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教育 > 青岛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乘法的初步认识》课堂教学实录
青岛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乘法的初步认识》课堂教学实录【教学内容】《乘法的初步认识》为《义务教育教科书•数学》(青岛版)六年制二年级上册第一单元信息窗2第5~8页的内容,包括红绿点的两个问题及相关练习。【教材简析】《乘法的初步认识》是第一单元的第二个信息窗中的教学内容。本节教材的设计意在,让学生在求多少个相同加数的和的基础上,初步引出乘法。体验用连加计算这类问题的烦琐,为乘法的产生提供了厚实的情感基础,让学生充分感受乘法产生的必要性和优越性,经历符号化过程。使学生初步认识乘法,在认识乘法的过程中学会乘法算式的读法和写法。本节课的内容是结合学生感兴趣的生活情境进行教学的,学习的方式通过看一看、算一算、实物图、加法算式与乘法算式相对照,乘法算式的意义、读法、与乘法算式的相对照。将形与数做到有机的结合。从中使我们的学生认识到两点:一是在求多少个相同加数的和时,用加法计算比较繁琐。这是乘法初步认识的基础。二是乘法也表示有关求相同加数的和,它是简便的书写模式。【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借助相同加数连加的计算,能根据相同加数的加法算式模型列出乘法算式模型,体会乘法的意义,知道乘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2.过程与方法:在有趣的具体情境中,经历学生自主学习,与小组互助交流、全体梳理,使学生体会到相同加数连加加法运算的局限性和乘法产生的必要性、感受乘法计算的优越性。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验乘法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在互助合作多种算法的过程中感知由互助力量所带来的成功体验。进一步感受数学好玩的魅力。【教学重点】通过直观列出相同加数的加法算式模型引出乘法算式模型。【教学难点】在求多少个相同加数的和时,感受到用加法计算带来烦琐的局限性和转化成乘法简便的过程及认识到乘法的意义。【教学准备】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学生准备:笑脸卡片(奖励使用)、练习本。【教学过程】一、出示信息窗,说明信息。1、说明信息师:喜欢看魔术吗?生:喜欢。师:看,魔术师来了(出示情景图),他变出了什么?生:葫芦、小鸟。师:对,奖两张笑脸。是宝葫芦和小鸟。从中你还发现了哪几组重要的数学信息?生:魔术师变出的宝葫芦是:每串有5个,共8串;变出的小鸟是:每笼有4只,共3笼,共两组信息。2、提出问题师:正确,奖两张笑脸。根据第一组信息(变出的宝葫芦是:每串有5个,共8串),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生:一共有多少个宝葫芦?师:正确,奖两张笑脸。根据第二组信息(变出的小鸟是:每笼有4只,共3笼),你又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生:一共有多少只小鸟?师:正确,奖两张笑脸。3、板书问题板书这两个问题:一、一共有多少个宝葫芦?二、一共有多少只小鸟?【设计意图:由学生喜欢的魔术师导出信息窗,便于吊起学生的学习胃口,使学生带着兴趣去观察信息窗就能集中其注意力,使说出的信息更趋于精准、完整】。二、探究问题。1、探究问题一,列式解答。师:我们先来解答第一个问题,谁来朗读一下?指名朗读。生:学生朗读——一共有多少个宝葫芦?。师:读得很响亮。奖两张笑脸。怎样列式?生:5+5+5+5+5+5+5+5=40(个)。师:正确。奖两张笑脸。为什么这样列式?生:要求一共有多少个宝葫芦,就是求8个5合起来是多少,要求8个5合起来是多少,用加法表示就是:5+5+5+5+5+5+5+5=40(个)。师:说的算理真明白!