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质量控制/管理 >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制度优势有哪些
第1页共17页竭诚为您提供优质文档/双击可除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制度优势有哪些篇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制度优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制度优势摘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经过数十年的社会主义制度自我完善和发展,在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等各个领域形成的一整套相互衔接、相互联系的制度体系。在这一体系中,既有根本政治制度、基本政治制度、基本经济制度,又有建立在根本政治制度、基本政治制度、基本经济制度基础上的经济体制、政治体制、文化体制、社会体制等各项具体制度。只有不同层面、不同类型的制度各司其职,有机协调,才能更好地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关键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势;中国国情;发展需要;根本利益我国的社会主义制度自我国建国起已实施六十余载。曾经一个时期,提起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我们都会有些许语塞,因为我国同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相比发展差距比较大,制度的优越性没有很好地体现出来。但经过几十第2页共17页年的发展,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取得历史性成就,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不仅能从理论上阐释,还得到实践的充分印证;不仅中国人民深切感受到这种制度的优越性,而且越来越得到国际社会的关注和认可。20xx年7月1日,中共中央总书记胡锦涛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大会上指出,经过90年的奋斗、创造、积累,党和人民必须倍加珍惜、长期坚持、不断发展的成就是: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确立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经过数十年的社会主义制度自我完善和发展,在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等各个领域形成的一整套相互衔接、相互联系的制度体系。在这一体系中,既有根本政治制度、基本政治制度、基本经济制度,又有建立在根本政治制度、基本政治制度、基本经济制度基础上的经济体制、政治体制、文化体制、社会体制等各项具体制度。只有不同层面、不同类型的制度各司其职,有机协调,才能更好地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根本制度保障,集中体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特点和优势。从经济制度来看,我们不仅逐步确立了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适应了我国现阶段生产力发展水平,充分调动了各方面积极性,极大地解放第3页共17页和发展了社会生产力,而且确立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革目标,把市场经济与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结合起来,既注重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又注重加强国家的宏观调控。比如,20xx年下半年以来,面对国际金融危机的严重冲击,我们反应迅速,果断调整宏观调控政策,出台一系列扩大内需、促进经济发展的举措,很快初见成效,国际社会给予了积极评价。美国经济学家斯蒂芬罗奇说:“在经济困难时期,中国的指挥和控制体系实际上比其他市场经济体系更有效。”法国《欧洲时报》认为:“包括‘制度优势’在内的‘中国特色’已成为中国信心的有力支撑。”从政治制度来看,我们坚持把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统一起来,建立并不断完善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以及基层群众自治制度等一整套政治制度。它既吸收了中国传统政治文化的精华和人类政治文明的有益成果,又克服了其中的弊病和不足;既充分尊重和保障个人民主权利,又能形成共同意志、集中力量办大事;既充满活力又富有效率,适应了我国人口和民族众多,经济、社会、文化不发达,区域发展不平衡,传统文化影响深厚等现实状况。这些优势在抗震救灾、举办奥运会等重大事件中更是显示出巨大威力。有国外学者评价中国抗击汶川地震灾害时说:“地震之后人第4页共17页们确实看到了中国制度体系的优越性,中国在短时间内动员巨大的力量投入,这是其他任何制度所不能比拟的。”日本《朝日新闻》认为,北京奥运会“使中国特有的体制模式越来越显现出巨大的优越性”。从文化制度来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内涵十分丰富,围绕文化的地位作用、发展方向、发展目的、发展动力、发展思路、发展格局、发展战略、领导力量和依靠力量等提出了许多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我们党从走上中国历史舞台的那天起,就始终高扬自己的文化理想,代表中国先进文化前进方向,自觉承担发展先进文化的历史使命。改革开放特别是党的十六大以来,我们党始终把握中国先进文化的发展趋势和要求,着眼时代前沿,立足新的实践,努力建设和弘扬先进文化,不断丰富人们的精神世界、增强人们的精神力量,充分展现了先进文化的强大感召力和吸引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就是在探索建设先进文化实践中取得的最重要成果,从根本上说就是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之路,也就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发展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从社会制度来看,社会和谐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促进社会公平正义,是中国人民的奋斗目标,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先进性的必然要求。60年来,中国人民的生活水平实现了从贫困到温饱再到小康的历史性跨越,人第5页共17页均预期寿命从35岁提高到73岁,延续几千年的“皇粮国税”成为历史,义务教育阶段学杂费全面免除,社会保障“安全网”越织越密,全体人民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的美好蓝图正在一步步变为现实。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之所以具有这样的优越性,最根本的原因就在于,它既遵循了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原则,又具有鲜明的中国特色。在中国这样经济文化比较落后的东方大国建设社会主义,是前无古人的伟大事业。新中国成立后,我们党为此进行了艰辛探索,既取得重要成果,也遭遇过严重挫折。新时期以来,我们党坚持把马克思主义普遍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和时代特征相结合,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探索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逐步建立了一整套制度、体制和机制。它既是以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理为指导建立起来的,又是在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具体实践中形成和发展的,它符合中国国情,符合历史发展规律,符合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参考文献[1]中国构建和谐社会问题报告.中国发展出版社,20xx[2]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高等教育出版社,20xx[3]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高等教育出版社,20xx第6页共17页[4]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胡锦涛,人民教育出版社,20xx[5]邓小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学习纲要.