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I摘要经济全球化促使产业链与产业链的竞争日趋激烈,产业链管理理论已成为当前管理理论研究的热点之一。目前有关产业链核心企业的研究偏重于核心企业的影响、能力业绩评价、建模技术、信息共享、风险规避等领域,忽略了核心企业的生成机理研究。产业链管理的实践表明,核心企业常常发生改变,核心企业的改变给产业链管理带来很大的影响。因此,研究河南省产业链核心企业的生成机理,是产业链管理理论研究必须面对的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也对河南省产业链发展具有非常现实的指导意义。本研究综合运用实证研究和规范研究相结合的方法,对产业链核心企业进行全面探讨。研究在文献综述的基础上,首先基于约束理论通过对河南省产业链的实证分析,对核心企业的概念进行了界定,然后全面探讨河南省产业链核心企业生成动因,最后研究核心企业演化漂移的维度和轨迹。研究在国内外产业链有核心企业有关研究成果的基础上,进行新的探索,取得了以下创新性成果:(1)在对河南成熟的产业链实证分析基础上基于约束理论对产业链核心企业进行重新界定,为解释产业链管理提供理论支持。基于约束理论,对双汇猪肉加工、平煤姚电煤电生产两条典型产业链实证研究,发现产业链的高效运行,核心企业必须共同具备一定的条件,据此得出产业链核心企业的定义:核心企业是指产业链上拥有该产业链的核心瓶颈约束资源,决定产业链运行节拍,在物流、信息流、工作流等资源配置方面胜任组织协调工作,能够实现并提升整体产业链核心竞争优势的企业。(2)全面探讨河南省产业链核心企业生成动因。产业链核心企业形成因素主要有产业链外部环境(经济全球化、顾客需求多样化、产业链竞争恶性化和科学技术的进步)、产业链内部因素(稳定发展、效益需求和提高核心竞争力的压力)和产业链核心企业自身素质(行业影响力、产品创新能力、产品市场占有率、主导产品结构、商业信誉、控制协调能力和财务状况)。在上述三方面因素的共同作用下,产业链各节点企业不停的动态博弈竞合,企业间战略合作关系提升,核心企业得以形成。(3)研究发现河南省产业链核心企业演化漂移新模式。随着产业链的结构更加虚拟化和动态化,产业链核心企业发生演化漂移,诞生出双核心企业II型、网络直销型、零售业主导型、资源商主导型和物流商主导型等各种新型产业链,产业链核心企业演化漂移的总趋势为核心企业由产业链中间逐渐向两端位置漂移,形成以资源商和零售商同为核心企业的“哑铃型双核心企业产业链”。关键词:产业链核心企业生成机理概念界定演化漂移III目录摘要...........................................................................错误!未定义书签。1绪论1.1研究现状及选题意义..............................................................................(I)1.2课题的研究方法...................................................................................(III)1.3研究的基本框架内容与技术线路.......................................................(III)1.4研究主要贡献与创新...................................(III2产业链核心企业的界定2.1产业链的瓶颈约束............................................................................(XIII)2.2平煤姚电产业链.................................................................................(VII)2.3双汇猪肉加工产业链............................................................................(X)2.4产业链核心企业的界定....................................................................(XIII)2.5本章小结............................................................................................(XVI)3产业链核心企业生成驱动诠释3.1产业链企业的外部环境分析.........................................................(XVIII)3.2产业链内部因素.....................................................(错误!未定义书签。)3.3产业链核心企业自身素质影响.............................(错误!未定义书签。)3.4本章小结............................................(XXI)4产业链核心企业的演化漂移4.1零售业主导型产业链.............................................(错误!未定义书签。)4.2原始资源商主导型产业链..................(错误!未定义书签。4.3双核心型产业链.....................................................(错误!未定义书签。)4.4物流商主导型产业链......................(错误!未定义书签。IV4.5网络直销商产业链核心企业漂移的轨迹...............(错误!未定义书签。