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创业/孵化 > 在校生活需要注意的几点卫生常识
在校生活需要注意的几点卫生常识一、减少流行性感冒等呼吸道疾病的建议1.每天注意教室定期开窗通风。通风的目的是要降低单位空间内微生物的含量——也就是采用稀释法除菌。如果上课时是关门窗的,则建议下课时开门窗,放学后打开门窗通风。冬春季要防止开对流风,以免感冒。教室、办公室搞卫生时提倡湿式擦拭、清扫,防止尘埃飞扬。细菌病毒等微生物停留在环境物体表面,通过桌椅面的擦拭和拖地,可以去除部分微生物——机械除菌法。一般来说用清水擦拭或拖地就可以了,如果在某个班级出现疾病流行时,在病人转移后,应加强通风,并做好终末消毒。可以采用含氯的消毒液擦拭和拖地,消毒对象包括:室内地面、墙壁,门把手、楼梯及其扶手,场所内的各种物品表面。桌布和拖把用后都要保持清洁干燥。2.预防感冒流行,对个体的建议。建议师生在每年的10月下旬,去疾病控制中心自愿接种季节性流感疫苗,以预防或减少个体冬春季的感冒发病率。一旦出现发热、呼吸道症状要自我隔离,外出一定要戴口罩,要及时上医院治疗,必要时卧床休息,不要带病上班或上学,以避免病情加重或局部疾病传播蔓延。另外勤换衣服,勤剪指甲,勤理发,也可以减少身上的细菌携带量。3.要做到勤洗手。感冒等呼吸道疾病不仅是个呼吸道近距离飞沫传播的疾病,而且它还可以通过间接的接触传播,譬如咳嗽、喷嚏喷出的气溶胶病毒等颗粒可落在桌面、本子、电脑键盘、鼠标等表面,我们的手接触这类物体表面,就沾染上病原微生物,不洁的手去揉眼睛、鼻子、嘴巴,而获得感染。所以要做到人人勤洗手。首先,学校要有完善的洗手设施,包括配有足量的、合适的洗手龙头,采用流动的水洗手,水池旁张贴正确洗手的6/7步洗手图,放有洗手液和一次性使用擦手纸。洗手龙头建议采用非手拧的、肘开式洗手龙头,可以减少共用龙头开启时的交叉感染及洗后的二次污染;每个洗手间的水池旁建议张贴正确洗手7步洗手图,让大家对着图正确洗手;洗手必须有洗手液或肥皂,这样,在手的表面涂满皂液泡沫,通过双手用力搓揉,使细菌与皮肤脱壳,流水一冲,手上的细菌就被冲走了。我们做过实验,清水洗,洗手前后,单位面积手上细菌的量几乎没有减少,而采用6/7步洗手,用肥皂或皂液洗手,洗手后细菌减少90以上。共用区不推荐用肥皂,因为潮湿的肥皂上会张很多细菌,变成一个污染源,有调查显示,1克污染的潮湿肥皂细菌培养有106个细菌;洗手后要用一次性擦手纸擦干双手。为了便于管理,可以把洗手液和擦手纸放在每个教室里。其次,学校要作洗手宣传并教会师生如何正确洗手。要掌握洗手指征,除了饭前便后洗手外,在擦拭鼻涕后、做眼保健操前、上完体育课后,收完作业本后、搞卫生后等,均要洗手。4.要养成课间适量喝水的习惯。每个人每天需要8杯水,而师生又有朗读和体育课等,更需要补水。因此,建议,师生养成课间喝水习惯,不但对预防感冒有好处,对预防尿结石也有好处。二、要注意饮水机卫生:为减少桶装水的二次污染,饮水机应定期清洗消毒。新购的桶装水卫生监测是合格的,怎么会遭污染呢?因为饮水机是利用大气压力原理工作的,有多少水流出就有多少等量体积的空气进入桶内形成负压保证出水顺畅。即使在清洁环境里每立方米空气中也约有4000个细菌。桶装水一旦装到饮水机上,空气中的细菌随空气进入密封的水桶内,桶装水成了细菌温床,不断繁殖,影响饮水者的身体健康。如果有一桶水,本身是卫生合格的,但是在第二天,第三天的使用过程中,随着空气的进入,带入的细菌不断繁殖,在第四天,第五天,水质就受到了污染。这是饮水机特点所决定的,是这个行业都存在的问题。解决之道:对饮水机定期清洗消毒。建议:饮水机要尽可能避光放置。桶装水开封后贴上开封日期,尽快饮用,久置不用的要废弃,例如,学校放假后开学,要把原来的余液桶取下,并对饮水机进行消毒,再装新水桶。另外,为了保证喝上纯净卫生的饮用水,饮水机要经常清洗消毒。饮水机的消毒在夏天一般为每个月1-2次,在冬季则为每月一次即可。三、要注意空调卫生:空调滤网如果不很好地清洁维护,不但会影响制冷或制热效果、致耗电增加,而且会是一个污染源,有引起局部暴发感染的隐患。空调的滤网和叶片很容易积垢,空调若常年不清理,上面积满了灰尘不说,有的甚至还有霉菌生长,一旦开启,从送风口里会冲出一股带有灰尘的味道。一般情况下,空调的制冷或制热单个使用时段,至少清洗2—3次。譬如空调制冷开机前清洗一次,开机中间时段清洗一次,关机时清洗一次,这样比较合理。有时空调关机时,经过一次保养、维护、清洗等工序的大清理,空调机套上机罩,下次开启比较干净,过滤网亦洁净,这时把下一次开机前的一次清理免除。四、其它个人卫生建议:预防龋齿,要勤刷牙漱口,包括在校进食(就餐、喝奶、吃水果后)也要及时漱口或刷牙。
本文标题:在校生活需要注意的几点卫生常识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4658619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