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企业财务 > 区域地理3.12两极地区导学案
高二地理导学案两极地区制作人:王彦岗审核人:金韶华时间:2016-4-15班级姓名两极地区【学习目标】1.了解的两极地区位置和范围、主要区域特征。2.理解并掌握两极地区地形、气候、河流特征及相互关系。【重点难点】1.两极地区气候形成的原因2.两极地区位置的判断【自主学习】一.南极地区(1)海陆位置①大洲:图中的A,B,C。②大洋:图中的D,E,F。(2)自然环境①地形:以为主,冰雪覆盖,世界上海拔最高的大洲,有“”之称。②气候:、、干燥。(3)科学考察我国在南极洲建立的科学考察站:G是站,H是站,I是昆仑站。二.北极地区(1)A是海峡,B是半岛,C是海,D是洋。(2)国家:①,②,③。(3)E处建有我国的科考站。(4)特征:大部分地区终年冰封,降水量普遍比南极地区。【合作探究】1.南极气候酷寒、干燥、烈风的原因?酷寒:干燥:烈风:2.两极地区地理特征有什么异同点3.右图为我国南、北极科考路线图,据图及材料回答下列问题。材料:由于北极冰层的大面积融化,北冰洋“西北通道”已经解冻,有望未来实现通航。“西北通道”是指从北大西洋经加拿大北极群岛进入北冰洋,再进入太平洋的航道。(1)试分析“西北通道”未来有望实现通航的主要原因并说明其开通的意义。(2)试分析北冰洋解冻带来的不利影响。4.南极地区比北极地区寒冷的原因是什么?【巩固练习】高二地理导学案两极地区制作人:王彦岗审核人:金韶华时间:2016-4-15班级姓名1.读我国北极黄河站(78°55′N,11°56′E)所在的“斯匹次卑尔根群岛位置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1)黄河站与北极点的距离大约为:A、1000㎞B、1200㎞C、1400㎞D、1600㎞(2)距斯匹次卑尔根群岛最近的大陆地区是:A、北美大陆B、亚洲大陆C、欧洲大陆D、非洲大陆(4)北极地区局部冰面上降尘非常严重,这些黑色的颗粒使冰川表面融化出一个个小圆洞,这是由于黑色颗粒主要减弱了冰面对太阳辐射的:A.反射作用B.散射作用C.吸收作用D.保温效应(5)斯匹次卑尔根群岛海岸线曲折破碎,其主要成因是:A.海浪作用B.流水作用C.风力作用D.冰川作用(6)斯匹次卑尔根群岛虽然地处高纬,但其冬季气温明显高于同纬度其他地区,其最主要的成因是:A.地形以平原为主B.降水稀少,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反射作用弱C.暖流的影响D.四周被海洋包围,受海洋的影响明显2.读下图,回答下列问题(1)A、B、C、D为科学考察站,中国南极长城站的代号是___(2)A、B、C、D四个科学考察站中,离北京最近的是___(3)E地夏季的气候特点是___,F地冬季的气候特点是___3.阅读下列材料,回答下列问题1989-1990年,由中、美、苏、法、英、日六国南极考察队员组成的国际横穿南极大陆考察队,历时7个月,又一次把人类的足迹印在了南极极点上.(见图)(1)图中南极最高峰B叫____(2)南极考察队员在考察过程中看到最多的鸟类动物是()AB鸵鸟C蜂岛D巨嘴鸟(3)当图中A点时间为1989年12月12日12时,北京时间为()A12日14时B13日2时C12日2时D13日14时(4)南极考察队员们遇到的危险有:()(5)①暴风雪迎面扑来,看不清②积雪覆盖的冰隙随时都有可能吞没队员③酷冷的严寒,给队员留下无情的冻伤④整个南极洲上碰不上任何人,无法求援⑤随时会遭到熊的袭击。A②③BCD【学习反思】【问题生成】【自主学习】1.(1)南美洲非洲大洋洲大西洋印度洋太平洋(2)高原冰雪高原酷寒烈风(3)长城中山高二地理导学案两极地区制作人:王彦岗审核人:金韶华时间:2016-4-15班级姓名2.(1)白令斯堪的纳维亚波罗的大西(2)俄罗斯美国加拿大(3)黄河(4)丰富【合作探究】1.纬度高获得太阳辐射少;冰雪覆盖,反射强烈;海拔高气温更低;周围海洋的西风带阻隔了低纬热量向高纬的传递。极地高压控制,降水少,蒸发量更少,为湿润地区。但由于降水以固体形式为主,升华少,空气中水汽含量很少,所以非常干燥。冷气流从高原内部向四周扩散(极地东风),冰雪表面摩擦力小形成狂风。2.相同点:纬度高,气温低、跨经度多、有极昼、极夜现象、受极地高压控制,盛行极地东风、有极光现象。不同点:北极地区以海洋为主,南极地区以大陆为主、在极点上空看,自转方向不同、两极地区季节相反、北极地区极昼时间比南极地区长、盛行风向不同:北极盛行东北风,南极盛行东南风、南极地区气温比北极低北极地区:沿岸苔原气候为主,冬季长寒,夏短温,降水少、集中夏季。格陵兰岛内陆为冰原气候苔原带和冰原带煤、铁、油气、各种金属矿等植物:苔藓、地衣等动物:北极熊、驯鹿等南极地区:绝大部分为冰原气候酷寒、大风、干燥冰原带煤、铁、各种金属矿等主要动物有企鹅、鲸、磷虾等3.