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项目/工程管理 > 旅游景区自然灾害脆弱及影响因素研究
ResearchonVulnerabilityandInfluencingFactorsofNaturalDisasterinTouristAreasXinliangYe1,JiahongWen21SchoolofManagement,ShanghaiUniversityofEngineeringScience,Shanghai201620,China2SchoolofTourism,ShanghaiNormalUniversity,Shanghai200234,China旅游景区自然灾害脆弱及影响因素研究叶欣梁1,温家洪21上海工程技术大学管理学院,上海201620,中国2上海师范大学旅游学院,上海200234,中国AbstractTouristareasaremorevulnerablecomparetogeneralurbanfunctionareasincaseoffacingnaturaldisastersforthereasonofthescarcityoftourismresource,thecomplexityoftourismfacilitiesandmobilityofvisitors.Thispaperdiscussesthevulnerabilityforvarioustypesoftouristareas,causelocalresidentstouristscasualtiesandmentalproblems;Touristtourismresourcesandenvironmentdeeplyharmed;Facilitiesdamagedpropertyfacethreats.Thepaperalsosummarized5influencefactorsofthevulnerability,thepoordevelopmentandmanagementoftourismresources;thedisqualifiedofthebuildingandbuildingage;theunreasonableoftourismandotherindustrybehavior;thelackofwarningsystemfordisasterinTouristarea,;Touristsunconsciousnessofpersonalsafetyandpsychologyofadventure.Keywords:touristarea;naturaldisaster;vulnerability;influencingfactors摘要旅游景区内旅游资源稀缺性、旅游设施复杂性、游客流动性及游客的异地性,都决定了其面临自然灾害时具有不同于普通的城市功能区的脆弱性。本文分别讨论了各类旅游景区的脆弱,造成游客、当地居民伤亡与身心问题;旅游地旅游资源(与环境)深受危害;设施财产面临受损威胁。总结了影响脆弱性的五方面因素,当地旅游业的不合理开发及管理不善;建筑物的质量和建造年限;旅游地及周边的其他行业不合理行为;旅游地灾害监测、预警系统的缺乏;游客的冒险心理以及人身安全意识淡薄。关键词:旅游景区,自然灾害,脆弱,影响因素1.引言20世纪80年代,灾害研究由致灾因子论向脆弱性研究转移,把注意力更多地集中于灾难产生的社会经济系统(石勇,2011)。旅游景区内旅游资源稀缺性、旅游设施复杂性、游客流动性及游客的异地性,都决定了其不同于普通的城市功能区,也决定了其在自然灾害脆弱性方面的特殊性(叶欣梁,2010)。现有的自然灾害类型基本上都会对旅游景区产生作用,这些作用被称为自然灾害的脆弱性。在不同的旅游景区、不同的时段,各暴露的具体脆弱性的表现形式不同。谷艳飞(2004)针对辽宁省旅游系统,概括出具体自然灾害类型及危害形式。2.旅游景区脆弱性表现形式针对一般的旅游景区,脆弱性可以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2.1.造成游客、当地居民伤亡与身心问题游客安全历来是旅游景区安全管理的重头戏。