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心理学 > 基础医学 > 卫生医疗机构消毒培训-61页PPT资料
医疗机构消毒知识简述市疾控中心流病所医疗机构消毒知识简述一、相关定义二、消毒灭菌方法的选择三、热力消毒和灭菌四、灭菌效果监测五、医护人员手卫生规范六、医院消毒卫生标准一、相关定义1、消毒:杀灭或清除传播媒介上病原微生物,使其达到无害化的处理。2、灭菌:杀灭或清除传播媒介上一切微生物的处理。3、化学指示物:利用某些化学物质对某一杀菌因子的敏感性,使其发生颜色或形态改变,以指示杀菌因子的强度(或浓度)和/或作用时间是否符合消毒或灭菌处理要求的制品。相关定义4、生物指示物:将适当载体染以一定量的特定微生物,用于指示消毒或灭菌效果的制品。5、消毒剂:用于杀灭传播媒介上的微生物使其达消毒或灭菌要求的制剂。6、灭菌剂:可杀灭一切微生物(包括细菌芽孢)使其达到灭菌要求的制剂。一、相关定义消毒灭菌方法的四个作用1、灭菌2、高水平消毒法3、中水平消毒法4、低水平消毒法1、灭菌:可杀灭一切微生物达到灭菌保证水平的方法。如:热力灭菌、电离辐射灭菌、微波灭菌等物理灭菌方法,以及用甲醛、戊二醛、环氧乙烷、过氧乙酸、过氧化氢等消毒剂进行灭菌的方法。(灭菌剂)2、高水平消毒法:可以杀灭各种微生物,对细菌芽孢杀灭,达到消毒效果的方法。这类方法能杀灭一切细菌繁殖体、病毒、真菌及其孢子和绝大多数细菌芽孢。如热力、电离辐射、微波和紫外线等,以及用含氯、过氧乙酸、过氧化氢、臭氧和一些复配的消毒剂(高效消毒剂)3、中水平消毒法:可以去除和杀灭细菌芽孢以外的各种病原微生物的消毒方法,如超声波、碘类、醇类和氯乙啶的复方、酚类等消毒剂进行消毒的方法(中效消毒剂)。4、低水平消毒法:只能杀灭细菌繁殖体(分枝杆菌除外)和亲脂病毒的化学消毒剂和通风换气、冲洗等机械除菌法。如单链季铵盐类消毒剂(苯扎溴铵等)、双胍类消毒剂如氯乙啶、植物类消毒剂(低效消毒剂)等。二、消毒灭菌方法的选择消毒灭菌方法选择原则:(一)根据物品污染后的危害程度选择消毒、灭菌的方法(二)根据物品污染微生物的种类、数量和危害性选择(三)根据消毒物品的性质(一)物品污染后的危害程度处理对象举例处理方法高危险性物品手术器材、注射器、体内导管、导尿管、植入物等(进入人体组织、无菌器官)物理法灭菌或使用化学灭菌剂处理中危险性物品麻醉设备、内窥镜、吸入治疗仪、避孕环、体温表等(接触皮肤粘膜)高或中水平消毒或灭菌处理。在化学药物方面,可用灭菌剂或高中效消毒剂处理低危险性物品血压计袖带、听诊器、拐杖、便盆、餐具、床栏、床头柜、口罩、诊断电极等低或中水平消毒,要化学药物方面,可用中或低效消毒剂处理。有的仅需清洁处理医疗设备表面诊治设备(如器械推车、X—光机、肾透析和牙科治疗设备)按钮和把手等去污剂擦拭清洗。必要时加用中或低效消毒剂家务清洁表面地板、墙壁、窗台、桌面等去污剂擦拭清洗。血液等体液污染时,用中效或高效消毒剂处理朊毒体强高细菌芽胞水分枝杆菌中平亲水病毒低水消真菌水平毒细菌繁殖体平消亲脂病毒消毒毒弱(二)污染微生物情况对存在较多有机物的物品消毒时,应加大消毒药剂的使用剂量和/或延长消毒作用时间。消毒物品上微生物污染特别严重时,应加大消毒药剂的使用剂量和/或延长消毒作用时间。(二)污染微生物情况(三)消毒物品性质1)耐高温、耐湿度的物品和器材,应首选压力蒸汽灭菌;耐高温的玻璃器材、油剂类和干粉类等可选用干热灭菌。2)不耐热、不耐湿,以及贵重物品,可选择环氧乙烷或低温蒸汽甲醛气体消毒、灭菌。3)器械的浸泡灭菌,应选择对金属基本无腐蚀性的消毒剂。4)选择表面消毒方法,应考虑表面性质,光滑表面可选择紫外线消毒器近距离照射,或液体消毒剂擦拭;多孔材料表面可采用喷雾消毒法。三、热力消毒和灭菌在所有的消毒灭菌方法中,热力是一种应用最早、效果最可靠、使用最广泛的方法。可以灭活包括细菌芽孢在内的一切微生物。分为干热灭菌和湿热灭菌。热杀灭微生物的基本原理是破坏微生物的蛋白质、核酸、细胞壁和细胞膜。不同种类的微生物对热的耐受力不同。