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中国建筑史复习资料中中国国古古代代建建筑筑的的特特征征一、建筑的多样性与主流(一)建筑特征总是在一定的自然环境和社会条件的影响和支配下形成的。(二)基本分类:•干阑----炎热潮湿地区架空的木、竹建筑(南方);•毡包----轻木骨架覆毛毡(北方游牧);•窑洞----黄河中上游(陕西、甘肃、河南与山西的部分地区);•井干----原木垒成(东北、西南林区)。(三)主流:木构架建筑木构架承重建筑:在我国分布广泛、使用面最广、数量最多,是我国古代建筑成就的主要代表。二、木架建筑的优势:(一)取材方便:(二)适应性强:(三)有较强的抗震性能:(四)施工速度快:(五)便于修缮、搬迁三、木架建筑的不足:(一)原料短缺:(二)易遭火灾:(三)简支梁体系:四、建筑与环境:中国古代两大主流哲学派别----儒家与道家都主张“天人合一”的思想。中国建筑也在这种思想的作用下产生了与自然的相互协调与融合。(一)善择基址:各类建筑都通过“卜宅”、“相地”来对地形、地貌、植被、水文、小气候等方面进行勘查,究其利弊后作出选择;(二)因地制宜:随地势高下、基址广狭以及河流、山丘、道路的形势,适宜地布置建筑与村落。1、我国山地多错落有致的村落佳作,水乡多面水临流的民居妙品,而佛道名山则有无数依山就势建筑群的神来之笔。2、唐柳宗元提出“逸其人、因其地、全其天”,即提倡“因地制宜、节省人力、保存天然”。因其地则为关键。(三)整治环境:即对建筑环境的不足之处进行补充和调整。如开池引流、修堤筑堰、植林造桥。即建筑对环境的反作用。(四)心理补偿:1、文学:许多村镇、城市都有“八景”、“十二景”等等,每景都冠有诗情画意的名称,并用各种匾联、题刻和诗文加以颂扬。2、风水:(1)风水是中国古代特有的一种建筑文化现象,从两汉到明清曾长期流行于南北各地。它以阴阳、五行、八卦等中国古代自然观为理论依据,以罗盘为操作工具,掺以大量禁忌、命卦、星象等内容,对建筑进行选址、布局。(2)它有符合客观规律的经验性知识。如:基址应选具背山面水向阳、气势环抱、卉物丰茂的优势地点等。(洛阳、淮阴;衡阳、华阴)(3)大量的迷信内容:避凶趋吉、化祸为福等。使之最终成为一种芜杂的江湖术。五、建筑类型:1、居住建筑:城市乡村各类住宅;2、政权建筑:宫殿、衙署、驿站、军营;3、礼制建筑:祭祀建筑、天坛、地坛、社稷坛、先农坛、太庙、孔庙;4、宗教建筑:寺庙、道观、教堂;5、商业与手工业建筑:商铺、会馆、酒楼、作坊;6、教育、文化、娱乐建筑:国子监、天象台、藏书阁、戏台;7、园林、风景建筑:皇家园林、寺庙园林、私家园林、风景区;8、市政建筑:鼓楼、钟楼、桥梁;9、标志建筑:风水塔、华表、牌坊、门楼;10、防御建筑:城垣、城楼、墩台。六、工官制度(一)、工官制度是中国古代中央集权与官本位体制的产物。工官是城市建设与建筑营造的具体掌管者和实施者,对古代建筑的发展有着重要影响。(二)、国家最高工官:1、周—秦(司空):主司空土以居民;2、秦--汉(将作):将作少府,将作大将;3、唐、宋(将作监):少将,少监;4、隋设工部,掌管全国土木建筑、屯田水利,仍设作监或少府;5、明、清(工部):营缮司(所),营造司。(三)、历史上作为突出的工官:1、隋:宇文恺,曾任宗庙副监、将作少府、将作大将、工部尚书;主持修建隋都大兴城(即为后唐长安城)、仁寿宫(即为后唐九成宫)、东都洛阳城的规划、营造;大兴城的规划是古代城市建设史上最有代表性的成功范例之一。2、宋:李诫,曾任主簿、丞、少监、监;主持多项大型工程建设:太庙、朱雀门、开封府署;他突出的贡献在于编修了《营造法式》一书,详细记录了当时的官式建筑做法共3272条,并附有大量精致的图样。3、明:蒯(Kuai)祥(江苏苏州府吴县香山人),曾任工部营缮所丞、工部左侍郎、工部尚书;主持长陵、献陵、裕陵、宫中三大殿、承天门(天安门)等建筑工程。CCHH11中中国国古古代代建建筑筑发发展展概概况况§1-1原始社会建筑一、概述:11、、穴穴居居与与巢巢居居::我国境内已知的最早人类住所是天天然然岩岩洞洞。。