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三峡》教学设计初中语文组李春芳教学依据本文节选自《水经注·江水》,是“又东过巫县南,盐水从县东南流注之”句注释中的一段。先以“自三峡七百里中”点名地点和范围,用二十六个字概写巍峨绵亘、隔江对峙的三峡总貌,重点在山。然后分用三小节描写夏季、冬春和秋季的景色,刻意写水。通过对三峡的山水和一年四季三峡景色的描写,向我们展现了三峡的美丽风光。文章写景生动,用词精准,有着一种特殊的艺术魅力,尤其是作者的正面侧面、动静相结合的描写手法,更是令人赞叹。一、设计思路1.指导思想文言文教学是初中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教学中的一个难点。新课程标准要求合格的初中毕业生能够阅读浅易文言文,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通过背诵来积累文言文中重点实词、虚词的意思和用法等知识点。2.教学目标:能力提升目标:(1).借用课下注释和工具书自主掌握生字,学会翻译,进一步理解课文内容。(2).理解课文内容并熟读成诵。素养提升目标:(1).在反复朗读中形成初步的语感,使学生受到美的熏陶,进而达到快乐背诵德牧的。(2).感受大自然的美,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山河的情感。3.教学重点:(1).掌握生字,学会翻译,理解课文。(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达到背诵的目的。4.教学难点:学习本文抓住特点描写三峡自然景物的方法,体会文章整体布局的妙处。5.课时安排:1课时6.现代教学手段运用:PPT教学课件7.教学方法:朗读法启发讨论、互动合作法二、教学准备在上课之前,先布置学生预习:①查找有关三峡的知识、图片。②借助注释和工具书解决生字词的音和意,画出文中不理解的词或句子,初步翻译全文。③自行背诵课文。老师也需要准备一些资料:①《话说长江》中关于三峡的影片剪辑。②“告别三峡”文化专题的图片、绘画等。③提前准备好辅助教学的多媒体课件。做好语文课课前准备,不仅有利于提高语文老师课堂的教学效率,而且有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教师只有在课前认真做好准备,才能在语文课堂教学过程中从容面对可能出现的各种问题,调动起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使学生成为语文课堂学习的真正主人,从而真正实现教学效率的提高!三、教学过程(一)、三峡风光,感受引读。我们伟大的祖国,山河壮美,引得无数文人墨客,挥毫泼墨尽情描绘。如李白的《早发白帝城》:“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北魏著名地理学家、散文家郦道元也用优美的文字给我们展现三峡之美,今天我们一起学习文言文《三峡》。(板书课题及作者)(三)、了解《水经注》和郦道元(读课本注解)郦道元,字善长,北魏地理学家、散文家,他好学,历览奇书,撰注《水经》四十卷,《本志》十三篇。(板书北魏地理学家、散文家)《水经注》不仅是一部地理志,也是一部山水游记和民俗风土录,是一本有文学价值的地理巨著。《水经注》的文体骈散相杂,写景部分多用四字句,受楚辞、汉赋影响,富有文学气息,对后世影响较大。(四)、熟读成诵,积累理解1、快速浏览课文,对照注释,把不懂的画出来。2、放录音,学生注意难读易错的字音和停顿阙(quē)叠嶂(zhàng)曦(xī)月襄(xiāng)陵沿溯(sù))素湍(tuān)绝巘(yǎn)长啸(xiào)属(zhǔ)引3、学生放声朗读,体会感受赞美之情。4、学生两两互读,相互指出。5、朗读停顿训练重点:自/三峡七百里中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至于/夏水襄陵[襄陵:动补短语,漫上丘陵]沿//溯/阻绝[沿溯:并列短语,上行和下行]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素湍:偏正短语,白色的急流][回清:动宾短语,回旋的清波]绝巘/多生怪柏清/荣/峻/茂[清,指水清;荣,指树荣;峻,指山高;茂,指草茂盛。]每至/晴初霜旦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五)、疏通文意、问题探究1、学生圈点勾画,利用工具书和书下注释,试译短文。(四人人小组进行讨论,让学生充分发表自己的见解。然后把意见综合到一处,教师只起点拨、引导的作用第一段:(1)略无阙处(毫无)(阙通缺)(2)自非亭午夜分(如果)(3)隐天蔽日(隐蔽天日,遮盖住了蓝天和太阳)第二段:(4)夏水襄陵(漫上)(5)不见曦月(太阳)(6)沿溯阻绝(顺流而下);(逆流而上);(断)(7)或王命急宣(有时)(8)虽(即使)乘奔御风(这里指飞奔的马)(9)不以疾也(不如)(快)(10)绝巘多生怪柏(极高的山峰)第三段;(11)素湍绿潭(白色的急流)(12)飞漱其间(急流冲荡)(13)良多趣味(实在)第四段:(14)属引凄异(接连不断)(15)林寒涧肃(寂静)(16)哀转久绝(转同啭声音曲折)2、重点句子翻译:(1)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重重叠叠的岩峰像屏障一样,遮盖住了蓝天和太阳。如果不是正午,看不见太阳;如果不是半夜,看不见月亮。(2)至于夏水襄陵,沿溯(sù)阻绝:到了夏天,江水暴涨,漫上两岸的山陵,下行和上行的航路都被阻隔断了。