热力消毒与灭菌的方法灭菌方法温度(℃)维持时间(分)干热1601701801206030湿热(饱和蒸汽)12112613420154不同温度下灭菌时间干热法和湿热法的主要特点比较项目干热法湿热法热传导介质空气水或蒸汽损坏物品比较明显比较轻适应对象金属和玻璃器材各种不怕热物品作用温度(℃)160~18080~138杀菌速度较慢较快干热消毒与灭菌用于高温下不损坏、不变质、不蒸发物品的灭菌;用于不耐湿热的器械的灭菌;用于蒸汽或气体不能穿透物品的灭菌。常用于玻璃、陶瓷制品、油脂、液体石蜡、滑石粉等。干热灭菌应注意的问题1、污染物品必须先清洗干净、晾干、包装2、玻璃器皿切勿与箱壁、箱底接触,以防损坏。3、物品包装不宜过大,装量只能占2/3容积。4、灭菌过程中不能开干烤箱,防止玻璃器皿骤冷破裂。湿热消毒法湿热消毒法包括湿热灭菌法比干热法使用更广泛、效果更可靠。重点介绍煮沸法和压力蒸汽法。煮沸法适用范围:餐(饮)具、服装、被单等物品的消毒操作方法及注意事项:煮锅内的水应将物品全部淹没。水沸腾达到100℃开始计时,持续15min~30min。计时后不得再新加入物品,但抗力极强的如破伤风芽孢需60min,肉毒杆菌芽孢需3h方能杀灭。压力蒸汽灭菌压力蒸汽灭菌法具有杀菌谱广、作用强、效果可靠、适用范围:用于耐高温、耐高湿的医疗器械和物品的灭菌。不能用于凡士林等油类和粉剂的灭菌。根据排放冷空气的方式和程度不同,分为下排气式压力蒸汽灭菌器和预真空压力蒸汽灭菌器二大类。压力蒸汽灭菌器灭菌原理下排气式压力蒸汽灭菌器灭菌原理:利用重力置换原理,使热蒸汽在灭菌器中从上而下,将冷空气由下排气孔排出,排出的冷空气由饱和蒸汽取代,利用蒸汽释放的潜热使物品达到灭菌。预真空压力蒸汽灭菌器灭菌原理:利用机械抽真空的方法,使灭菌柜室内形成负压,蒸汽得以迅速穿透到物品内部进行灭菌。蒸汽压力达205.8kPa(2.1kg/cm2),温度达132℃或以上,开始灭菌,到达灭菌时间后,抽真空使灭菌物品迅速干燥。根据一次性或多次抽真空的不同,分为预真空和脉动真空二种,后者因多次抽真空,空气排除更彻底,效果更可靠。需要检测排气效果。四、灭菌效果监测2009-04-01发布;2009-12-01实施;化学监测物理监测生物监测化学监测(1)化学监测法:1)化学指示卡(管)监测2)化学指示胶带监测3)每日进行一次B-D试验。4)结果判定:检测时,所放置的指示管(卡)、胶带的性状或颜色均变至规定的条件,判为灭菌合格;若其中之一未达到规定的条件,则灭菌过程不合格。5)注意事项:监测所用化学指示物须经卫生部批准,并在有效期内使用。化学监测B-D试验:预真空(包括脉动真空)压力蒸汽灭菌器应每日开始灭菌运行前进行B-D测试,B-D测试合格后,灭菌器方可使用。B-D测试失败,应及时查找原因进行改进,监测合格后,灭菌器方可使用。——测试空气去除效果和蒸汽穿透化学监测包外化学监测不合格的灭菌物品不得发放,包内化学监测不合格的灭菌物品不得使用。并应分析原因进行改进,直至监测结果符合要求。物理监测物理监测不合格时灭菌物品不得发放,并分析原因进行改造,直至监测结果符合要求。生物监测生物监测:生物监测不合格时,应尽快召回上次生物监测合格以来所有尚无使用的灭菌物品,重新处理;并应分析不合格的原因,改进后,生物监测连续三次合格后方可使用。压力蒸汽灭菌应生物监测每周一次,23cm×23cm×15cm标准生物测试包灭菌质量的监测灭菌质量监测资料和记录的保留期应≥3年生物监测:小型压力蒸汽灭菌器因一般无标准生物监测包,应选择灭菌器常用的、有代表性的灭菌包制作生物测试包,置于灭菌器最难灭菌的部位,且灭菌器应处于满载状态。生物测试包应侧放,体积大时可平放。小型压力蒸汽灭菌器—指体积小于60升的压力蒸汽灭菌器。五、医护人员手卫生规范洗手与卫生手消毒应遵循以下原则:a)当手部有血液或其他体液等肉眼可见的污染时,应用肥皂(皂液)和流动水洗手。b)手部没有肉眼可见污染时,宜使用速干手消毒剂消毒双手代替洗手。1、需进行手处理的情况在下列情况下,选择洗手或使用速干手消毒剂:a)直接接触每个患者前后,从同一患者身体的污染部位移动到清洁部位时。