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越窑瓷器历史悠久,属于中国古代南方青瓷之中的佼佼者。因窑址所在地位于古属越州(主要在今浙江省上虞、余姚、慈溪、宁波等地)故而被称之为越窑。其中心窑场在上虞,以上林湖窑场最具代表性。根据考古发掘,在全世界的陶瓷发展历史中,世界各地均有陶器在石器时代的遗迹中发掘出土,但是原始瓷是在我国首先出现的,这与我国许多地区分别蕴藏着丰富的瓷石、高岭土原料有关。而原始青瓷就是越窑瓷器的前身。时代:唐末至南宋发掘地点:浙江省慈溪市匡堰镇寺龙村浙江慈溪上林湖寺龙口越窑窑址主要:浙江慈溪上林湖寺龙口越窑窑址越窑时期承汉晋龙窑的传统,成为“浙东式”的一种窑炉形式。1985年发掘,荷花芯,唐窑为龙窑。该窑长45米,宽2.5米,在窑底部垫具排列尚保存了部分,在清理会昌层中,出有“会昌”铭文的匣钵。这是一处典型的晚唐龙窑结构。宋窑,具有代表性的是彭东,寺龙口窑址的龙窑。该窑水平长度48.9米,斜长约49.5米。分为火膛、窑室、窑门、排烟室等。火膛,宽约1.64米,残高0.21米。火门至火膛后壁相距1.1米。火膛前有八字形砖墙。窑室,残高0—0.5米之间。窑底铺沙。火膛后壁为1.65米,中段约2米,近窑尾约1.8米。底部保存大量匣钵、垫具。每行8—9个。窑门,共11各窑门,皆开于北侧,里小外大,外高内低,平面呈喇叭形,砖石砌成。门宽0.39—0.55米之间不等,门与门之间相距为2.5—3.75米之间。两个窑门外,用砖石护墙相连成堆放坯件、柴薪的台面。排烟室,挡火墙外均被破坏(详见《文物》2001年11期)。西汉东汉三国西晋东晋南朝隋唐五代北宋南宋越窑自东汉开始生产,经三国、两晋、南朝、唐,一直到宋,延续千年,经历了创造、成熟、发展、繁荣和衰落几个大的段落,它是我国南方青瓷生产的重要产地,在国内外享有盛誉。三国时期的越窑产品,胎质坚致细密,胎骨多为淡灰色,釉层均匀,釉汁洁净,早期纹饰简朴,纹样有水波纹、弦纹、叶脉纹。晚期装饰趋向繁复,出现斜方格纹,还出现了堆塑方法,器物可分为日用品和明器(陪葬品)两类。西晋西晋越窑瓷业剧增,瓷业渐趋繁荣,这时所制青瓷胎体较厚重,胎色较深而呈灰或深灰色,釉层厚润均匀,釉色以青灰为主,装饰精致繁复,用刻划、堆塑等装饰手法,后期出现褐色加彩的装饰手法。器物仍以日用品和随葬用品为主,熏炉是这一时期的重要产品。东晋中期以后,越窑青瓷多为日常用具,如烛台、灯、盆、钵、盘碗、壶、砚等,造型趋向简朴,装饰简练,纹样以弦纹为主。在东晋晚期出现的莲瓣纹,在南朝时成为越窑青瓷的主要纹饰。器物上装饰有小而密集的褐彩。器物以日用品为主,胎、釉分为两种。一种胎质致密,胎呈灰色,施青釉。另一种胎质粗松,呈土黄色,外施青黄釉或黄釉。典型的代表造型有鸡首壶和青瓷虎子。鸡首壶是六朝青瓷的代表造型之一。一般为深盘口,细颈,鼓腹,平底。鸡首昂立于肩部,器柄粗壮有力,有的柄端呈龙首型。这种造型出现于东晋晚期,以后逐渐流行。直到宋时越窑逐渐衰落。越窑青瓷,以胎质细腻、造型典雅、青釉莹莹、质如碧玉而着称于世。