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初中教育 > 获得教养的途径练习教师版
1《获得教养的途径》练习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完全相同的一项是()A.狭隘.自缢.洋溢.精益.求精B.闲暇.遐.想霞.帔瑕.不掩瑜C.时髦.麾.下牦.牛耄.耋之年D.戕.害戳.穿戗.风戮.力同心B(读音为xiá;A项,狭隘读音为ài,其余为yì,C项时髦为máo,麾下为huī,牦牛为máo,耄耋之年为mào;D项戕害为qiāng,戳穿为chuō,戗风为qiāng,戮力同心为lù)2.下列各句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A.“教养”即精神和心灵的完善和追求,是我们自我意识的增强和扩张,使我们的生活更加丰富多采,享受更多更大的幸福。B.任何人也不可能将那怕仅仅只是一个文化发达的民族的全部文学通通读完并有所了解,更别提整个人类的文学了。C.这,归根到底是一切生活所赋予的意义,如果活着不仅仅为了满足那些赤裸裸的需要的话。D.每一位思想家的每一部著作,每一位诗人的每一个诗篇,过些年都会对读者成现出新的、变化了的面貌。C(A采——彩;B那——哪;D成——呈)3.下列加点的词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A.对于我们来说,问题不在于尽可能地多读和多知道,而在于自由地选择我们个人闲暇时能完全沉溺其中的杰作,领略人类所思、所求的广阔和丰盈,从而在自己与整个人类之间,建立起一脉相承....的生动联系,使自己的心脏随着人类心脏的跳动而跳动。B.没有爱的阅读,没有敬重的知识,没有心的教养,是戕害..性灵的最严重的罪过之一。C.这条路永无止境....,任何人也不可能在什么时候将它走到头。D.不是要用虚假的慰藉来麻痹我们,使我们对无意义的人生视而不见....。A(一脉相承:由一个血统或一个派别传下来)4.依次把下列句子填入文段横线处,使之组成语意连贯、与上下文衔接恰当的一段话。(只填序号)为什么一定要让孩子阅读?因为阅读才是人生的方舟。________。这是另一种意义上的“不死”。①一旦具备了从阅读中汲取精神养料的能力②即不论出现了多少危难痛苦,甚至险象环生③我把阅读比喻为“人生的方舟”④便使人站高一步,不会被生活的河流淹没⑤而是意谓人生途中的狭路相逢⑥并没有那种生死攸关的意味③⑥⑤②①④5.给下面一段文字的结尾选择一个恰当的句子()其实,寂寞给人的不仅是真实,而且也是一种锤炼,一种感情与思想的升华。有时,寂寞具有决定性的作用。在A.往往都是最有才能的人,又都是最耐得住寂寞的人B.往往固然是最有才能的人,但首先最能耐得住寂寞的人C.往往倒不是最有才能的人,而是最耐得住寂寞的人D.往往是那些首先具有才能,其次还耐得住寂寞的人B(本语段的题旨是取得成就要耐得住寂寞。A项把“才能”与“耐得住寂寞”并列,未能突出本语段强调的重点。C项内容不够合理,为了突出“耐得住寂寞”而否认了“才能”的作用。D项把“耐得住寂寞”放在第二位,未能突出本语段的中心。)阅读下面的文段,回答问题。世界文学的辉煌殿堂对每一位有志者都敞开着,谁也不必对它收藏之丰富望洋兴叹,因为问题不在于数量。有的人一生中只读过十来本书,却仍然不失为真正的读书人。还有人见书便生吞下去,对什么都能说上几句,然而一切努力全都白费。因为教养得有一个可教养的客体作前提,那就是个性或人格。没有这个前提,教养在一定意义上便落了空,纵然能积累某些知识,却不会产生爱和生命。没有爱的阅读,没有敬重的知识,没有心的教养,是戕害性灵的最严重的罪过之一。当今之世,对书籍已经有些轻视了。为数甚多的年轻人,似乎觉得舍弃愉快的生活而埋头读书,是既可笑又不值得的;他们认为人生太短促、太宝贵,却又挤得出时间一星期去泡六次咖啡馆,在舞池中消磨许多时光。是啊,“现实2世界”的大学、工场、交易所和游乐地不管多么生气蓬勃,可整天呆在这些地方,难道就比我们一天留一两个小时去读古代哲人和诗人的作品,更能接近真正的生活么?不错,读得太多可能有害,书籍可能成为生活的竞争对手。