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一、填空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空2分,共计20分)1.是否以一定的(价值判断出发)是实证经济学与规范经济学的重要区别之一。2.边际收益递减起律发挥作用的前提是(技术水平不变)。3.引起垄断竞争的基本条件是(产品差别(同类产品))。4.寡头垄断市场的特征是(寡头之间相互依存)。5;国民经济核算体系以(支出法)法所计算出的国民生产总值为标准。6.货币的交易需求和预防需求与国民收人成(正比)变动。7.总需求中不变的自发消费与投资称为(自发需求)。8.菲利普斯曲线是用来表示失业与(通货膨胀)之间交替关系的曲线。9.经济周期的中心是(国内生产总值或国民收入的波动)。10.西方国家实行赤字财政政策是通过发行(公债)来进行的。二、判断题1.只要有人类社会,就会存在稀缺性(对)2.并不是所有商品的供给量都随价格的上升而增加(对)3.技术水平不变是指生产中所用的技术没有发生变化(错)4.无论哪个行业,企业规模都越大越好(错)5.在垄断竞争市场上,平均收益曲线、边际收益曲线和需求曲线是重合在一起的(错)6.均衡的国民收入一定等于充分就业的国民收入(错)7.某人出售一幅旧油画得到的收入应该计入当年的国民生产总值(错)8.经济学家划分经济周期的标准是危机的严重程度(错)9.凯恩斯主义货币政策和货币主义货币政策都是通过货币供给量来调节利率,再通过利率来影响总需求(错)10.在浮动汇率制下,中央银行不能对汇率有任何干预(错)11.需求定理表明,需求量与价格成反方向变动,这个规律的根源在于边际效用递减规律(对)12.基数效用论采用的是边际效用分析法,序数效用论采用的是无差异曲线分析法(对)13.国民生产总值=国内生产总值+本国公民在国外生产的价值总和-外国公民在本国生产的价值总和(对)14.失业率是失业总数占劳动力总数的百分比(对)15.凯恩斯主义货币政策的直接目标是利率,最终目标是总需求变动(对)三、单项选择题1.经济学研究的基本问题是(D)A.如何在股市上赚钱B.证券市场可以配置资源C.选择最公平的收入分配方式D.稀缺资源的配置与利用问题2、下列因素中除哪一种因素以外都会使需求曲线移动(B)A.购买者收入变化B.商品价格下降C.其他有关商品价格下降D.消费者偏好变化3.若价格上涨10%,能使需求减少1%,则该商品的需求价格弹性属于(B)A.富有弹性B.缺乏弹性C.单一弹性D.完全弹性4.根据序数效用理论,消费者均衡是(A)A.无差异曲线与预算线的相切之点B.无差异曲线与预算线的相交之点C.离原点最近的无差异曲线的任一点D.高原点最远的无差异曲线上的任一点.5.已知产量为9单位时,总成本为95元,产量增加到10单位时,平均成本为10元,由此可知边际成本为(A)A.5元B.10元C15元D.20元6.下列哪个行业最接近完全竞争市场(B)A.飞机行业B.玉米行业C.邮电行业。D.服装行业7.在下列四种情况中应该记入当年国内生产总值的是(B)A.用来生产面包的面粉B.居民自己食用的面粉C.粮店为居民加工面条的面粉D.饭店为苞饺子前购买曲面粉8.在政府的财政政策中,属于内在自动稳定器的是(C)A.政府购买B.货币供给C.税收D.政府公共工程开支9.LM曲线是描述(B)A.产品市场均衡时;国民收入与利息率之间的关系B.货币市场均衡时,国民收人与利息率之间的关系C.货币市场均衡时,国民牧人与价格之间的关系D.产品市场均衡时,国民收人与价格之间的关系10.公开市场业务是指(D)A.商业银行的信贷活动B.商业银行在公开市场上买进或卖出政府债券C.中央银行增加或减少对商业银行的贷款D.中央银行在金融市场上买进或卖出政府债券第一部分(微观第一章)1.整个需求曲线向右上方移动,表明(A)。A.需求增加B.需求减少C.价格提高D.价格下降(画图可知,右上方移动说明相同的价格,需求量增加了)2.如果某种商品的价格无论如何变动,其需求量都不变动。这种商品称(C)。A.单位需求弹性B.