每年春节、“五一”、“十一”等旅游旺季期间,各级旅游管理部门都会颁发文件强调游客安全管理的必要性。从过往旅游景区旅游业的经营实践看,自然灾害是影响游客安全的重要因素,导致了若干游客伤亡事故的发生。根据掌握的大量资料,对由自然灾害所引发的旅游景区游客伤亡事故有以下认识:①自然灾害对游览自然景观的游客安全影响更为明显,而对人文景观旅游景区的游客安全影响不大。这一点与郑向敏(2003)针对福建省旅游景区游客所作的旅游景区安全感知调查的结论(表1)较为相近。表1旅游者认为容易出现安全问题的旅游景点(郑向敏,2003)景区类别海滨内陆水域山岳历史名胜民族风情区大城市商业区选择比例%15.83.716.00.72.98.1景区类别公园、园林主题公园人迹罕至的原始景区其他选择比例%2.63.945.80.4②旅游景区自然灾害影响的旅游产品类型主要是常规的观光项目,但随着近年来户外徒步及探险旅游的兴起,由自然灾害的引发的这两类旅游产品的游客安全风险也在增加。据统计,2008年“512汶川地震”造成四川等地团队游客遇难54人(其中台湾游客1人、国内游客53人),受伤25人;散客人数难以统计,估计在近百人左右。③因自然灾害而出现游客伤亡事故的旅游景区既有知名的成熟型旅游景区,也有新开发的旅游景区。就单个旅游景区看,由于管理难度的缘故,旅游景区外围以及未完全开放的旅游景区地段常是游客伤亡事故的多发区;④旅游景区自然灾害除了直接在游览活动中造成人员伤亡外,还与其他因素共同作用于游客,导致旅游交通事故等形式的游客安全事故发生。所以,在区域暴雨、雪灾、雾灾等灾害的发生期间,一些旅游城市及山岳型旅游景区的管理者,常会提醒驾车司机控制车速,保持车距,谨慎驾驶。除了直接导致游客伤亡外,旅游景区自然灾害还能导致游客因陷入危境而产生应激反应,心理和行为变得异常。轻者表现为情绪紧张、感觉过敏、惊慌失措、疲劳无力等;重者为抑郁、恐惧、焦虑、木僵、遗忘,以及植物性神经功能紊乱(如心悸、多汗、厌食、恶心、尿急、颤抖等);更重者出现肢体麻痹、失明,甚至导致休克或死亡。另外,当自然灾害导致游客的旅游需求未得到满足时,游客还可能因心理烦躁而变得血压骤升、心跳过速,进而与旅游景区管理方发生纠纷。例如,2002年“五·一”期间,巫山大宁河小三峡因暴雨被迫禁航达96小时。由于旅游景区事先没有通知,致使旅游者到了巫山后又突然不能进小三峡游览,情绪激愤,导致小三峡游成为当年重庆“五·一”黄金周投诉热点。2.2.对旅游资源(与环境)的破坏旅游与环境相互依存,互相促进。可持续发展的旅游业需要优良的生态环境来支撑。然而事实证明,自然灾害是资源安全和环境安全最主要的破坏因素(高庆华等,2005)。在国内旅游业起步、发展的近30年历程中,中国的经济发展与资源、环境的关系正逐渐接近库兹涅茨倒U型曲线的顶部,自然灾害对资源、环境的破坏作用显得越来越突出,旅游景区因而出现了一系列的旅游资源与环境破坏现象,旅游资源的质量受到破坏,数量减少。具体说来,在国家旅游局颁布的旅游资源类型表中,除非物质旅游资源外,地文景观、水域风光、生物景观、天气和气候景观、遗址遗迹、建筑设施六大主类及其下属亚类、基本类型都会因为自然灾害而出现赋存空间范围和延续时间上的变化。若根据国家旅游局所颁布的旅游资源评价标准来衡量自然灾害的影响,则可以推知自然灾害会导致旅游资源在观赏游憩使用价值、珍稀奇特程度、规模、丰度与几率完整性、适游期或使用范围等评价因子上的得分发生变动,这种负面影响既可能是暂时性的,可得到修复,例如冰雪灾害对景观林木、花卉的冻死和压坏;有的可能是永久性的,具有不可恢复性,例如,地震对一些地质景观和人文建筑的破坏。在全国的各大知名旅游景区,暴雨、洪水、地震、崩塌、滑坡、泥石流、雪灾等常见自然灾害都曾给旅游景区的旅游资源与环境带来危害,其典型案例下的具体负面影响见表2。表2自然灾害对旅游景区旅游资源(与环境)的破坏灾种当事景区及时间受损景观类型具体影响资料备注湖南长沙橘子洲,每年洪水期岛屿、风景河段洪流一方面将上游区的污泥、污水及垃圾带入橘子洲,另一方面将洲上餐馆、企业、居民蓄积的污水、废水及垃圾冲散于水中(李景保等,2003)暴雨、洪涝安徽九华山,1954年6月古建筑使九华街部分地区淹没,一些庙宇倒塌,部分建筑的结构稳定性受到危害(九华山志编委会,1990)云南路南石林,1833年喀斯特地貌受嵩明地震波及,许多巨大“石芽”倒塌(潘江等,1998)四川自然、人文全省有361家旅游景区受损,其中完全损坏的景区56家。