但尽管如此,我仍然不反对任何人倾心于书。让我们每个人都从自己能够理解和喜爱的作品开始阅读吧!但单靠报纸和偶然得到的流行文学,是学不会真正意义上的阅读的,而必须读杰作。杰作常常不像时髦读物那么适口,那么富于刺激性。杰作需要我们认真对待,需要我们在读的时候花力气、下功夫……6.作者说“有的人一生中只读过十来本书,却仍然不失为真正的读书人”,那么,你认为怎样的人才是“真正的读书人”?在阅读中产生爱和生命的情感体验,能够尊重知识,能够获得的教养的人才是真正的读书人。7.作者写道:“因为教养得有一个可教养的客体作前提,那就是个性或人格”。为什么通过读书获得教养要和“个性”“人格”联系在一起?读书人必须具有获得教养的愿望,有完整的人格,有个性追求,如果没有个性或人格,就没有真正意义上的阅读,就不能获得真正的教养。8.你怎样理解“不错,读得太多可能有害,书籍可能成为生活的竞争对手”这句话?如果读书时“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只获得了僵死的知识,没有获得鲜活的意识和理解,那么就不能接近真正的生活,反而与读书的目的背道而驰,成了“死读书”“读死书”,这样的读书是有害的,例如孔乙己、范进等。9.为什么“单靠报纸和偶然得到的流行文学,是学不会真正意义上的阅读的,而必须读杰作”?因为流行文学只是快餐文化,无法让人获得真正意义上的教养,而“杰作”即“经典”能够使阅读者经历一番文化濡化的过程,可以改变一个人的气质,可以使一个人的精神境界变得高尚,能够留给读者思想、经验、象征、幻想和理想的巨大财富。阅读下面的文段,解答后面的问题:每一年,我们都看见成千上万的儿童走进学校,开始学写字母,拼读音节。我们总发现多数儿童很快就把会阅读当成自然而无足轻重的事,只有少数儿童才年复一年,十年又十年地对学校给予自己的这把金钥匙感到惊讶和痴迷,并不断加以使用。他们为新学会的字母而骄傲,继而又克服困难,读懂一句诗或一句格言,又读懂第一则故事,第一篇童话。当多数缺少天赋的人将自己的阅读能力很快就只用来读报上的新闻或商业版时,少数人仍然为字母和文字的特殊魅力所风魔(因为它们古时候都曾经是富有魔力的符录和咒语)。这少数人就将成为读书家。他们儿时便在课本里发现了诗和故事。但在学会阅读技巧之后并不背弃它们,而是继续深入书的世界,一步一步地去发现这个世界是何等广大恢宏,何等气象万千和令人幸福神往!最初,他们把这个世界当成一所小小的美丽幼儿园,园内有种着郁金香的花坛和金鱼池;后来,幼儿园变成了城里的大公园,变成了城市和国家。变成了一个洲乃至全世界,变成了天上的乐园和地上的象牙海岸,永远以新的魅力吸引着他们,永远放射着异彩。昨天的花园、公园或原始密林,今天或明天将变为一座庙堂,一座有着无数的殿宇和院落的庙堂;一切民族和时代的精神都聚集其中,都等待着新的召唤和复苏,都时刻准备着将它那万千声音和形式掩盖下的同一性体验。对于每一位真正的阅读者来说,这无尽的书籍世界都会是不同的样子,每一个人还将在其中寻觅并且体验到他自己。这个从童话和印地安人故事出发,继续摸索着走向莎士比亚和但丁;那个从课本里第一篇描写星空的短文开始,走向开普勒或者爱因斯坦……通过原始密林的路有成千上万条,要达到的目的也有成千上万个,可没有一个是最后的终点,在眼前的终点后面,又将展现出一片、片新的广阔的原野……10.作者把成千上万的读书人分成了两类,是哪两类人?他们各有什么表现?一类是把阅读当成自然而无足轻重的事的人,另一类是对阅读的内容感到惊讶,对阅读痴迷的人。11.作者在这一段中主要运用了哪些修辞手法?有什么好处?请举例说明。比喻。把阅读世界比喻成幼儿园、大公园、城市和国家,比喻成天上的乐园和地上的象牙海岸;把通过阅读的成长道路比喻成从通话和印第安人故事出发走向莎士比亚和但丁,从课本第一篇描写星空的短文走向开普勒或者爱因斯坦。这些比喻使所要说明的道理显得形象生动,概括而明晰。12.“只有少数儿童才年复一年,十年又十年地对学校给予自己的这把金钥匙感到惊讶和痴迷,并不断加以使用。”这里的金钥匙的含义是什么?在学校学得到的学写字母、拼读音节以及读懂一句诗、一句格言、一则故事、一篇童话的阅读技巧。13.“少数人继续深入书的世界”,将会有什么样的发现?