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信息化管理 > 24.出师表(上课用)
出师表诸葛亮(181─234),三国时卓越的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字孔明。琅琊阳都(今山东沂水县)人。早年避乱于荆州,曾躬耕于南阳隆中。建安十二年(207),刘备三顾茅庐,请他出山共图大业。次年,他辅佐刘备联合孙权,在赤壁击败曹操,形成三足鼎立的局面。刘备称帝后,拜他为丞相。刘备死时托付他辅佐后主刘禅,后卒于军中。诸葛亮,字,是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年轻时,隐居,刻苦攻读史书。刘备三顾茅庐后,诸葛亮辅助刘备。刘备死后,他受遗诏后主刘禅。孔明三国出山辅助隆中鞠躬尽瘁死而后已长使英雄泪满襟出师未捷身先死你能向同学介绍一下诸葛亮的事吗?诸葛亮年谱1岁:诸葛亮诞生于琅邪阳都(今山东沂南县)。15岁:诸葛亮和弟妹移居隆中。27岁:刘备三顾茅庐,诸葛亮对刘备陈说三分天下之计,即著名的“隆中对”。旋即出山辅助刘备。28岁:诸葛亮说服孙权与刘备结盟,参与赤壁之战获胜。41岁:刘备登基,建立蜀国。诸葛亮任丞相。43岁:刘备白帝城托孤诸葛亮。刘禅封诸葛亮为武乡侯,领益州牧。45岁:诸葛亮率军南征,稳定南部四郡。54岁:诸葛亮于再次北伐中病故于五丈原。46岁:诸葛亮准备兴师讨魏。47岁:诸葛亮向后主刘禅呈交《出师表》进行北伐。48岁:北伐街亭失守,诸葛亮挥泪斩马谡,自贬为右将军,行丞相事。49岁:诸葛亮再次北伐夺取武都、阴平,恢复丞相职位。50岁:诸葛亮再次北伐。51岁:诸葛亮北伐,破司马仲达,大败魏将张合。诸葛亮故事汇萃•三顾茅庐•舌战群儒•草船借箭•借东风•三气周瑜•七擒孟获•空城计•挥泪斩马谡书愤陆游早岁那知世事艰,中原北望气如山。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蜀相杜甫诸葛亮这篇表文写于蜀汉建兴(后主刘禅年号)五年(227年)第一次出师伐魏之前。当时蜀汉已从猇(xiāo)亭(现湖北宜都)战役的惨败中恢复过来,既与吴国通好,又平定南方的叛乱,所以诸葛亮决定北上伐魏,写这篇表文的目的是,希望刘禅任用贤臣,采纳忠言,赏罚分明,国内政治修明,有一个稳定的战略后方,以实现先帝的“北定中原”,“兴复汉室”的宏大理想。表:古代的一种文体。表的主要作用是表达臣子对君主的忠诚和希望。“动之以情”是这种文体的一个基本特征。“出师表”是出兵打仗前,主帅给君主上的奏章。这种表,或表明精忠报国之心,或献攻略之策。历来以战名世者甚众,以表传后者颇少。唯独诸葛亮的《出师表》不仅存之典册,而且灿然于文苑。教学目标•1、领会诸葛亮提出的广开言路、严明赏罚、亲贤远小三项建议的进步性和借鉴意义。•2、认识并学习诸葛亮“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精神。•3、了解本文议论中融以叙事、抒情的写法。读准下列划线字音崩殂()疲弊()陛下()恢弘()妄自菲()薄()以塞()驽钝()陟()罚臧()否()裨()补阙()漏cúbìbìhóngfěisènúzhìzāngbìquēpǐbó郭攸()之费祎()行()阵和睦长()史猥()自夙()夜忧叹以彰其咎()咨诹()以遗陛下()斟()酌()损益yōuyīhángzhǎngwěisùjiùzōuwèizhēnzhuó攘()除rǎng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死却先帝开创大业未完成一半,竟中途去世。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人力疲劳,物力缺乏。如今天下分成三国,我益州地区人力疲惫、民生凋敝,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这实在是处在万分危急、存亡难料的时刻。实在,确实时然侍卫之臣不懈于内,忠志之士忘身于外者,但是,宫廷里侍奉守卫的臣子,不敢稍有懈怠;疆场上忠诚有志的将士,舍身忘死的作战,然而,但是在盖追先帝之殊遇,欲报之于陛下也。这都是追念先帝的特殊恩遇,想报答给陛下的缘故。原来是特别厚待给诚宜开张圣听,以光先帝遗德,恢弘志士之气,陛下确实应当广开言路听取群臣意见,发扬光大先帝遗留下来的美德,振奋鼓舞志士们的勇气,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义,以塞忠谏之路也。绝不应随便看轻自己,说出无道理的话,从而堵塞忠诚进谏的道路。过分地看轻自己。