展。②岗位工作的满负荷③岗位的工时工作制④劳动环境的优化劳动环境应考虑的因素:1.影响劳动环境的物质因素(工作地的组织、照明与色彩、设备,仪表和操纵器的配置。)2.影响劳动环境的自然因素(包括空气、温度,湿度,噪声以及厂区绿化等因素)。改进工作岗位设计的意义①企业劳动分工与协作的需要。②企业不断提高生产效率,增加产出的需要。③劳动者在安全、健康、舒适的条件下从事劳动活动在生理、心理上的需要。人力资源需求预测的一般因素1.顾客的需求变化(市场需求)2.生产需求(企业总产值)3.劳动力成本趋势(工资状况)4.劳动生产率的变化趋势5.追加培训的需求6.每个工种员工的移动情况7.员工的出勤率8.政府的方针政策的影响9.工作小时的变化10.退休年龄的变化11.社会安全福利保障第二章测评标准体系构建的步骤①明确测评的客体与目的(素质测评客体的特点一般由行业性质和职位特点决定。)②确定测评的项目和参考因素(工作分析是测评内容标准化的重要手段)方法:1.工作目标因素分析法2.工作内容因素分析法3.工作行为特征分析法③确定素质测评标准体系的结构④筛选与表述测评指标⑤确定测评指标权重(方法:德尔菲法、主观经验法、层次分析法)⑥规定测评指标的计量方法(测评指标计量的两个因素:1.计量等级及对应的分数2.计量的规则和标准)⑦试测或完善素质测评标准体系企业员工素质测评的具体实施一、准备阶段1.收集必要的资料2.组织强有力的测评小组3.测评方案的制定(1)确定被测评对象范围和测评目的(2)设计和审查员工素质能力测评的指标和参照标准(3)编制或修订员工素质能力测评的参照标准(4)选择合理的测评方法(人事测评方法通常有四个指标,即效度,公平程度,实用性和成本。)二、实施阶段(测评的实施阶段是测评小组对被测评对象进行测评,获取素质能力数据的过程,它是整个测评过程的核心。)1.测评前的动员2.测评时间和环境的选择3.测评操作程序(1)报告测评指导语具体操作(单独操作和对比操作)(2)回收测评数据三、测评结果调整1.引起测评结果误差的原因1.1测评的指标体系和参照标准不够明确1.2晕轮效应(以点概面效应、桑戴克)1.3近因误差1.4感情效应1.5参评人员训练不足2.测评结果处理的常用分析方法2.1集中趋势分析2.2离散趋势分析2.3相关分析2.4因素分析3.测评数据处理四、综合分析测评结果1.测评结果的描述(包括数字描述和文字描述)2.员工分类(包括调查分类标准、数学分类标准)3、测评结果分析方法3.1要素分析法(分为结构分析法、归纳分析法和对比分析法)3.2综合分析法3.3曲线分析法笔试的优缺点优点:(1)可以同时对大量应聘者进行测试,这样成本相对较低,费时少,效率高;(2)笔试试题设计可经过深思熟虑,反复推敲,多方咨询,具有较高的信度和效度,科学性强;(3)试卷评判比较客观,体现出公平、准确的特点,成为测评应聘者素质的一个重要依据之一;(4)应聘者的心理压力相对较小,较易发挥正常水平;(5)涵盖范围广泛,测试内容呈多样性,可以对应聘者的知识以及通用性能力进行多方面的测试;(6)可以构建试题库长期使用,其测试的结果也可以作为档案材料长期保存,以备以后参考查询。缺点:①无法考察应聘者的思想品德修养,工作态度,口头表达能力,灵活应变能力,组织管理能力,实际操作能力的等;②可能出现高分低能的现象,可能使组织真正需要的人才被剔除,而一些不完全符合条件的应聘者进入下一阶段的测试;③一些应聘者可能由于猜题,押题或依靠欺骗,舞弊等不法手段而获得高分;④不能对应聘者表达含糊的问题直接进行追问,进而掌握其真实的水平。笔试设计与应用的基本步骤一、成立考务小组二、制定笔试计划包括:1.笔试的目的与科目确定,试题的设计,试卷的审定,印制与保管。2.笔试的组织与安排3.笔试试卷的装订、收存以及阅卷的组织与管理。4.笔试的经费预算和效果预测。三、设计笔试试题(试测,提高试题的信度和效度。)四、监控笔试过程(包括考前通知,考场管理和考卷保管。)