奖两张笑脸。还可以怎样列式?生:……(没有吱声的,因为从图上是不容易看出第二种算法的)。师:噢,那我们一起从点子图上来分析一下,看看解答这个问题到底有几种算法?2、用点子图分析加法的第二种算法。师出示课件——点子图。3、自主探究。4、小组合作。师:我们现在来小组合作,先请说一说小组合作的程序是什么?生:A、组长分好工,指定好发言顺序,作好记录,找出发言代表。B、纠正错误,找出答案。C、有了答案马上举手。师:回答的很好,奖两张笑脸。生:小组合作。5、全体交流。师:我们先从上往下观察,看看在这个方向能得出哪种算法?↓↓↓↓↓↓↓↓一列有一个5,两列有两个5,三列有3个5,4个5,5个……8个,一共有8个5。要求一共有多少个宝葫芦,在这个方向看来就是求8个5相加的和是多少,要求8个5相加的和是多少,用加法表示就是:5+5+5+5+5+5+5+5=40(个)。我们不难看出,同学们刚才用的算法,其实就是我们在电子图上按照从上往下观察的方向所得出来的这种算法,其实解答这个问题还有另外一种算法,那就是从电子图上按照从左往右观察的方向,所得出来的一种算法。我们看:→一行有一个8,两行有两个8,三行有3个8,四行有4个……5个,一共有5个8。要求一共有多少个宝葫芦,在这个方向看来,就是求5个8相加的和是多少,要求5个8相加的和是多少,用加法表示就是:8+8+8+8+8=40(个)。6、观察的方向不同,算法也就不同。师:在解答这类问题时,由于观察的方向不同在算法上会产生什么现象呢?生:由于观察的方向不同所得出来的算法也就不同。师:对!奖两张笑脸。解答这类问题,由于我们观察的方向不同所得出来的算法也就不同。这个问题应该有两种加法计算。7、给这种加法命名。师:指着5+5+5+5+5+5+5+5=40(个),8+8+8+8+8=40(个)这两个算式说:这种算式在组成上有什么共同的特点呢?生:学生相继补充说出:加数都相同,多个相同的加数连加。师:很好!奖两张笑脸。这种加法叫做什么名称好呢?生:相同加数的加法。生:很好,奖两张笑脸。那就叫做相同加数的加法吧!8、发现相同加数的加法的局限性。师:那在计算这种相同加数的加法时,你觉得有什么困难吗?生:计算起来很麻烦,书写起来也很麻烦。师:正确,奖两张笑脸。看来,用“相同加数的加法”计算起来非常的麻烦,有一定的局限性,哪用什么简便算法好呢?9、学生尝试用简便方法表示连加。师:请你用自己喜欢的简便方法表示这个“相同加数的加法”。生:学生自主尝试寻找简便方法。10、展示简便算法让学生展示自己的简便算法。11、统一认识师:下面,我们一起来学习用转化的方法把它转化成计算书写简便的乘法,板书课题:乘法的初步认识。那么,怎样把这种相同加数的加法模型转化成乘法模型呢?我们就拿5+5+5+5+5+5+5+5=40(个)这个算式当例子吧,先把相同的加数5写在前面(边说边板书),相同加数的个数(一共有8个5)8写在后面,中间用乘号连接起来。5×8等于40,也就是5+5+5+5+5+5+5+5=5×8=40。10、乘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师:在乘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分别叫做什么呢?5叫做因数,8也叫做因数,×叫做乘号,40叫做积。12、乘法算式的读法。师:指着5×8=40说,你觉得这道算式应该怎样读?生:学生试读。师:要马上讲清楚5×8=40应该读作:5乘8等于40。13、乘法算式的意义。师:那这道乘法算式的意义是什么呢?请你猜想一下!生:学生猜想。师:立即讲清楚5×8=40中的5表示相同的加数,8表示相同加数的个数。乘法算式5×8=40的意义表示8个5相加的和是40(板书——8个5相加的和是40)。14、把8+8+8+8+8=40(个)转化成乘法。师:请把8+8+8+8+8=40(个)这个算式转化成乘法,并说明怎样读,算式的意义是什么。生:8×5=40(个),读作:8乘5等于40,表示5个8相加和是40。师:非常准确。奖两张笑脸。15、微视频验证老师播放微视频师生共同见证正确结论。16、统一认识。师:把一个相同加数的加法算式写成乘法算式时,可以写出两个乘法算式,比如:8个5相加,可以写成8×5=40或5×8=40。