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人事档案/员工关系 > 阅读教学中教师角色定位
阅读教学中教师的角色定位摘要: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教师应在阅读教学中担负起帮助者、引导者的角色,转变学生观念,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使学生积极参与对话,以获得语文素质的全面提升。关键词:阅读教学对话帮助者兴趣《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教科书编者、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阅读对话是阅读者为了求得对文本的理解而进行的一种活动,是读者与文本之间的一种沟通与交流。阅读对话不同于一般的对话,它是阅读者凭借自己已有的经验,对文本进行感受、体验和理解并生成自己新经验的过程。在阅读教学中,对话还是一种学习和交流的过程,需要完成语文学习的预设目标,即学习者不单单是理解感悟,还要进行系统的语文文字的学习,加强基本功训练,完成语文知识的积累,培养语感等。阅读教学中对话的要求,蕴含的是一种教育理念,即以人为本的教学原则,以尊重学生个性化学习为前提。叶圣陶先生曾经说过:“尝谓教师教各种学科,其最终目的在达到不复需教,而学生能自为研索,自求解决。”这也是新课程所提倡的让学生在课堂中掌握自主、合作、探究等学习方式,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独立解决问题、独立获取新知的能力,在走出课堂以后能把学习的能力应用到生活的实践中去。因此,教师不能成为学生学习的替代者,教师必须根据学生的基础、兴趣、需要,加以激励、辅助、启发、指导,使学生勤于积累,乐于体验,敢于创新,逐步养成运用语文的习惯与能力。叶圣陶先生认为,教学“无非是教师帮着学生学习的一串过程”。由此可见,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帮助者和引导者。那么,怎样认识和实施这种作用呢?一、转变师生的思想观念,重视引导学生独立和文本进行对话,帮助学生养成正确的阅读习惯新的课程标准实施后,教师的观念需要改变,学生的观念也应改变。阅读是一种个性化的行为,教师不能越俎代庖,不能用自己的分析替代学生的阅读。奥地利学者理查德·巴伯尔杰认为:“阅读首先是一种感觉的活动。人们通过视觉器官认识了语言符号,这些语言符号反映到大脑中转化为概念,许多概念又组合成较大的单位,然后发展为更复杂的思维活动,联想,评价,想象等。”它说明了阅读的过程是阅读者个体与文本思想碰撞和心灵交流的动态过程,学生和文本只有在情感共振中才能培养学生的内省体察能力和语感能力,激发审美感知和审美情思。初读一篇文章,学生都会有新鲜感,教师可以利用这个特点作一些预习的要求和指导,鼓励学生在课堂上真实地说出自己在读书时的感觉和理解,以及在读书中所遇见的困难,不说套话空话,书本上要有一定的圈点批注文字。教师自己也要这样做,然后在课堂上交流分享各自的读书体会,允许学生发表不同的看法主张,在课堂中或辨明正误,或求同存异。开始的时候学生投入可能较慢,话说得较少,但是持之以恒便会有很大的收获。此时,教师还要在课堂上舍得花时间给学生读书,不应过分追逐花哨的形式,要留给学生充裕的时间品味咀嚼一些精彩文句,对一些疑难的问题要留给学生思考的余地。每一次的品味,每一次的思考都是和文本直接对话的过程,都是使自己的想法明确的过程。品好一句话,想清楚一个问题,都是语文课的收获。点滴的积累、收获都能使学生的阅读能力得到提升。二、创设学习情境,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使学生乐于参与对话由于各地学情不同,家庭、社会的环境不同,学生的个体认识经验差异很大。再加上教材中一些文本材料距离学生时代比较久远等因素,导致学生对文字的理解和情感的体悟有很大的距离,甚而产生厌读情绪。我们经常发现教师提倡阅读名著,学生却往往敬而远之。怎样创造一个良好的学习情境,使学生进入愉悦的阅读状态呢?众所周知,语文能力的形成离不开感受、体验和积累。因此,教师应尽可能地给学生创造这个条件,缩短学生和文本的距离,使学生乐于和文本对话。现代的教学技术为教学提供了很多有为的空间。教学图片、频和视频材料的恰当使用,都能丰富教学过程,创设良好的学习情境。比如,学习诗歌时,我让学生找一些背景音乐给自己的朗读配乐,学生踊跃尝试,陶醉在自己的诵读声中。教师也可以使用一些传统的方法,比如分角色朗读、演课本剧等,这样也会使学生格外认真地钻研文本,品味文本语言,揣摩文本精神。三、倡导在教学中培养探究意识,以课堂教学为纽带,帮助学生深入展开阅读对话《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指出:“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鼓励自主阅读、自由表达,充分激发他们的问题意识和进取精神,关注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由此可见,新课程要求改变传统的“重知识传授轻能力培养”的课堂教学模式,代之以“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而“合作”“探究”的前提就是师生要有问题意识。我们经常发现学生在预习后提出的问题往往是浅层次的,而问题的深入意味着阅读的深入,思维的深入。怎样让学生进入深层次的阅读状态呢?这时教师应注重引导。一种方式是放开式的,让学生在预习的基础上谈阅读感受及疑惑,在学生交流中发现有价值的问题做进一步的探究。如李镇西老师讲授《孔乙己》这课时先不急于讲解分析,而是让学生提问,一开始让学生思维就处在活跃的状态,最后及时抓住学生提出的“大约孔乙己的确是死了”这一疑惑,抛出了关键的一个问题“孔乙己最后究竟死没死”,以此为突破口,把全文要解决的主要问题——人物命运及性格特征、造成孔乙己悲剧的社会根源等等都顺势牵了出来,迎刃而解。看后不能不佩服李老师的机智和学养。新课程标准要求语文教学应在师生平等对话的过程中进行。对话的前提是有合适的话题,课堂中所呈现的就是这种牵一发而能动全身的问题,能在师生之间、生生之间展开讨论交流,激活学生的思维。并且随着对话的深入,讨论的问题会呈现出一系列的新问题,这些新问题又会把师生引入一个又一个全新的境界,让师生共同感受一次又一次成功的快乐。总之,阅读教学对话的理念,不是今天的首创,体现了传承和发展。它的科学性正为实践所验证,它的目标是使全体学生的语文素质得以全面提高。教师应明确自己在阅读教学中的角色定位,甘当铺路石,使语文阅读教学课堂上既有学生的精彩,亦不乏教师的精彩。参考文献:[1]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叶圣陶教育文集.人民教育出版社.(责编张翼翔)
本文标题:阅读教学中教师角色定位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4636016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