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资本运营 > 高三语文古代诗歌鉴赏专题复习
克服畏难情绪,巧拿关键8分高2012级高考复习专用万年中学鉴赏古代诗歌考点阐释考点要求:1、能阅读浅易的古代诗文,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2、评价文学作品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考点分解鉴赏形象意境鉴赏语言风格赏析表达技巧分析思想态度1鉴赏形象意境分析诗歌中的事物形象、景物形象、人物形象把握形象特征分析寓于形象中的思想感情理解形象的典型意义2鉴赏语言风格准确理解有关词语的特定意义、比喻意义、隐含意义、暗示意义;准确理解重要词语的深层含义和言外之意;赏析诗歌语言描绘形象、表达情感、创造意境的艺术效果。3赏析表达技巧修辞手法表现手法表达方式艺术构思4评价思想态度概括主旨简析作品的政治意义、思想意义、人生意义赏析作者的生活情趣、审美情趣和艺术风格,指出局限性。●诗人作诗的目的:言情言志●言情言志的方式:写作技巧●言情言志凭借的媒介:诗歌的形象、意境明白三个问题解读诗歌基本方略◆解读标题明确类别推断情志◆捕捉意象形成画面品味意境◆识别技法表现手法方式与修辞◣解读标题明确类别推断情志咏物诗山水田园诗惜别送别诗思乡怀远诗怀古咏史诗边塞诗说理诗一草一木总关情——咏物诗咏物诗(侧重于托物言志)【咏柳】唐-贺知章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一、直写物象,表达作者的喜好和情趣。对春天的喜爱之情二、托物寓意,表达作者的志向和节操。诗人通过对梅花不畏严寒的高洁品性的赞赏,用雪喻梅的冰清玉洁,又用“暗香”点出梅胜于雪,说明坚强高洁的人格所具有的伟大的魅力,表明了自己的志向。【梅花】宋-王安石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蝉虞世南垂绥饮清露,流响出疏桐。居高声自远,非是借秋风。1、诵读解意,分析诗歌的形象特点:一只在高树上饮着清露、自在鸣叫的夏蝉。2、谈谈诗歌的思想内容及所使用的表现手法:只要品性高洁,声名自然远扬,无须任何外在凭借。表现手法:托物言志方法归纳:1.咏物诗的特点:内容上以某一物为描写对象,抓住其某些特征着意描摹。思想上往往是托物言志。由物到人,由实到虚,写出精神品格。常用比喻、象征、拟人、对比等表现手法。①以物象为题;②咏(题、赠、赞)+物象2.内容特点:咏物言志,借所咏之物表达自己的志向、志趣或品质;或表达自己对生活的思考、对人事的评价。3.分析角度:物与人的相同点(物我合一的结合点),赏析时要重点把握①写的什么物,有什么特征。②寄托什么志。咏物诗的写作技巧咏物诗的写作技巧或拟人,或比喻,或正面描写,或侧面烘托等。(象征)咏物诗有两大特点:①是借物寄托、借物抒怀。或发其志士之悲、君国之忧;或写其怀才不遇、秋士迟暮的感受。②是所借之物,既是作者的理想、旨趣、节操的化身,更是作品主旨和形象的载体。我们在复习时,对同类的诗歌,如果能从“咏物”的特征入手,那将会事半功倍。白云泉白居易天平山上白云泉,云自无心水自闲。何必奔冲山下去,更添波浪向人间。⑴简要分析诗中抒情主人公的形象特点。本诗抒情主人公是一个胸怀淡泊、精神闲适、渴望摆脱俗务,具有出世归隐思想的仕人。诗人的这一思想充斥在整篇诗作中。诗人以“云自无心水自闲”自况,表面上写白云随风飘荡,舒卷自如,无牵无挂,泉水淙淙潺潺,自由流淌,从容自得,实际上正是诗人内心的独白。⑵本诗在艺术手法上有何突出特点?试简要分析。诗人运用象征手法写景寓志,以云水的逍遥自在比喻恬淡的胸怀和闲适的心情,用泉水激起的自然风浪象征社会风浪,言浅意深,理趣盎然。1.诗歌刻画了一个怎样的人物形象?思帝乡孙光宪如何?遣情情更多。永日水晶帘下敛羞娥。六幅罗裙窣(sū)地,微行曳碧波。看尽满池疏雨,打团荷。【参考答案】诗歌刻画了一个因失意而寂寞、怅惘的多情女子形象。2.下面两首诗各塑造了怎样的人物形象?竹枝词(二首)姚少娥卖酒家临烟水滨,酒旗挂出树头春。当垆十五半遮面,一勺清泉能醉人。燕晴花暖春色饶,游情欲醉魂欲销。红衣突展绿阴畔,接袖纷纷度小桥。【参考答案】第一首塑造了一位娇羞美丽的卖酒少女形象;第二首塑造了一群欢快活泼的游春少女形象。3.结合全诗,简要分析诗中的人物形象。