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工程监理 > 陶渊明《归园田居》(其一)ppt课件(34页)
归园田居其一陶渊明第一课时陶渊明(365--427)又名:潜字:元亮自号:五柳先生谥号:靖节先生东晋最杰出的诗人,他的诗情感真实,诗味醇厚,风格平淡,语言清新自然。开创田园诗一体,为古典诗歌开辟了一个新的境界.他出生于没落的地主家庭,青少年时代有“大济苍生”之壮志,到29岁时才出仕,不久又归隐。后又时隐时仕。在39岁时,为彭泽县令,在官八十余日,逢郡里督邮来县,属吏告诉他应束带接见,他叹道:“我不能为五斗米折腰向乡里小儿!”即日,他便解职而归,从此过着躬耕自给的田园生活,死后,友人私谥“靖节”,所以后代也称他为“靖节先生”。陶渊明现存文章12篇(其中,辞赋3篇、韵文5篇、散文4篇),诗125首,多为五言诗。陶诗风格质朴、平实、清新、自然。从内容上可分为饮酒诗、咏怀诗和田园诗三大类。而田园诗数量最多,成就最高。这类诗充分表现了诗人鄙夷功名利禄的高远志趣和守志不阿的高尚节操,对黑暗官场的极端憎恶和彻底决裂,对淳朴田园生活的热爱,对理想世界的追求和向往。山水田园诗派发展脉络晋陶渊明田园诗派南朝·宋谢灵运山水诗派唐王孟山水田园诗派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饮酒》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归园田居(其三)》7“夹岸数百步,中无杂草,芳草凄美,落英缤纷”———《桃花源记》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五柳先生传》写作背景•东晋末年权力之争剧烈,陶渊明既不愿成为上层统治阶级矛盾斗争的牺牲品,也不愿成为政治野心家争夺的工具,但是仕途生活却将他紧紧束缚在野心家们政治斗争的罗网之中,因此十分痛苦。他不愿同流合污,便受排挤,孤立,他固守清贫,只有选择离开,选择归隐。“一去三十年”实际应该是“十三年”用夸大的数字,说明了时间之长,痛苦之深。其实这一个“误”字,一误多年又何尝不是带着期望的自投罗网,在几经坎坷,在官场中碰得头破血流,看透了官场卑污之后,一个误落发出了陶渊明无限的人生辛酸。这是人生幡然醒悟后的绝唱,是一位哲人看透世界后的箴言。所以“归园田”是为了保持自己精神上的自由和独立。归园田居(其一)陶渊明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误入尘网中,一去三十年。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开荒南野际,守拙归园田。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户庭无尘杂,虚室有余闲。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朗读归园田居(其一)陶渊明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误入尘网中,一去三十年。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开荒南野际,守拙归园田。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户庭无尘杂,虚室有余闲。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适:适应,迎合。韵:气质,本性。羁鸟:笼中鸟。拙:愚拙。荫:遮盖。暧暧:昏暗、模糊。依依:轻柔缓慢的上升墟:村落。自然:可理解为自然界或田园生活。译读想象诗歌所绘之景,体会诗人心境第一阶段品读提问:“归园田居”这个标题的题眼是哪个字?从何而归?为何而归?归向何处?归去如何?朗读课文,寻找相关信息,回答上述问题从何而归?官场尘网、樊笼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羁鸟、池鱼自己对官场生活的厌恶误入尘网中,一去三十年。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比喻拟人作者为什么要回归田园?(用原文的诗句回答)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守拙归园田为何而归?表达了对田园生活的向往。第二课时既然“性本爱丘山”,“守拙归园田”陶渊明何以要出仕?炼字:入仕做官,非其本性使然,而是一大失误。“误”既表现了陶渊明的后悔和厌恶之情.出仕是由于1.生活所迫;2.少年时代有“大济苍生”的壮志。•田园有什么独特的景物吸引着陶渊明?用自己的话描述归向何处?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陶渊明笔下的田园风光美在哪里?这里描写的一切,是极为平常的。你看:土地,草房;榆柳,桃李;村庄,炊烟;狗吠,鸡鸣……但正是这些平平常常的事物,在诗人笔下,构成了一幅十分恬静幽美、清新喜人的图画。在这画面上,田园风光以其清淡朴素的、毫无矫揉造作的天然之美,呈现在我们面前,使人悠然神往。这不是有点儿像世外桃源的光景吗?诗人运用了什么手法表现这种美呢?看似自然平淡,其实构思安排,颇有精妙。“十余”、“八九”,一般来说,计数不确是乡里人的一种习惯,特殊的说,不也正表现出诗人辞官以后那心境的散适、淡泊。“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鸡鸣桑树颠。”