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林木育种名词解释第一章绪论1、林木育种学:是研究林木群体的遗传结构、改良方法、优良品种(类型)的选育与繁殖的理论及技术的科学。2、个体改良:以细胞学为基础,以改变个体的基因型,培育出优良个体为目的的育种方法。3、群体改良:以群体遗传学、数量遗传学为基础,以改变群体的基因频率,使群体平均数得以提高,培育出一个优良群体为目的的育种手段。第二章林木选育技术基础1、物种(species):物种是由形态相似的个体组成,同种个体间可以自由交配,并能产生可育的后代,而不同种间杂交则不育。(林奈-瑞典科学家)2、形态学种:指分类学家在物种分类时采用的方法,主要形态上相似,有一定的分布区域的群体称为一个种。3、生物进化(evolution):指生物在遗传、变异与自然选择作用下的演变发展、物种淘汰和物种产生的过程。4、种群或居群(population):由分布在一定地理范围内的个体组成的群体。5、地理小种(geographicrace):由遗传性状相似的个体组成的种内分类单位,有共同的祖先,占有能够适应的特定地域。6、生态型(ecotype):同一物种内因适应不同生境而表现出具有一定结构或功能差异的不同类群。7、地理(种源)变异:一个树种分布在广大地区,由于突变、环境的自然选择和隔离的作用,分化并产生了种内不同的地理生态种群,这就是地理(或种源)变异。这种变异是可以遗传的变异。8、立地间的变异:在一个种源区内,由于立地类型的差异而产生的一些变异。9、林分间的变异:在相似的立地条件下不同林分间的差异。10、个体间的变异:在同一林分中不同个体间的差异。11、群体:指一群个体间可以进行随机交配的许多个体的总称。12、群体的遗传结构:群体中各种基因的频率,以及由不同的交配机制所形成的各种基因型频率在数量上的分布特征。13、基因型频率(genotypefrequency):在一个群体中,某一特定的基因型个体占个体总数的比率。14、基因频率(genefrequency):在群体中,某一基因对其等位基因的相对比率。(某位点的某特定基因在其群体内占该位点基因总数的比率)15、随机交配(randommate):在有两个性别的生物群体中,一种性别的任何个体有同样的机会与另一性别的个体交配。16、遗传平衡定律(hereditybalancelaw):在一个随机交配的群体中,基因A和a的频率分别是p和q,在随机交配一代以后,三种基因型AA、Aa、aa的频率分别是:D=p2、H=2pq、R=q2;在无基因突变、迁移、选择和遗传漂变等条件下,世代保持不变。这样的群体叫做遗传平衡群体,也称平衡的孟德尔群体。17、突变:生物有机体的遗传物质不是由于遗传分离和重组产生的改变,这些改变可以传递给子细胞,甚至传递到下一个世代。18、突变率(mutationfrequency):突变的基因位点占该基因的总数的比率。19、选择(selection):指挑选有利的个体或淘汰不利的个体。20、自然选择(naturalselection):在一定的自然条件下,群体内某些基因型比起另一些基因型个体具有更高的成活率和生殖率。21、人工选择(artificialselection):在人工条件下,根据育种目的,选择优良性状的个体,淘汰低劣的个体。22、适应性(适合度)(fitness;w):指某基因型个体能成活繁殖后代的相对比率。23、选择系数(selectioncoeffcient;s):某基因型个体被淘汰而不能繁殖后代的比率。24、迁移概念:群体间的个体或基因流动称为迁移,是影响群体基因频率变化的一个因素。25、迁移率(m):迁入个体占群体总数的比例。26、遗传漂变:在小群体中,由于偶然因素而产生的基因频率的随机变化,即某些等位基因没有被“取样”而从后代中消失。(在小群体中由于亲代产生子代时,对基因的随机抽样而引起的基因频率的改变现象。)27、有效群体(Ne):指参加交配且能繁殖的个体之和)。28、基因固定:使群体这某一基因频率到达1(p=1或q=1)的现象。