题葡萄图徐渭半生落魄已成翁,独立书斋啸晚风。笔底明珠无处卖,闲抛闲掷野藤中。[注]徐渭,字文长,号青藤居士。天资聪颖,才华横溢,诗文书画戏剧俱佳,然终生不得志于功名。【参考答案】诗歌塑造了一个饱尝辛酸、怀才不遇而又狂放孤傲的老人形象。首句既写出了已往生活的辛酸也写出了现状的落魄;但“独立书斋啸晚风”一句却写出了一派孤傲狂放的气概;三四句以“明珠”为喻,既指画中葡萄也指自己的超人才智。诗人借此表达了自己对当时社会的傲视和嘲弄。形象的意义(思想内容及观点态度)人物形象分析答案构成:形象的总体特征+结合诗句分析其特征+4、诗歌塑造了一个怎样的人物形象?在塑造形象时主要采用了哪种表现手法?鹧鸪天辛弃疾有客慨然谈功名,因追念少年时事,戏作。壮岁旌旗拥万夫,锦襜①突骑渡江初。燕兵夜娖②银胡革录③,汉箭朝飞金仆姑④。追往事,叹今吾,春风不染白髭须。却将万字平戎策,换得东家种树书。[注]①襜:短衣。②娖:通“捉”。③银胡革录:银色的箭袋,这里指箭。④金仆姑:箭。【参考答案】本词塑造了一个昔日纵横战场而今闲居田园的壮志未酬、报国无门的人物形象。诗人主要采用今昔对比的手法。上片通过对早年战事的回忆,刻画了一个英勇善战、豪情满怀的英雄形象;下片通过对自己年华已逝、闲置田园的悲凉处境的描写,给读者展现了一个报国无门的人物形象。通过鲜明的对比,寄寓了诗人壮志未酬的深沉感慨。鉴赏人物形象常用到的重要词语不慕权贵、豪放洒脱、傲岸不羁、心忧天下、忧国忧民、寄情山水、归隐田园、怀才不遇、壮志难酬、慷慨愤世、矢志报国、报国无门、建功立业、友人送别、思念故乡、献身边塞、反对征伐、爱恨情长、悯农怜农、热爱山川、哀叹昔盛今衰等。小结:正确把握人物形象1.知人论世,了解释人的生平、思想、所处时代的特征等,尤其是具体的创作背景。2.从人物的肖像、神态、行动、语言、心理等角度入手分析,关注反映感情的词语。3.注意环境(时间、地点、天气、周围景物)对刻画人物所起的作用。分析诗中出现的具体景物的含义,理解这些物象所承载的思想感情。寻陆鸿渐不遇皎然移家虽带郭,野径入桑麻。近种篱边菊,秋来未著花。扣门无犬吠,欲去问西家。报道山中去,归来每日斜。注:带郭,意即靠近外城。问:诗中的陆鸿渐是怎样的一个人物形象?请简要分析。陆鸿渐是一个寄情山水、不以尘事为念的高人逸士形象。前四句通过对陆鸿渐幽僻、高雅的隐居之地的景物描写,表现了他的高洁不俗。最后两句通过西邻对陆鸿渐行踪的叙述,侧面烘托了陆鸿渐的潇洒疏放。作者通过陆鸿渐这一形象的塑造表现了他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和追求。山水田园诗(即景抒情诗)诗人把山水景物、田园风光以及人文景观作为对象,加以生动形象的描摹刻画,使之成为世人抒发情怀、表情达意、寄托理想、娱乐遣兴的手段--即借景抒情。过故人庄孟浩然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诗人运用了鸡黍、绿树、青山、场圃、把酒、话桑麻、就菊花等意象。把恬静秀美的田园风光,田园情趣,闲适恬淡之情,淳朴诚挚的情谊融合在一起,表达了自己闲适自得的心情和对农村生活的热爱。山水田园诗的特点山水田园诗:山水诗源于南朝(宋)谢灵运,田园诗源于晋代陶渊明,以唐代王维、孟浩然为代表。这类诗以描写自然风光、农村景物以及安逸恬淡的隐居生活见长。诗境隽永优美,风格恬静淡雅,语言清丽洗练,多用白描手法。诗的中间两联往往对仗工整,诗的语言特点:明快、清新、简洁、质朴。鉴赏中常用到的术语1.分析重点:景物特征;2.语言特点——清新自然质朴自然清新洗练3.表现手法——借景抒情、寄情于景,常用白描、衬托、对比。4.山水田园诗的思想内容和主题:①归隐田园,钟情山水,闲适淡泊,悠然自得;②描绘山川美景,热爱自然,热爱祖国河山;③厌弃官场黑暗,抒发闲适情调,表达自己决不同流合污的高洁品格。写景的常见方法和技巧(1)留意作者观察景物的立足点和描写景物的角度,如高、低、俯、仰的变化。(2)把握和分析作者描写景物的方法,如绘形、绘声、绘色。如“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3).