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教育 > 理解重点词语句子的含义(精)
大阅读理解重点词语、句子的含义一、关键词、重点语句的理解•关键词是在文中具有特殊意义或特殊用法的词。考查的重点词语主要有:•1、表达作者思想观点的词语•2、表达作者感情色彩的词语•3、体现文章主题思想的关键词语•4、具有指代意义的词语•5、有比喻、反语等特殊意义的词语•6、在结构上起照应或过渡作用的词语•7、新词新义•设题角度:•1、从词的感情色彩方面设题•倾注作者强烈感情色彩的词语,在运用时常常出现感情色彩变化的情况,或贬义褒用,或褒义贬用(反语)•例:《藤野先生》中“清国留学生……实在标致极了”的“标致”就是褒义词贬用,有强烈的讽刺效果。•2、从词语的意义上设题(即基本义、引申义、比喻义、指代义方面出题)•(1)引申义是由词的本义演变发展而产生的意义,因此引申义与本义在意义上或多或少有一种“子与母”、“流与源”的关系。•如“浅”的本义是表示从表面到底部距离短的意思(水很浅)。•引申为程度不深(他的功底浅);•引申为表示时间不久(他们相处的日子很浅);•引申为颜色淡(浅蓝色)。•(2)比喻义是通过基本义的比喻用法而逐步固定下来的新义•如:用“手足”比喻“兄弟”,用“虎口”比喻危险境地。•“并不是每个人都可以成为王子”中的“王子”意思是:本指帝王的儿子,这里比喻那些才干或地位突出的人•(3)指代义•多从代词前面文字中找答案。•(1)常考的指代词有:这、那、这些、那些、其他、以上、如此、此……;•(2)一般是往前找;•(3)找到之后,将找到的内容放在指代词所在句中读一读,看是否适当通顺。3、解释词语在文中的意义,或者选择正确的词语填空•常见的题型有根据上下文的意思解释词语意义,或者要求说出词语的言外之意。在答词语理解方面的题时,要写两方面,字面义和深层义或言外义解题思路•1、联系具体的语境揣测词语派生出来的新义,分析词语隐含的具体内容。语境多指作品中的时间、地点、人物、对象、场合、题旨、上下文等。即词语在具体语言环境中的特定义项或特殊含义。•如:朱自清《背影》中的一连串动词•2、由此及彼、由表及里理解。要写两方面,字面义和深层义或言外义•如:《背影》中的“聪明”一词•3、联系立意和主题;联系作者的思想感情•4、联系词语的感情色彩•如:《藤野先生》中的“标致”一词,褒义贬用,具有强烈的讽刺意味•5、联系描写和修辞的角度。弄清词语在语境中的比喻义、引申义等特殊含义,凡是用了修辞的,一定要从修辞的角度思考。•6、联系上下文,弄清代词的具体含义。在前文找,找到后可以把指代的内容代入原文检验一下,看是否合适。二、对句子理解的考查往往体现在重点句子的赏析上•重点句:•记叙文中揭示主题、表明中心的句子。•叙事散文中叙事之后的议论抒情的句子;•在内容上能够归纳或提示上下文、在结构上承上启下起衔接作用的过渡句;•开篇点明题旨、提纲挈领的点题句,或收束全文的结束句。这类重点句子在文中所起的作用•议论抒情的句子往往能够表达作者强烈的思想感情或起画龙点睛之作用。•运用修辞手法的比喻句的作用在于描写事物,可以把事物描写得形象、生动,说明道理,可以把道理阐述得浅显、易懂。•记叙文内容上:•开篇点题、抒发情感、点明中心,深化主题、画龙点睛、表达了作者的思想感情等作用。有时要结合文章的具体内容补充说明。
本文标题:理解重点词语句子的含义(精)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4645979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