是简笔的勾勒的近景,以此显出主人生活的简朴清雅。虽无雕梁画栋却有榆柳的绿荫笼罩于屋后,桃李竞艳于堂前,素淡与绚丽交掩成趣。“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这是远景,给人以平静安详的感觉。从近景转到远景,将一座充满农家风味的茅舍融化到深远的背景之中。画面是很淡很淡,味道却是很浓很浓,令人胸襟开阔、心旷神怡。——远近结合这景象太过清静,似乎少一点生气。但诗人没有忘记这一点,听,“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一下子,这幅美好的田园画就活起来了。因为这鸡犬之声相闻的动景与静景有机结合,才最富有农村环境的特征,和整个画面也最为和谐统一。——动静结合“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是从视觉角度写。“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是从听觉角度写。——视听结合20白描原是中国画的一种技法,指描绘人物和花卉时用墨线勾勒物象,不着颜色,称为“单线平涂”法。它源于古代的“白画”。在文学创作上,“白描”作为一种表现方法,是指用最简练的笔墨,不加烘托,描画出鲜明生动的形象。细描也叫工笔描绘法,这原是绘画的一种用笔方法,这种方法讲求工整、细致、纤毫毕露。借用到写作中,细描是指对描写的事物进行逼真地、细致如微地精雕细刻。——白描一切景语皆情语方宅草屋榆柳桃李村庄炊烟狗吠鸡鸣景语情语恬淡舒畅对田园生活的热爱简朴清幽优美安定和谐恬静——融情于景诗人描绘的这幅图景,给我们一种怎么样的感觉?归恋厌弃田园:方宅草屋榆柳桃李村庄炊烟狗吠鸡鸣官场:尘网樊笼闲适、幽美归园田居恋归黑暗归去如何?无尘杂、有余闲、久、复——宁静、闲适、喜悦从诗中找出蕴涵作者归隐后的情感的诗句和词语。户庭无尘杂,虚室有余闲。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1.从何而归?弃官场2.为何而归?爱丘山3.归向何处?归园田4.归去如何?返自然诗人归后与归前心情的对比:归前------无奈、后悔归后------愉悦、豁达、释然、返朴归真表达了诗人厌恶官场,热爱田园生活,追求精神上得自由和独立,及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高洁品格。延伸思考有人认为陶渊明的归隐是消极避世,不敢直面现实,不思进取的表现。有人认为他的归隐是对自我本性的皈依,他在感受自然万物和艰难的躬耕生活中为自己的生命找到了新的意义。你如何看待陶渊明的归隐田园呢?请谈谈你的看法叶嘉莹说:“在古今诗人之中,能够直接面对人生的苦难悲哀,而且真正找到了一个解决办法的,只有陶渊明。当然,他也不得不为自己所选择的这条道路付出了劳苦饥寒的代价”。人的一生就是一舍一得的过程,人的区别也就在于有的人知道舍什么,得什么,什么时候该舍,什么时候该得,有的人却不能,由此,人生的境界也就不同。品读一、下列诗句用了哪些修辞手法:1.误落尘网中2.羁鸟恋旧林3.池鱼思故渊4.久在樊笼里(比喻)(拟人)(拟人)(比喻)二、写一篇小文章(任选一题)1.陶渊明,我想对你说;2.陶渊明归隐之我见。布置作业三、朗读并背诵这首诗第二阶段赏析彼得.梅尔英籍知名作家,曾任国际大广告公司的高级主管。但他厌倦了城市生活的压力,带着妻子和爱犬来到普罗旺斯,过着几乎隐逸的生活。并开始创作生涯。在彼得.梅尔的笔下“普罗旺斯”已不再是一个单纯的地域名称,更代表了一种简单无忧、轻松慵懒的生活方式。普罗旺斯位于法国南部,从诞生之日起,就谨慎地保守着她的秘密,直到英国人彼得·梅尔的到来,普罗旺斯许久以来独特生活风格的面纱才渐渐揭开。第三板块:拓展延伸《普罗旺斯的一年》•四月薄雾如纱,在湛蓝天空下笼罩着山谷的早晨。我们散步归来,狗儿们身上沾湿了露水,胡须映着阳光闪闪生辉。它们首先看见那陌生人,勇猛地绕着他打转,作出狰狞攻击的样子。自行车骑士不过,前几公里也没什么,我们让轮子滑动,只管欣赏风景。樱桃开始红了,葡萄藤包覆着绿叶,不再是冬天的枯朽模样;山色青苍柔婉;轮子在地面摩擦出规律的声响。偶然有迷迭香、薰衣草或百里香的气味飘过。这比散步有趣,又比开车安静、健康,不算太累人,可挺让人愉快。以前我们怎么没骑?以后我们天天骑好不好?薰衣草和芦笋敞开的门外传来青蛙的鸣叫和夜营悠扬的歌声。我们走出屋外,再饮一杯。月光照亮了新种的薰衣草花圃,狗儿在苜蓿田里搜索野鼠的踪迹。谢谢指导!谢谢大家!归园田居(二)野外罕人事,穷巷寡轮鞅。白日掩荆扉,对酒绝尘想。时复墟曲人,披草共来往。相见无杂言,但道桑麻长。桑麻日已长,我土日已广。常恐霜霰至,零落同草莽。归园田居(三)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道狭草木长,夕露沾我衣。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归园田居(四)久去山泽游,浪莽林野娱。试携子侄辈,榛步荒墟。徘徊丘垅间,依依昔人居。井灶有遗处,桑竹残朽株。借问采薪者,此人皆焉如。薪者向我言,死没无复余。一世弃朝市,此语真不虚。人生似幻化,终当归空无。归园田居(五)怅恨独策还,崎岖历榛曲。山涧清且浅,遇以濯吾足。漉我新熟酒,双鸡招近局。日入室中暗,荆薪代明烛。欢来苦夕短,已复至天旭。
本文标题:陶渊明《归园田居》(其一)ppt课件(34页)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4641958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