这种如冰似玉的美丽釉色,深受诗人的赞赏和喜爱。唐、五代时期是越窑发展鼎盛时期,代表了青瓷的最高水平,尤其是所谓的“秘色”瓷,更是当时越窑青瓷的十分引人注目的产品。西汉青釉水波纹双兽面耳瓿东汉越窑叶脉纹印纹罐东汉猪圈越窑鸟钮盖罐一对汉越窑两系水波纹尊青釉叶脉纹鸟钮熏青釉钟东汉是越窑青瓷的初创时期,青瓷的烧制成功是浙江地区原始瓷的工艺发展和技术积累的必然结果。这一时期的青瓷产品在成型、烧制工艺上与原始瓷一脉相承,器型、装饰上多有仿铜器和漆器。东汉至三国期间瓷胎较白呈淡灰色,少数胎质较松,呈淡淡的土黄色,釉色以淡青色为主,浅雅明亮,少有黄釉或青黄釉。器物纹饰简朴,常见有弦纹、水波纹及叶脉纹等。烧制上多用三足支钉叠烧,故盘、碗内底留有三足支钉痕。三国越窑青釉四系扁壶高:30cm口:5.7cm底:17cm三国绳索罐三国越窑蛙盂三国熊灯三国鬼灶造型像潜艇,青釉光亮,很少见到鬼灶头部刻有席纹,灶台两锅规则,是件少见的精鬼灶三国越窑虎子三国哥弟俩蛙盂战国原始瓷鼎三国珍宝鹰头尊三国越窑青釉羊首飞鸟四系壶三国时期的越窑产品,胎质坚致细密,胎骨多为淡灰色,釉层均匀,釉汁洁净,早期纹饰简朴,纹样有水波纹、弦纹、叶脉纹。晚期装饰趋向繁复,出现斜方格纹,还出现了堆塑方法,器物可分为日用品和明器(陪葬品)两类。西晋越窑双系鸡首壶西晋越窑弦纹两系鸡首壶西晋越窑鸡首龙柄壶西晋越窑两系盘口鸡首壶西晋越窑两系两足扁方壶越窑蛙盂双龙蟠罂瓶西晋越窑飞鸟灯盏越窑铺首盘口尊西晋越窑网格纹直筒瓶(箭筒)四系美女瓶西晋越窑辟邪西晋螭龙虎子青釉谷仓有以动物形象作为整体造型的,如羊形独台、蟾蜍水盂等,有作为局部装饰的,如鸡头壶、虎头罐、兽足洗等。最有代表性的是集多种动物形象和人物、亭台楼阁于一身的堆塑罐,这种大型的冥器构造复杂、形象众多。三国末至西晋这个时期的瓷器胎体稍厚,胎色较深,呈灰色或深灰色。釉层厚而均匀,普遍呈青灰色。常见的装饰是在器物的口沿和肩腹部划弦纹或压印斜方格网纹、联珠纹、忍冬纹和鸟兽纹等。网纹起于吴末终于东晋,西晋时盛行。西晋西晋越窑瓷业剧增,瓷业渐趋繁荣,这时所制青瓷胎体较厚重,胎色较深而呈灰或深灰色,釉层厚润均匀,釉色以青灰为主,装饰精致繁复,用刻划、堆塑等装饰手法,后期出现褐色加彩的装饰手法。器物仍以日用品和随葬用品为主,熏炉是这一时期的重要产品。鸡首壶东晋越窑点彩鹅颈曲柄壶东晋越窑水盂东晋莲纹四系盘口壶东晋点彩四系盘口壶东晋东晋中期以后,越窑青瓷多为日常用具,如烛台、灯、盆、钵、盘碗、壶、砚等,造型趋向简朴,装饰简练,纹样以弦纹为主。在东晋晚期出现的莲瓣纹,在南朝时成为越窑青瓷的主要纹饰。器物上装饰有小而密集的褐彩。器物以日用品为主,胎、釉分为两种。一种胎质致密,胎呈灰色,施青釉。另一种胎质粗松,呈土黄色,外施青黄釉或黄釉。鸡首壶南朝越窑花蓝式水浇壶高:15.4cm口径:18.2cm器作花蓝式,敞口,宽折沿,口沿饰缠枝纹,口沿一端有槽形流口。南朝荷瓣尊南朝越窑莲纹大钵南北朝唾盂南朝虎子南朝青釉莲形油灯南朝时以刻划莲瓣纹或荷花纹为主,花瓣多用3-5条划线组成,且沿用至唐初;褐色点彩依然流行,但褐点缩小,呈小圆珠形,排列细密,与东晋时有别。