需求有无限弹性C.需求完全无弹性D.需求缺乏弹性(参考需求价格弹性的内容,注意画图和计算环节,点弹性和弧弹性的计算方法)3.某消费者偏好A商品甚于B商品,原因是(D)。A、商品A的价格最低B、商品A紧俏C、商品A有多种用途D、对其而言,商品A的效用最大(牢记效用和边际效用的概念)4.某些女性在收入比较低时购买杏仁蜜作为化妆品,而在收入提高时,则去购买欧莱雅,杏仁蜜对这些人来说(B)。A、吉芬商品B、低档商品C、正常品D、生活必需品5.在得出某种商品的需求曲线时,下列因素除哪一种外均保持为常数(D).A.个人收入B.其余商品的价格C.个人偏好D.所考虑商品的价格(价格随着需求曲线变动,因此不可能是常数)6.保持所有其他因素不变,某种商品的价格下降,将导致(C).A.需求增加B.需求减少C.需求量增加D.需求量减少7.下列因素除哪一种因素外,都会使需求曲线移动(B).A.消费者收入变化B.商品的价格下降C.其他相关商品价格下降D.消费者偏好下降.(价格变化导致的是需求量的变化,需求曲线本身不移动,其他因素导致的变化才会使需求变化,即曲线移动)8.假如生产某种商品所需的材料价格上升了,则这种商品的(B).A.需求曲线向左方移动B.供给曲线向左方移动C.需求曲线向右方移动D.供给曲线向右方移动(考虑其他因素不变,销售价格不变,但是生产成本提高了,卖得越多就越亏,只能减产防亏本,供给曲线左移)9.如果某种商品供给曲线的斜率为正,在保持其余因素不变的条件下,该商品的价格上升,导致(C).A.供给增加B.供给减少C.供给量增加D.供给量减少10.一种商品价格下降对其互补品最直接的影响是(A).A.互补品的需求曲线向右移动B.互补品的需求曲线向左移动C.互补品的供给曲线向右移动D.互补品的供给曲线向左移动(价格下降,需求量增加,互补品的需求量也会增加,但其他因素不变,也就是说价格不变量增加,需求曲线右移)11.从均衡位置出发,如果某种商品的市场供给减少,而市场需求保持不变,则(D).A.均衡价格下降B.均衡量上升C.均衡价格与均衡数量都减少D.均衡价格提高但均衡量下降(市场需求不变意味着需求曲线不变,供给减少意味着供给曲线左移,因此答案选D)12.政府为了维持对农产品的支持价格,应该采取的相应措施是(B)A.增加对农产品的税收B.收购过剩的农产品C.实行农产品配给制D.对农产品生产者予以补贴13.政府把价格限制在均衡价格以下,可能导致(A).A.黑市交易B.大量积压C.买者按低价买到了希望购买的商品D.A和C14.在供给和需求同时减少的情况下(C).A.均衡价格与均衡数量都下降B均衡价格将下降,均衡数量的变化无法确定C.均衡价格的变化无法确定,均衡数量将减少D.均衡价格将上升,均衡数量将下降15.政府对生产者实施补贴,将导致(C).A.需求增加B.需求减少C.供给增加D.供给减少第二部分(微观三四五章)16.消费者的预算线反映了(D)。A.消费者效用最大化状态B.消费者的偏好C.消费者的需求D.消费者的收入约束17.长期平均成本曲线呈U型,是因为(B)。A.边际收益递减规律B.生产由规模经济到规模不经济C.边际技术替代率递减规律D.边际效用递减规律18.均衡的国民收入是指(D)。A..最终产品的货币价值B.总需求大于总供给时的国民收入C.总需求小于总供给时的国民收入D.总需求等于总供给时的国民收入19.下面除了(C)外,都是对物品的边际效用的正确理解。A、每增加(减少)一个单位的对物品的消费所引起的总效用的增(减)量B、最后增加的那个单位的消费所提供的效用C、消费一定数量的某种物品所获得总效用D、数学表达式为MU=ΔTU/ΔQ(TU表示总效用,Q表示物品数量)20.对于一种商品,消费者得到了最大满足,这意味着(C)。A、边际效用最大B、总效用为零C、边际效用为零D、总效用为正21.从数学角度讲,除(A)外,都是关于边际效用与总效用关系的正确表达式。A、MU=TU/ΔQ(TU表示总效用,Q表示物品数量)B、边际效用为总效用函数的导数C、边际效用为总效用曲线的斜率D、总效用为边际效用函数的积分22.序数效用论认为,商品效用的大小(D)A.