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临时分类 > 情境四-老年时期常见心理问题及处理
情境四老年时期常见心理问题及处理主讲人:袁枫健康管理教研室老年心理学目录•子情境一情绪的“杯具•子情境二空巢!空巢!•子情境三当白发人送黑发人•子情境四我没有用了!•子情境五远亲不如近邻?•子情境六“不好相处”的老年人•子情境七我能否看到明天的太阳•子情境八难以启齿的闺房之乐子情境一情绪的“杯具”PART01引导案例PART一、现实情境•引导案例:母亲的情绪P83•参与式学习•互动讨论话题1:老人的不良情绪有哪些?•互动讨论话题2:如何帮助老年人调节不良情绪?二、理论依据•1.焦虑•2.抑郁•3.悲伤•4.愤怒•5.厌恶二、理论依据•1.焦虑•神情慌乱、坐立不安——焦虑•焦虑是指个体的内心感受到的紧张不安、预感到似乎要发生不利情况而又难以应对的消极情绪体验。二、理论依据•1.焦虑表现:•生理症状,包括头晕心慌、胸闷气短、手脚出汗等;•认知症状,包括担心受伤或大难临头;•情感症状,包括紧张难安、精神痛苦;•行为症状,包括不知所措、行为退缩。二、理论依据•1.焦虑诱因:•突然发生的急性应激(心理应激理论详见本情境子情境三)、长期存在的慢性应激或重要的心理需要得不到满足等;•但也有部分老年人的焦虑体验因为并没有明确的对象和具体社会心理诱因,而不被家人或朋友所理解。二、理论依据•1.焦虑表现形式:•整日提心吊胆、不安和担忧、精神痛苦、心烦意乱、脾气急躁、伤心落泪,容易被误认为其他的情绪问题。•焦虑的老年人多数眉头紧锁、表情慌张、在屋内来回走动、坐立不安且难以平静。•处于焦虑情绪中的老年人、甚至有时会全身发抖、身体运动功能不协调,导致在走动过程中频繁碰撞物品或在做事过程中反复出错。•焦虑状态的生理症状和体征如4-1所示。二、理论依据•1.焦虑表现形式:二、理论依据•焦虑情绪——焦虑障碍•(焦虑自评量表见附录1)二、理论依据•知识链接•常见焦虑障碍的定义P85•(1)惊恐障碍:在一段特定时期内突然发生强烈的担忧、害怕及恐惧,并常伴随着即将死去的感受。发作时常有呼吸困难、心悸、胸痛或不适、梗阻感或窒息感、害怕即将发疯或失去控制等症状。•(2)广泛性焦虑指持续3个月(DSM-IV为6个月)以上的多数日子中,伴有下列症状和体征,即运动性紧张增加(疲乏、颤抖、坐立不安、肌肉紧张);自主神经系统兴奋(呼吸急促、心率加快、口干、手冷、头昏),但无惊恐发作;警觉增高(神经紧张感、易惊跳、注意缺损)。二、理论依据•知识链接•常见焦虑障碍的定义P85•(3)社交焦虑障碍(社交恐惧症):其特征是暴露于某些类型的社交场合或工作情境时会触发临床明显的焦虑,常导致畏避性行为。•(4)场所恐惧症:对某些地方或情境焦虑或畏避,害怕在此地方或情境一旦发生惊恐发作或惊恐样症状,会逃脱困难(或令人困窘)或得不到救助。•(5)特殊恐惧:对某种特殊物体或场景的恐惧,如昆虫、鼠、蛇、高空、黑暗、雷击等。二、理论依据•知识链接•常见焦虑障碍的定义P85•(6)强迫症:以强迫思维、强迫行为或二者兼存为特征,造成患者显著苦恼或社会功能受损,但症状并非由药物或躯体疾病所致。•(7)一般医学状况造成的焦虑障碍:有着显著焦虑症状,并可断定是一般医学状况的直接生理后遗症。•(8)物质所致的焦虑障碍:有着显著焦虑症状,并可判断是药物滥用、临床用药、暴露于毒素的直接生理后遗症。二、理论依据•2.抑郁•抑郁是人们常见的情绪体验之一,表现为沮丧失望、缺乏愉快感和自信心、对人和事物的兴趣下降等。二、理论依据•2.抑郁•在抑郁情绪影响下的老年人,会在面对问题时倾向于悲观消极,在遇到挫折时多将责任归于自身原因,时常感觉到生活缺乏趣味和意义,日子变得缺乏生机甚至没有希望。二、理论依据•2.抑郁•现代科学研究证明,所有情绪的产生都是认知过程、环境刺激和生理改变相互作用的结果,抑郁也不例外。二、理论依据•2.抑郁每个人对于自身和外界的看法决定着抑郁情绪的产生与否。