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其它文档 > 《对幼儿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的研究》之结题报告
《对幼儿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的研究》之结题报告A085开平二幼裴炜玮[内容摘要]:培养幼儿的良好行为习惯是一件任重而道远的事,必须贯彻落实在幼儿一日生活的各个环节中。明确养成教育的内容,寻求养成教育的有效方法与途径,通过成人严格要求,幼儿反复练习,形成习惯。良好的行为习惯将使幼儿受益终生。[关键词]:行为习惯养成教育问题的提出:一、当今,世界各国都面临科技、知识、人才的激烈竞争和挑战。面对形势发展的需求,我国大力倡导素质教育。素质教育的核心是培育健康人格,而健康人格必然以一优良素质为基础。对于幼儿而言,优良素质的培养,离不开良好习惯的培养。就我国目前的幼儿教育现状看,由于长期受中小学应试教育以及社会各方面因素的影响,现有不少家长把幼儿的认知教育、智力开发看作是幼儿教育的硬任务,而把幼儿行为习惯的培养、行为技能的训练作为软任务,在幼儿发展中存在着认知能力和行为能力不和谐性、不同步性。不少幼儿在回答科学常识、讲述故事、加减数时做得头头是道,但一旦让他们去独立完成一件简单任务时,就显得不知所措。有的幼儿尚未形成用餐、入厕、倾听、玩玩具以及交往、游戏、娱乐等方面的基本行为习惯,求知能力、协调能力等方面也不尽人意。幼儿园教育不仅忽视幼儿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而且在教育内容、方式方法以及途径各方面都是欠缺的。如果任由这一情况发展下去,幼儿行为方面的问题将越来越多,幼儿的畸形发展将不可避免,对今后的一生都将产生不良的影响。著名教育家陈鹤琴就曾说过:人类的动作十分之九是习惯,而这种习惯又大部分是在幼年养成的,习惯不好,则终生受其害。因此,我们必须在知行合一、知行协同的教育思想指导下,切实采取措施,把素质教育落到实处,另外,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也是幼儿园工作的根本需要。一是新入园的幼儿急需适应幼儿园的生活,其常规教育、习惯养成教育至关重要;二是幼儿的许多不良行为习惯是导致事故发生的重要因素之一;三是《纲要》提倡终身教育,那么良好的行为习惯将是幼儿终身收益的品质;四是幼儿来自不同的家庭,受其家庭环境的影响,幼儿的行为习惯有较大差异,如何指导家庭与幼儿园配合进行幼儿行为习惯养成教育,也是幼儿园不可忽视的工作。二、养成教育研究现状1、从研究重点看:目前国内这方面的研究多侧重目标体系的研究,轻方法和过程的研究。2、从研究内容看:缺乏环保、守规则、情感、合作意识、自信心等方面的研究。养成教育已经成为幼儿教育的一个薄弱环节。习惯培养虽然不是一个新问题,但21世纪我们必须用新的视角来看待习惯问题。因此在新的时期我们重新提出幼儿养成教育的研究,把养成教育纳入主题课程中,并把家长纳入到教研中,家园配合共同塑造孩子的健康人格。概念界定:行为一词是心理学中一个相当重要的名词,其含义是:内在的、外显的意识与潜意识一切活动。即可以观察测量的外显反应或活动及内隐性的意识历程。关于习惯和养成教育在学术界没有一个固定的概念,其中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词典编辑室编撰的《现代汉语词典》对习惯做了如下解释:1、常常接触某种新的情况而逐渐适应,如习惯成自然;2、在长时期里逐渐养成的、一时不容易改变的行为、倾向或社会风尚(参见《现代汉语词典》,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词典编辑室编,商务印书馆,1997年,第1348页)。这一解释说明习惯存在两个层次,个人的和社会的。在英语中,习惯一词用habit表示,它有以下两种基本含义:①习惯,就是某人已经习惯了的不能放弃的某种东西;②指习性、脾性、惯常的行为(参见,《牛津现代高级英汉双解词典》,商务印书馆,牛津大学出版社1995年)。因此,可以这样理解:习惯是一种熟练的行为或行为方式,一经形成不易改变;习惯与个人和社会都有密切联系,对人和人类社会起着重要的作用。由此,我们认为可以从个体与社会两个层面上对习惯进行定义。