旧石器时代,原始人居住的岩洞在北京、辽宁、贵州、广东、湖北、江西、江苏、浙江等地都有发现。可见,这种大自然所天然赐予的洞穴是当时用作住所的一种较普遍的方式。在我国古代文献中,曾记载有巢居的传说,如《韩非子五蠹》:“上古之世,人民少而禽兽众,人民不胜禽兽虫蛇,有圣人作,构构木木为为巢巢,以避群害。”《孟子·滕文公》:“下者为巢,上者为营窟。”因此推测,巢居是地势低洼气候潮湿而多虫蛇的地区采用过的一种原始居住方式。22、、真真正正建建筑筑的的诞诞生生::大约六七千年前,我国广大地区都进入了氏族社会,已经发现的遗址数以千计。房屋遗址也大量出现。由于各地气候、地理、材料等条件的不同,营建方式也多种多样,其中具有代表性的房屋遗址主要有两种:一一种种是是长长江江流流域域多多水水地地区区的的阑阑干干式式建建筑筑;;另另一一种种是是黄黄河河流流域域的的木木骨骨泥泥墙墙房房屋屋。。全国大部分地区使用木构架承重建筑,这种建筑广泛分布于各民族地区,是中国使用面最广、数量最多的一种建筑类型,具有普遍意义。它的产生、发展、变化贯穿整个古代建筑的发展过程,也是我国古代建筑成就的主要代表。二、主要遗址介绍:(一)浙江余姚河姆渡:浙江余姚河姆渡村发现的建筑遗址距今约六七千年,可称之为华夏建筑文化之源—河姆渡的干阑木构,它是我国已知的最早采用榫卯技术构筑木结构房屋的一个实例。体现了木构建筑之初的技术水平,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与代表意义。(二)西安半坡母系氏族部落聚落遗址:按照氏族血缘关系,以氏族为单位,组织聚居形成一个“聚”,集合着若干近亲氏族组成的一个部落。黄河流城仰韶文化母系氏族遗迹分布于北方的广大区域,而西安半坡聚落,是其中的典型代表。仰仰韶韶文文化化、、龙龙山山文文化化::因最早分别于河南渑池仰韶村及山东历城龙山镇发现此二种文化,故以之命名。至今考古界仍采用此法命名新发现的史前文体遗存。仰韶文化一般代表母系氏族社会时期,龙山文化一般代表父系氏族社会时期。(三)连云港藤花落龙山文化遗址:龙山文化的住房遗址已有家庭私有的痕迹,主要代表有:西西安安客客省省庄庄龙龙山山文文化化遗遗址址、、连连云云港港藤藤花花落落龙龙山山文文化化遗遗址址。。连云港藤花落龙山文化遗址这是我国迄今发现的首例内外双重城墙结构的史前城址,是江苏省发现的第一座龙山文化时期城址,也是我国目前发现的50余座龙山文化城址中保存最完整的、最适宜作聚落形态考古的大型遗址,对研究文明的起源有重大价值。三、其它知识点:1、中国最古老的神庙遗址发现于辽宁省建平县,庙内设有成组的女神像。2、到龙山文化时期,在聚落外围构筑土城墙的现象已较普遍,把壕沟和筑城墙结合起来,形成双重防御结构。§1-2奴隶社会建筑一、夏:(公元前2070—前1600年)河河南南偃偃师师二二里里头头遗遗址址::文字记载,中国古代城市的出现始于夏启时期,当时已有“筑城以卫生君,造廓已守民”之说。河南偃师县二里头村是夏代都城—斟寻遗址。1959年这里出土了大量石器、陶器、玉器等,其中小件铜器如刀、爵、铃等,是我国迄今所见最早的青铜器。南面有门的遗址,反映了我国早期封闭庭院(廊院)的面貌。这这所所建建筑筑遗遗址址是是至至今今发发现现的的我我国国最最早早的的规规模模较较大大的的木木架架夯夯土土建建筑筑和和庭庭院院实实例例。。二、商:(公元前1600年—前1046年)((一一))、、河河南南偃偃师师尸尸沟沟商商城城遗遗址址::1983年在河南偃师二里头遗址以东五六公里处的尸沟乡发现了一座早商城址,由宫城、内城、外城组成。面积达200万平方米,城内有规模较大的宫殿基址,可能是汤都西亳。它的发现,为追溯夏文化提供了重要的实证和资料。宫城位于内城南北轴线上,外城则是后来扩建的。宫城中已发掘的宫殿遗址上下叠压三层,都是庭院式建筑,其中主殿长达90米,是迄今所知最宏大的早商单体建筑遗址。((二二))安安阳阳洹洹北北遗遗址址:1999年我国考古工作者又在安阳发现第四座商朝都城----洹北商城。洹北商城宫殿基址群由25个单体夯土基址组成。