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电子/通信 > 数据通信与网络 > 关于质量信息管理系统实施技术的思考
332009.03.01期|DefenseManufacturingTechnology关于质量信息管理系统实施技术的思考段桂江,杜福洲,唐晓青(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机械工程及自动化学院,北京100083)摘要:针对质量信息管理系统实施技术问题展开思考,总结、归纳了当前质量信息管理系统实施中的典型问题与现象,提出了质量信息管理系统实施技术体系的7层架构模型,研究了实施效果评价技术,给出了评价指标体系的参考模型。关键词:质量信息管理系统;系统实施技术;评价引言质量信息管理系统是制造企业信息化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基于现代质量管理理念,依托企业完善的质量体系,运用计算机、网络、数据库等信息技术手段对质量信息进行采集、分析、传递、处理、存储和综合利用,并借助于质量信息的高效管理实现对企业质量管理过程的监控、改进与优化。中国制造企业质量信息管理系统的开发与应用始于20世纪90年代中期,经过十多年的培育与发展,其研究与应用日渐普及,一批企业相继建立了质量信息管理系统,市场上也出现了专业从事质量信息管理系统研究开发的机构以及商品化的软件系统。然而,在调查中也发现,一些企业在质量信息管理系统的建设与应用方面效果不佳,有些项目甚至以失败告终。深入分析其原因,多在于系统实施。在企业信息化工程中,“系统实施”通常是指企业应用ResearchonimplementationtechnologyofqualityinformationmanagementsystemDUANGui-jiang,DUFu-zhou,TANGXiao-qing(SchoolofMechanicalEngineeringandAutomation,BeihangUniversity,Beijing100083,China)Abstract:Theimplementationtechnologyofqualityinformationmanagementsystemwasstudied.Aconceptualframeworkoftheimplementationtechnologywasconstructedwithahierarchicalstructurein7layers.Theeffectevaluationmethodwasalsodiscussed,andareferencemodelofevaluationindexsystemwaspromoted.Keywords:qualityinformationmanagementsystem;systemimplementationtechnology;evaluation软件系统在应用环境中进行安装、调试,使其与企业应用环境紧密结合并投入有效运行的过程。作为一类典型的企业信息化应用系统,质量信息管理系统必须实现与企业质量体系和业务过程的融合才能充分发挥其效能,而这一融合的过程则恰恰是通过系统实施来实现的。在质量信息管理系统建设领域,长期存在着“重开发,轻实施”的现象,应用方与开发方均将主要精力集中于质量信息管理系统的研制与开发上,而对于系统实施则缺乏必要的关注,有关系统实施技术与方法的研究明显不足,对于实施与应用的效果也缺乏评价体系,系统实施成为质量信息管理系统建设中相对薄弱的环节。本文将对当前中国制造企业质量信息管理系统实施中的典型问题与现象进行分析,以此论述加强质量信息管理系统实施技术研究的紧迫性与必要性,提出了质量信息管理系统实施技术体系的参考模型,并在最后给出了一种实施效果评价的参考体系。作者简介:段桂江(1970-),汉族,男,河北石家庄人,教授,主要从事现代先进技术与系统、质量工程、工业工程、企业信息化集成质量管理系统等方面的研究。E-mail:gjduan@buaa.edu.cn。