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项目/工程管理 > 创新能力与科技素养杂谈——向青年科技工作者的倾诉苏恺之
创新能力与科技素养杂谈——向青年科技工作者的倾诉苏恺之提升你科技创新的自觉意识!挖掘你科技创新的潜在能量!不断修炼自己的科技素养!做新时代的优秀科技人才!(中国地震局地壳应力研究所)2007年6月前言:人老了,方知“授道”为重序篇,迎接科技创新的新时代------------科技时代呼唤科技人才-----------面对挑战,我能无动于衷吗?第一篇,创新成功之路第二篇,创造能力第三篇,心理素质第四篇,成才之路结束语--------人生没有回头路后记美国小学生的《公民读本》写道:•你要做个好公民,先要了解你自己:“分数对于精神活动的衡量,是非常有限的”,好分数只在测定“学校的成就”,而不是在测定你“人生的成就”。“智商是在改变的”,而“智力是不同能力的组合”•要学会“清醒地思考”。能够清醒思考,是做个好公民的最基本品质之一。假如不能清醒思考,给你民主权利,你照样可能被人操纵和利用。前言:人老了,方知“授道”为重•如何才能清醒地思考呢?“你的思考必须在事实的基础上”。所以,“非常简单的前提是,你有权利知晓全部事实。作为一个为公民社会服务的政府,就必须让信息自由流动,让公民们能够得到全部事实”。前言:人老了,方知“授道”为重物理学家劳厄说:•“重要的不是获得知识,而是发展思维能力。教育无非是已学过的东西都忘掉的时候所剩下来的东西。”意思是说,、我们走出校门之后,在实际工作中所表现出来的才能的高低,业务成绩的好坏,正是那些“剩下来的东西”。前言:人老了,方知“授道”为重前言:人老了,方知“授道”为重序篇,迎接科技创新的新时代------------科技时代呼唤科技人才-----------面对挑战,我能无动于衷吗?第一篇,创新成功之路第二篇,创造能力第三篇,心理素质第四篇,成才之路结束语--------人生没有回头路后记序篇:迎接科技创新的新时代•科技时代呼唤科技人才-----------面对挑战,你能无动于衷吗?•“中国是一只睡狮,--------,一旦它醒来,整个世界都会为之颤抖”。谁都知道这是拿破仑说过的一句话,我们接受这句话,但是我们很长时间不知道这话的中间还有一句:“它在沉睡着,谢谢上帝,让它睡下去吧”。2006年世界杯足球赛期间•我们的工厂应急性的生产了彩色假发(头套),有180万个出售给国外的球迷,我们很高兴。•我们的售价是9-10元人民币,而在德国市场上的售价是8-10美元,每个假发我们只能挣到0.5-1.5元人民币。这些低附加值的产品,消耗了我们的能源和制造出了诸多环境污染,处在产业链的最低端,依靠着低工资的农民工,挣这点钱的基础极其脆弱。•我们需要出售多大数字的商品,才能换回来一架飞机、一条战舰呢?序篇:迎接科技创新的新时代在世界上每生产四台电脑,就有一台就是在中国江苏生产的•我们是否又此以感到自豪?但生产一台电脑赚多少钱?“十个苹果的钱”,要付给英特尔几十美元,要付给微软几十美元.即:生产一台电脑赚的只是一个简单的加工劳务费,长此以往,后果怎样?•汽车制造行业的统计数据:做同样一份工作,国际资本仅付中国工人相当于美国工人1/29、德国工人1/45的工资。这种靠廉价的人口资源和优惠政策,吸引外资建立加工厂的经济模式,永远处在经济链条的最末端。序篇:迎接科技创新的新时代•“人家吃肉,我们喝汤。人家吃米,我们吃糠”是对目前中国制造这一“汗水工业”最形象的描述。•注意:世界上产品利润正在从制造者向创造者转移,日益地使中国企业在代工环节中的获益变得微乎其微。序篇:迎接科技创新的新时代•----眼下的中国,必须超越依靠廉价劳动力、挖掘出了有限资源、留下了环境污染求得发展的模式,代之以科技创新能力的优势!。•-----‘制造’是‘我有人也有’。‘创造’是‘人无我有’。“吃别人剩下来不要的东西,这不是堂堂中国人人的风格”!。•------”中国制造”与“外资创造”的现象,已经上升为国与国之间的较量。由“中国制造”走向“中国创造”,必须成为中国经济未来的发展战略!序篇:迎接科技创新的新时代•目前全球共有20个左右创新型国家,如美国、芬兰、日本、韩国等。