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资本运营 > 中小学英语教学衔接问题及对策研究
中小学英语教学衔接问题及对策研究鄞州区高桥镇中学负责人:程玉根中学一级英语教师高桥镇中学其他成员:杜文波中学高级英语教师高桥镇中学杨梁萍中学一级英语教师高桥镇中学汪晓峰中学一级英语教师高桥镇中学彭诗文中学一级英语教师高桥镇中学张秀丽中学二级英语教师高桥镇中学杨琴中学二级英语教师高桥镇中学郑波中学二级英语教师高桥镇中学杨琪小学高级英语教师高桥镇小学孟贇维小学一级英语教师高桥镇小学陈迪辉小学一级英语教师高桥镇小学丁燕燕小学一级英语教师高桥镇小学毕维嫩小学一级英语教师高桥镇小学洪君珍小学一级英语教师高桥镇小学杜健巧小学一级英语教师高桥镇小学周怡小学二级英语教师高桥镇小学2009年9月--22摘要研究背景《国家英语课程标准》实施以来,初一新生英语成绩两极分化现象过早出现。原因是多方面的,如中小学英语教材知识体系相互脱节,中小学英语教学各自为政,这些因素严重阻碍了中小英语教学的衔接。针对现状,采用“教师结对”等对接模式,探究中小英语教学衔接问题及对策研究,共同促进中小英语教学的顺利进展。研究内容1.探究课题对接模式:组织中小学英语教师两两结对,提出要求,制定计划,定期相互走访研讨,促进互帮互学。校领导对结对活动的具体开展给予支持、指导和监督,并将此纳入教师年度业务考核。2.研究衔接问题对策:把中小学英语“教材、教法、学法”等方面的衔接问题作为切入点,通过“上课、说课、评课、研讨”等教研活动,找出衔接问题,分析原因,探究对策,寻找突破口。3.研究学生自主学习策略:编写校本衔接教材,为六年级学生入门七年级英语做好衔接准备。研究过程1.准备阶段:中小学两校先后召开课题论证会和开题仪式,为课题工作的具体开展作好准备。2.实施阶段:每月定期开展中小学相互到对方学校开展“上课、听课”等教研活动,探讨衔接问题,研究衔接对策;开展问卷调查和数据统计分析;在撰写课题论文的同时,合作编写校本衔接教材。3.展示阶段:先请示专家评审校本衔接教材,并申请在全区推广使用《中小学英语衔接与训练》。研究成果1.结对模式搭建了平台。“教师两两结对”等对接模式为中小学合作开展校本教研搭建了平台,发挥中小学英语教学骨干教师“传、帮、带”的作用,促进了中小学英语教学教研的连贯性、一体性和发展性。2.衔接对策取得了收效。教材:整合中小学英语教材,中小学通用重点黑体词汇共有300个,小学语法教学内容与范围涉及到了七年级的内容与范围。语音:分阶段,多手段,在语流中渗透语音、语调教学。词汇:缓起步、重复习、慢加速,利用“超前集中识词法”有效地促进了听说读写的顺利进展。语法:隐性原则、意义先行原则和适量原则,强调语言习得。课堂教学:教学模式“任务链型”、教学过程“活动化”、语言实践“小组化”,引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3.校本教材架设了桥梁:《中小学英语衔接与训练》为学生提供了基础知识和基础技能的衔接与训练,实现小学与初一英语基础知识和基础技能的有效对接,也有助于初一新生加强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本课题在鄞州区第十二届(2007-2008)教育科研优秀成果评比中荣获一等奖!初步结论三年来,在两校领导的指导与协调下,经过课题组全体成员的共同努力,我们的课题研究达到了预期目标。但是,我们的衔接研究只侧重六年级和七年级这两个层面,还必须扩展到整个中小学阶段,这样的研究才是完整的。另外,在课题的后续研究中,我们将穷尽集体的智慧,继续修订、补充和完善校本衔接教材,力争在全区中小学范围内推广使用!--23目录主报告一、研究背景………………………………………………………………………………..5(一)中小学英语教学衔接问题的提出………………………………………………5(二)市内外英语教学衔接问题的研究………………………………………………5(三)中小学合作研究衔接问题的条件………………………………………………5二、研究目标………………………………………………………………………………..6(一)促进中小学英语教学的整体性和一体化……………………………………..6(二)探究中小学英语教学的衔接点和突破口……………………………………..6(三)开发中小学校本教材的自主性和创新性……………………………………..6三、研究内容……………………………………………………………………………..