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心理学 > 药学 > 马铃薯病虫害防治.总结
马铃薯病虫害防治马铃薯的病虫害较多,目前比较普遍的病害有晚疫病、早疫病、环腐病、黑胫病、病毒病等;主要虫害有马铃薯瓢虫、蚜虫、蛴螬、金针虫、地老虎等。其中以马铃薯的病毒病最为严重,是影响马铃薯产量的主要因素。1、真菌性病害针对马铃薯真菌病害而言,在我县发生普遍,分布广泛,为害严重的病害主要还是马铃薯晚疫病,经常造成较大的损失,甚至毁灭性的危害,特别是我县今年晚疫病疯狂发生。从近年来的马铃薯病害田间调查过程中发现,其它马铃薯真菌病害的发生和流行也带来了一定程度的损失和危害。因此,对于马铃薯真菌病害的综合防治应根据具体年份结合气候特点有所侧重,避免一切可能的损失。真菌性病害主要有晚疫病、早疫病、癌肿病、粉痂病、干腐病。1.1晚疫病1.1.1症状叶片上面多从叶尖或叶缘开始,先发生不规则的小斑点,随着病斑的扩大愈合而变成暗褐色,感病的叶面全部或大部被病斑覆盖。气候潮湿时,病叶呈水浸状软化腐败,蔓延极快,在叶背面健康与患病部位的交界处出现一层状似绒毛的白色霉层;有时叶面和叶背的整个病斑上,也可形成此种霉轮(孢囊梗和孢囊)。这是晚疫症状最显著的特征。茎和叶柄上常表现纵向发展的褐斑。气候潮湿或重露之后,也可在病斑上产生白色霉轮。病害严重时,干旱条件下表现全株枯死,多雨条件下整株腐败而变黑。块茎感病时形成大小不等、形状不规则、微凹陷的褐斑。病薯的切面可见到皮下组织呈红褐色;变色区域大小和厚薄,依发病程度而定。1.1.2综合防治1.1.2.1栽培抗病品种:这是防治晚疫病最经济、最有效、最简便的方法,也是国内外历史上最成功的措施。1.1.2.2适时早播:晚疫的流行多发生在8月份,如能适当提早播种,并选用早熟品种,使马铃薯在晚疫病流行之前接近成熟,从而避免马铃薯的严重减产。1.1.2.3加厚培土层,勿使块茎露出土面:加厚培土层可以阻止植株上的孢子落到地面而侵染块茎。1.1.2.4喷药保护:在晚疫病未来之前进行预防。如果一旦发现病株,立即拔除深埋,再用药剂喷洒病株地面进行灭菌。最后再采取全面的喷药保护。防治晚疫病的药剂很多,最经济的有波尔多液、硫酸铜溶液,新产品有瑞毒霉、克露、大生、雷多米尔、安克加代森锰锌等。可根据各自的条件酌情选用。1.1.2.5提早割秧:在晚疫病流行之年,要提早割秧,防止大量的病菌孢子扩散。割下的秧要运出田外。1.1.2.6做好窖藏:在下窖之前必须放在通风处脱水,把烂薯、划伤薯挑出。1.2早疫病1.2.1症状在叶片上,有明显同心轮纹的病斑,叶片上的病斑,多从植株下部的叶片上先发生,渐次向上蔓延。空气潮湿时,病斑表面上可形成黑褐色或黑色霉层;严重时叶片干枯凋萎。在块茎上,产生微凹陷的圆形或不规则的黑褐色病斑,大小不等,有的病斑,直径可达2cm。健康与患病组织的边缘明显,有时略微突起。病斑之下的块茎组织变褐,呈木栓化干腐。1.2.2防治马铃薯早疫病的杀菌剂:25%甲霜灵可湿性粉剂,58%甲霜灵锰锌可湿性粉剂,40%三乙磷酸铝可湿性粉剂,64%杀毒矾湿性粉剂,克露72%可湿性粉剂,72%霜脲锰锌可湿性粉剂,80%代森锌可湿性粉剂,70%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86.2%铜大师可湿性粉剂,可杀得77%可湿性粉剂。2、病毒病甘肃省病毒病主要有卷叶类型和花叶类型。2.1花叶类型引起花叶症状的病毒很多,如PVX、PVY、PVA、PVM.PVS等。这些病毒可单独或两种以上病毒复合感染引起花叶症状。根据花叶感染程度可分为轻花叶、重花叶、皱缩花叶、黄斑花叶。甘肃省花叶病毒主要是有PVX、PVY引起的。2.2卷叶类型甘肃省马铃薯卷叶病毒病主要是由卷叶病毒引起的,卷叶症状表现为叶片向上卷曲,叶片变厚、变脆,一般基部叶片卷曲严重,初感染时顶端叶片首先卷曲,有的品种并伴随有茎部和块茎维管束坏死。2.3丛生矮化类型一是丛矮,植株分枝多丛生,叶片变小,感病块茎产生纤细芽,可能是由类菌原体引起的二是黄矮,顶端叶片黄化,植株矮缩,块茎内有坏死斑。可能是由PRDV(马铃薯黄矮病毒)引起的。