4.6本章小结..........................................................................................(XXVI)5总结与展望5.1研究总结........................................................................................(XXVII)5.2研究展望........................................................................................(XXVII)参考文献.................................................................................................(XXIXI1绪论1.1选题意义与研究现状经济全球化促使产业链之间的竞争日趋激烈,产业链理论已成为当前管理理论研究的热点之一,国内外相关学者也越来越关注产业链的关键角色核心企业。在传统的产业链研究中,往往将某一企业(如制造厂商)既定为核心企业,但却往往缺乏对其为什么能成为核心企业原因的解释。产业链的实践向我们提出了理论挑战,产业链核心企业为什么会发生转移,是什么力量驱使核心企业角色的转换?在新型产业链演变中,核心企业怎样生成又怎样进行识别?这些问题亟待管理理论工作者进行解答。核心企业理论研究严重滞后于供应链实践,已经成为制约产业链理论发展和实践运作的关键因素。产业链是一个包含价值链、企业链、供需链和空间链四个维度的概念。这四个维度在相互对接的均衡过程中形成了产业链这种“对接机制”是产业链形成的内模式,作为一种客观规律,它像一只“无形之手”调控着产业链的形成。产业链是产业经济学中的一个概念,是各个产业部门之间基于一定的技术经济关联,并依据特定的逻辑关系和时空布局关系客观形成的链条式关联关系形态。产业链主要是基于各个地区客观存在的区域差异,着眼发挥区域比较优势,借助区域市场协调地区间专业化分工和多维性需求的矛盾,以产业合作作为实现形式和内容的区域合作载体。产业链的是用于描述一个具有某种内在联系的企业群结构,它是一个相对宏观的概念,存在两维属性:结构属性和价值属性。产业链中大量存在着上下游关系和相互价值的交换,上游环节向下游环节输送产品或服务,下游环节向上游环节反馈信息。随着技术的发展,迂回生产程度的提高,生产过程划分为一系列有关联的生产环节。分工与交易的复杂化对使得在经济中通过什么样的形式联结不同的分工与交易活动成为日益突出的问题。企业组织结构随分工的发展而呈递增式增加。因此,搜寻一种企业组织结构以节省交易费用并进一步促进分工的潜力,相对于生产中的潜力会大大增加(姚小涛,席酉民,2002年)。企业难以应付越来越复杂的分工与交易活动,不得不依靠企业间的相互关联,这种搜寻最佳企业组织结构II的动力与实践就成为产业链形成的条件近年来,国内学者对产业链核心企业进行了卓有成效的研究。汪寿阳对产业链核心企业防范产业链风险进行了研究。(汪寿阳,2006)。对产业链核心企业的评价问题,韩英等认为主要考虑六个主要因素:影响力、扩展力、可参与度、信任度、协调运作力、吸纳力。(韩英,2003)。曹文琴,胥兵对核心制造企业产业链整合问题进行了研究,结合产业链实际运作过程,提出了系统的整合方案,建立了产业链整合模型。(曹文琴,2005)。林英晖对产业链核心企业协调的激励进行了研究。(林英晖,2004)。朱恒民对核心企业产业链伙伴优选决策研究中认为,核心企业对产业链伙伴优选各因素的评价标准客观上影响着对合作伙伴的评价结果。(朱恒民,2004)。王学群对产业链核心企业供应商评价进行了研究。(王学群,2007)。周斌基于动态联盟对产业链核心企业系统进行了研究(周斌,2005)。刘云枫对核心企业在产业链中的位置也进行了研究(刘云枫,2005)。莫尔(Moore,1999)重视竞争论与合作论的有机结合,认为企业不应把自己看作是单个的企业或扩展的企业,而应把自己当作一个企业生态系统的成员,所以企业竞争优势来源于在成功的企业生态系统中取得核心地位。以普拉哈拉德(Prahalad,1998)和哈默(Hamel,1996)等为代表的企业“核心能力”论,强调企业生产、经营环节之中的具有明显优势的个别技术和生产技能,重视产业链中的个别关键优势的塑造。认为具有个别明显关键优势的企业,在产业链中举足轻重。以Jayashankar(1989)和斯拉特(1992)为代表的“整体能力观”,则要求关注“组织成员的集体技能和知识以及员工相互交往方式的组织程序”。也就是说企业的整体能力优势,决定了其与组织成员的关系与交往方式,由此形成一定的组织程序和角色定位。上述学者的论著都从不同的角度探讨了产业链核心企业的属性,丰富了产业链核心企业的理论,对产业链核心企业运作有一定现实的指导意义。但这些研究很少涉及核心企业定位问题,其研究视角是直接将产业链某一节点企业直接设定核心企III业后来展开研究的,而忽视了产业链核心企业的界定和生成运动机理的探讨。产业链安全高效运行,离不开核心企业作用的发挥,核心企业的改变,会造成产业链的震荡,使整条产业链的运作和绩效都受到影响。因此,研究产业链核心企业的形成机理,把握其演化规律,对核心企业生成及运动轨迹进行全面系统的探索,就显得非常必要与迫切。1.2课题的研究方法本研究在对产业链核心企业进行研究的过程中,将综合运用如下四种主要方法。(1)实证分析方法。即通过对大量事实数据的统计、分析和处理,对理论研究所得出的假说进行检验,为了充分地验证某些观点,本研究将采用典型性调查方法。(2)比较分析法。只有比较,才有鉴别,才能择优。因为比较分析法所具有的严密逻辑论证的优势,在研究过程中将较多地采用这种研究方法。(3)逻辑推理和图形表达相结合法。这种方式具有的可观性、数理论
本文标题:产业链研究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4642382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