…6(一)教材的衔接问题与对策………………………………………………………..…61.语音教学的衔接问题与对策……………………………………………………….72.词汇教学的衔接问题与对策……………………………………………………….83.语法教学的衔接问题与对策………………………………………………………10(二)教法的衔接问题与对策………………………………………………………….111.任务型教学设计模式——组织学生参与交际……………………………………112.活动化课堂教学过程——鼓励学生展示自我…………………………………..123.小组化语言情境实践——引导学生合作探究…………………………………....12(三)学法的衔接问题与对策………………………………………………………….131.加强集体备课,关注课内预习指导………………………………………………132.反思课堂教学,增加课外学习辅导………………………………………………143.建立多元评价,确保学生获得成功………………………………………………14--24四、研究成果………………………………………………………………………………16(一)对接模式为中小学英语教学搭建了衔接的平台………………………..…16(二)衔接对策为中小学英语教学取得了良好的收效………………………..….16(三)校本教材为中小学自主学习架设了过渡的桥梁…………………………..18五、研究结论………………………………………………………………………………19(一)实际应用价值……………………………………………………………………..19(二)理论创新意义…………………………………………………………………..…19(三)问题与思考……………………………………………………………………..….20参考书目……………………………………………………………………………….…20随本附件一、课题的组织管理……………………………………………………………….21二、课题研究大事记……………………………………………………………….22三、问卷调查与统计(共8篇)............................................................................23四、课题论文的发表(共8篇)……………………………………………….…45五、相关论文的证书……………………………………………………………….71六、课题获奖及证书(共10项)………………………………………………...75--252005年全国中小学全面实施《英语课程标准》以来,小学英语教学成为起点,初中英语教学是在小学英语基础上的延续和提高,两者彼此独立又相互联接。现在,在六、七年级的英语教学实践中,存在着衔接方面的主要问题是:中小学英语教学存在着各自为政的现象,教育教学管理相互脱节;小学与初中英语教材脱节、知识内容跳跃大,七年级新生面临许多英语学习的困惑,他们的英语成绩两极分化现象过早出现。针对问题,中小学外语组采用“教师结对”等对接模式,共同探究“中小学英语教学衔接问题及对策研究”。一、研究背景(一)中小学英语教学衔接问题的提出众所周知,小学英语是初中英语的起点,初中英语是小学英语的延续和提高。近年来,初一新生英语成绩两极分化现象过早出现。原因是多方面的,如:中小学英语课程内容脱节、教学目标、教法和评价方式不一致,导致小学生进入初中学习英语时,出现了严重不适应的情况。另外,长期以来,中小学英语教学存在着严重的各自为政,教育教学管理相互脱节的现象。这些因素严重阻碍了中小英语教学的协同发展。针对现状,中小学外语组采用“教师结对”等对接模式,定期开展协作交流,共同探究英语教学衔接问题及对策研究。