以褐色点彩和莲瓣纹为最主要的装饰,莲瓣纹盛行于南朝,折射出当时佛教在中国的发展和影响。由于这一时期社会的动荡和经济的恶化,越窑一直在走下坡路,但依然有一些赏心悦目的产品。隋青釉竹节龙柄盘口壶隋越窑龙首直颈执壶隋越窑双系高盘口鸡首壶隋朝虎子隋青釉瓜形提梁壶隋越窑低口短流壶隋莲纹果盘荷叶高脚杯隋越窑多角罐越窑三联杯越窑多足砚唐早期镂空砚台唐越窑双耳子母口盖壶唐代金瓜壶唐越窑带钮盖横柄执壶唐越窑梨形带盖执壶唐代越窑短嘴高柄壶唐越窑喇叭口瓜棱执壶唐越窑阔口折腹小执壶唐越窑高足小执壶唐越窑带盖药壶唐代越窑盘口带銎药壶唐代越窑青瓷莲花碗唐越窑秘色釉执壶唐越窑秘色釉侈口瓜棱大执壶唐越窑秘色釉喇叭口长颈执壶唐越窑直颈菊花纹执壶唐代这个时期瓷器器胎质地细腻致密,呈浅灰、灰或淡紫色。釉层匀净,呈黄色或青中泛黄,滋润而不太透明。纹饰唐代偏重造型和釉色且追求玉的效果,故纹饰简练,常见的纹饰有龙凤、寿鹤和花卉等.其装饰技法以划花为主,划花线条较粗;也有少量印花,刻花和镂雕。在工艺上唐代基本采用托珠垫隔,晚期才开始用匣钵装烧,质量大有提高,所烧器物基本满釉,底足内有数个圆形泥珠痕。唐代晚期,以上林湖越窑为代表的瓷业生产已进入了鼎盛状态,制瓷技术达到了炉火纯青的阶段。产品种类繁多,制作精致,造型优美。器型有碗、盘、盏、杯、盆、钵、壶、罐、盒、水盂、碗、唾盂、灯、香熏、瓶、鸟玩等,釉色纯净,光泽、滋润,“如冰似玉”,隐露精光;器表装饰有刻划花、印花、褐色彩绘和镂雕等;花纹有荷花、荷叶、荷花飞鸟、云、龙鱼等;刻线条流畅粗放,刀法熟练;器物普遍采用匣钵装烧,有一匣一件和一匣多件装烧。五代越窑瓜棱执壶五代越窑秘色釉兽面耳执壶五代越窑青釉双鱼柄短流壶五代花瓣型温酒壶五代越窑刻花粉盒五代越窑托盏五代越窑缠枝纹刻花执壶五代时期江浙一带的吴越国,较少战争,越窑的瓷业生产能够继续发展,产品质量仍独步天下。器物造型釉色、装饰及装烧工艺等方面继承唐代风格,器形繁多,胎壁普遍减薄,造型变得轻巧优美,折射出以釉色和造型取胜的时代风尚。五代北宋越窑刻花瓜棱执壶北宋越窑青釉开光刻花六棱执壶北宋瓜棱执壶北宋越窑划花瓜棱执壶北宋越窑刻花执壶北宋越窑“吴”字款执壶越窑“永”字款秘色碗五代越窑秘色龙船秘色釉。直口,短颈,斜折肩,八棱形深腹,塔顶式盖,八面翘角。肩饰竖形小系,对称分布。腹外壁刻花纹。胎质细洁,器型挺拔,造型新颖,是越窑珍品越窑八棱瓶北宋越窑莲纹带銎药壶北宋越窑长颈莲纹执壶北宋越窑瓜棱壶北宋越窑刻花粉盒北宋越窑秘色凤凰四荷纹粉盒北宋越窑刻花鹦鹉粉盒北宋越窑四系瓶北宋越窑青瓷香薰北宋蛙型水盂水盂北宋越窑秘色盏托一套北宋越窑刻花温酒壶北宋早期,越窑继续繁荣发展,器物造型精巧秀丽,釉色青绿,纯净而透明;盛行纤细划花装饰,技法娴熟,图样简洁清秀。装饰题材广泛,有鸳鸯戏荷,双蝶相向、龟伏荷叶、双凤衔枝、鹦鹉对鸣、鹤翔云间、鸟栖花丛,还有人物纹、牡丹纹、莲瓣纹、水波纹、缠枝纹、龙纹等,形象生动逼真,栩栩如生。北宋中期,制瓷工艺渐趋衰退,产品质量明显下降,但仍偶见工艺精湛的产品。