29、遗传抽样:如果不考虑选择、迁移和突变等进化因子的影响,群体中等位基因从一个世代传递到下一个世代,类似于从亲本群体形成的潜在无限大配子库中的一次随机抽样,这个过程简称遗传抽样。30、奠基者效应(foundereffect):新群体中等位基因频率取决于开始从大群体中分出的几个或几十个植株的基因型,而不管他们在选择上是否有利,这就是奠基者效应。31、瓶颈效应:由于自然环境急剧的改变,使得群体中大部分个体死亡,仅存的少数个体侥幸逃生,繁衍成新的群体,这种作用称之为瓶颈效应。32、近交:指亲缘关系很近的个体间的交配,包括自交、全同胞交配、半同胞交配、同祖后代交配、回交等。33、全同胞交配(full-sibmating):指同父同母子女间的交配。34、半同胞交配(half-sibmating):指同父异母或同母异父子女间的交配。35、自交(selfing):雌雄配子来源于同一植株的交配方式。36、近交系数(coefficientofinbreeding):指某一基因位点上的两个等位基因成为纯合体的概率,用“F”表示。37、杂合体系数(coefficientofcrossbreeding):指某一基因位点上的两个等位基因成为杂合体的概率,用“H”表示。38、理想群体:指组成的个体数多,没有亲缘关系,配子没有选择作用,雌雄株数比相同,个体间随机交配,每个个体对下一代的基因贡献概率相等。39、有效群体:不是群体的全部个体,而是扣除群体内由上代自交和近交的影响,剔除遗传重复,在全部个体中对群体遗传起贡献作用的个体数,或称为不存在亲缘关系的个体群。40、基因型值:影响一个数量性状的所有基因的加性效应和非加性效应的总和。41、遗传多样性E.B.Ford(1975):指种内基因的变化,包括种内显著不同的种群之间以及同一种群内不同个体间的遗传变异。42、交配系统(matingsystem):指决定物种的亲本交配或配子融合的系统称为交配系统。43、随机交配(randommating):在有两个性别的生物群体中,一种性别的任何个体有同样的机会与另一性别的个体交配。44、遗传型同型交配:指亲缘较近个体的交配,属于近亲繁殖系统;45、表型同型交配:在群体中选形态相似的植株进行交配;46、遗传非同型交配:指在遗传系统上相异的个体的交配,不同种源、品系、品种间的杂交,这是育种上最经常采用的方法;47、表型非同型交配:群体中选形态上相异的植株进行交配,这类交配在育种工作中也是采用的。48、遗传力(heritability):亲代某一性状遗传给子代的能力。遗传力常以百分数或小数来表示。49、广义遗传力:基因型方差占表现型方差的百分比。50、狭义遗传力:稳定遗传的方差(加性效应方差)占表现型方差的百分比。51、现实遗传力:选择响应(遗传进展)与选择差的比值。52、一般配合力(generalcombiningability;GCA):是一个交配群体中某个亲本在一系列杂交中的子代平均值与整个杂交群体子代总平均值的离差。53、特殊配合力(specificcombiningability;SCA):是指在一个交配群体中某个特定交配组合子代的平均值与群体子代总平均值及双亲一般配合力的离差。54、育种值(breedingvalue):育种值是指基因的加性效应值,在实际中是指一般配合力的2倍。55、选择差S(selectiondifferential):指中选群体的平均数与原始群体平均数之差。56、选择响应R(respondtoselection):中选群体后代的平均数与原始群体平均数之差,又称遗传进展。(要求两个群体的树龄相同,生长环境相似)57、选择强度i(selectionintensity):标准化的选择差。因为选择差是有单位的,选择差相对群体的标准差之比就是选择强度。58、遗传增益△G(geneticgain):遗传进展与原始群体平均数之比。59、入选率:入选个体占原始群体总数的比例。60、控制环境方差h2与VE成反比,降低环境方差,可以提高遗传力。即在相同的环境中选择可降低环境方差。61、选择遗传力高的性状一般质量性状的遗传力比数量性状的遗传力高。