其中编为1号的基址,东西长170多米,南北宽90米,总面积约1.6万平方米,基址、柱洞、台阶、门道保存完整,是迄今为止发现的规模最大的商代单体建筑基址。三、西周:(公元前1046—前771年)合合院院鼻鼻祖祖————陕陕西西歧歧山山凤凤雏雏村村西西周周遗遗址址西周最有代表性的建筑遗址当属陕西歧山凤雏村的早周遗址。它是一座相当严整的四合院式建筑,由二进院落组成。中轴线上依次为影壁、大门、前堂、后室。前堂与后堂之间有廊联结。屋顶采用瓦(瓦的发明是西周在建筑上的突出成就)。这组建筑的规模并不大,却是我国以知最早、最严整的四合院实例。四、春秋:(公元前770年—前476年)春秋时期编写成书的《周礼·考工记》谈到帝王之都的设计时说,““匠匠人人营营国国,,方方九九里里,,旁旁三三门门,,国国中中九九经经九九纬纬””,,““左左祖祖右右社社,,前前朝朝后后市市””。认为国都应是一个正方形的大城,四面各有3个城门,门内有九条宽阔的大道纵横交错;在大城之内,中央部位的南面是朝廷,北方是市场,在朝廷的东面是太庙,西面是社稷坛。考古发现表明,这对中国历代帝王都城建设产生了重要的影响。宫殿建筑面北朝南,成为我国中原王朝历代都城规划建设上的一大特色。§1-3封建社会前期建筑(上)(战国至南北朝公元前475年—公元589年)一、战国:(公元前475—前221年)((一一))齐齐都都临临淄淄城城((山山东东淄淄博博临临淄淄区区))::那时手工业发展,城市繁荣,规模日益扩大,出现了一个城市建设高潮,如齐的临淄、赵的邯郸,魏的大梁,都是当时工商业发达的大城市,又是诸侯统治的据点。据记载,当时临淄居民达到七万户,街道上车轴相击,人肩相摩,热闹非凡(《史记苏秦传》)。((二二))秦秦都都咸咸阳阳宫宫殿殿::在咸阳市东郊发掘的一座高台建筑遗址,是战国时秦咸阳宫殿之一。遗址中还发现了具有陶漏斗和管道的排水系统。采用以夯土台为中心,周围用空间较小的木架建筑环抱,开成一组建筑群,这大概是在木架结构不发达条件下建筑造大体量建筑的一种解决办法。((三三))河河北北平平山山中中山山王王陵陵遗遗址址::《《兆兆域域图图》》::值得一提的是,墓中出土的《兆域图》是已知我国最早的一幅用正投影法绘制的工程图。图上所标方位与现代地图相反,为上南下北,比例尺约为1比500。此图不仅表明当时的制图水平,还告诉人们当时的建筑是先绘制出平面才施工的。二、秦:(公元前221年—前206年)商周是中国建筑的一个大发展时期,已初步形成了中国建筑的某些重要的艺术特征,如方整规则的庭院,纵轴对称的布局,木梁架的结构体系,由屋顶、屋身、基座组成的单体造型,屋顶在立面占的比重很大。春秋战国时期诸候割据,各国文化不同,建筑风格也不统一。大体可归为以齐、晋为主的中中原原风风格格和以楚、吴为主的江江淮淮风风格格,秦统一全国后建筑风格才趋于统一。瓦的出现是中国古代建筑的一个重要进步,西周已出现板瓦,筒瓦,开始是屋顶局部用瓦,后来便全覆以瓦。§1-3封建社会前期建筑(下)(战国至南北朝公元前475年—589年)一、汉:(公元前206年—公元220年)整个汉代(前206—公元220年)处于封建社会上升期,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促使建筑产生显著进步,形成我国古代建筑史上又一个繁荣期。它的突出表现是木架建筑渐趋成熟,砖石建筑和拱券结构有了很大发展。而砖石建筑利于保存的特点,使许多遗址存在至今。((一一))概概述述两汉时期可谓中国建筑青年时期,建筑事业极为活跃,史籍中关于建筑之记载颇丰,建筑组合和结构处理上日臻完善,并直接影响了中国两千年来民族建筑的发展。木架结构虽无遗物,但根据当时的画画像像石石、、画画像像砖砖、、明明器器陶陶屋屋等间接资料来看,后世常见的抬梁梁式式和和穿穿斗斗式式结构已经形成。((二二))汉汉阙阙:阙,是我国古代在城门、宫殿、祠庙、陵墓前用以表记官爵、功绩的建筑物
本文标题:中国建筑史复习资料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4656243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