34DefenseManufacturingTechnology|2009.03.01期1质量信息管理系统实施中的典型问题分析质量信息管理系统的实施过程大致可以划分为实施前期、中期和后期三个阶段。在此三个阶段,由于经验或认识上的不足,可能会出现如下一些常见的问题和失误,从而影响项目实施和应用的效果。1.1实施前期的常见问题实施前期是指质量信息管理系统实施进程正式启动之前的酝酿、规划、论证、实施准备的阶段。实施前期的科学论证与充分准备是确保项目后续实施过程顺利展开的重要前提。然而,一些质量信息管理系统项目对于实施前期的重视程度不够,草草论证便急于进入实施阶段,从而为后续的实施过程埋下隐患。其中的常见问题包括:(1)立项时机不当质量信息管理系统的建设与应用依赖于多方面资源与基础条件的支撑,如体系、标准、人员等。在条件不具备的前提下仓促立项,往往事倍功半。例如,某企业在质量体系尚未建立的情况下仓促立项实施质量信息管理系统,由于缺乏稳定成熟的体系作为支撑,管理模式变动频繁,业务过程交叉冲突,导致质量信息管理系统方案频繁变动,开发成本和实施周期加大,严重打击了开发方和企业用户的热情,最终导致项目的失败。此外,由于质量信息管理系统的实施过程需要企业各相关部门和人员投入一定的时间与精力,因此,在立项时机上要尽量避免与企业紧急任务的冲突,选择任务相对平稳、宽松的一段时期启动项目实施,否则会为项目实施带来隐患,如某企业质量部门凭一时热情,在该企业承担某国家重点产品研制任务的攻关阶段强行启动质量信息管理系统实施,从而引发了项目实施过程与产品研制过程的冲突,产品研发团队无暇顾及和投入质量信息管理系统实施,而缺少了一线用户参与和配合,自然难以收到好的建设与应用成效。(2)规模与深度定位不当质量信息管理系统是实用性和针对性很强的业务系统,其用户以科研、生产和质量管理一线的人员为主,简捷、实用、适用是系统能够取得良好应用成效的前提。在项目论证阶段,应该根据企业的实际规模、生产类型、信息化整体水平以及财务能力等方面因素选择适当的建设规模和层次深度,力争早见成效,并以应用成效为驱动来进一步推动质量信息管理系统建设的滚动式发展。脱离企业实际需求与能力,盲目贪大、求全、求快或一味追求技术上的超前,则不利于项目的成功。如某家制造企业在质量信息管理系统建设中,脱离车间设备条件、管理水平以及工人计算机操作水平的现实状况,一味追求百分之百的自动化与无纸化,导致投入巨资建立的自动检测与质量数据采集系统不为现场人员所接受,应用效果一直不佳。(3)项目团队配置不当项目团队配置不当主要体现为职能结构、层次结构和知识结构不合理三个方面:职能结构不合理:质量信息管理系统的实施是一项涉及全企业的工作,项目团队中应该吸收来自企业各个相关职能部门的代表,与开发方和实施服务方的人员共同组成联合实施团队。一些企业由于认识上的误区,认为质量信息管理系统实施仅仅是信息化建设部门的任务,只安排信息化部门代表进入项目团队;层次结构不合理:项目团队中应该包括来自各个管理层面的代表,既有高层领导,又有基层一线员工代表,而很多企业在组建项目团队时,往往只注重考虑高层领导和各管理职能部门代表,容易忽视对基层员工的吸纳。而实践证明,来自生产一线的基层员工往往对于系统实施的成败扮演重要角色;知识结构不合理:鉴于质量信息管理系统的综合性特点,其项目团队应该具有合理的知识结构,系统分析人员、软件开发人员、质量业务人员、工程技术人员、经营管理人员、项目管理人员等应该按照合理的比例配置。一些项目在团队组建上缺乏对知识结构的合理平衡,容易出现软件开发人员偏多、质量业务人员偏少、软件公司和实施服务机构人员偏多、企业人员偏少的情况,不利于项目在企业的顺利实施。(4)前期导入培训不充分前期导入培训是在进入正式实施进程之前,由实施服务方为企业人员和相关方人员提供的引导性培训,其内容包括质量信息管理系统的概要介绍、现代质量管理理念和先进质量管理技术的基本概念、项目实施的基本过程和方法等。前期导入培训虽然不涉及对系统的具体操作和使用,但其对于帮助企业人员理解、接受并认可质量信息管理系统具有重要意义,也有助于其了解在后续实施过程中如何配合实施团队有效展开工作。