这些国家获得的专利数,占世界总量的97%”。•创新型国家具有一些共同特征:创新能力综合指数明显高于其他国家,科学技术贡献率占70%以上,序篇:迎接科技创新的新时代科技部徐冠华院士在回答电视记者采访时说:•“创新型国家有一个综合指标,就是科技进步的科技竞争力。在49个可比较的国家中,或者有一定竞争能力的这些国家当中做比较,中国大约排在28名左右。----属于中下水平。”•这些较为发达的国家有两个突出的特点:•第一个很重要的特点.科技进步贡献率比较高,大约在70%以上。序篇:迎接科技创新的新时代•第二,技术依存度(就是对国外引进技术的依存度)都比较低,大约都在30%以下,而我们国家是60%左右。另外,这些国家反映科技进步的一个综合指标,也就是研究开发投入占GDP的比重,这是一个很重要的指标,因为它是一个综合指标,一般都在2%以上,而我们国家是1.3%左右”。序篇:迎接科技创新的新时代这个反面的教材难道不该引起我们更深层的警醒深思吗!•日本有本书“日本制造业复活战略”,其中竟然写道:日本要维持与中国二十余倍的收入差距,日本的年轻人需要具备制造二十余倍附加值的学识和技能。序篇:迎接科技创新的新时代日本的科技投入见到了实效•在1945年时,在华的日军里已经出现了不少的“娃娃兵”,但盟军在讨论对日的作战方针上,仍旧认为日本还有其潜力,那就是在其国内还有数万的工科大学生没有上战场。但直到日本战败,这几万名大学生也没有走出国门。日本国内的有识之士知道,如果他们(将来的工程师)也被打光了,那日本的出头之日就很遥远了。序篇:迎接科技创新的新时代•日本之所以能在二战之后迅速崛起,秘密之一就是依靠了这些工程技术人员。再说得远一些。日本在二十世纪的三十年代,日本平民的生活水平还没有赶上中国人的水平。四十年代打仗,平民没有饭吃。•但是到了五六十年代,家电开始普及,推销员挨家挨户、想方设法地推销商品。七十年代汽车就进入了家庭。序篇:迎接科技创新的新时代•在上世纪的九十年代初,日本政府提出了一个有份量、有震撼力的战略目标:科技创新立国。完全符合现今世界潮流的远见卓识。提出此见识的人很不简单。•以前似乎只是擅长搞“小发明”的日本,曾给人以应用技术强、基础科学弱的印象。但是在金融危机和信息化浪潮之后,日本正在改变这种状态。序篇:迎接科技创新的新时代•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它们就非常注意利用各种可能机会从事研发和创新活动•有人形象地比喻,日本人每引进100美元的技术,会用200美元来进行学习、消化和创新,并用创新出的专利技术赚回300美元。序篇:迎接科技创新的新时代•21世纪的头5年里,日本已经有4人获得诺贝尔奖。基础科学方面,也在努力追赶美国。从那些取得突破的日本科学家的案例中不难发现,除个别的例子,他们大都分布在民间大学和企业里,使用先进设备,研究经费充足,所在单位很少安排他们接受媒体采访,尽量不给他们安排别的实职,尽量为其提供一个宽松的工作环境.序篇:迎接科技创新的新时代•韩国,从上世纪60年代初开始经济持续高速增长,到1988年,国民生产总值已居世界第17位;人均国民收入由1962年的87美元增加到2003年的12000多美元,并以相当于我国4%的人口创造了40%于我国的经济总量。•韩国的产业结构发生巨大变化,造就了许多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世界知名品牌,崛起一批在国际上具有较强竞争力的知名企业。以创新型国家的面貌,成为亚洲“四小龙”之一。序篇:迎接科技创新的新时代在当代社会,科学技术作为第一生产力,已成为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最主要的因素和决定性力量•如果说“创新”是科技发展的生命力所在,那么:•“科技创新”则是生产力发展-----•---进而,是经济发展、社会进步的生命力所在。序篇:迎接科技创新的新时代•“国际社会其实和一个国家差不多,也分为三六九等,--有的国家适度过剩的白领,制造技术和文化产品,而有的国家只能“刷盘子”(出卖简单劳动力和资源)。