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视听语言——剪辑王立明学习目的•视听语言是电影依托视觉与听觉两种器官,用声音和影像的综合形态进行思想、情感的交流,交际与传播。《视听语言》这门课通过教学可使学生了解镜头组接及声画结构的技巧和理论,掌握视听语言基础知识,建立正确的电影思维方式,并培养其鉴赏、分析影片的能力。并结合以前学过的剪辑软件,通过实践完成一段影片的剪辑。•视听语言,顾名思义是指由“视觉”与“听觉”两方面综合而成的一套“语言系统”,是对影片中画面、声音艺术表现形式的总称。•“视听语言”如同文学一样,也拥有自己的单词,造句措辞,语性变化,省略,规律和文法,运用它可以讲述一个完整的故事。经过前人的摸索与实验,当今的视听语言已经形成一套成熟的艺术表现手段。什么是视听语言?现代视听艺术的代表——电影二十世纪伴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诞生了艺术的奇迹:电影、电视。它第一次、也是终于实现了艺术家千百年的梦想:使艺术走进了人类的每一个家庭。“文化学”学者曾这样概括:二十世纪以前的人类是“文字的一代”,二十世纪的人类是“影像的一代”。电影的视听语言要素•影像、声音、剪辑。──波布克(《电影的元素》)•影像、声音、剪辑三者之间的关系:电影是视、听结合的艺术,它首先是“视”,即“影像”,然后是“听”,即“声音”,而这些“视”、“听”(影像、声音),最后需要通过剪辑才能构成一部完整的电影。•影像:除了演员的表演、物体的造型之外,影像构成的主要元素有:构图、景别、角度、运动、照明、色彩。•声音:语言、音响、音乐。•剪辑:影像剪辑、声音剪辑。影像剪辑是剪辑中的主要内容。影像剪辑主要包括:光学技巧转场剪辑、无技巧转场剪辑。剪辑除了将影像、声音的素材组织成一部电影之外,剪辑还能创造出“1+1=3”的“蒙太奇效果”。电影视听语言——影像一、影像结构的基本单位——镜头。影像是通过一系列镜头展现的。一部故事片一般由400—800个镜头组成。二、如何划分一个镜头?①(从拍摄角度讲):镜头是拍摄过程中,摄影机的马达开动至停止这段时间内被感光的胶片;②(从剪辑角度讲):镜头是剪两次与接两次之间的那段胶片;③(从观众角度讲):镜头是两个镜头之间的那段胶片。三、影像构成的元素主要有哪些?影片镜头分析1、这段影片有多少个镜头?2、分析这段影片的影像、声音、剪辑的关系及表达的意境。《海上钢琴师(TheLegendOf1900)》1、构图2、景别3、角度4、运动5、照明6、色彩三、影像构成元素1、构图——构图的三原则①美学原则;②主题服务原则;③变化原则;其中美学原则、主题服务原则是就单个画格的构图而言。而变化原则则是就整个一部影片的构图而言。构图的美学原则•美学原则——就是要具有视觉上的美感,使人看起来舒服,看起来好看。•“拍什么?”和“怎么拍?”光线、色彩、影调层次、虚实对比、远近对比、大小对比,高低对比等等。我们仅从创作的角度讲几个应该注意的问题。•主体与陪体(及环境)主体大、陪体小主体前景、陪体后景主体主要、陪体次要构图具有形式上的美感,应做到以下几点:①主体不要居中。“黄金分割原则”即:1:1.618;近似值:2:3;3:5;5:8黄金比例构图②水平线不要上下居中,不要一分为二地分割画面。③色调、布光等不要一分为二的平分画面。以上三点都是从“黄金分割原则”派生出来的。④主体不要过分孤单。注意主、陪分明,不应喧宾夺主。⑥人或物的断续线不应一字排开,应高低起伏、错落有致。构图的主题服务原则•在一部影片当中,画格的构图无疑也是影片诸形式中的一种形式。而影片的主题或者说故事,才是影片中起决定作用的“内容”。形式必须为内容服务,构图也必须为主题服务。构图的变化原则以上两点“美学原则”、“主题服务原则”是就一部影片中的单个具体的画格的构图而言的。那么,对于由千万个单个画格所组成的整部影片的画格的构图而言,所要遵循的原则就是“变化原则”。电影不是照片。观众不能忍受一部构图没有变化的电影。而变化也正是电影艺术的主要特征和它的魅力之所在。