至北宋晚期,器物大多采用明火装烧,制作粗糙,刻划花纹简单草率,釉色灰暗,缺乏光泽,品种趋向单调,瓷业生产已完全衰落。南宋初期,由于朝廷征烧祭器和生活用瓷,促使上林湖寺龙口、低岭头、开刀山一带瓷业生产再度兴旺,出现了一个新的短暂繁荣时期,但好景不长,龙泉窑的兴起越窑终于停烧。。特征:绝大多数越瓷器物顺其自然,没有过多的雕凿和纹饰,风格典雅素净,设计繁简得当,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朴素而天下莫能与之争美”,无庸俗美学的滞拙感觉。越瓷的特点是胎骨较薄,施釉均匀,釉色青翠莹润,光彩照人越窑青瓷的装饰技法主要有刻花、划花、印花、堆塑、褐彩、镂雕等。其中,刻花、划花最为常见,变化脉络清晰,伴随着越窑的整个发展过程。花纹有植物纹、动物纹、昆虫纹、人物纹、几何形纹等,形式多样,构图美观。上林湖后段二、三期是越窑初创时期,青瓷制作粗糙,釉层薄而无光泽感,已出现刻花。到了四期,刻划兼施的花纹明显增多,刻花、划花少见。花纹以荷花为主,还有荷叶纹、鱼荷纹等。荷花有二叶荷花、四叶荷花,形状各异,丰富多彩;荷叶纹也有二叶、四叶纹。这类荷花、荷叶纹成为当时比较流行的纹饰。越窑青瓷纹样的装饰特点一是刻与划有机地结合在一起,使线条富有变化,具有层次感二是从刻划线条的交错现象来看,是先划后刻,即先在坯体上划出纹样,然后再紧挨纹样的轮廓外侧刻出一道粗线条三是花纹布满整个碗、盘、盆的内壁,例如往往在内底刻划盛开的荷花,周壁刻划荷叶四是在碗、盘、盆的口沿上刻四曲,成四等份,曲较浅,曲下外壁划粗棱线。到七期,器表装饰仍以素面为主。划花在继承晚唐风格的同时,又有了新的发展。出现细线花,纹样在龙纹、交枝四荷纹、交枝四花纹、缠枝纹、朵花纹、波浪纹等。刻花仍比较少见,花纹有仰覆重莲瓣、龙纹等。至八期,划花是最盛行的一种装饰。线条纤细、流畅、繁密,构图讲究对称,布局圆满,这成为划花的重要特征。在装饰纹样题材中,以植物花纹最多见,动物纹亦大量出现,人物故事比较少见。九期时,划花、刻划花明显减少,刻花增多,但所装饰的纹样简单、草率、呆板。虽有少量比较精细的制品,但远不及上期制品那样精致。此期的纹样有朵花、双线朵花、二缠枝朵花、四缠枝花、菊花、荷花、荷叶、莲瓣纹、牡丹花、双蝶纹、鹦鹉纹、摩羯纹、人物纹等。双线纹是新出现纹饰,常见于碗、盘的内壁和壶、罐的外壁。釉色上,越窑瓷器多是青釉素色,极少色彩装饰,以“清水出芙蓉”喻之相当贴切。越瓷在釉色上追求类冰似玉的艺术效果,展现出不施粉黛的自然素净之美越窑青瓷在初唐时胎质灰白而松,釉色呈青黄色。晚唐时胎质细腻致密,胎骨精细而轻盈,釉质腴润匀净如玉,釉色为黄或青中含黄,无纹片,普遍使用素地垂直划纹的装饰方法。汉西晋隋虎子南朝三国东晋鸡首壶西晋东晋南朝隋盂三国西
本文标题:越窑系青瓷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4649365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