以致开放,扩大来发扬光大重点解词及译句考察1,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2,今天下三分3,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4,盖追先帝之殊遇5,以光先帝遗德,恢弘志士之气6,引喻失义,以塞忠谏之路也(第一段)现在死实在,确实时原来是,优待、厚遇发扬光大形作动,发扬扩大适宜、恰当阻塞阅读理解第一自然段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侍卫之臣不懈于内,忠志之士忘身于外作者分析形势时,指出不利的客观条件是:有利的主观条件是:思考1:文章开句就提到“先帝”刘备,在文中起什么作用?蜀国是先帝创下的基业,是“恢复汉室”的根据地,而先帝的理想未能实现而中途死亡,是所有蜀人都十分痛惜的,此时肩上的担子沉重。同时警示后主要奋发有为,继承先辈遗志。为后文提出建议定下基调。思考4:第1段提到“侍卫之臣”和“忠志之士”有什么作用?客观条件虽然堪忧,主观努力尚且可为。在这样的形势下,作为蜀国的国君应当如何做,文章开头从三个方面使后主认识到应当有所为。思考2:妄自菲薄,引喻失义,以塞忠谏之路。由本段推测,刘禅可能犯有什么毛病?这一段的主旨在于哪几句?思考3:开张圣听,以光先帝遗德,恢弘志士之气,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义,以塞忠谏之路也。不宜诚宜提建议第一段分析危急存亡先帝崩殂天下三分益州疲弊不利追殊遇报陛下不懈于内忘身于外有利诚宜……不宜……(正反)(广开言路)开张圣听为什么说当时是“危急存亡之秋”?为什么说“益州疲弊”?•因为:①先帝中道崩殂;②天下三分;③益州疲弊。•吴在猇亭战役中夺走了荆州全部地区,益州的豪强和南方的夷族统治者也乘机发动叛乱。这时,魏已牢固地控制着全国的中心地区即黄河流域,在政治、经济、军事等方面占有明显的优势;吴控制长江中下游,经济力量也比较雄厚;只有蜀偏安于西南一隅,处于不利地位。所以说“益州疲弊”。诸葛亮为什么向后主提出“开张圣听”?•一为发扬光大先帝遗德,激励振奋忠心为国的臣下士气;二为避免阻塞“忠谏之路”。宫中府中,俱为一体,皇宫中的近臣和朝廷中的官吏,都是一个整体,陟罚臧否,不宜异同。升赏惩罚,扬善除恶,不应该标准不同。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宜付有司论其刑赏,尽忠做好事的人。如有作坏事违犯法纪的,或尽忠心做善事的,应当交给主管的官加以惩办或奖赏,以昭陛下平明之理,显示公平严明的治理。以显示陛下在治理方面公允明察,不宜偏私,使内外异法也。不应私心偏袒,使宫廷内外施法不同。重点解词及译句考察1,宫中府中,俱为一体2,陟罚臧否3,宜付有司论其刑赏4,以昭陛下平明之理(第二段)全、都善恶应该罚治显示、昭显阅读理解第二自然段作者提出的第二条建议是什么?思考:陟罚臧否,不宜异同(严明赏罚)第二段分析陟罚臧否,不宜异同不宜偏私,内外异法以昭陛下平明之理严明赏罚侍中侍郎郭攸之、费祎、董允等,此皆良实,志虑忠纯,侍中、侍郎郭攸之、费祎、董允等,这都是品德善良诚实、情志意念忠贞纯正的人,形容词用作名词,善良的人,诚实的人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因此因此先帝选留下来辅佐陛下。愚以为宫中之事,事无大小,悉以咨之,然后施行,古时自称,我。我认为宫内的事,不论大小,都要征询他们的意见,然后再去施行,拿来必能裨补阙漏,有所广益。更多的益处、成效。这样一定能弥补缺点和疏漏之处,增益实效。来给予重点解词及译句考察1,此皆良实2,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3,悉以咨之4,必能裨补阙漏,有所广益(第三段)都因此选拔给予全、都询问通“缺”,缺点、疏漏好处将军向宠,性行淑均,晓畅军事,试用于昔日,先帝称之曰能,是以众议举宠为督。愚以为营中之事,悉以咨之,必能使行阵和睦,优劣得所。通晓,精通。队伍,指军队。形容词用作名词,指才能高的人,才能低的人。将军向宠,性情德行善良公正,了解通晓军事,当年试用,先帝称赞说他能干,因此众人评议举荐向宠为中部督。我认为军营里的事,无论大小,都要征询他的意见,就一定能使军伍团结和睦,德才高低的人各有合适的安排。