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质量控制/管理 > 行为主义理论代表人物对幼儿园课程的影响
行为主义学派三个代表人物:桑代克、斯金纳、班杜拉桑代克,行为主义学习理论一、理论桑代克有关学习的基本思想隐含在他提出的准备律、练习律和效果律中。准备律指学习者在学习开始时的预备定势,当某一刺激与某一反应准备联结时,给予联结就引起学习者的满意,反之就会引起烦恼。练习律由使用率和失用率组成。使用率是说对刺激作出反应会增强它们之间的联系。失用率是说当对刺激不作出反应是联结的强度就会减弱或者遗忘。在反应之前间隔的时间越长,联结的强度下降的越明显。效果率是桑代克理论的核心。当刺激与反应之间建立的可改变得联结发生并伴随或紧跟着一个满意的事情时,联结的强度就会提高;当伴随或紧跟着一个厌恶的事情时,联结的强度就会下降。二、缺陷:主要特点是强调情景与反应之间的联结,而不讲观念之间的联想或者联结。理论具有机械性,只注意人的外部行为,为了研究这种行为把它分解成最简单的元素,即刺激—反应单元,忽视了对心理元素和意识的研究。1、由于哲学思想的局限,桑代克忽视了学习的认知特性。他一昧强调情景与反应的联结,把复杂的学习过程简单化和机械化。2、由于桑代克接受了本能主义的思想观点,在他的学习理论中忽视了学习的目的性和能动性,而把学习过程看成是盲目的、被动的过程,这就抹杀了人类学习的最突出的特征,即人类学习的主观能动作用。3、桑代克坚持了弗洛伦斯关于从动物实验中得出的结论同样可以应用于人类的观点,把人类的学习同动物的学习完全等同起来。对于幼儿园课程的启示:行为主义学习理论对教学方式就有重要的影响,某些方法理论也确实起到了一定的积极作用,然而没有理解的联系是机械的、盲目的,没有练习的理解也是不扎实的、不稳固的。因此我们应该尝试将两者结合的方式来教学和实践。这对于幼儿园课程来说,要求幼儿园在课程安排上要劳逸结合,把户外活动和传授知识结合起来,更好的激发幼儿天性。斯金纳,操作行为主义一、理论1、操作性条件反射:操作性条件反射这一概念,是斯金纳新行为主义学习理论的核心。斯金纳把行为分成两类:一类是应答性行为,这是由已知的刺激引起的反应;另一类是操作性行为,是有机体自身发出的反应,与任何已知刺激物无关。与这两类行为相应。2、强化理论:强化就是通过强化物增强某种行为的过程,而强化物就是增加反应可能性的任何刺激。斯金纳把强化分成积极强化和消极强化两种。积极强化是获得强化物以加强某个反应,消极强化是去掉可厌的刺激物,是由于刺激的退出而加强了那个行为教学中的积极强化是教师的赞许等,消极强化是教师的皱眉等。这两种强化都增加了反应再发生的可能性。3、教学机器与程序教学:斯金纳认为,学习是一种行为,当主体学习时反应速率就增强,不学习时反应速率则下降。他根据操作性条件反射和积极强化的理论,对教学进行改革,设计了一套教学机器和程序教学方案。二、程序教学(1)小的步子。斯金纳把程序教学的教材分成若干小的、有逻辑顺序的单元,编成程序,后一步的难度略高于前一步。分小步按顺序学习是程序教学的重要原则之一。程序教学的基本过程是:显示问题(第一小步)──学生解答──对回答给予确认──进展到第二小步……如此循序前进直至完成一个程序。由于知识是逐步呈现的,学生容易理解,因此在整个学习进程中他能自始至终充满信心。(2)积极反应。斯金纳认为,传统的课堂教学是教师讲,学生听。学生充当消极的听众角色,没有机会普遍地、经常地作出积极反应。传统的教科书也不给学生提供对每一单元的信息作出积极反应的可能性。程序教学以问题形式向学生呈现知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能通过写、说、运算、选择、比较等作出积极反应,从而提高学习效率。(3)即时反馈。斯金纳认为,在教学过程中应对学生的每个反应立即作出反馈,对行为的即时强化是控制行为的最好方法,能使该行为牢固建立。对学生的反应作出的反馈越快,强化效果就越大。最常用的强化方式是即时知道结果和从一个框面进入下一个框面的活动。这种强化方式能有效地帮助学生提高学习信心(4)自定步调。每个班级的学生在学习程度上通常都有上、中、下之别。传统教学总是按统一进度进行,很难照顾到学生的个别差异,影响了学生的自由发展。程序教学以学生为中心,鼓励学生按最适宜于自己的速度学习并通过不断强化获得稳步前进的诱因。