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第十八篇鱼我所欲也原文呈现课文翻译章节精解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辟患而有不为也。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一箪食,一豆羹,得之则生,弗得则死。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与?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妻妾之奉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谓失其本心。鱼是我所想要的,熊掌也是我所想要的。如果这两种东西不能同时都得到的话,那么我就只好放弃鱼而选取熊掌了。生命是我所喜爱的,大义也是我所喜爱的。如果这两样东西不能同时都得到的话,那么我就只好舍弃生命而选取大义了。生命是我所想要的,但我所喜爱的还有胜过生命的东西,所以我不做苟且偷生的事;死亡是我所厌恶的,但我所厌恶的还有超过死亡的事,所以有的灾祸我不躲避。如果人们所想要的东西没有超过生命的,那么凡是能够用来求得生存的手段,什么手段不可用呢?如果人们所厌恶的事情没有超过死亡的,那么凡是能够用来逃避灾祸的事情,有什么不可用呢?按照这种方法能够活命,可是有的人却不肯采用;按照这种办法就能够躲避灾祸,可是有的人也不肯采用。由此可见,他们所想要的有比生命更宝贵的东西(那就是“义”);他们所厌恶的,有比死亡更严重的东西(那就是“不义”)。不仅仅是贤人才有这种本性,人人都有,不过贤人能够不丧失罢了。一碗饭,一碗汤,得到它就能活下去,得不到就会饿死。可是轻蔑地、呵叱着给别人吃,过路的饥民也不肯接受;用脚踢着给别人吃,乞丐也不愿意接受。(可是有的人)见了“万钟”的优厚俸禄却不分辨是否合乎礼义就接受它。这样的优厚俸禄对我有什么好处呢?是为了住宅的华丽,妻妾的侍奉和熟识的穷人感激我吗?从前(有人)宁肯死也不愿接受,现在(有人)为了住宅的华丽却接受了;从前(有人)宁肯死也不愿接受,现在(有人)为了妻妾的侍奉却接受了;从前(有人)宁肯死也不愿接受,现在(有人)为了熟识的穷人感激自己却接受了。这种做法不是可以让它停止了吗?这就叫做丧失了人所固有的天性。第一部分(第1自然段):正反结合,层层深入,反复论证重义是人的本性,义重于生,应舍生取义。第二部分(第2自然段):运用举例论证和对比论证,说明功名利禄使人失其“本心”,进一步深刻论证舍生取义这一论点。【中心概括】本文以“鱼”和“熊掌”为喻,阐述了“生”“死”和“义”的关系,从而论证了舍生取义的观点,并进一步指出这是每一个人都有的“本心”,那些不义之人不过是丧失了他们的“本心”罢了。【写作特点】1.比喻论证:以具体的鱼、熊掌比喻抽象的生与义,以舍鱼而取熊掌,巧妙比喻舍生取义。2.正反对比论证:鱼和熊掌,生与义,重义轻生的人,见利忘义的人,乡为与今为,相互比较,使道理说得更加清楚,加强说服力。3.正面论述:(生亦……有所不辟),反面论述:(如使……有不为也)。4.排比:增强语言气势,增强感情色彩。一、重点字词句1.通假字(1)故患有所不辟也通,意思为:______(2)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通,意思为:______(3)所识穷乏者得我与通,意思为:______________通,意思为:____________辟避躲避辩辨辨别得德这里是感激的意思与欤语气助词能够用来2.古今异义(1)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古义:今义:能够(2)非独贤者有是.心也古义:今义:判断动词,是(3)一箪食,一豆.羹古义:今义:豆子(4)是亦不可以已.乎古义:今义:已经代词,这样的古代一种木制的盛食物的器具停止,放弃古代的一种量器(5)万钟.则不辩礼仪而受之古义:今义:计时器具(6)万钟于我何加.焉古义:今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东西或数目合在一起3.词类活用动词作名词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原意为:生存,句中意为:。益处可以获得生存的手段得到,拥有4.一词多义(1)得①二者不可得.兼②故不为苟得.也③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2)是①非独贤者有是.心也②是.亦不可以已乎取得获得这种这种做法所以5.重点实词(1)故.不为苟.得也故:苟:(2)故患.有所不辟也患:(3)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如使:甚:(4)贤者能勿丧.耳丧:(5)乞人不屑..也不屑:(6)妻妾之奉.奉:(7)此之谓失其本心..本心:苟且祸患,灾难假如,假使超过,胜过丢掉因轻视而不肯接受侍奉天性,天良承接连词,连接两个动作6.虚词意义及用法(1)而蹴尔而.与之________________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2)于所欲有甚于.生者万钟于.我何加焉(3)与所识穷乏者得我与.呼尔而与.之转折连词,却比对于“与”通“欤”,语气助词给为了(4)为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由是则可以辟患而有不为.也(5)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接受做连词,表示假设关系,可译为“如果”“那么”7.重点句子翻译(1)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如果这两样东西不能同时都具有的话,那么我就只好牺牲生命而选取大义了。(2)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与?是为了住宅的华丽,大小老婆的侍奉,所认识的贫穷的人感激我吗?(3)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用脚踢着(践踏或踩过的东西)给别人(人家)吃,乞丐也不愿意接受。(4)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从前(有人)为了(道义)(宁愿)死也不愿接受(别人的施舍),如今(有人)却为了让所认识的穷困贫乏的人感激他们的恩德而接受了它。二、文意理解与探究1.(2015·云南)本文开头从“鱼”和“熊掌”说起,有什么好处?作者用“鱼”比喻“生”,用“熊掌”比喻“义”,通过类比,形象生动地引出了本文的中心论点——舍生取义。2.(2015·辽阳模拟)“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中的“是心”指的是什么?(用原文语句回答)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3.(2015·锦州模拟)“此之谓失其本心”中的“此”指的是什么?(用原文回答)(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妻妾之奉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4.(2015·鞍山模拟)孟子认为人之“所欲有甚于生……所恶有甚于死”。他通过哪三个取舍论证了“义”和“不义”的存在?鱼和熊掌的取舍、箪食豆羹的取舍、万钟(丰厚的俸禄)的取舍。5.(2012·兰州)简要概括文段中阐述的观点。人不能为了获取高官厚禄而舍弃“礼义”。6.(2015·营口模拟)文章阐明了“义”的重要性,你认为今天还有坚持“义”的必要吗?为什么?示例:有必要。孟子的“义”告诉我们,做人要有舍己为人的精神。7.(2015·大连模拟)孟子提出了“鱼和熊掌不可得兼”的问题和应当“舍生取义”的观点。在当今社会,面对人生的各种考验,我们应如何处理好“舍生取义”和“珍爱生命”的关系?请举例说明。示例:生命诚可贵,正义价更高。在生与死的考验面前,我们应该舍生取义。如刘胡兰,在敌人的铡刀面前,决不吐露党的秘密,用青春传承了舍生取义,用无畏谱写了英雄赞歌。8.(2013·黔西南)古往今来,舍生取义的仁人志士很多,请举出一个人物,并简要概括其事例。如:①鲁迅先生,用过100多个笔名,与敌人斗智斗勇,既保全了自己,又和敌人进行了坚决的斗争,捍卫了正义和真理。②湖北青年周冲,为了营救被卡悬空的女童,急中生智,巧妙借助防护栏,冒着生命危险,用顽强的毅力托举女童,展示了平民英雄的正义。
本文标题:2020中考语文专题复习-第1部分-重点文言文梳理训练-第十八篇《鱼我所欲也》课件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4657266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