多数人都能理解,如果我们认为自己是健康的、成功的、受人尊重和喜爱的,那么发生抑郁的可能性就很低;如果总觉得自己乏善可陈,无足轻重,那么抑郁情绪肯定会在某个适当的时刻找上门来。二、理论依据•2.抑郁老年群体对于外界环境的适应能力在逐渐下降,由较为有害的环境变化或精神刺激所引起的负性情绪体验中最常见的就是抑郁,这种情况下抑郁体验折射的是老年人内心的无助和无望感。•(抑郁自评量表见附录2)二、理论依据•3.悲伤•悲伤具有悲痛、哀伤之意,是多数高级哺乳动物所共有的情绪体验,而人类的悲伤情绪在形式和内容上最为丰富。抑郁——具有消极和无望的意味悲伤——强调的是丧失和痛楚•抑郁具有消极和无望的意味;•悲伤强调的是丧失和痛楚;•处于悲伤情绪的人,把注意力投注到自己所失去的人或事物;•处于抑郁情绪中的人,往往对包括自己在内的人和事物都不甚关注;•悲伤的人体验的是生命中难以割舍的丧失;•抑郁的人体验的是生命中无穷无尽的绝望。二、理论依据•3.悲伤•老年群体的悲伤情绪——失去至亲——孤苦伶仃、凄惨无比——没有了你,我可怎么办?•极度的悲伤带来的负性体验,一方面来自于对失去的人和事物的珍视态度,另一方面也来自于对自身未来的担忧和顾虑。•普通悲伤,如亲密关系的中止(失恋、离婚)、重大的财产损失(被窃、投资失败)、长期的病痛折磨及中等程度的丧失(宠物丢失及死亡)等。二、理论依据•3.悲伤•对老年群体而言,慢性疾病是导致悲伤的另一个重要原因,高血压、糖尿病、心脑血管疾病及各种肿瘤是老年身心健康的主要杀手。二、理论依据•3.悲伤•失去宠物所带来的悲伤情绪。很多人在家中饲养猫、狗和鸟类等各种各样的宠物,在得到快乐的同时也与宠物建立起良好的情感联系。二、理论依据•4.愤怒•愤怒是当个体的需要不能得到满足或有目的的行动受到挫折时所引起的紧张而不快的情绪体验,包含敌对、怒意、委屈不平等综合感受。•生活中的任何挫折和不满都会引起人们的愤怒情绪,特别是自我保护能力明显不足的弱势群体,更易于体会到不时发生的愤怒。二、理论依据•4.愤怒•老年人的愤怒多来自于观念与时代相脱节的问题,在日常生活中可以经常听到老年群体对社会风气、生活环境及时尚潮流的负面评价,而且这种激烈的讨论往往带有强烈的愤怒情绪。二、理论依据•4.愤怒•内容多集中于年轻人道德体系的失败、社会对老年人权益的漠不关心、持续上涨的物价及人心不古的产品质量等。二、理论依据•4.愤怒•为什么老年有愤怒情绪?•多数老年人的认知观念逐渐趋于保守和固化,而且老年人对社会环境变化的接受和适应能力普遍偏低。•老年群体习惯用过去时代中的优点与当前时代中的缺点进行比较,或通过放大过去时代个别的优势,以证明当前时代存在普遍的劣势。•当然也不排除部分老年人在生活中长期体验到挫折和不如意,其愤怒情绪是由外界环境刺激和应激性事件所造成的。二、理论依据•5.厌恶•厌恶是人类在认知过程中对人或事物作出负面评价之后所表达出的一种情绪,其态度体验集中于反感、憎恶和拒绝。二、理论依据•5.厌恶•人们每天都会对不同的事物作出负面的认知评价,当然也会自觉或不自觉地表达出对此的厌恶。老年人对于外界信息的接受能力弱于其他年龄人群,在形成对人和事物的观念过程中,收集到的准确信息往往并不足够,但据此形成的看法和偏见会使老年人很容易生成负面印象,厌恶之情也溢于言表。•或者老年人正处于某种生活事件的折磨之下,他人无意间提起一些相关的话题时,直接触发该老年人内心的痛处,于是强烈地对自身体验的负性情绪也以厌恶的方式表达出来,在医疗机构的老年病房中会经常遇到此类问题。三、常见误区•(一)人生应该只追求正性情绪,而排除负性情绪•负性情绪也是有其正性的功能的。举例!!!•消极情绪在一定条件下,反而是利于个体生存和发展的必要条件。这也就是为什么许多条件优秀、从未经历过挫折和情感痛苦的人,在面临突然的精神打击之时会身心崩溃、无法应对的根本原因,所以负性情绪是人生所必须要经历的体验,而且人们可以从中汲取很多的经验和财富。三、常见误区•(二)老年人情绪低落就是得了抑郁症•抑郁问题按照对健康的损害程度及主观感受,可由轻至重分为抑郁情绪、抑郁状态及抑郁障碍。