(5)最低的错误率。教学机器有记录错误的装置。程序编制者可根据记录了解学生实际水平并修改程序,使之更适合学生程度;又由于教材是按由浅入深、由已知到未知的顺序编制的,学生每次都可能作出正确反应,从而把错误率降到最低限度。斯金纳认为不应让学生在发生错误后再去避免错误,无错误的学习能激发学习积极性,增强记忆,提高效率。对于幼儿园课程的启示:程序教学对于幼儿园课程来说有着重要的意义。1、主张把课程目标和内容分解成小单元,然后按照逻辑程序排列,步步递进,强调程序教学,教学中的强化与矫正。2、强调行为目标。3、在课程内容方面强调有简至繁的累积4、在教学方法上强调基本技能的训练。班杜拉,社会认知理论一、理论1、观察学习论:行为的习得既受遗传因素和生理因素的制约,又受后天经验环境的影响。生理因素的影响和后天经验的影响在决定行为上微妙地交织在一起,很难将两者分开。班杜拉认为行为习得有两种不同的过程:一种是通过直接经验获得行为反应模式的过程,班杜拉把这种行为习得过程称为“通过反应的结果所进行的学习”,即我们所说的直接经验的学习;另一种是通过观察示范者的行为而习得行为的过程,班杜拉将它称之为通过示范所进行的学习,即我们所说的间接经验的学习。2.交互决定论:强调在社会学习过程中行为、认知和环境三者的交互作用。班杜拉认为行为、环境与个体的认知之间的影响是相互的,但他同时反驳了“单向的相互作用”即行为是个体变量与环境变量的函数,他认为行为本身是个体认知与环境相互作用的一种副产品,班杜拉指出,行为、个体和环境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不能把某一个因素放在比其他因索重要的位置,尽管在有些情境中,某一个因索可能起支配作用。他把这种观点称为“交互决定论”。3.自我调节论:人的行为不仅要受外在因素的影响,也受通过自我生成的内在因素的调节。班杜拉认为自我调节是个人的内在强化过程,是个体通过将自己对行为的计划和预期与行为的现实成果加以对比和评价,来调节自己行为的过程。人能依照自我确立的内部标准来调节自己的行为。4.自我效能论:效能预期不只影响活动和场合的选择,也对努力程度产生影响。被知觉到的效能预期是人们遇到应激情况时选择什么活动、花费多大力气、支持多长时间的努力的主要决定者。班杜拉对自我效能的形成条件及其对行为的影响进行了大量的研究,指出自我效能的形成主要受五种因素的影响,包括行为的成败经验;替代性经验;言语劝说:情绪的唤起以及情境条件。二、对社会认知理论的评价:积极方面:第一,班杜拉吸收了认知心理学的研究成果,把强化理论与信息加工理论有机地结合起来了;第二,班杜拉在社会学习理论研究中提出了观察学习、间接经验、自我调节等概念,对学习心理学的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第三,班杜拉的实验结果都是以人为研究对象而得出的,使结果更有说服力。消极方面:第一,班杜拉的社会学习理论缺乏内在统一的理论框架;第二,忽视了儿童自身的发展阶段会对观察学习产生影响;第三,程序性知识较复杂,以及陈述性知识和理性思维的形成缺乏说服力;第四,没有研究人的内在动机、内心冲突、建构方式等。这几点使其理论本身存在了局限性。总结:行为主义者普遍强调在学习过程中通过不断练习、不断反复来促进学习效果的强化。1、桑代克的学习理论指导了大量的教育实践。效果率就要求幼儿园课程方面进行大量的重复、练习和操练。2、斯金纳主张通过实验分析的方法对行为进行研究。他提出的程序教学影响着世界上的很多国家。程序教学把一门课程的总目标分成几个单元,再把每个单元分成许多的小步子,学生可以自定学习步调,自主进行反应,逐步达到总目标。这无疑对幼儿园课程也是适用的。3、要重视环境(情景)的设计。行为主义学习理论特别强调环境(刺激)的作用,认为学习的效果、学习收获都是环境决定、所控制的。构建学习支持服务系统,利用多媒体和网络等技术手段,营造丰富的学习环境,创造各种刺激条件,实现并巩固刺激--反应的理想联结,从而影响幼儿的行动。
本文标题:行为主义理论代表人物对幼儿园课程的影响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4641225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