就将成为读书家的少数人继续深入书的世界,会发现一个广大恢弘、气象万千、令人幸福的愉快精神世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问题。3书拿起一本书来,先不必研究它的内容,只是它的外形,就已经很够我们赏鉴的了。那眼睛看来最舒服的黄色毛边纸,单是纸色已经在我们的心目中引起一种幻觉,令我们以为这书是一个逃免了时间之摧残的遗民。它所以能幸免而来与我们相见的这段历史的本身,就已经是一本书,值得我们思索、感叹,更不需提起它的内含的真或美了。还有那一个个正方的形状,美丽的单字,每个字的构成,都是一首诗;每个字的沿革,都是一部历史。飙是三条狗的风:在秋高草枯的旷野上,天上是一片青,地上是一片赭,猎犬风一般快的驰过,嗅着受伤之兽在草中滴下的血腥,顺了方向追去,听到枯草飒索地响,有如秋风卷过去一般。昏是婚的古字:在太阳下了山,对面不见人的时候,有一群人骑着马,擎着红光闪闪的火把,悄悄向一个人家走近。等到了竹篱柴门之旁的时候,在狗吠声中,趁着门还未闭,一声大喊齐拥而入,让新郎从打麦场上挟起惊呼的新娘打马而回。同来的人则抵挡着新娘的父兄,作个不打不成交的亲家。如果在你面前的是一本旧书,则开章第一篇你便将看见许多朱色的印章,有的是雅号,有的是姓名。在这些姓名别号之中,你说不定可以发现古代的收藏家或是名倾一世的文人,那时候你便可以让幻想驰骋于这朱红的方场之中,构成许多缥缈的空中楼阁来。还有那些朱圈,有的圈得豪放,有的圈得森严,你可以就它们的姿态,以及它们的位置,悬想出读这本书的人是一个少年,还是老人;是一个放荡不羁的才子,还是老成持重的儒者。你也能借此揣摩出这主人公的命运:他的书何以流散到了人间?是子孙不肖,将他舍弃了;是遭兵逃反,被一班庸奴偷窃出了他的藏书楼;还是运气不好,家道中衰,自己将它售卖了,来填偿债务,或是支持家庭?书的旧主人是这样,我呢?我这书的今主人呢?他当时对着雕花的端砚,拿起新发的朱笔,在清淡的炉香气息中,圈点这本他心爱的书。那时候,他是绝想不到这本书的未来命运,他自己的未来命运,是个怎样结局的;正如现在读着这本书的我,不能知道未来的命运将要如何一般。更进一层,让我们来想象那作书人的命运:他的悲哀,他的失望,无一不自然地流露在这本书的字里行间。让我们读的时候,时而跟着他啼,时而为他扼腕太息。要是,不幸上再加上不幸,遇到秦始皇或是董卓,将他一生心血呕成的文章,一把火烧为乌有;或是像《金瓶梅》《红楼梦》《水浒传》一般命运,被浅见者标作禁书,那更是多么可惜的事情呵!只说书这件东西,它是再与世无争也没有的了,也都要受这种厄运的摧残。至于白鹤一般兀傲的文士,他们的遭际更是不言而喻了。试想含意未伸的文人,他们在不得意时,有的采樵,有的放牛,不仅无异于庸人,并且备受家人或主子的轻蔑与凌辱;然而他们天生性格倔强,世俗越对他白眼,他却越有精神。他们有的把柴挑在背后,拿书在手里读;有的骑在牛背上,将书挂在牛角上读;有的在蚊声如雷的夏夜,囊了萤照着书读;有的在寒风冻指的冬夜,拿了书映着雪读。然而时光是不等人的,等到他们学问已成的时候,眼光是早已花了,头发是早已白了,只是在他们的额头上新添加了一些深而长的皱纹。咳!不如趁着眼睛还清朗,鬓发尚未成霜,多读一读“人生”这本书罢!14.“单是纸色已经在我们的心目中引起一种幻觉,令我们以为这书是一个逃免了时间之摧残的遗民。”请阐释这句话在文中的意思。书犹如遗民,经历了岁月的淘洗,经历了种种变故和磨难,才得以幸存,这样的书积淀了丰厚的历史和文化内涵。15.请概括指出作者在文中写到了哪几类人的命运。①书主人的命运。②作书人的命运。③含意未伸的文人(或白鹤一般兀傲的文士)的命运。16.请简要分析本文的内容是如何逐层深入的。①鉴赏书的外观,思索书的历史。②欣赏文字的美丽、文字的历史、文字的文化内涵。③表达对文人命运的悲悯和思考。④发出学会读“人生”这本书的感喟。
本文标题:获得教养的途径练习教师版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4656344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