•抑郁情绪特指的是正常人因具体明确的社会心理因素所导致的一过性或短暂的抑郁体验,症状虽然丰富,但对工作生活无严重和持续的影响,通过家人及朋友的理解、关心和支持,多数情况下可以自行调节并恢复健康状态。三、常见误区•(二)老年人情绪低落就是得了抑郁症•抑郁症是抑郁障碍中的主要类型,属于精神疾病的范畴,其核心特征是破坏人的社会功能,使其生活自理能力、工作操作能力及人际交往能力均呈现出全面下滑的趋势,甚至导致人的自伤、自杀行为,所以抑郁症必须依靠专业的治疗和干预方有可能得以改善。•抑郁状态,是介于抑郁情绪和抑郁障碍之间的一种情绪状态,具有绝大多数抑郁障碍的症状表现,但社会功能受损情况不明或不甚严重,未见自杀意念及行为,通过社会心理支持有一定改善的可能。四、处理建议•(一)处理原则•(1)加强科普宣传教育•(2)早期识别和处理•(3)超出心理问题范畴的情绪障碍须进行专业干预四、处理建议•(二)处理方法•1.预防远胜于治疗开展科普宣传和专业知识讲座与媒体进行深度合作,借助电视、报刊和网络等多种形式对情绪的心理学知识加以普及让老年人的子女、亲友及照料者能从多种渠道对负性情绪增进了解。•这样就有可能在加深理解的前提下,有效地、及时地对老年人的情绪状态加以掌握,达到先期防控的目标。四、处理建议•(二)处理方法•2.加强老年人的情绪自我管理•老年心理工作者也应当对老年群体展开系统、专业的培训,在教授情绪识别的知识的同时,应着重引领老年人掌握对自身情绪的管理。内容:情绪的自我觉察能力、自我调节能力、自我激励能力和对他人情绪的识别能力。•培训的最低目标是使老年群体学会适当表达情绪和合理宣泄情绪,这样才不至于使问题走向更为严重的境地。五、后续思考•(1)情绪问题和情绪障碍的区别是什么?•(2)如何进行自我的情绪管理?必读概念•(1)负性情绪又称消极情绪或不良情绪,是指人类个体由于内外环境因素的影响而产生的,使人感受到不快、不满的态度体验。负性情绪往往对人的认知功能和行为反应具有负面的影响,常见的有焦虑、抑郁、愤怒、沮丧、悲伤、痛苦等。•(2)应激是机体受到各种内外环境因素及社会心理因素刺激时,所出现的全身性非特异性适应反应。所有能引起应激反应的刺激因素统称为应激源。同时,应激也是在出乎意料的紧迫与危险情况下所引发的情绪高度紧张状态。必读概念•(3)生活事件:指人们在日常生活中遇到的各种社会生活的变动,如结婚、离婚、生子、升学、就业、失业、破产、意外损伤和亲友的疾病、亡故等。生活事件包括了正性与负性两方面的身心影响,不单独指对人有负面影响的事件。•(4)焦虑状态:是介于焦虑情绪和焦虑症之间的一种状态,比焦虑情绪重而较焦虑症轻。焦虑状态有明显的焦虑情绪,伴有睡眠障碍及些自主神经功能紊乱的症状。但这些症状一般时间较短,可有一定的诱因,而且波动性强,富于变化,通过自我调节可一定程度地得到缓解。必读概念•(5)情绪管理:是指通过对自身及他人情绪的认识、协调、引导、互动和调节,充分挖掘和培植自身情绪智商、培养理性情绪的掌握能力,从而保持良好的情绪状态,并由此对人际关系施加良性影响。生活中的情绪管理就是用正确的方式、方法,认识、了解自己的情绪,加以调整和放松的过程,是人完善自己,处理良好人际关系的必备技能。子情境二空巢!空巢!PART01引导案例PART一、现实情境•引导案例:一个空巢老人的自白•参与式学习•互动讨论话题1:空巢现象是怎么发生的?•互动讨论话题2:空巢老人可能会出现什么样的心理问题?二、理论依据,描述的是众小鸟长大后离巢而去,只留下老鸟孤苦无依的凄凉情景。二、理论依据•一般意义上的空巢老人,多指离开工作岗位、生活以居家为主、子女距离较远或无法照顾的老人(包括丧偶独居或夫妇双居)。•而从20世纪70年代起,“空巢期”这一名词在美国被广泛应用,主要用于定义子女离开家庭后父母独自生活的时间阶段。二、理论依据•空巢综合征:•空巢状态下的老年人,因与子女相见时间少
本文标题:情境四-老年时期常见心理问题及处理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4659008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