b)接触患者粘膜、破损皮肤或伤口前后,接触患者的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伤口敷料等之后。c)穿脱隔离衣前后,摘手套后。d)进行无菌操作、接触清洁、无菌物品之前e)接触患者周围环境及物品后。f)处理药物或配餐前。控制医院感染最简单、最有效、最方便、最经济方法洗手医务人员一人的手上通常有3.9×104-4.6×106CFU/cm2每进行一个操作,可能增加100-1000个细菌2、洗手设施设置流动水洗手设施。重点部门应配备非手触式水龙头。有条件的医疗机构在诊疗区域均宜配备非手触式水龙头。应配备清洁剂。肥皂应保持清洁与干燥。盛放皂液的容器宜为一次性使用,重复使用的容器应每周清洁与消毒。皂液有浑浊或变色时及时更换,并清洁、消毒容器。应配备干手物品或者设施,避免二次污染。应配备合格的速干手消毒剂。3、洗手方法4、监测要求医疗机构应每季度对手术室、产房、导管室、层流洁净病房、骨髓移植病房、器官移植病房、重症监护病房、新生儿室、母婴室、血液透析病房、烧伤病房、感染疾病科、口腔科等部门工作的医务人员手进行消毒效果的监测;当怀疑医院感染暴发与医务人员手卫生有关时,应及时进行监测,并进行相应致病性微生物的检测。5、手的采样采样时间在接触患者、进行诊疗活动前采样。采样方法被检者五指并拢,用浸有含相应中和剂的无菌洗脱液浸湿的棉拭子在双手指曲面从指端到指端往返涂擦2次,一只手涂擦面积约30cm2,涂擦过程中同时转动棉拭子;将棉拭子接触操作者的部分剪去,投入10ml含相应中和剂的无菌洗脱液试管内,及时送检。6、手消毒效果标准a)卫生手消毒,监测的细菌菌落总数应≤10cfu/cm2。b)外科手消毒,监测的细菌菌落总数应≤5cfu/cm2。病房各类用品表面的消毒病房内用品有桌子、椅子、凳子、床头柜等。一般情况下室内用品表面只进行日常的清洁卫生工作,用清洁的湿抹布或季胺盐类消毒液,每日2次擦拭各种用品的表面,可去除大部分微生物。当室内各种用品的表面受到病原菌的污染时必须采取下列严格的消毒处理。病房各类用品表面的消毒(1)用100mg/L~200mg/L二溴海因或含有效氯200mg/L~500mg/L的消毒剂溶液、含有效碘250mg/L~500mg/L的碘伏,可擦拭或喷洒室内各种物品表面。(2)紫外线灯照射:悬吊式或移动式紫外线灯消毒时,离污染表面不宜超过1m,消毒有效区为灯管周围1.5m~2m。六、医院消毒卫生标准【GB15982—2019】空气物表和环境表面消毒剂紫外灯、内镜等医疗机构消毒效果监测采样人员需掌握一定的消毒知识,经过专业培训,具备熟练采样技能。遵循严格的无菌操作。备有帽、口罩、手套、鞋套、隔离衣等。(一)空气消毒效果的监测1、平板暴露法(1)布点方法:室内面积≤30m2,设内、中、外对角线3点,内、外点布点部位距墙壁1米处;室内面积30m2,设4角及中央5点,4角的布点部位距墙壁lm处。(2)采样方法:将普通营养琼脂平板(直径为9cm)放在室内各采样点处,采样与地面垂直高度80~150cm,扣放于平板旁,暴露5min,盖好立即送检。2、卫生学标准I类区域:细菌总数≤10cfu/m3(或0.2cfu/平板),未检出金黄色葡萄球菌、溶血性链球菌为消毒合格;Ⅱ类区域:细菌总数≤200cfu/m3(或4cfu/平板),未检出金黄色葡萄球菌、溶血性链球菌为消毒合格:Ⅲ类区域:细菌总数≤500cfu/m3(或l0cfu平板),未检出金黄色葡萄球菌、溶血性链球菌为消毒合格。(一)空气消毒效果的监测Ⅰ类层流手术室、层流洁净病房Ⅱ类普通手术室、产房、婴儿室、早产儿室、普通保护性隔离室、供应室无菌区、烧伤病房、重症监护病房。Ⅲ类儿科病房、妇产科检查
本文标题:卫生医疗机构消毒培训-61页PPT资料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4634871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