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项目/工程管理 > 初中-校园暴力-数据统计
以法治思维推动平安校园建设【我要纠错】【字体:大默认小】【打印】【关闭】发布时间:2015-06-0113:54:51一、舆情综述校园安全关乎广大青少年的健康成长,不仅是各级党委政府、政法机关、教育部门的工作重点,也是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然而,近年来校园暴力事件被媒体频繁曝光,校园安全问题的解决刻不容缓。校园暴力,主要指学龄期(7至18岁)青少年与同学之间发生的斗殴、性侵、敲诈财物等暴力行为。据法制网舆情监测中心统计,2013年1月至2015年5月,有关校园暴力事件的公开报道量总体呈上升态势。校园暴力不仅对校园安全形成威胁,也成为影响社会稳定的重要因素。本报告以2015年1月至5月媒体曝光的40起校园暴力事件为例,从事发地域、暴力成因、暴力形式等多个角度对校园暴力事件进行分析,并提出应对策略,以期对相关部门有所助益。二、舆情特征1.校园暴力在哪些地方频发?■山东曝光量最高广东次之在本报告所统计的40起案例中,全国有17个省(区、市)被曝光有校园暴力事件发生,地域辐射范围较广。其中,山东省以7起位列榜首,典型案例有“山东16岁女孩被室友殴打4次”、“山东20多名学生群殴致1死”、“8名女生河边群殴女同学并摆剪刀手拍视频”等;广东以5起位列第二位,典型案例有“广东佛山中学生斗殴警察鸣枪示警流弹打死学生”、“广东男生与交往女生分手遭十余名学生围殴,相关视频被广泛传播”等。2.校园暴力集中在哪个年龄段?■四成暴力事件有初中生参与媒体报道的校园暴力事件中,有75.0%发生在中学生之间。其中,初中生占比(42.5%)比高中生占比(32.5%)高出10个百分点。而大学生(15.0%)、职校生(7.5%)及小学生(2.5%)占比较低。中学生一般是处于13至18岁的未成年人,这一阶段的青少年思维日渐成熟却尚未完全成熟,多处于易冲动的叛逆期,缺少基本的罪恶感与罪责感,校园暴力的发生与其心智状态密切相关。■同性别暴力事件占比超八成从性别上看,同性别之间发生暴力冲突的情况较多,“男男”暴力、“女女”暴力占比总计85.0%。值得关注的是,女生之间的暴力行为占比达32.5%,如“陕西女生被逼卖处”、“山东8名女生群殴女同学并摆剪刀手拍视频”等事件曾引发社会广泛关注。与男生之间“硬碰硬”的冲突方式不同,“女女”暴力多表现在侮辱性、逼迫性行为,对施暴方造成的心理创伤异常突出。3.校园暴力的成因是什么?■“日常摩擦”引发情绪失控成主因在校园暴力事件的成因中,“日常摩擦”以55.0%的比例居首,“钱财纠纷”、“情感纠葛”分别以17.5%和15.0%的占比位列二、三位。“日常摩擦”引发的暴力多源于生活小事,双方在矛盾中情绪失控往往是酿成恶果的主因。例如,广东曾发生一起“初三学生因骑车碰了校友厕所内被打到吐血”事件,相关报道累计被转载46次。值得关注的是,另有7.5%的暴力事件是由“偏激心理”引发,这种心理带有很强的青春期烙印,甚至出现因看不惯对方相貌、行为而产生欺侮、殴打等行为,如“初二女生因没穿校裤遭轮流掌掴”、“初中生以别人长得丑为由打同学”等事件均曾引发较高关注。■群体性因素驱使暴力事件升级校园暴力事件呈现出明显的群体性特征,即通常表现为一群学生对某一个学生或某几个学生的暴力。相比一对一的暴力事件,群体性暴力事件通常会造成更加严重的后果。数据显示,75.0%的校园暴力事件是在多人甚至几十人之间展开,如“山东20多名学生群殴致1死”、“广西女学生打架数十人互殴扯衣拉头发狂踹下体”等。在此类事件中,如受害方为一人,则多体现为轮流对受害者施暴,或少数几人施暴,而群体中其他人则持放任、容忍态度;如受害方为多人,则多体现为“打群架”。一般而言,群体内通常有一位或多位主导者,其他人则因附和心理和从众心理,顺应强势者的权威而加入群体。4.谁在报道校园暴力事件?■地方都市报具有地缘优势媒体资源越发达,校园暴力事件被曝光的机率越大,尤其地方都市报作为民生资讯的主要载体,对地方新闻具有天然的地缘优势。据统计,地方都市报首发的暴力事件为14起,占比达35.0%,如《南方都市报》报道的“顺德一男生与交往女生分手遭十余学生围殴”,《国际旅游岛商报》报道的“海口旧州中学一学生遭同学五次殴打”,《西部商报》报道的“平凉学生利用言语威胁、暴力殴打等手段‘组团’抢学生”等报道,均首发于地方都市报,之后经网站转载后引发全国关注。5.校园暴力的后果是什么?■暴力形式突破传统的肢体冲突校园暴力事件已突破传统意义上的徒手斗殴,械斗、侵犯隐私部位等恶性暴力事件时有发生。据统计,“肢体冲突”仍然是校园暴力形式的主流,主要表现为互相推搡、踢打、抓挠等,这部分事件占比约为70.0%。暴力形式表现为“械斗”的事件占比高达12.5%,比如“宁夏西吉二中一学生被同学拿刀砍断手筋”等。此外,“侵犯隐私部位”及“性侵害”事件的占比分别为10.0%、2.5%。从媒体报道来看,这三种暴力形式所造成的后果远大于普通的肢体冲突,极易引发命案。■暴力致死案件占比达16.7%在40起校园暴力事件中,九成以上的事件造成人身伤害,在这些有伤害后果的事件中,因暴力行为致死的案件占比为16.7%(6起),除“广东佛山中学生斗殴警察鸣枪示警流弹打死学生”系警方枪支走火致人死亡外,其余均因暴力行为直接导致死亡结果。此外,“使用管制刀具”成为此类案件在施暴过程的显著特征,而一旦有刀具这类杀伤力强的工具介入,暴力行为的危险系数极大提升,增大人身伤亡的风险值,如“山东济宁鱼台一中学生使用管制刀具斗殴致一死一伤”即是典型案例。这也提示学校和有关部门,在校园安全中,对管制类刀具的管理要格外严格。■负刑责的暴力行为低于三成(全文阅读请参见《政法舆情》2015年第20期)(法制网舆情监测中心王媛车智良付萌陈锐)从对暴力事件的处置结果来看,因恶性犯罪最终承担刑事责任的案件占比不到三成,以故意杀人、故意伤害、强奸等罪名判罚居多。如在“英山一初中生因玩耍时起争执将同学杀害埋尸”、“女生殴打学妹拍裸照:三点尽现持刀殴打威胁”等案件中,涉事学生的行为即因触犯刑法的相关规定而成立故意杀人罪和强制侮辱妇女罪。
本文标题:初中-校园暴力-数据统计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4640501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