62、种质资源(germplasmresources)或遗传资源(generesources):指以种为单位的群体内的全部遗传物质,或种内基因组、基因型变异的总和。63、育种资源(breedingresources):指在选育优良品种工作中可能利用的一切繁殖材料,是种质资源的一部分。64、生物多样性(biologicaldiversity):指地球上所有生物(动物、植物和微生物)及其所拥有的基因,以及生物与生存环境构成复杂的生态系统的总称。第三章林木种质资源与树木引种1、生态系统多样性:是指生物圈内生境、生物群落和生态学过程的多样性以及生态系统中生境差异和生态过程变异的多样性。2、物种多样性:指某一区域内物种的多样化的程度。3、遗传多样性(geneticdiversity):指物种内不同群体(种群或居群)间或同一个群体内不同个体的遗传变异状况。4、种(species):种是由一群形态上极为相似,来自一个共同的祖先,并有一定的地理分布范围的生物个体所组成的群体。5、形态学种:指形态上一致,地理分布上一致,属于同一个种,这一般是分类学家认识的种。6、生物学种:指个体间能进行交配并产生后代的称为同一个物种,否则就是不同的物种。7、类型(type):类型是不超过种的范围的变异,是在种和变种以下的单位。8、品系(strain):在遗传学上,品系一般是指通过自交或近交若干代后,所获得的遗传性状比较稳定一致的群体。9、品种(variety):指经过人工培育,适应一定的自然和栽培条件,遗传性状比较稳定一致,在产量和品质上符合人类的要求的栽培植物群体。10、无性系(clone):由一株树上采下的营养器官,经过无性繁殖方法而获得的一个群体称为无性系。组成无性系的个体称无性系分株。用来繁殖无性系的原来母株称无性系原株。11、家系(family):从同一植株上采集的种子繁殖的群体称为家系,可分为全同胞家系与半同胞家系。12、本地基因资源:包括已经经过人工栽培的资源和尚处于野生状态下的本地区资源。13、外地资源:是指从国外或其它地区引进的繁殖材料。14、人工创造的资源:是指应用杂交、诱变和基因工程等方法所获得的资源。15、就地保存:是指保护天然林分,或用保护林分的种苗就近营建新的林分。适用于保存自然生态体系。16、易地保存:是指把搜集到的种子、穗条在其他适宜的地区栽种。保存数量:参考标准。17、离体保存(设施保存):采用低温密封保存种子、根茎和花粉等。18、乡土树种:在其自然分布区内的树种称为乡土树种。19、外来树种:被种植到自然分布区以外的树种称为外来树种。20、引种(introduction):将某一树种引种到其自然分布区以外的地区栽培的过程叫引种。21、驯化(acclimation):在引种过程中为了使引进的树种适应新的环境条件而采取一定的栽培技术措施,使之能正常生长发育,这种人为干预的过程称为驯化。第四章种源试验与种源选择1、种源(provenance):指在同一树种分布区中一批种子或苗木的来源地,又称地理种源。2、产地(origin):指种子的采集地。3、种源试验(provenancetest):把属于同一个树种的不同地理来源的种子或其它繁殖材料,种植在同样的条件下做比较的栽培试验,称为种源试验。4、种子区:指生态条件与林木遗传特性基本类似的地域单元,是用种的基本单位;5、种子亚区:指在同一种子区内部为控制用种需要所划分的次级单位。6、种子区区划:根据生态条件、性状表现、行政和自然区界等,对某一树种各种源的供种范围所作的区划。第五章选择育种及优树选择1、选择育种(selectionbreeding):从天然群体或人工创造的群体中挑选符合人们需要的育种材料(种源、林分、优树、超级苗等),通过比较、测定和繁殖,培育新品种的过程。2、表型选择
本文标题:林木育种名词解释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4647822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