四川两处世界遗产地都江堰——青城山、大熊猫栖息地卧龙景区受到了严重的损坏:沿龙门山断裂带上的银厂沟、干佛山等景区遭受毁灭性破坏。文化遗产也难逃浩劫,初步统计,65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和119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遭受不同程度的损失,许多已经全部垮塌或面临垮塌;省内馆藏文物已损失84l件,其中珍贵文物(国家三级文物以上)148件。胡晓远,2009地震云南省丽江大研镇,1996年少数民族古村落部分古建筑遭破坏滑坡北京戒台寺,2004年以来古寺庙山墙出现大小不一的裂缝,千佛阁遗址地基塌陷,复建工作被迫暂停(王健,2005)湖南武陵源,90年代中期石英砂岩峰林促使石英砂岩峰丛、峰林发生岩崩,河流局部改道,不少景观顷刻之间发生改观,甚至遭到破坏(潘江等,1998)新疆天山天湖泊、典型景观天池因泥石流而逐年缩小变浅,自1992平均深度由10年前的100米降至目前的80米;南岸100多亩草场已经沙化,几乎变成不毛之地。(张瑞,2005)泥石流四川九寨沟,1984年湖泊、森林、瀑布丹祖沟泥石流四次袭击静海,破坏森林,海子上部淤积以每年20米的速度向腹部扩张,形成石滩,造成镜海的严重污染。(唐邦兴等,1993)广东南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2008年1-2月珍稀物种及生态环境90%的林木被毁,其中,大量的百年红豆杉、伯乐树、广东松等珍稀树种倒伏,各种动物死伤亦不计其数,生态系统恢需三、四十年金羊网-羊城晚报,2008年2月24日洞庭湖周边,2008年1-2月湿地及鸟类栖息地影响动食性鸟类栖息,凤头潜鸭数量急剧减少,减幅超过90%以上,红嘴鸥、黑鹳等个别鸟类甚至绝迹。新华网,2008年02月24日湖南石门县壶瓶山,2008年1-2月自然保护区冻死或饿死的野生动物约2030余头(只),兽类中毛冠鹿死亡比例达到65%。潇湘晨报,2008年02月25日冰雪灾害全国景区824处景观遭到严重破坏2008年02月05日《人民日报海外版》资源来源:根据刘浩龙(2008)整理2.3.设施财产面临受损威胁设施、财产损失是旅游景区自然灾害成灾的最明显后果,它们是旅游景区直接经济损失的最主要形态。每年,多个旅游景区都因自然灾害而产生巨额的设施财产损失,这实际上在某种程度上说明了旅游景区的自然灾害的影响。以安徽九华山旅游景区为例,在上世纪90年代初,该旅游景区每年因滑坡造成的经济损失约3万元人民币(九华山志编委会,1990)。2008年汶川地震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达8451亿元人民币,四川的损失占到总损失的91.3%(温家洪,2010)。在地震造成的损失中,房屋的损失最大,民房和城市居民住房的损失占总损失的27.4%。包括学校、医院和其他非住宅用房的损失占总损失的20.4%。另外还有基础设施,道路、桥梁和其他城市基础设施的损失,占到总损失的21.9%,这三类是损失比例比较大的,应该说70%以上的损失是由这三方面造成的。另外,川北一带的旅游景区和青城山-都江堰景区受灾严重。其中青城山-都江堰景区预计经济损失12亿元。①地震导致四川旅游活动中断大地震不仅对震中川西造成毁灭性破坏,而且影响波及四川全省乃至附近省区。5月12日,地震发生当天,国家旅游局就发出紧急通知,对四川旅游暂时下了禁令。震后灾区生活问题已经成为急需解决的第一难题,灾后重建工作复杂而繁忙。旅游所需的交通工具例如飞机、客车等大多已调为转运物资和人员所用。灾后四川旅游景区逐步开放,有的景区如黑水县达古冰川到了
本文标题:旅游景区自然灾害脆弱及影响因素研究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4631306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