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资本运营 > 合作学习研究文献综述
合作学习研究文献综述摘要:随着我国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和完善,合作学习在新课程改革中发挥出越来越重要的作用。许多专家学者对合作学习进行了大量而广泛的理论与实践的探讨与研究,本文试就这合作学习研究方面做一综述。关键词:合作学习概念理论基础现状与问题分析合作学习是20世纪70年代兴起于美国,并于80年代后在世界范围内备受关注的一种教学理论与策略体系。作为一种新型学习方式的合作学习,在80年代被介绍到了我国,90年代在一些学校中开始采用,但真正在我国引起重视还是在新世纪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启动之后。《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中指出,“鼓励合作学习,促进学生之间相互交流、共同发展,促进师生教学相长”。《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中也指出:“改变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合作学习。”这次改革促使国内越来越多的教育人士关注合作学习,中小学的教师和学生几乎都能对合作学习有比较准确的认识,课堂中越来越多的师生从合作学习中受益。笔者在中国期刊网以“合作学习”为关键词搜索到2001年至今的论文2110余篇,可见其影响的广泛。一、关于合作学习的概念关于合作学习的定义有很多,以下是国内外若干代表性的合作学习定义:美国约翰斯·霍普金斯大学教授斯莱文认为,合作学习是指使学生在小组中从事学习活动,并根据他们整个小组成绩获取奖励或认可的课堂教学技术。美国明尼苏达大学的著名学者,合作学习的主要代表人物约翰逊兄弟认为,合作学习就是在教学上运用小组,使学生共同活动以最大程度地促进自己以及他人的学习。美国肯塔基大学嘎斯基教授认为,合作学习是为完成教师分配的学习任务,由学生组成小组进行合作与互助的学习活动。英国著名学者赖特认为,合作学习是学生为达到一定目标而在小组中共同学习的学习环境。以色列特拉维夫大学著名教育心理学家沙伦博士认为,合作学习是组织和促进课堂教学并以自主与合作为基本特征的一系列教学方法的总称。[1]我国以山东省教育科学研究所所长王坦在《合作学习——原理与策略》中提出的定义较为权威以及达成了共识“以异质学习小组为基本形式,系统利用教学动态因素之间的互动促进学生的学习,以团体成绩为评价标准,共同达成教学目标的教学活动。”[2]从目前国内外关于合作学习的研究文献来看,合作学习是一个复合性、多层面的概念。我国近些年来,也开展了不少以“合作”冠首的学习和教学改革。从这一角度看,合作学习可以说是对这些合作性教学改革实践的总称。另一方面,这些合作性教学改革实践,虽然大都以教学中的人际合作与互动为基本特征,但在活动取向上却不尽相同。具体来说,可以归结为四类:以师生互动为特征的合作学习、以生生互动为特征的合作学习、以师师互动为特征的合作学习以及全员互动为特征的合作学习。本文所指的合作学习是以生生互动为主要特征的合作学习。虽然各个研究群体对于合作学习的理解和表述有所差别,但在合作学习内涵和活动取向上,具有共同的认识。即认为:合作学习是“从教学过程的集体性出发,针对传统教学忽视同伴相互作用的弊端,着眼于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互动的普遍性,将合作性的团体结构纳入了课堂教学之中,构建了以生生互动为基本特色的课堂教学结构,通过组织开展学生小组合作性活动来达成课堂教学的目标,并促进学生的个性和群性的协同发展”。[2]基于这一共同性认识,结合美国约翰逊兄弟以及我国主体合作学习研究者对“合作学习”的理解,本文将合作学习界定为“以合作学习小组为基本形式,系统利用教学中动态因素之间的互动,促进学生的学习,以团体的成绩为评价标准,共同达成教学目标的教学活动”。[3]二、关于合作学习的理论基础合作学习作为一种创新的教学理论和策略,有着深厚而宽广的理论基础。众多关于合作学习的实施策略,由于价值取向各不相同,其理论基础的侧重点也不一致,但每一种理论都从不同角度给合作学习提供了理论支持,丰富了合作学习的理论基础。关于合作学习的理论基础,有以下几种不同的观点:罗伯特·E·斯莱文[美]在《合作学习与学生成绩》一文中介绍了六种理论。我国陈云英博士认为合作学习理论主要有以下几方面:认知理论、自控理论、集体动力理论和课堂教学理论。吴向丽在《新课程倡导的十种教学策略丛书:合作学习》一书中认为合作学习的理论基础概括起来大致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群体动力理论、建构主义理论、人本主义心理学理论和、社会互赖理论。[4]“根据国内外理论研究的成果和实践,从马克思主义的人的本质论、人本主义心理学、社会心理学和认知心理学对现代合作学习的理论基础加以探索。”[5]王坦在《合作学习的理论基础简析》中认为“合作学习主要奠基于社会学与心理学等学科之上,其理论基础涉及以下几个方面:社会互赖理论,选择理论,教学工学理论,动机理论,凝聚力理论,发展理论,认知精制理论,接触理论。[6]上述所列,都是合作学习的理论基础,总的来说,合作学习理论基础来自于社会学、心理学及建构主义,其中社会学部分以社会互赖论(Thesocialinterdependenceperspective)为主;心理学部分则包括认知发展论(Thecognitivedevelopmentalperspective)及行为学习论(Thebehaviorallearningtheoryperspective)。