从个体层面看,习惯是个体在长时间里由于学习、训练或者受到环境的影响等而形成的一种稳定的、自动化了的行为方式或倾向,它是条件反射在个体身上的积淀。从社会层面(或者群体层面)看,习惯是人们在长期的生活中形成的共同的、稳定的、自然的或自动的行为方式或倾向。按其对于人的价值和作用,习惯可分为良好习惯和不良习惯,或积极的习惯和消极的习惯。凡是对人的学习、工作和生活等起积极作用,适应人的正常需要的习惯就是良好的习惯,反之则是不良的习惯。而我们对养成教育这一概念的理解为:养成教育是教育者通过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教育训练活动使受教育者的日常行为习惯规范化的教育过程。良好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研究的意义1、良好行为习惯养成教育有利于幼儿成才、成人1978年,诺贝尔奖获得者在巴黎聚会。有人问其中一位:“你在哪所大学、哪所实验室里学到了你认为是最重要的东西呢?”出人意料,这位白发苍苍的老人回答:“是幼儿园。”“在幼儿园里学到了什么呢?”老人答:“把自己的东西分一半给小朋友们,不是自己的东西不要拿,东西要放整齐,吃饭前要洗手,做了错事要表示歉意,午饭后要休息,学习要多思考,要仔细观察大自然。从根本上说,我学到的全部东西就是这些。”这位学者的回答代表了到会科学家的普遍看法,概括起来,他们认为终生所学的最重要的东西,就是从家长和老师那里得以培养的良好习惯。一个人的发展是受多种因素制约的,但习惯是其重要的基础。著名学者竺可桢先生从小就做事认真,注意留心观察世间事物的变化,而且从小就养成了记日记的习惯。这种良好的习惯为他后来的科学研究奠定了坚实的基础;鲁迅先生“随便翻翻”的读书习惯;华罗庚教授的刻苦自学习惯等等,都成为他们走上成功道路的基石。所以习惯在人的发展中具有重要作用。良好行为习惯,对孩子的成才会起到促进作用。心理学家王极盛先生曾对1560名学生进行过问卷调查,主要考察不良学习习惯对学习成绩的影响。调查结果表明,仅有27.2%的学生认为不良学习习惯对他们的学习成绩没有影响,其余72.8%的学生认为不良学习习惯对学习成绩有影响。这部分人中,认为习惯对学习成绩有轻度影响的占32.7%,有中等程度影响的占20.1%,有较重影响的占13.2%,有严重影响的学生占7.5%。从这项调查中完全可以看出:不良的学习习惯对学习成绩的影响很大。他访谈过200名高考状元,他认为这些状元们都没有什么特殊的秘诀,就是爱学习,可以说每个状元都有良好的学习习惯。这些习惯已经成为他们素质的一部分,如果不让他们学习,他们都会觉得难受。因此,在总结高考状元的父母培养孩子的秘诀时,其中重要一条就是培养孩子良好的学习习惯。2、良好的行为习惯有利于家庭和睦幸福良好的行为习惯不但有利于幼儿成才,也有利于家庭的幸福。我国古代人们就已经认识到孩子习惯的重要性,而且认为孩子的习惯必须从小培养,必须从家庭培养起。孔子曰:“少成若天性,习惯成自然”,可见我国家庭教育是有传统的。古代人重视家庭中的习惯培养固然与对孩子成才、成人的期望有关,但直接的原因往往是孩子的行为习惯与家庭幸福直接关系。诸如自己的事情自己做,会收拾房间、洗衣服、做简单的饭菜,会洗刷餐具、扫地、倒垃圾,主动帮助家长干力所能及的事情等等。如果孩子能达到这些要求,家长能不高兴?家长不仅有了小帮手,还得到了精神上的安慰。反之,孩子若是饭来张口,衣来伸手,时不时还发脾气,家长能高兴吗?为了家庭的和谐、幸福,为了老人有个幸福的晚年,为了孩子健康成长,我们必须培养孩子良好的行为习惯。3、良好行为习惯养成教育有利于社会文明进步行为习惯涉及人的修养,涉及人际关系,它不仅对本人具有积极作用,对他人、对社会、对自然界也能起到积极作用,也可以说,良好行为习惯能够有利促进国家的安定团结和社会的稳定发展。原国家教委副主任柳斌在论述素质教育时强调养成教育的重要性,指出:“中小学加强德育首先从文明礼貌做起。文明礼貌的传统不能在新一代人中丢失,如果一旦丢失了,小而言之,会带来社会秩序的混乱,大而言之,会给国家、民族带来灾难,带来耻辱。”礼仪是调节人们行为的一种规范,调节人际关系的一种规范,有礼仪规范,才能使社会井然有序。要保持国家的安定团结,要使社会经济稳步发展,必须抓紧人们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和训练。现在的幼儿十多年后都将走向社会,他们的行为习惯直接关系千家万户,关系到我们的社会风气。