(二)市内外英语教学衔接问题的研究目前,市内外都非常关注中小学英语教学衔接方面的研究,大家从不同角度分析和探讨了衔接问题的方方面面,得出的结论主要是有关“教师、学生、教材、教法、学法、情感、态度、价值观和评价”等方面的理论性的衔接对策,很难具体操作,也没有可行的研究模式。我市还缺乏有关中小学英语衔接教学的成功经验,有关学生自主学习策略的研究更有待深入。(三)中小学合作研究衔接问题的条件从本校实际情况出发,争取中小学两校一河之隔等便利条件,中小学外语组定期开展协作交流,共同探究英语教学衔接问题及对策研究,从中小学英语“教材、教法、学法”等三方面的衔接问题作为该课题的切入点,通过“上课、说课、评课、研讨”等教研活动,找出衔接问题,分析原因,探究对策。在众多衔接问题中,我们着重探究“学生自主学习策略的指导”。针对小学与初中英语教材脱节、知识内容跳跃大的现实,我们合作开发校本衔接教材——《中小学英语衔接与训练》,实现小学与初一英语基础知识和基础技能的有效对接。二、研究目标--26(一)促进中小学英语教学的整体性和一体化《英语课程标准》(以下简称《标准》)体现了中小学英语教学整体性和一体化的思想,小学英语教学是中学英语教学的基础,中学英语教学又是小学英语的深入和扩展,两者彼此紧密相连。然而,中小学英语教学一体化体系能否形成,中小学英语教研一体化能否实现,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中小学领导和教师对新课标的执行能力和对教材的使用水平。为此,我们采用“教师结对”模式和其他有效对接途径,为研究中小学英语教学的整体性搭建平台,增加中小学领导与教师之间的往来、沟通,同时增进情感、互信和友谊,共同打造九年一贯制中小学和谐校园,真正实现两校教研合二为一。(二)探究中小学英语教学的衔接点和突破口本课题所界定的“中小学”主要是指九年制义务教育六年级和七年级,从中小学英语教材、教法、学法、评价等方面的衔接问题作为该课题的切入点,借助本课题的实施,我们中学英语教师身体力行,深入到小学英语教学的实践中,通过“听课、上课”,“身临其境”地了解到小学生学习英语的进程、内容和方法,“切身体会”地感悟到小学生学习英语进程中遇到的困难和困惑。再通过“说课、评课”等教研活动探究中小学英语教学衔接点和突破口,采取具体措施改进教法,激发学生听说英语的兴趣,确保六年级学生毕业前掌握好最基本的英语基础知识,为他们进中学后能顺利地学习英语做好衔接准备。(三)开发中小学校本教材的自主性和创新性为避免初一学生英语学习两极分化过早过快,我们编写学生自主学习英语校本衔接教材。本书着力解决三方面的问题:①针对小学与初中教材脱节、知识内容跳跃大的现实,为学生提供知识过渡桥梁和阶梯,实现知识有效对接;②针对课程难度陡然上升情况,为学生提供必要的思维训练与学法指导,让学生的思维和自主性得以提升;③针对课堂模式差异较大、学生的心理难以跟进和调适的现象,为学生做好必要的铺垫与准备,使学生的学习方法、学习习惯和学习策略有实质性突破和创新。三、研究内容(一)教材的衔接问题与对策在课题研究的准备阶段(2006年9月——2007年1月),组织中小学部分英语教师两两结对,采用“走出去、请进来”的模式,定期开展“上课、说课、评课、研讨”等教研活动。接着,组织课题组全体成员通读了小学英语教材(PEP)和初中英语教材(Goforit)以及《标准》的整体设计目标要求,我们获得了对中小学英语教材教学内容编排体系的初步认识。小学英语教材(PEP)与初中英语教材(新目标)之间没有遵循教材编写循序渐进的原则进行衔接,中小学教材知识体系跨度大,它们之间缺失了知识体系直线排列和螺旋排列相结合的原则,结果导致了中小--27学英语教学内容相脱节,也阻碍了《标准》二级目标向三级目标的顺利过渡。由于英语基础知识内容重复的间隔时间长,许多最基本语音、词汇、词法和日常用语早已被遗忘,重新再学,只能从零开始。现在,在初一段普遍出现这一现象:英语学得慢的跟不
本文标题:中小学英语教学衔接问题及对策研究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4658967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