中共中央宣传部,学习出版社,1995篇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特”在哪里以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制度优势“优”在何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特”在哪里以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制度优势“优”在何处?摘要:从1978年底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到20xx年党的十七大召开,中国共产党历经曲折走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我国自确立社会主义制度以来,各方面都取得了巨大的发展。之所以取得这样成绩的真正原因是建立了与众不同和切实有效的政治制度。新中国成立60多年改革开放30多年的实践充分显示了它的巨大优越性。本文从国情、实践和发展的角度,浅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特色”。从民族的复兴、集中力量办大事和共同富裕三个视角阐明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制度的“优势”。关键字: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特色;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势从邓小平同志在党的十二大提出“走自己的道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以来,我们党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第7页共17页义道路开拓前进,创造了一个又一个奇迹。当代中国在短短三十多年里发生的巨大变化,说明中国人民为实现梦寐以求的“国家繁荣富强、人民共同富裕”的“中国梦”,已经找到了正确的道路。从1978年底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到20xx年党的十八大召开,中国共产党历经曲折走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无论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还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体系,共同点是都具有中国特色。那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到底在哪些方面有“特色”,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制度优势“优”在何处?探讨这个问题,有助于我们更深刻地理解和把握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有助于我们在实践中自觉地坚持社会主义道路,有利于我们进一步发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优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之特色“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概念是邓小平在1981年7月18日会见香港《明报》社长查良镛先生,即武侠小说家金庸时第一次提出来的。1982年9月1日,邓小平在党的十二大开幕词中,第一次向全党、全国人民公开发出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1]的号召。从此,“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成为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所走社会主义道路和所发展社会主义理论的专有名称。由于提出这一概念的邓小平本人和中央各权威文献对“中国特色”的内涵系统论述不多。因此,多第8页共17页年来,有不少人对究竟应该如何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之“特色”常感困惑。有的学者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特色”主要包括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之“国情的特殊性”、“理论的特殊性”、“实践的特殊性”、“目标的特殊性”、“历史地位的特殊性”等五个方面[2]。胡锦涛总书记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深刻地指出“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取得一切成绩和进步的根本原因,归结起来就是: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最根本的就是要坚持这条道路和这个理论体系。”[3]那么这条道路和这个理论体系到底特在哪里?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特在基于国情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具有中国特色的,是立足于中国国情的创造,不是对经典论述的照抄,也不是对他国道路的照搬,这是它的国情基础。中国在社会主义改造完成后,顺利地进入了社会主义社会。然而,中国的社会主义是什么样的,怎样去建设社会主义,当初人们并不清楚,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没有给出现成答案,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苏联的社会主义模式也不是完美的。因此,中国的社会主义建设只能靠自己去摸索。从基本照搬苏联模式到提出寻求“自己的一条适合中国的路线”[4],以毛泽东为核心的中国共产党第一代领导集体进行了最初的探索。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以邓小平为核心的第9页共17页党的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提出了“现在搞建设,也要适合中国情况,走出一条中国式的现代化道路”。在中共十二大开幕词中,邓小平对这条“中国式的现代化道路”又进行了进一步升华,那就是要“走自己的道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1]。实践证明:社会主义是人类开天辟地、前无古人的伟大事业,没有一条现成的道路可走,不可能照章办事;面对变化发展了的新情况、新问题和国际局势,切不可把书本当教条;各国的历史背景、基本条件、文化传统、生产力水平、现实环境等都不相同,别国的模式不可照搬照套,社会主义惨痛的经验教训证明了这一点。总之,固定的适合各国通用的社会主义模式是不可能存在的,社会主义的具体实现形式应该和必须是多样的。真正的马克思列宁主义者必须根据现在情况,认识、继承和发展马列主义。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同我国的具体实际结合起来,走自己的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这就是我们长期历史经验得出的基本结论。[5]事实证明,这是一条切合中国实际的强国富民之路,一条希望之路。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特在来自实践在经济文化不发达的国家进行社会主义建设应当走什么样的道路,是科学社会主义创始人所无法预料的。经过不懈的实践,我们开辟了一条适合中国特点的社会主义建设新第10页共17页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从中国的实际出发,不照抄、照搬别国经验、模式,而是走自己的路,具有中国特色。[6]中国共产党依据毛泽东倡导的马克思主义普遍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原则,总结长期探索所积累的经验,特别是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实践,深刻地认识到建设中国社会主义的规律,在十二大提出“走自己的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科学论断。党的十三大、十四大和十五大对这一论断形成了一系列科学观点,制定了一系列具体政策、措施。主要内容有: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以实践作为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中国所要解决的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党和国家的工作重点必须转移
本文标题: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制度优势有哪些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4638348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