五、笔试阅卷评分六、笔试结果运用(两种筛选方法:淘汰法和达到一定分数的人员可以进入下一轮测试。)笔试存在的问题与主要对策笔试的缺点:重知识而轻能力,重结果而轻过程,重识记而轻应用从笔试命题机制的流程和程序上讲,必须加强以下几个方面的建设,才能保证笔试试题的针对性和科学性。(1)建立笔试命题的研究团队团队组成:1.各个专业,学科长期从事教学、科研工作的专家学者。2.长期从事人员选拔考试组织工作,具有丰富组织出题、考试经验的实际工作者。3.具有相应知识水平和实践经验的应聘者。(2)针对招聘岗位的级别以及选拔对象进行岗位的匹配能力分析(3)根据岗位的级别与分类,实施针对性命题(4)实施专家试题整合与审核制度(试卷的整合与审核是高质量试卷命题的最后一道防线)面试的发展趋势①形式丰富多样②结构化面试成为面试的主流③提问的弹性化④面试测评的内容不断扩展⑤面试考官的专业化⑥面试的理论和方法不断发展面试的基本程序一面试的准备阶段1.制定面试指南1.1面试团队的组建1.2面试准备1.3面试提问分工和顺序1.4面试提问技巧1.5面试评分办法2.准备面试问题2.1并岗位才能的构成和比重2.2提出面试问题2.3评估方法确定2.3.1确定面试问题的评估方法和标准2.3.2确定面试评分表2.4培训面试考官(培训内容包括提问的技巧,追问的技巧,评价标准的掌握)二面试的实施阶段包括五个阶段:1.关系建立阶段2.导入阶段3.核心阶段4.确认阶段5.结束阶段三面试的总结阶段1.综合面试结果1.1综合评价1.2面试结论2.面试结果的反馈2.1了解双方更具体的要求2.2关于合同的签订2.3对未被录用者的信息反馈(辞谢通知书)3.面试结果的存档四面试的评价阶段面试结束后,回顾整个面试过程,总结经验,为下一次的面试设计做准备。面试中常见的问题①面试目的的不明确②面试标准不具体③面试缺乏系统性④面试问题设计不合理⑤面试考官的偏见1.第一印象2.对比效应3.晕轮效应4.与我相似心理5.录用压力面试的实施技巧①充分准备②灵活提问③多听少说④善于提取要点⑤进行阶段性总结⑥排除各种干扰⑦不要带有个人偏见⑧在倾听的注意思考⑨注意肢体语言沟通(肢体语言是语言的有效补充)员工招聘时应注意的问题①简历并不能代表本人②工作经历比学历更重要③不要忽视求职者的个性特征④让应聘者更多的了解组织⑤给应聘者更多的表现机会⑥注意不忠诚和欠缺诚意的应聘者⑦关注特殊员工⑧慎重做决定⑨面试考官要注意自身的形象基于选拔性素质模型的结构化面试的步骤一构建选拔性素质模型1.组建测评小组,并对测评小组进行培训2.从招聘岗位的优秀任职人员中选出一定的人员组成测验样本3.对测验样本进行人格测验,总结各个被测人员的素质特征4.将测评结果进行综合,列出招聘岗位选拔性素质表5.将岗位选拔性素质表中的各个素质进行分级,绘制选拔性素质线,构建选拔性素质模型。二设计结构化面试提纲1.将选拔性素质模型分解为一组选拔性素质,每一个选拔性素质就是一个测评指标。2.请专家针对每一个测评指标设计出一系列的问题,并对这些问题进行修改完善,形成问卷。3.将问卷发放给该岗位的部分员工,进行预先测试,检验其有效性。若通过检验,则形成最终问卷;若不通过,则重新设计问题,重复本步骤,直至通过检验,形成最终问卷。4.编写结构化面试大纲。三制定评分标准及等级评分表四培训结构化面试考官,提高结构化面试的信度和效度五结构化面试及评分六决策无领导小组讨论的优缺点优点:1.具有生动的人际互动效应2.能在被评价者之间产生互动3.讨论过程真实,易于客观评价4.被评价人难以掩饰自己的特点5.测评效率高缺点:1.题目的质量影响测评的质量2.对评价者和评价标准的要求较高3.应聘者表现易受同组其他成员影响4.被评价者的行为仍然有伪装的可能性无领导小组讨
本文标题:人力资源管理师二级技能整理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4628529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