一部电影的变化可谓千变万化,除了构图所表现的内容的变化外,构图形式的变化也是一种重要的变化。下面我们所讲的景别、角度、运动(摄影机运动)、照明、色彩等都属于构图形式的变化。2、景别如何划分景别?应该主要把握以下两点:①景别划分所指的对象应该是是被摄主体;②通常的作法是以画格中截取成年人身体部分的多少为划分的标准。我国古代绘画有这么一句话“近取其神,远取其势”。远景;全景;中景;近景;特写;远景:表现广阔场面的电影画面。如果画面中有人,每个人在画面中所占的比例很小。作用:1、介绍环境。2、抒情。全景:成年人的全身。作用:1、完整地表现人物的形体动作,可以通过对人物形体动作的表现来反映人物内心情感和心理状态,可以通过特定环境和特定场景表现特定人物,环境对人物有说明、解释、烘托、陪衬的作用。2、确定被摄对象在实际空间中方位的作用。中景:成年人膝盖以上。作用:表现人物的形体动作和情绪交流。近景:成年人胸部以上。作用:1、表现人物面部神态和情绪,用它可以充分表现人物或物体富有意义的局部。2、拉近被摄人物与观众之间的距离,容易产生交流感。全景、中景、近景这三类镜头在整部影片中它们所占的数量比例最大。上到人与人的交流,下到一个人的表情变化,一般都用它们进行表现。处理这些常用镜头需要注意的是:①、全景往往是拍摄一场戏的总角度。它制约着这一场戏中的所有的分切镜头的光线、影调、色调、以及被摄对象的方向和位置。所以,全景无论最后剪辑的位置,实拍的时候,都应该先拍。②、由于中景是表演场面中的常用镜头中的“常用”。所以,处理中景镜头时,要使人物和镜头调度富于变化,同时还要使构图新颖完美。所以,在一部常规影片中,中景处理的好坏,往往是决定这部影片影像成败的关键。特写:成年人肩部以上的头像或被摄对象细部的画面。作用:1、特写可以表现人物瞬间的表情、情绪,展现人物的生活背景和经历。2、特写起到放大形象、强化内容、突出细节等作用,会给观众带来一种预期和探索用意的意味。3、角度角度垂直变化水平变化平角仰角俯角正面侧面背面注意:电影中的平角是指成年人视力水平线的平角。有些影片为了达到特殊的艺术效果,便采取压低平角,即变成儿童的视力水平线的平角,甚至是动物的视力水平线的平角。•仰角——高大、宏伟感!•俯角——渺小、压抑感!•正面角度:显得庄重、正规。正面角度易于较准确、较客观、较全面地表现人或物的本来面貌。•侧面角度:显得活泼、自然。它是一部影片中用得最多的角度。•背面角度:显得含蓄、丰富。角度与景深电影镜头角度的核心是一个“视点”问题。电影镜头景深,也是一个“视点”问题。说到底,它也是一个角度问题。角度在电影中的作用:1、表现剧中人物的主观视线和人物的心理感受。主观镜头。2、表现制作者的视线,表达制作者的主观评价。3、剧中人物视线与观众的视点合一。取得观众的心理认同。4、刻划人物。5、剧作作用。4、运动•电影的运动主要由两方面组成:①、被摄对象运动。②、摄影机运动。•具体表现为以下三种情况:①、被摄对象运动。②、摄影机运动。③、综合运动。•摄影机运动的主要方式:推、拉、摇、移、跟、静止•运动在电影中的作用1、摄影机的推拉摇移跟,使影像富于变化,避免了呆板和僵化。2、增加了影片的真实感。自然界万物,主要是以动的形式存在的。所以,摄影机的运动使电影更接近生活中的自然形态。3、“运动”能造成强烈的“视觉刺激。4、摄影机的运动是实现“长镜头效果”的重要手段。而长镜头效果又可以使影片具有纪实主义作品的美学特征和艺术魅力。5、照明(光)按光的性质可分为:直射光:直射光具有发光强度高,有明显的方向性,照射物体时,明暗面对比强烈,界限分明,投影实而鲜明,而且光质较为强硬,所以,直射光又叫硬光。•散射光:光质柔和,没有明显的方向性,照射物体时,受光面与背光面之间过渡层次较多,没有鲜明的明暗交界线,光照平柔,也没有鲜明清晰的投影。因此,散射光在影视中被称为软光按光的地位和作用可分为:•主光:在拍摄一场戏或一个镜头时,表现主要光效的光为主光,即在确定被摄对象的造型形象中起主要作用的光线。主光又叫造型光。