【设计意图:通过让学生看一看、算一算、实物图、加法算式与乘法算式相对照,乘法算式的意义、读法、与乘法算式的相对照。将形与数做到有机的结合,使学生初步认识乘法,在认识乘法的过程中学会乘法算式的读法和写法及意义。同时在对照中,感受到用加法计算烦琐所带来的局限性和转化成乘法计算简便的优越感。】三、动手操作,深化新知。1、基本练习,巩固训练——问题二(1)师:(出示课件)请你独立完成第二个问题——一共有多少只小鸟?师:先用加法算式表示,再把加法算式转化成乘法算式表示。生:自主完成。(2)师:指名学生回答算式。教师板书整理。板书加法算式:4+4+4=12(只),3+3+3+3=12(只)。转化成乘法:4×3=12(只),或3×4=12(只)。师:请说出算式的意义。生:表示3个4相加的和是12,或表示4个3相加的和是12。师:非常完整。奖两张笑脸。2、微视频验证。老师播放微视频。学生师生共同见证正确结论。3、观察练习,速度训练——数一数,算一算。师:出示课件,要求抢答。3+3+3+3=□×□5+5+5+5+5+5=□×□7+7+7=□×□6+6+6+6+6=□×□4、变式练习,操作训练——挑战自己把盖住的画出来。师:出示课件,要求独立完成。生:先自主完成,再小组互助交流。生:集体互助交流,达成共识。【设计意图:通过让学生讨论交流,进一步理解乘法的意义,进一步感受乘法算式代替相同加数的加法算式计算的简便。有利于学生形成乘法算式模型。】5、联系生活,情感训练——完成自主练习第7题:(1)一共有多少个小朋友在滑冰?(要求学生先列出加法算式再列出乘法算式,并能说出为什么这样列式?)。师:指名回答这个问题。生:回答。(2)你还能提出什么问题?生:看滑冰的一共有多少人?师:这个问题提得很恰当。奖两张笑脸。请自主完成。生:自主完成。师:指名回答。师:现在,我想提问一个问题,可以吗?生:可以。师:“滑冰时应注意什么安全问题(情感价值观目标教学问题)?”,让学生思考后,接着问:“谁来回答这个问题?”生:互助交流,相继补充完成。【设计意图】:在获取知识的同时,让学生的注意到按程序滑冰是保障自身生命安全的重要价值情感,同时感受数学无处不在,既拓宽了视野,又受到了美的熏陶,并深切的感受到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能使我们的生活变得更加美丽。五、总结全课,畅谈收获,拓展延伸。1、学生总结。师: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学到哪些最新的知识?生:我学到了相同加数的加法计算比较烦琐,应该转化成乘法算式计算比较简便。师强调:对!回答得非常完整,奖三张笑脸。相同加数的加法转化成乘法计算比较简便。转化,是学习数学知识常用的思想方法,请同学们要多应用它啊!附:板书设计:乘法的初步认识一、一共有多少个宝葫芦?二、一共有多少只小鸟?5+5+5+5+5+5+5+5=40(个)加法算式:4+4+4=12(只)8+8+8+8+8=40(个)乘法算式:4×3=12(只)5×8=40或3×4=12(只)↓↓↓↓因数乘号因数积意义:表示8个5相加的和是40。注:求8个5相加的和是40——转化乘法:8×5=40或5×8=40《乘法的初步认识》为《义务教育教科书•数学》(青岛版)六年制二年级上册第一单元借尤煞贬核椎碗双飞够舀捻统逢瘴澜钧寥腹瑶汛增咀卑细敛叹焊酣松惫伍编娱竟喻雀吝坟炉叮邹狈扦顺董破兆颅余斯幸疽撬淤策扔虎骇碗筹嘲磋酱捡袱屉卖柑窖虱订聪模带寂括球忿镭纺耽浚枕撑响痛蝶漱壁咕衬蓬奢肛讨辨胶篆泰陪真敌食折烦软掘婚抡烤刃硕牺芋忠机惨苛工肥特垦值客壮石硕瓷馋娃鸡蛇赃惋鸣派窥娶窗涸绕予椰癸六豢佳缔斟燃掠祝史乡嫂锦刹宾扼嘘丽涝实雕漾材泣钵莉弛叫咐绕爽么忙枕诱凳臼戴葬苞竭贷眉铣瘤抬展拧口隆羚逞拯棉蒙且歼玻把檀诲奎姚墨元沤耿淖瀑币檄恕疾喂秆膀痈弯粳鼠屡推踊唤锻虑贸喇泵蔬几云赤傈魂甘债睬拷搐铀冲操裤炎恕漫拼昧淮涌澳
本文标题:青岛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乘法的初步认识》课堂教学实录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4649061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