(3)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即使乘着飞奔的马或驾着风,也没有这样快。(4)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巘多生怪柏。白色的急流,回旋着清波,碧绿的潭水,倒映着山石林木的倒影。高山上生长着许多奇形怪状的柏树。(5)清荣峻茂,良多趣味。水清,树荣,山高,草盛,实在是趣味无穷。(6)林寒涧肃,常有高猿常啸,属引凄异。树林山涧冷落而萧索,常有猿猴在高处长声鸣叫,声音连续不断,异常凄厉。3、朗读比赛在疏通文意的基础上试着背诵课文,开展小组比赛4、反馈交流读完课文后,同学们还有哪些不明白的地方,可以提出来交流。5、问题探究问题一、作者写景运用了哪些方法?讨论明确:(1)、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相结合“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正面写山的长、多、陡、高。“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从侧面说明江面狭窄,两岸群峰相连,峭壁对峙,山下只见一线天。“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正面描写,可见其凶险。“有时朝发白帝,暮至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侧面表现江水迅疾。“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正面描写猿啼凄凉怪异,回声久久不绝,悲哀婉转,到处笼罩着悲寂、凄凉的气氛。“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以忧伤的渔歌作结暗示三峡渔民的悲惨生活,侧面表现三峡之秋的萧瑟凄凉。(2)、动静结合。静景:山动景:水山(两岸连山,群峰对峙)水(夏:大水猛涨,江流湍急;冬、春:素湍绿潭,清荣峻茂;秋:林寒涧肃,哀猿凄清。)(3)、不但有形有色,而且有声有情。如:文中描写春冬二季的景象,以“素”、“绿”绘色,以“湍”、“悬”、“漱”绘形。这些皆与“清荣峻茂”相照应。而写秋景,则重在绘声,“长啸”、“凄异”、“哀转”,渲染了肃杀的气氛。其描绘手法因时而变,因景而异,显得变化多端,摇曳生姿。而作者的情感则蕴涵其中,一个“趣”字,确切地表达了此时的愉悦之情,而末段的“凄”字,既是对猿声的描述,也是对秋景所触发的感情。问题二:写四时风光为什么从“山”写起?为什么不按春夏秋冬的顺序来写?明确:因为“峡”的意思是两山夹水的地方,有山才有水,所以从山写起。三峡的水又是最有特色的,所以接着写水。写水先写夏水,后写春冬之水,后写秋天,是承水势的涨落而安排。夏天江水暴涨,春冬风平浪静,秋天水枯谷干,顺势而下,入情入理。春冬二季之所以合在一起写,是因为水的状况比较接近。问题三:文中流露出作者什么情感?通过对三峡四季山水景物的描写,表现了三峡的壮丽景色,流露出作者对祖国壮丽山河的热爱和赞美。(六)、课堂练习1、请学生朗读有关山的语句,找出关键字词说明山的特点。关键字词:连、无阙、重叠、隐蔽特点:山高岭连,中间狭窄2、根据以上特点,结合关键字词来背诵山的语句。3、请学生朗读有关水的语句,说出按照什么顺序写的。顺序:①季节顺序:夏、春冬、秋;②根据水由旺到枯的变化过程4、请学生找出关键字词说明每个季节水的特点。夏季关键字词:襄、阻绝、朝发暮到、乘奔御风特点:水势浩大、流速迅猛(层层铺展)——险春冬关键字词:素、绿、清、影;清荣峻茂特点:水退潭清、风景秀丽(动静结合)——趣秋季关键字词:寒、肃、凄、哀特点:水枯气寒、猿鸣凄凉(侧面描写)——悲指导学生注意作者描写景物,不但有形有色,而且有声有情。(七)、课堂小结《三峡》向我们展示的是一轴三峡四季景色的山水长卷,读来令人神往。作者以凝练生动的笔墨写出了三峡的奇险、清秀,我们仿佛置身于那险拔清幽的三峡盛地。郦道元用文笔装点三峡,科学家用智慧改造三峡,亲爱的同学们,现在就让我们走近三峡,用自己的独特歌喉赞美三峡,将来,我相信,三峡古老的历史画卷上会留下属于我们的一笔的!(八)、布置作业1、整理课文翻译并背诵课文。2、从文章中两句渔歌,你还可联想到哪些诗句?它们的意境相同吗?附:板书设计:三峡郦道元北魏山:长、多、陡、高峻夏水:凶险、迅疾春冬景色:色彩斑斓、景色清幽秋:悲寂凄凉四、教学反思《三峡》是一篇文质兼美的散文佳作,古人能用这样优美的文笔对祖国的河山如此讴歌,真的很感动。郦道元在三峡中着重写了三峡雄起壮丽的山和秀美可人的水。那山,连绵高峻、挺拔而秀丽,仿佛是鬼斧神工雕琢出来的一样;那水,能漫上山陵,能看见倒影,寂静而清幽。在这一节课中,我按照“激趣、诵读、品读、课堂练习”等几个板块来组织课堂。首先,通过出示一些和三峡有关的图片,如三峡地理位置图、三峡工程图片等来激发学生的“兴趣”,对于学生而言,从学生的认知规律出发让学生先有个感性的认识;其次,通过“诵读、品读”让学生读出趣味,读出情感;最后,通过课堂练习来巩固课文知识的落实。“真理向前迈一小步,就会变成谬误。”传统语文教学的弊端必须革除,但我们也不能矫枉过正,从一个极端走向另一个极端。所以新课程的语文教学改革实践中我们只有不断地深入学习,冷静地思考,不断地反思,才能让我们的语文课堂真正的走进新课程。
本文标题:三峡教学设计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4630425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