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质量控制/管理 > 节省成本就像挤牛奶般简单
节省成本就像挤牛奶般简单如果有人卖面包,价钱只要别人的一半,你敢不敢吃?如果卖的是机票呢?一张只要别家航空公司一半价格的机票,你敢不敢坐?做生意,谈的就是市场区隔。用两条线垂直交叉,一条代表价格,一条代表质量,可以清楚分出四个象限,划出四大块市场区隔(高价高质量、低价低质量、高价低质量、低价高质量)。什么样的商品,高价是被接受的?市场区隔:商品卖给谁才是关键台湾《管理》杂志指出,杜拜的帆船酒店,住一晚要新台币6万到40万元,大厅地板是天然一整块的大理石拼花,平均每间房有八位服务生侍候。付那么高的价格到沙漠住一晚,多少客人仍抢着要,因为它卖的是富人的感觉。什么样的商品,即使质量不佳,消费者仍会继续购买?黄先生是一位建筑师,因为负责一个游艇码头的开发案,每个月他要走小三通到厦门三次,每次出发前他会到家里附近的菜市场买袜子,100元五双,这样的袜子铺棉非常薄,洗不到几次就会破掉。“根本不用洗,因为我穿完就丢,每次出国都穿新袜子,不用弄得行李箱臭烘烘的。”黄先生这么思考。而世界上有高价,但是低质量的东西吗?有人笨到买这样的商品吗?知名美食家韩良露曾在《联合报》投书:“桃园机场卖餐饮,让我觉得没面子。”大意是说在桃园机场卖的餐饮,比别的地方都贵,但质量却令人不敢恭维,随便弄弄的简餐、三明治,标价却高得离谱,简直就是在敲竹杠。但买的人是笨蛋吗?当然不是。高价低质量的商品,卖的是急迫、没有选择的需求。如果在机场肚子饿,恐怕你别无选择;“像合欢山上有人卖热开水,300毫升一杯要30元,根本没有过滤,也不知道干不干净,但在零度的低温下,你不喝拉倒。”喜欢登山活动的李同学这样说。而标榜“低价高质量”的商品,大概是所有消费者的最爱。有位蛋饼伯,针对学生族群卖厚实又有口感的蛋饼,一份15元,一卖38年。又例如美国知名量贩店好市多在台湾十分受欢迎,因为它质量稳定、舶来品比例高,而且还强调“产地直销”。强调高质量有时候是很主观的,所以后来许多厂商喜欢用“性价比”来衡量,就像买汽车的时候大家会很关心CP值,差不多的价格,它的油耗是多少?马力是多少?滥竽充数:牺牲质量与品牌形象所以商品的定价是一门大学问,不见得最便宜就卖得最好,重点是你的市场区隔策略是什么?商品到底要卖给谁?经济环境下滑的时候,消费者最喜欢买性价比高的商品,喜欢平价奢华,最好能够免费,但是羊毛出在羊身上,真的太便宜了,大家买的时候心里还是毛毛的,害怕买到黑心商品。要拼低价,企业就会想要省成本,到底他们是怎么省的呢?用笔画出一根长柱子,按照80/20的比例把它一分为二。商品的成本就像柱子一样分两部分,约有80%是“符合质量成本”,有20%是“不良质量成本”。如果企业致力于降低库存,减少浪费,加强人力与其他资源的效能,达到绩效加倍的目的,所省的就是“不良质量成本”,有良心的企业,都应该这样做。但是“不良质量成本”仅仅占了大约20%的部分,想从这里降低成本非常困难,于是有许多“觉得自己很聪明”的企业,开始从80%的“符合质量成本”省起。省“符合质量成本”看起来容易多了,原本一天要换两次油,七天换一次就好;卖不完的面包,冰起来隔天继续卖;盖房子的就在钢筋水泥里掺杂垃圾废物,做床垫的里头不用高级棉花,而是用便宜又大碗的回收碎布。但省下大笔的成本,却牺牲质量和品牌形象,短时间内或许很过瘾,因为报表上的数字的确很漂亮,若以永续经营的角度去看,“丧失商誉”对企业造成的重伤害,则远非降低成本的蝇头小利所能弥补。
本文标题:节省成本就像挤牛奶般简单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465331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