2.4束顶类型植株顶部叶片小,变黄,微卷卷曲;有的表现出顶端叶片成锐角,向上直立。可能是PSTVd(马铃薯纺锤块茎类病毒)引起的。2.5病毒病防治方法一是选用抗病耐病优良品种;二是选用脱毒种薯,确保无毒种薯种植;三是出苗后药剂防治。适期喷洒1000倍1.5%植病灵乳液或500倍20%病毒A可湿性粉剂溶液;四是现蕾前要及时发现和拔除病毒感染的花叶、卷叶、叶片皱缩、植株矮化等症状的病株。五是改变栽培措施。(1)进行轮作或轮休,中断侵染循环;(2)改变播种期,根据蚜虫迁飞高峰时间,决定播期,早迁飞可适当晚播,以避开蚜虫迁飞高峰期,晚迁飞可适当早播,以使植株在蚜虫迁飞期已具有成龄抗性;(3)马铃薯田远离毒源植物如茄科蔬菜、感病马铃薯等,以减少传染,还要远离油菜等开黄花的作物,从而减少蚜虫的趋黄降落;(4)收获前提早刹灭并清除地上部分,以减少病毒运转到种薯的机会;(5)防治和控制传毒介体昆虫,可用药剂防除。3、细菌性病害马铃薯主要细菌性病害有青枯病、黑胫病、环腐病、疮痂病、软腐病。切块播种时,切刀先用75%酒精消毒。播种前每100kg种薯用75%敌克松可溶性粉剂280g加适量干细土拌种,或用36%甲基托布津悬浮剂800倍液浸种薯,或用50%托布津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浸种薯,均有一定防治效果。3.1环腐病3.1.1症状叶片初期症状为叶脉间退绿,呈斑驳状,以后逐渐变黄、变枯。叶片边缘也可变黄变枯,并向上卷曲。发病一般先从植株下部叶片开始逐渐向上发展到全株。茎和块茎横切面出现棕色维管束,一旦挤压可能会有细菌性脓液渗出。块茎维管束大部分腐烂并变成红色、黄色、黑色或红棕色。3.1.2综合防治3.1.2.1实行检疫:首先要实行种薯产地检疫,即在生长季节对种薯田进行严格调查,全部消除有病植株和薯块,严禁用感病土壤中收获的块茎作种。其次则是要采用准确可靠的检验技术,对种薯实行严格检查,禁止有病种薯外运。3.1.2.2建立无病留种基地,繁育无病种薯:从脱毒试管苗及原原种繁殖开始直到各级种薯的生产,每个环节严格控制环腐病的侵染,确保种薯无病。3.1.2.3不用切块播种,提倡小整薯播种:切刀传病已为生产实践所证实,应尽量避免用切块播种。3.1.2.4播种前晒种催芽,淘汰病薯。3.1.2.5装盛种薯容器的清洗和消毒。3.1.2.6种植抗病品种。3.2黑胫病又称黑脚病,这是以茎基部变黑的症状而命名的。此病也可引起块茎腐烂,故有些著作将此病与其他细菌引起的块茎腐烂一起统称为软腐病。3.2.1症状此病的典型症状是植株茎基部呈墨黑色腐烂。病害发展往往是从块茎开始,经由匍匐茎传至茎基部,继而可发展到茎上部。匍匐茎和茎部除表皮变色外维管束亦变浅褐色,病株呈矮化、僵直,叶片变黄色,小叶边缘向上卷。发病后期,茎基部呈黑色腐烂,整个植株变黄,呈萎蔫状,直至倒伏、死亡。当块茎表面潮湿时,软腐细菌可能感染皮孔,引起环形凹陷区,在块茎运输和贮存时,腐烂可能迅速从这里传播开来。3.2.2综合防治3.2.2.1播种前适当晾晒种薯,一则可汰除病烂薯块,二则可使受伤薯块充分木栓化,从而减少镰刀菌和其他病菌的侵染,并杜绝黑胫病侵入途径。3.2.2.2采用整薯播种,尽量不用切块播,避免切刀传病。3.2.2.3马铃薯生长期间注意排水,避免过量浇水,以免土壤湿度太大而加重发病。3.2.2.4不要施用带有病残体的堆肥和厩肥,减少侵染来源。3.2.2.5及时拔除田间病株并彻底销毁,以减少病害扩大传播。3.2.2.6在晴而温暖天气和土壤较干燥的时期收获,并使种薯晾干后入窖,减少薯块受病菌沾染和侵入的机会。3.2.2.7注意农具和容器的清洁,必要时可用次氯酸钠、漂白粉水等进行消毒处理,以消灭沾染的病菌,防止传染。3.2.2.8种植抗病或耐病的品种。3.3软腐病有的地区又称腐烂病,是以块茎的发病症状而命名的。3.3.1症状此病主要发生在块茎上,有时也发生在地上部分。病菌只能经由皮孔和伤口侵入块茎组织。块茎皮孔受侵染后形成轻微凹陷的病斑,淡褐色至褐色,呈圆形水浸状。在潮湿温暖条件下,无论是从皮孔还是从伤口侵入形成的病斑,都可能很快扩大呈湿腐状变软,髓部组织腐烂,呈灰色或浅黄色,病组织与健组织界限分明,通常在病区边缘呈褐色或黑色。