(1)①全球变暖,极冰融化;②缩短航程,减少费用(2)①改变北极地区的生态环境,影响生物生存;②因通航带来污染;③使全球海平面上升,淹没沿海低地或城市4.北极为海洋,热容量大;南极为陆地,热容量小;南极地势高,气温低;南极地面为冰层覆盖,冰层的反射作用,削弱了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量;南极的极昼时间短于北极地区,接受的太阳辐射量小于北极地区;南极外围的西风漂流为寒流。阻挡了低纬向高纬的热量输送。【巩固练习】1.BCDADC2.(1)A(2)B(3)温和多雨温和多雨3.(1)文森峰(2)A(3)B(4)A【自主学习】1.(1)南美洲非洲大洋洲大西洋印度洋太平洋(2)高原冰雪高原酷寒烈风(3)长城中山2.(1)白令斯堪的纳维亚波罗的大西(2)俄罗斯美国加拿大(3)黄河(4)丰富【合作探究】1.纬度高获得太阳辐射少;冰雪覆盖,反射强烈;海拔高气温更低;周围海洋的西风带阻隔了低纬热量向高纬的传递。极地高压控制,降水少,蒸发量更少,为湿润地区。但由于降水以固体形式为主,升华少,空气中水汽含量很少,所以非常干燥。冷气流从高原内部向四周扩散(极地东风),冰雪表面摩擦力小形成狂风。3.相同点:纬度高,气温低、跨经度多、有极昼、极夜现象、受极地高压控制,盛行极地东风、有极光现象。不同点:北极地区以海洋为主,南极地区以大陆为主、在极点上空看,自转方向不同、两极地区季节相反、北极地区极昼时间比南极地区长、盛行风向不同:北极盛行东北风,南极盛行东南风、南极地区气温比北极低北极地区:沿岸苔原气候为主,冬季长寒,夏短温,降水少、集中夏季。格陵兰岛内陆为冰原气候苔原带和冰原带煤、铁、油气、各种金属矿等植物:苔藓、地衣等动物:北极熊、驯鹿等南极地区:绝大部分为冰原气候酷寒、大风、干燥冰原带煤、铁、各种金属矿等主要动物有企鹅、鲸、磷虾等3.(1)①全球变暖,极冰融化;②缩短航程,减少费用(2)①改变北极地区的生态环境,影响生物生存;②因通航带来污染;③使全球海平面上升,淹没沿海低地或城市4.北极为海洋,热容量大;南极为陆地,热容量小;南极地势高,气温低;南极地面为冰层覆盖,冰层的反射作用,削弱了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量;南极的极昼时间短于北极地区,接受的太阳辐射量小于北极地区;南极外围的西风漂流为寒流。阻挡了低纬向高纬的热量输送。【巩固练习】1.BCDADC2.(1)A(2)B(3)温和多雨温和多雨3.(1)文森峰(2)A(3)B(4)A【自主学习】1.(1)南美洲非洲大洋洲大西洋印度洋太平洋(2)高原冰雪高原酷寒烈风(3)长城中山2.(1)白令斯堪的纳维亚波罗的大西(2)俄罗斯美国加拿大(3)黄河(4)丰富【合作探究】1.纬度高获得太阳辐射少;冰雪覆盖,反射强烈;海拔高气温更低;周围海洋的西风带阻隔了低纬热量向高纬的传递。极地高压控制,降水少,蒸发量更少,为湿润地区。但由于降水以固体形式为主,升华少,空气中水汽含量很少,所以非常干燥。冷气流从高原内部向四周扩散(极地东风),冰雪表面摩擦力小形成狂风。4.相同点:纬度高,气温低、跨经度多、有极昼、极夜现象、受极地高压控制,盛行极地东风、有极光现象。不同点:北极地区以海洋为主,南极地区以大陆为主、在极点上空看,自转方向不同、两极地区季节相反、北极地区极昼时间比南极地区长、盛行风向不同:北极盛行东北风,南极盛行东南风、南极地区气温比北极低北极地区:沿岸苔原气候为主,冬季长寒,夏短温,降水少、集中夏季。格陵兰岛内陆为冰原气候苔原带和冰原带煤、铁、油气、各种金属矿等植物:苔藓、地衣等动物:北极熊、驯鹿等南极地区:绝大部分为冰原气候酷寒、大风、干燥冰原带煤、铁、各种金属矿等主要动物有企鹅、鲸、磷虾等4.(1)①全球变暖,极冰融化;②缩短航程,减少费用(2)①改变北极地区的生态环境,影响生物生存;②因通航带来污染;③使全球海平面上升,淹没沿海低地或城市4.北极为海洋,热容量大;南极为陆地,热容量小;南极地势高,气温低;南极地面为冰层覆盖,冰层的反射作用,削弱了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量;南极的极昼时间短于北极地区,接受的太阳辐射量小于北极地区;南极外围的西风漂流为寒流。阻挡了低纬向高纬的热量输送。【巩固练习】1.BCDADC2.(1)A(2)B(3)温和多雨温和多雨3.(1)文森峰(2)A(3)B(4)A
本文标题:区域地理3.12两极地区导学案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4629955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