三、国内外合作学习研究的现状与问题分析(1)美国是合作学习的发源地。无论在合作学习的理论成果还是实践经验方面,美国都为我国的合作学习研究与实验提供了启示和借鉴。在对美国合作学习理论的研究方面,我国学者主要对美国成熟理论及实验成果进行了介绍和评价。例如,杭州大学的盛群力教授发表于1992年2月和3月《外国教育资料》的《小组互助合作学习革新评述》,较早对国外合作学习理论进行了全面、系统的介绍。其后的此类研究还包括:《西方合作学习研究述评》(刘振中.上海教育科研,1997.4)、《合作学习的新进展——FCL教学方案述评》(姚国.山东教育科研,1998.6)、《美国一项合作学习实验研究评介》(高向斌.外国中小学教育,2001.1)、《STAD型合作学习简介:目标、模式、实施及评价》(何李来.外国教育研究,2005.1)等。另外,我们还应当看到,国外丰富的研究成果中也存在某些不足,其中较为突出的有:①合作学习的适用条件没有清晰的界定。②缺乏对合作学习系统化的评价体系。(2)我国自90年代初期起,开始探讨合作学习。从浙江杭州大学教育系的合作学习小组教学实验,到90年代中期山东教育科学研究所开展的《合作教学研究与实验》,以及近年来主体性教育实验对小组合作的探讨,这一系列的教育科学研究和教学实践活动推动了合作学习在我国的发展。这一方面的理论研究,代表性的有:《合作学习——原理与策略》(王坦.学苑出版社,2001)、《合作学习的教学策略——发展性教学实验室研究报告之二》(裴娣娜.学科教学,2000,2)、《主体合作学习:教学影响方式的结构性改变》(周林.四川省主体教育文集,2005.9)、《合作学习的基本要素》(曾琦.学科教育,2000.6),分别从合作学习的产生背景、理论基础、目标意义、基本要素等方面进行了专题或系统的研究,旨在探讨合作学习的基本理论问题。这些研究成果,为合作学习建构起完整的理论框架。通过这些研究,合作学习的价值逐渐被教育系统内部成员所认可,不少学生从中受益,教师们在实践中也开发了一些行之有效的实施策略。与此同时,一些突出的问题也逐渐暴露出来,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1、教师缺乏合作教学的能力与技巧。2、研究者与教师缺乏密切合作。3、忽视教师与家长的合作。[7]四、合作学习的目的与意义主持我国“主体教育”课题的裴娣娜教授认为,“合作学习的目标是:通过实践活动基础上的主体合作与交往,促进学生主体性发展和学生社会化进程”。[8]由此,我们可以概括出合作学习的两个重要目标:促进学生主体性发展和培养学生的社会适应性。王坦在《合作学习——原理与策略》中认为合作学习的目的与意义有如下五个方面的新开拓:1、合作学习开拓了我国现代教学的新领域。2、合作学习丰富了我国教育生态理论和教学互动理论。3、合作学习体现了教学的情意功能。4、合作学习探索了新的教学组织形式。5、合作学习建立了师生角色的科学定位。[2]五、结语从国内合作学习的发展历程来看,经历了从不成熟到成熟,不完善到完善的过程。近几年,国内合作学习的理论和实践都趋于成熟,合作学习的研究者们在发展其理论以及实践策略的同时,还注重与其他相关教学理论进行交流和融合,使合作学习拥有了越来越广泛的理论基础,也使当今社会越来越重视合作学习,合作学习的理念在现代社会中得到了越来越普遍的应用并取得了显著的效果。随着我国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和完善,合作学习理论在新课程改革中发挥出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合作学习理论的丰富内涵、深厚的理论基础和实践价值,对于提高现阶段我国中小学的教学质量以及进一步推进素质教育的全面开展,都具有深刻的意义。我们有理由相信,在社会的不断发展中,教学理论将得到不断的完善,合作学习理论作为其中之一也将得到更多的关注和重视。合作学习理论的未来前景也将十分广阔。参考文献:[1]王坦.合作学习的理念和实践[M].北京:中国人事出版社,2002.[2]王坦.合作学习——原理与策略[M].北京:学苑出版社,2001.5[3]裴娣娜.发展性教学[M].沈阳:辽宁人民出版社,1998.1[4]吴向丽.新课程倡导的十种教学策略丛书:合作学习[M].青岛出版社,2006.8[5]沈权.现代合作学习的理论基础探索[J].中国教育学刊,2003.7[6]王坦.合作学习的理论基础简析[J].课程·教材·教法2005.1[7]曾琦.合作学习研究的反思与展望[J]教育理论与实践,2002,(3)[8]裴娣娜.合作学习的教学策略——发展性教学实验室研究报告之二[J].学科教育,2000.2[9]史铭之.中美合作学习的对比研究[M]四川:四川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10]黄政杰.合作学习[M].五南图书出版公司,2004.[11][美]R.E.斯莱文.王坦译.合作学习的研究:国际展望[J].山东教育科研,1994,(1)[12]庞国斌、王冬凌.合作学习的理论与实践[M].北京:开明出版社,2003.[13]丁桂凤.合作学习研究的基本走势[J].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科版),2005,(7)[14]李家黎、谢芳.合作学习:历史发展、现状及展望[J].湖北教育学院学报,2005,(11)分享到新浪微博
本文标题:合作学习研究文献综述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4651385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