重点解词及译句考察1,将军向宠,性行淑均2,晓畅军事3,是以众议举宠为督4,必能使行阵和睦,优劣得所(第四段)善良公正通晓、精通推举军队、行伍形作名,才能高和才能低的人阅读理解第三,四自然段姓名特点好处原因工作郭攸之、費祎、董允此皆良实,志虑忠纯先帝简拔,以遗陛下裨补缺漏,有所广益宫中之事,悉以咨之推荐宫中贤臣推荐营中武将向宠营中之事,悉以咨之性行淑均,晓畅军事先帝称能,众议举宠行阵和睦,优劣得所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形容词用作动词。亲近。“……的原因”亲近贤臣,远避小人,这是汉朝前期所以能够兴盛的原因;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形容词用作动词,疏远亲近小人,远避贤臣,这是汉朝后期所以衰败的原因。先帝在时,每与臣论此事,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痛心遗憾。先帝在世的时候,每次跟我评论起这些事,对于桓帝、灵帝时代,没有不哀叹和痛心遗憾的。侍中、尚书、长史、参军,此悉贞良死节之臣,愿陛下亲之信之,则汉室之隆,可计日而待也。计算着时间而到来,指为期不远。侍中、尚书、长史、参军,这些人都是忠贞可靠,能够以死报国的忠臣,诚愿陛下亲近他们,信任他们,那么汉王室的兴盛,就时间不远了。重点解词及译句考察1,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2,此后汉所以倾颓也3,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4,则汉室之隆,可计日而待也(第五段)亲近……的原因衰败痛心遗憾那么指时间不远了,指日可待阅读理解第五自然段本段诸葛亮提出了什么建议?先帝为什么“痛恨”桓灵二帝?亲贤臣,远小人(亲贤远佞)亲小人,远贤臣,使后汉倾覆衰败。思考1:桓、灵两帝亲小人,远贤臣,造成后汉倾覆衰败的事。侍中、尚书、长史、参军(郭攸之、费祎、董允、向宠)等贞良死节之臣。“此事”指的是什么事?“亲之信之”的“之”指代的是谁?思考2:阅读第3、4、5段,思考:作者提出的第三条建议是什么?这三段是怎样衔接起来的?思考3:第三四五段关系宫中之事营中之事裨补阙漏有所广益先帝简拔之臣先帝称能之臣行阵和睦优劣得所荐贤臣亲贤臣,远小人先汉兴隆亲小人,远贤臣后汉倾颓正反历史教训引教训(亲贤远佞)亲贤臣,远小人汉室之隆,可计日而待三条建议中,哪一条最重要?为什么?1.“开张圣听”“严明赏罚”也是针对刘禅“亲小人”而言2.亲贤远佞是关系到国家存亡的大事3.亲贤远佞思想贯穿全篇,后文多次照应,如结尾部分,要刘禅听取贤臣的“兴德之言”。思考4:“亲贤臣,远小人”诸葛亮写这篇表文的主要用意(主旨)是希望后主“亲贤臣,远小人”。第一部分(1—5段)•从当前形势出发劝说后主继承先帝遗志,提出广开言路、严明赏罚、亲贤远佞三条建议。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亲自苟且保全闻名显达,出名做官。因为我本是个平民,在南阳务农亲耕,在乱世中只求保全性命,不希求诸侯知道我而获得显贵,先帝不因为我身份低微,见识短浅,委屈地自我降低身份,接连三次到草庐来访看我,咨臣以当世之事,征询我对时局大事的意见,把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因此奔走效劳通“又”,整数后表零数。因此我深为感激,于是答应为先帝奔走效劳。后来遇到兵败(正值危亡关头),在战事失败的时候我接受了任命,在危机患难期间我受到委任,至今已有二十一年了。那时以来感慨而激发重点解词及译句考察1,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2,不求闻达于诸侯3,先帝不以臣卑鄙4,猥自枉屈5,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6,尔来二十有一年矣(第六段)亲自暂且保全闻名显达身份低微,见识短浅辱,降低身份因此奔走效劳通“又”,整数后表零数阅读理解第六自然段叙述作者身世的是哪几句?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思考1:下文哪一句与划线句相照应?不以臣“卑鄙”表现了他生活淡泊,无意功名利禄的过人志趣和高远品格。作者自叙身世中表现了他怎样的志趣品格?思考2:“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已成
本文标题:24.出师表(上课用)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4632543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