为了建设一个高度文明的社会,我们必须抓紧幼儿良好行为习惯教育,使我们的孩子从小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另外,人们的行为习惯如何,标志着国家的文明程度。外国人来中国,首先接触到的就是我们的行为习惯。因此,抓好行为习惯教育,还有利于提高我国的国际声望。从德育方面而言,良好行为习惯养成教育有利于提高德育的实效性。研究对象本研究是在开平区第二幼儿园1个小班,2个中班,共80人中进行的,小班平均年龄3—4岁,中班平均年龄4—5岁。研究方法贯彻行动研究方法的指导思想,按照提出问题、收集整理信息、拟订计划、行动实施和评价总结的总体步骤,真正实现行动为研究提供实践依据,研究为行动提供理论指导的目标。根据研究内容的不同需要,采用了调查问卷法、观察记录法、个案跟踪法、抽样调查法等多种方法。如在前测中,采用了问卷调查法和观察记录法,用书面问卷形式,就幼儿家庭基本情况及幼儿行为习惯方面的教育观念、方法、教育内容等问题,对班内抽样的幼儿的家长进行调查。对幼儿在自然状态下的活动,教师不加任何干预,并对幼儿的表现进行观察记录,分析和了解幼儿的想法、看法和做法。在对幼儿不良习惯矫正的研究中,选用了个案跟踪法:以个案临床研究为主,通过选择个别有代表性的研究对象,运用观察、访谈等多种手段,来探索教育活动的规律,寻求有效的教育方式方法。研究步骤第一阶段:准备阶段(2006年6月—200年9月)1、组织课题组成员讨论,总结教育教学经验,精心选题。2、课题组成员认真学习理论,进一步更新教育观念。3、课题组集体讨论,形成研究方案。第二阶段:方案实施阶段(2006年9月—2006年12月)本阶段我们主要从四个问题入手,每个问题采取了不同的研究方式。1、分析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内容,并进行研究;幼儿行为习惯分为生活卫生习惯、社会交往习惯、语言习惯、劳动习惯、学习习惯、健体习惯、审美习惯等七种。其中宋春梅老师针对小班的年龄特点把幼儿行为习惯的内容作了细化幼儿行为习惯的培养内容幼儿行为习惯分为生活卫生习惯、社会交往习惯、语言习惯、劳动习惯、学习习惯、健体习惯、审美习惯等七种。幼儿期是良好行为习惯形成的关键期。特别是小班的幼儿,他们在一些行为习惯上存在着许多的问题,例如:争抢玩具、挑食等等。所以,我认为行为习惯的培养应从幼儿抓起。具体有以下方面:1、认识国旗,能分辨是不是国歌。2、愿意上幼儿园,爱和小朋友一起游戏。3、听老师的话。4、听家长的话,在家长面前不撒娇,不缠人。5、有了好吃的先让父母,不吃独食。6、每天上幼儿园时,在成人提醒下老师会问好,离开幼儿园中“再见”。7、认识的人大声称呼,如喊“老师”、“阿姨”、“叔叔”。8、别人讲话时,自己不乱嚷嚷。9、不说难听的话。10、在老师提醒下不争抢玩具,不独占玩具。11、在老师提醒下不打架,不用手抓人。12、在老师提醒下能遵守游戏规则,遵守幼儿园秩序。13、在老师提醒下不学坏人的样子。14、不说慌话。15、有了错误,经老师提醒后要改正。16、不把幼儿园的东西带回家。17、在成人的帮助下做一些力所能及的自我服务性劳动,如穿衣服、脱衣服、穿鞋、洗手等;自己玩过的玩具放回原处。18、爱惜食品、玩具、图书等物品。19、爱护花草,在公共场合不掐花折枝。20、讲卫生,天天洗脚、洗脸;早晚漱口、刷牙。21、打针、吃药、跌倒时不哭,不怕生人,敢在全班面前讲话、唱歌。有这样一句话说的好:“好的习惯比法律还正确”、“习惯是人生活中最大的引路人。”一个人的习惯对他的一生至关重要。幼儿正处在可塑性很强的时期,在这一时期应该注意培养幼儿良好的行为习惯。文明语言习惯—从礼貌用语做起。集体意识—与他人和谐相处的行为习惯。劳动习惯—让孩子从自己穿衣做起。卫生习惯—身心健康的重要一环。现代家庭对子女卫生习惯的培养重在两个方面,一是健康的饮食习惯,一是良好的作息习惯。学习习惯—让孩子受益一生。2、探索幼儿园一日活动中幼儿良好行为习惯养
本文标题:《对幼儿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的研究》之结题报告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4635876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