腐烂组织一般在发病初期无明显臭味,但到后期受腐生菌二次侵染后恶臭难闻。在干燥条件下病斑的发展受到抑制,皮孔处的病斑可变成发硬的干斑。3.3.2综合防治防治软腐病的基本策略应是预防发病。首先是尽量减少病菌侵染源,其次是最大限度地减少病害传播的机会,第三则是避免造成块茎和植株受伤。此外还应提倡筛选和培育抗(耐)病品种。具体防治要点如下:3.3.2.1收获期防治:a.应在块茎完全成熟时收获。b.应在土温低于20℃以下和土壤较干燥时收获。c.防止块茎在太阳光直射下曝晒造成损伤。d.尽量避免和减少在收获和运输过程中造成块茎破伤。3.3.2.2贮藏期防治:a.薯堆温度凉到10℃以下再入窖。b.保持窖内冷凉并通风良好,避免块茎表面潮湿和窖内缺氧。3.3.2.3播种期防治:a.播种前晾晒种薯,汰除有病薯块。b.避免在土壤湿度太大时播种,以防发生烂种死芽。c.用小整薯作种。3.3.2.4环境卫生:不要随意扔丢病薯病株和其他病植物残体,造成环境污染,清除窖旁田边的烂菜堆、拉圾堆等以减少传染来源。3.3.2.5选育和种植抗病或耐病品种。3.4疮痂病这种病一般发生在碱性土壤上,严重影响块茎质量,使块茎失去了商品价值,对产量影响不大。3.4.1症状它可能是肤浅的或网状的(右),深的或小坑状的(左),或者凸起状,好象薯块上长的疮疤,所以称之为疮痂病。3.4.2综合防治3.4.2.1栽培抗病品种:这是防治普通疮痂病最重要的方法。据报道,国外有很多抗疮痂病的品种。3.4.2.2加强植物检疫:从国内外引种或调种时,必须防患于未然,加强检疫工作,杜绝引进或调入带病种薯。3.4.2.3实行合理轮作:大量事实表明,连作或轮作周期较短,会使疮痂病发病率迅速增加。相反地,在疮痂病严重的地块上,实行马铃薯和其他谷类作物4-5年的轮作,而使疮痂病发生减少。3.4.2.4其他的防治措施:如在无病的土壤上种植无病种薯,或实行种薯消毒;通过施用硫磺粉,以增加土壤的酸度;避免施入太多的石灰或草木灰;选用酸性肥料;病害特别严重时用适当的药剂消毒土壤。4、虫害4.1蚜虫:4.1.1症状蚜虫对马铃薯的危害分两种:一种是直接危害,蚜虫群居在叶子背面和幼嫩的顶部取食,刺伤叶片吸取汁液,同时排泄出一种粘物,堵塞气孔,使叶片皱缩变形,幼嫩部分生长受阻可直接影响产量;另一种是在取食过程中,把病毒传给健康植株,不仅引起病毒病,还使病毒在田间扩散,使更多植株发生退化。蚜虫能孤雌生殖,繁殖速度快。蚜虫有迁飞的习性,分为无翅蚜和有翅蚜。有翅蚜可随风飞出很远的距离,它的降落是有选择的,喜欢落在黄色和绿色物体上,特别是黄色物体可以吸引它降落,对银灰色和乳白色有趋避作用。4.1.2防治方法一般农民种植商品薯,对蚜虫防治都不太注意,认为蚜虫的危害并不太严重。可是种薯生产就必须搞好对蚜虫的防治,不然生产出的种薯都会带有病毒,会使下一年种植的商品薯造成田间退化而减产。4.1.2.1选好种薯田地点:根据蚜虫的习性,选择高海拔的冷凉区域,或风多风大的地方做种薯生产田,使蚜虫不易降落,减少传毒机会。4.1.2.2种薯田要远离有病毒马铃薯田:把种薯生产田建在与有病毒马铃薯田距离100~300米远的地方,以避免蚜虫短距离迁飞传毒。4.1.2.3躲过蚜虫迁飞高峰期:掌握蚜虫迁飞规律,躲过蚜虫迁飞高峰期,比如采取选用早播种或进行错后播种等方法,可以减轻蚜虫传毒。4.1.2.4药剂防治:采用药剂防治,主要有两种施药法。一是穴施有内吸作用的杀虫颗粒剂。如有效成分为70%的灭蚜松,每667平方米(1亩)用200克;有效成分为3%的甲拌磷颗粒剂,每亩1.3~4.0千克。使用这两种药,在播种时撒于种薯周围。二是在生长期用药剂喷雾杀蚜。可选用有效成分为5%的来福灵、25%的敌杀死、2.5%的速灭杀丁、2.5%的功夫乳油等农药,每亩用10~15毫
本文标题:马铃薯病虫害防治.总结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4638643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