日本缺乏资源,手工业不发达,刷盘子刷不好,只有读书(当白领)这一条路“序篇:迎接科技创新的新时代我国的财政收入的大户是烟草和石油资源,其次是电力、银行、采矿,全都不是高附加值的尖端科技,这并非是个好消息,我们的装备行业则远远落在后面。•2005年纳税500强中,有225家是资源性的行业,其纳税总占据这500强的88.17%。•我们用低价劳动成本生产的大量中小商品换来了外汇,固是好事,但还必须把它的大部分再拿回去购买人家的高附加值科技成果.•这一严重的不可能长期维系的状况难道不该由我们新一代人来改变吗?序篇:迎接科技创新的新时代我国科技创新存在的以下问题•(1)投入不足。缺乏原始创新的研究,至少与国家和企业在科学研究方面的低投入有关。•(2)企业作为科技创新的主体地位还不突出。不少企业目光短浅,创新动力不足。•(3)在与创新相关的市场上,信息流动不够活跃。•(4)缺乏创新型人才。科技创新渴求领军人物。序篇:迎接科技创新的新时代世界科技创新的十大趋势:•1,科技创新成为世界规模强大的潮流;•2,知识资源成为科技创新第一要素;•3,前沿科技成为创新竞争主要焦点;•4,科技集成成为创新常用形式;•5,研究—发展—生产成为创新链必需环节;•6,技术创新成为重大创新项目必要前提;•7,可持续发展成为创新的基本使命;•8,公司并购成为重组创新有效途径;•9,风险资金成为支撑创新金融支柱;•10,创新战略作为引导国家发展重要指针。序篇:迎接科技创新的新时代前言:人老了,方知“授道”为重序篇,迎接科技创新的新时代------------科技时代呼唤科技人才-----------面对挑战,我能无动于衷吗?第一篇,创新成功之路第二篇,创造能力第三篇,心理素质第四篇,成才之路结束语--------人生没有回头路后记第一篇,创新成功之路1,成功,来自兴趣•对于我从事的工作、事业,我有兴趣吗?我有好奇心、求知欲吗?这原本是个最最起码的基本问题、基本前提,我们通常却不当回事。去过美国的人是否注意到,他们常把兴趣一词放在口头,这意味着他们很在意有无兴趣。•你想制造庸才吗?那很简单,就是叫他对什么都不感兴趣。•有位美国的大款、玩具设计师玛丽亚.罗塔斯,她说:你不要把兴趣放在金钱上,而要把你的金钱放在你的兴趣上。•经济学家兰斯博格(S.Landsburg),:“千万不要在你没兴趣的领域追求成功,因为你得跟那些真有兴趣的人竞争。没有兴趣,你怎么斗得过人家?”而我们则相反.第一篇,创新成功之路2,成功,依靠投入•王刚说,他对于各项演出,要么不接,接了就会“全身心的投入”。•我们从25岁工作,60岁退休,总共是9125天。上班的时间最多是6870天。•“人生难得几回博”,“逝者如斯夫”啊。•丁肇中说,他绝对不认为自己是天才,但是他很投入,“我最大的特点是比较专心,比如有的实验,可以三天三夜呆在实验室里,每天工作,晚上也工作”。第一篇,创新成功之路雨果所说:“人有了物质才能生存,有了理想才谈得上生活”。•我们都懂得,亲情,友情、爱情,这三者如何之重要。这的确不假。•但是如果这三者全有了,却没有了别的,你会满意吗,你的生活会感到很充实、很幸福吗?自认为是高尚的生活了吗?这三者能长久维系吗?第一篇,创新成功之路3,成功,依靠乐观的心态•数学大师陈省身教授,在“枯燥的”数学境界里看到了她的一种美,高深的数学里包含着简洁而美丽的境界。在高深的学术里、自然境界里包含着很美的东西,其外在的形式反而很简洁,并为之而倾倒。•在陈省身先生九十多岁高龄时,在教室的大黑板上写了四个大字:大家快乐。第一篇,创新成功之路•在一个小镇上,有两个做生意的人。一个是卖饺子的,他的饺子味道很好,但他对待顾客的态度很不好,爱理不睬的,那眼神就你全世界都欠着他点什么似的。另一位是卖油条的,他的油条炸得好,对顾客的态度尤其好,笑迎笑送,那眼神就像他欠着别人什么,急于偿还似的
本文标题:创新能力与科技素养杂谈——向青年科技工作者的倾诉苏恺之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465495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