取决于它的使用价值B.取决于它的价格C.不可比较D.可以比较23.关于基数效用论,不正确的是(C)。A、基数效用论中效用可以以确定的数字表达出来B、基数效用论中效用可以加总C、基数效用论和序数效用论使用的分析工具完全相同D、基数效用论认为消费一定量某物的总效用可以由每增加一个单位的消费所增加的效用加总得出24.已知X的价格为8元,Y的价格为3元,若某人买了5单位X和3单位Y,此时X、Y的边际效用分别为20、14,那么为获得效用最大化,他应该(C)。A、停止购买两种商品B、增加X的购买,减少Y的购买C、增加Y的购买,减少X的购买D、同时增加两种商品的购买25.由于收入和价格的变动,消费者的均衡也发生变化。假如在新均衡下,各种商品的边际效用均低于原均衡状态的边际效用,这意味着(B)。A、消费者的满足程度降低了B、消费者的满足程度提高了C、消费者的满足状况并没有发生变化D、无法判断其满足程度(边际效用降低说明总效用提高,即均衡点提高)26.序数效用论中,商品的效用(D)。A、取决于价格B、取决于使用价值C、可以通过确切的数字表示D、可以比较27.消费者剩余是消费者的(B)。A、实际所得B、主观感觉C、没有购买的部分D、消费剩余部分28.同一条无差异曲线上的不同点表示(D)。A、效用水平不同,但所消费的两种商品组合比例相同B、效用水平相同,两种商品的组合比例也相同C、效用水平不同,两种商品的组合比例也不相同D、效用水平相同,但所消费的两种商品的组合比例不同29.预算线上的点表明(B)。A、没有用完预算支出B、预算支出条件下的最大可能数量组合C、处于均衡状态D、状态不可确定30.预算线的位置和斜率取决于(B)。A、消费者的收入B、消费者的收入和商品的价格C、消费者的偏好、收入和商品的价格D、以上都不正确31.预算线反映了(B)。A、消费者的偏好B、消费者的收入约束C、消费者的人数D、货币的购买力32.消费者效用最大化的点必定落在(C)。A、预算线右侧区域B、预算线左侧区域C、预算线上D、预算线上和左侧区域33.关于实现消费者均衡的条件,不正确的是(C)。A、在基数效用论下,商品的边际效用等于其价格之比B、在序数效用论下,两种商品的边际替代率等于其价格之比C、基数效用论与序数效用论的均衡条件实质上是相同的D、均衡状态下,消费者增加一种商品的数量所带来的效用增加量必定大于减少的另一种商品所带来的效用的减少量34.下列行为中最接近于完全竞争模式的一项是(D)。A.飞机制造业B.汽车制造业C.日用小商品制造业D.烟草业35.垄断厂商在短期均衡时(D)A.一定不能获得超额利润B.一定获得超额利润C.一定不会处于亏损状态D.可能获得超额利润也可能只能获得正常利润也可能亏损36.经验表明长期消费函数是一条过原点的直线,所以(B)A、边际消费倾向小于平均消费倾向;B、边际消费倾向等于平均消费倾向,且为常数;C、边际消费倾向大于平均消费倾向;D、平均储蓄倾向等于1。37.“面粉是中间产品”这一命题(C)A、一定是对的;B、一定是不对的;C、可能是对的,也可能是不对的;D、以上三种说法全对。第三部分(宏观八九章)38.下列哪一项计入GNP?(D)A、购买一辆用过的旧自行车;B、购买普通股票;C、汽车制造厂买进十吨钢板;D、银行向某企业收取一笔贷款利息。39.经济学上的投资是指(D)A、企业增加一笔存货;B、建造一座住宅;C、企业购买一台计算机;D、以上都是。40.下列项目中,(B)不属于政府购买。A、地方政府办三所中学;B、政府给低收入者提供一笔住房补贴;C、政府订购一批军火;D、政府给公务人员增加薪水。41.一国的国民生产总值小于国内生产总值,说明该国公民从外国取得的收入(B)外国公民从该国取得的收入。A、大于;B、小于;C、等于;D、可能大于也可能小于。42.今年的名义国民生产总值大于去年的名义
本文标题:经济学原理试题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4630731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