理解和说明描写景物的技巧,如虚实结合(“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以动衬静(“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明、暗对比(“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以小见大(“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粗笔勾勒和细节描绘相结合(“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与“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比兴手法的运用。西江月题溧阳三塔寺张孝祥①问讯湖边春色,重来又是三年。东风吹我过湖船,杨柳丝丝拂面。世路如今已惯,此心到处悠然。寒光亭下水如天,飞起沙鸥一片。(1)结合全词,说说“此心到处悠然”中“悠然”二字所蕴含的情感。(4分)①看惯世事后的无奈、淡漠。②在美好的春光中感到些许愉悦和怡然。(各2分)①张孝祥,南宋词人。积极主张收复中原,却屡遭排挤。词中的“湖”即江苏溧阳的三塔湖,湖边有寒光亭。西江月题溧阳三塔寺张孝祥①问讯湖边春色,重来又是三年。东风吹我过湖船,杨柳丝丝拂面。世路如今已惯,此心到处悠然。寒光亭下水如天,飞起沙鸥一片。(2)请从画面描写的角度,对“寒光亭下水连天,飞起沙鸥一片”两句加以赏析。(4分)天水相连辽阔深远,沙鸥飞翔其间。(1分)诗人运用动静结合(点面结合)的手法,(1分)使画面生动、意境悠远(1分)与作者“悠然”的情感自然相融。(1分)因此,鉴赏诗歌中的景,应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进行鉴赏:1、把握景物形象的特征和寓意2、体味诗中情景交融的意境3、体会诗人写景所表现的情感4、分析诗歌的写作技巧和语言特色在中国古典诗歌中,讲究的是“一切景语皆情语”的天人感应模式,所以我们在鉴赏景或物的形象的同时,往往要联系鉴赏诗人的形象。这两者是一致的。初晴游沧浪亭苏舜钦夜雨连明春雨生,娇云浓暖弄微晴。帘虚日薄花竹静,时有乳鸽相对鸣。1.诗歌意境上有何突出特点?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情感?(4分)1.意境上突出了幽静的特点。(2分)表现了作者对优美大自然的热爱。(2分)夜雨连明春雨生,娇云浓暖弄微晴。帘虚日薄花竹静,时有乳鸽相对鸣。2.这首诗表达技巧上很有特色,请分条简要阐明。(4分)2.表达技巧:(1)第二句运用了“弄”字,具有拟人化特点,十分精当地描绘出和风轻拂,雨云漂浮,丽日隐现的天气特征,相当传神。(2)末句写耳中所闻,描写了绿阴深处乳鸽细语的景象。以有声衬无声,突出了庭院寂寂之境。(3)景中寓情,通过描写“春雨”“娇云”“花竹”“乳鸽”等景物,表现诗人游沧浪亭时闲适、愉悦的心情。(答对两条得4分)御街行秋日怀旧范仲淹纷纷坠叶飘香砌,夜寂静,寒声碎。真珠帘卷玉楼空,天淡银河垂地。年年今夜,月如练,长是人千里。愁肠已断无由醉,酒未到,先成泪。残灯明灭枕头敧,谙尽孤眠滋味。都来此事,眉间心上,无计相回避。(1)有人认为纷纷坠叶飘香砌,夜寂静,寒声碎句写得极妙,请简要分析它营造了怎样的意境。(4分)(1)此句描写寒秋时节夜晚,秋叶纷纷坠地的景象,营造了寂寥悲凉的意境,体现了作者孤寒处境的感受。御街行秋日怀旧范仲淹纷纷坠叶飘香砌,夜寂静,寒声碎。真珠帘卷玉楼空,天淡银河垂地。年年今夜,月如练,长是人千里。愁肠已断无由醉,酒未到,先成泪。残灯明灭枕头敧,谙尽孤眠滋味。都来此事,眉间心上,无计相回避。(2)请从情和景的角度对这首词作一赏析。(4分)(2)这首词上片从夜静叶落写起,极写远空皓月澄澈之境,描绘秋夜寒寂的景象;下片抒写孤眠愁思的情怀;由景入情,借景抒情,情景交融,写出了作者孤独寂寞的愁情。一、意境的概念二、意象与意境的关系三、意境的分类四、怎样鉴赏意境一、意境的概念所谓意境,简单地说就是诗人强烈的感情与生动的客观事物契合交融,从而在诗中表现出来的形神兼备的艺术境界。二、意象与意境的关系联系诗歌通过组合意象创造出“意与境谐”的艺术境界;意境与意象在本质上有一定的联系,它们都是主观与客观统一的产物,都是情与物的结合体。区别(1)从形式上看,意象
本文标题:高三语文古代诗歌鉴赏专题复习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4641984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