•副光:也叫辅助光,是照亮未被主光照到的背光面的光线,对主光起辅助作用,它决定景物阴影部分的质感和层次表现,帮助主光塑造形体。•轮廓光:使拍摄对象的边缘轮廓明亮的光线。轮廓光属于逆光,能勾画出被摄体的轮廓,增强立体感,空间感。•背景光:是专门用于照亮背景的光线,主要作用是使被摄体在背景中得到明显的表现。背景光可以有效地烘托主要对象,还可以表现特写的环境、时间。按光的方向可分为:•顺光:灯光高度与摄影机高度相接近、相处在同一个水平面上,光线的投射方向和摄影机的拍摄方向相一致,为顺光,也叫正面光。•前侧光:光源的投射方向和摄影机的拍摄方向成45度左右角称为前侧光或侧顺光、斜侧光。•侧光:光源投射方向与摄影机的拍摄方向成90度左右角的光线为侧光。•侧逆光:又称后侧光、反侧光,光源的投射方向和摄影机的拍摄方向成135度角左右的光线为侧逆光或者后侧光。•逆光:光源的投射方向和摄影机的拍摄方向成180度角左右为逆光,又称背面光、轮廓光。•顶光:从被摄体上方投来的光线为顶光,当光源的高度超过60度以上时就成了顶光光效,又称蝴蝶光。•脚光:从被摄体下方投来的光线为脚光,又称骷髅光、魔鬼光。6、色彩(简单讲解后面有色彩构成课)•色彩的属性①、色相:即色的属相,指色与色之间的主要区别,这是色彩的首要特征,是区别各种不同色彩的最准确的标准,又称色别。色相大致可以分为:原色、间色、复色。②、纯度:指色彩的鲜艳程度,又称艳度、鲜度或饱和度。颜色中以三原色的纯度为最高,而接近黑白灰的色为低纯度色。③、明度:是指色彩的明暗程度。也称鲜明度、亮度。七色中,黄色的明度最高,紫色最低。④、色调:指色彩外观的基本倾向。在明度、纯度、色相这三个要素中,某种因素起主导作有用,可以称之为某种色调。•根据明度,可以分为:明调:又称亮调,明暗对比以明为主,色调较淡,大量运用中性灰到白的颜色,给人以明朗、纯洁的感觉。暗调:又称低调,明暗对比以暗为主,色调较深,大量运用灰、深灰和黑色的颜色,给人以严肃、凝重的感觉。•根据软硬度,可以分为:软调:色彩差别较小,对比不强烈。硬调:色彩差别较大,对比强烈。•根据生理和心理反应,可以分为:暖色:赤、橙、黄等颜色构成的色调常与火光、阳光等联系在一起,属于暖色调。冷色:绿、青、蓝、紫等颜色构成的色调常与水、冰、阴影、夜空等联系在一起,属于冷色调。(色彩的表现及功能将在后面的色彩构成详解)四、声音声音虽然没有画面的地位重要,但如果很好的利用声音可以对画面起到承上启下、画龙点睛的作用。同时好的配乐可以给影片灵魂!在此不多讲了,看片子吧!影片欣赏《活着》导演:张艺谋演员:葛优巩俐结合我们课上讲的,分析影片中视听语言的运用!写观后感!五、剪辑•关于剪辑的含义电影最初的剪辑,是因为技术方面的原因:胶片的规格不可能是影片正好需要的长度。剪辑在英语国家中统称为Filmediting影片剪辑,德语中称为schnitt剪辑,法国称为Montage蒙太奇,虽然都表现一个共同的含义,即把两个胶片接起来,但英、德两国的含义与法国的含义仍然存在一定区别。前者把剪辑看成是技术性问题,英语中的editing的原形为edit,本意是动词编辑、编纂,而德语schnitt的原意,也是动词切割剪截裁。后者对于剪辑的理解则侧重于整体影片的功能结构方面,因为montage出自于建筑学的术语:结构。•最初的剪辑工作好像很简单,把导演要叙述的故事说明白就行了,但是经过长期的探索之后,电影创作者开始意识到,把各种状态下拍摄获得的胶片素材带换一个角度,把这一系列画面彼此有机的连接在一起的作法,会产生不同的效果。此时,视听语言便诞生了。这种剪辑方法,经常使剪辑出来的影片得到一种类似于1+12的效果。也就说,把不同的镜头组结在一起,会传达出新的含义,并且提供出一种交流感情、思想、事实的新方式。•库里肖夫为了弄清蒙太奇的并列作用,做了一项有名的镜头剪接实验。他给俄国名演员莫兹尤辛拍了一个
本文标题:视听语言-剪辑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4659666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