然而,对于前期导入培训环节重视不够是在质量信息管理系统实施过程中较为普遍的问题,有些项目甚至直接取消前期导入培训环节,企业领导和员工对于组织和参与导入培训也缺乏热情与投入,从而对后续实施环节带来不利影响。经验表明,实施中的很多问题、冲突与失误,都与前期导入培训工作不充分有关,如某企业在质量信息管理系统实施过程中,其设计部门迟迟不愿配合设计质量管理模块的实施工作,后经实施团队调查发现,由于没有进行充分的导入培训,设计部门主管领导没有意识到设计质量管理模块对改善其设计管理工作的作用与价值,从而导致参与热情不高。后来通过对设计部门进行现代设计质量管理理念与方法的导入培训,很快便调动起设计人员参与系统实施与应用工作的热情。(5)技术方案与软件选型不当质量信息管理系统是一类具有较强的行业和企业针对性的专业应用系统,依行业领域、生产类型、企业规模乃至文化背景等因素的不同,如机械行业和电子行业之间、研制型企业和大批量生产型企业之间、大型集团企业和中小型企业之间,抑或国内企业与国ARTICLES学术论文352009.03.01期|DefenseManufacturingTechnology外企业之间,其适用的质量信息管理系统均存在较大差异。在实施质量信息管理系统时,应该在综合分析上述因素的基础上,选择适合的软件系统作为用户化开发的基础版本,否则,不仅将带来额外的用户化开发工作量,同时,也难以达到好的运行效果。某国内大型制造企业在实施质量信息管理系统时,曾引进了某国外一家知名公司的质量信息管理系统,但由于中外企业在质量管理模式与工作习惯方面的差异,该系统在报表格式与过程模式上难以适应和满足企业需求,尽管在实施过程中花费了大量时间和精力进行用户化开发,但始终难以达到令人满意的效果,最终只得忍痛放弃。还有一些企业在选择质量信息管理系统软件产品时未注重强调与考察系统在过程模式、数据结构与报表形式等方面的柔性,导致所实施的质量信息管理系统只能满足当前的使用要求,一旦企业的业务需求、管理模式发生较大变化就难以适应,只能全部放弃。此外,技术方案脱离企业实情也是一个实施中容易出现的失误,例如,在拥有多个下属企业的集团公司质量信息管理系统建设中,究竟是采取集中式的部署(即只在集团公司总部部署一套系统供所有成员企业共享访问),还是采用分布式部署(即每个下属企业都单独部署企业级系统),就要根据企业的具体情况而确定。虽然后一种方案在信息管控深度以及对成员企业业务需求满足度上明显优于前者,但对成员企业的信息化基础能力要求较高。某集团公司在质量信息系统建设中,就曾不顾基层单位基础条件薄弱的客观事实,选择了分布式部署方案,并强制要求所有成员单位安装、实施企业级系统,导致一些基础较差的企业难以有效管理和维护系统,严重影响了整体运行效果。1.2实施中期的常见问题实施中期的工作内容通常包括需求分析、系统开发(全新开发或符合性开发)、质量体系与业务流程的调整与优化、上线前的技术基础准备(人员权限、产品信息、历史数据等)等。实施中期的常见问题包括:(1)需求分析不充分尽管在多数的质量信息管理系统建设中,都设置了需求分析环节,但需求分析不充分仍然是质量信息管理系统实施中的常见问题,而且多是以“隐性”形态存在的。所谓“隐性”,是指虽然形成了规范、系统的需求分析报告,但需求分析报告没有充分、真实、全面地反映企业需求。“隐性”不充分的需求分析报告具有较强的隐蔽性而不易发现,对项目实施的危害极大。基于不充分的需求分析报告所实施的质量信息管理系统必然会存在企业质量体系环境“两张皮”的现象。造成需求分析不充分的原因可能来自多个方面,如:实施服务方人员缺乏必要的经验或责任心,对企业质量体系业务流程的调研不充分、不全面;企业方人员对质量信息管理系统的定位与业务形式不了解而难以同实施方人员进行有效的沟通交流,难以提供真实的企业需求;需求分析过程缺乏企业人员参与,或参与人群的覆盖面与代表性不足;企业方人员忙于日常工作而对实施团队的需求分析
本文标题:关于质量信息管理系统实施技术的思考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46338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