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企业财务 > 高考地理复习易混淆概念辨析
沧海工作室•科学概念是客观事物本质特征的概括,区别概念时,应透过事物外部现象,进而深刻地认识事物本质属性。•非同类事物的概念——寒流寒潮•海水运动──冷水流,常年性的,影响沿海岸地带,流经地区;•气候空气运动──冷气流,季节性的,影响面大。以下归纳一些同学们在答题中易混淆的概念、并对它们加以区分,希望对同学们今年高考地理冲刺阶段的复习有所帮助。请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把一些自己最易混淆的概念记在最显眼处,以时刻提醒自己!1.同质概念(两个概念在外延上完全重合。)【例1】岩溶地形──喀斯特地形【解】二者的外延,均指水对可溶性岩石进行的作用(溶蚀为主)所形成的地貌。【例2】第三世界──发展中国家【解】在外延上,两个概念所指的国家是一致的。2.从属关系的概念(一个概念的外延被另一个概念的外延全部包含。)属种关系的概念属概念次一级属概念种概念水资源水利资源水力资源陆地淡水资源水的综合效用专指水能发电冰川、河湖水、地下水河湖通航、灌溉、发电、给水、养殖、综合利用河湖水蕴藏的动能[水利枢纽工程是综合性工程]。【例3】热带雨林气候、热带雨林、热带雨林带。热带雨林气候是一种气候类型,热带雨林是一种植被类型,热带雨林带是一种自然带类型。3.交叉关系的概念两个概念的外延部分重合。如:东西方向、东经度、西经度、东西半球、东西时区。交叉关系的概念东半球东时区20°W以东~160°E以西7.5°E~180°经线例如,东11时区157.5°E~172.5°E,有的在东半球,有的在西半球。又如,东12时区在西半球。4.因果关系的概念(两概念内涵相近却不相同。)因果关系的概念农作物农产品水稻、油菜、油棕、椰枣树稻谷、油菜籽、棕油、椰枣在土地上种植的作物、林木,由根、茎、叶、果实组成人们收获的农作物和果树等林木的果实,或果实的制成品【谨防出错】稍不留意,就将某地农作物答成油菜籽、棕油,这样的错误屡见不鲜。或因粗心大意,或因缺少生产生活常识,应引起注意。5.不相容并列关系的概念如:粮食作物与经济作物粮食作物:水稻、小麦、玉米、高粱、大豆、蚕豆、碗豆、绿豆、甘薯、马铃薯经济作物:棉花、黄麻、油菜、花生、芝麻、甘蔗、甜菜茶、咖啡、可可、人参、贝母等。6.对立关系的概念:气旋反气旋1.星际物质和行星际物质星际物质是指存在于整个星际空间的气体和尘埃;•行星际物质则是指在太阳系中,广大的行星际空间分布着极其稀薄的气体和极少量的尘埃物质。故星际物质应包含行星际物质。2.太阳辐射、太阳辐射强度、太阳常数太阳辐射是指太阳以电磁波的形式向宇宙空间放射能量,是一个物理概念。太阳辐射强度则是一个物理变量,是指一平方厘米的地球表面上在一分钟内获得的太阳辐射能量,其大小随太阳高度角、纬度和时间而定,其中太阳高度角是主要因素。太阳常数则是一个物理定量,是指在日地平均距离条件上,在地球大气上界,垂直于太阳光线的每平方米面积上,每分钟内获得的太阳辐射能量,其数值为8.16焦/平方厘米·分3.降水、降雨降水包括雨、雪、淞、雾、露、霜、霰、雹等多种形式,而降雨仅仅是降水中的一个主要类型而已。4.流量、径流流量是单位时间内通过某过水断面的水体的体积,如果测得断面平均流速,则流量等于平均流速与过水断面面积的乘积。多年平均流量,又称“正常径流量”,其大小基本上反映了过水断面以上流域内水资源的丰沛程度。径流是指降水扣除蒸发量等损耗后沿地表、地下运动的水流。5.永久性积雪、季节性积雪永久性积雪、冰川是指分布在高纬度的两极地区或高山地区。一般只是在气温高的季节有稍许融化,可补给江河。季节性积雪则是一般分布在纬度较高、冬季气温较低的温带和寒带地区,到次年春暖以后积雪可全部融化成水,使该地河流形成春汛,也可使土壤湿润,形成好的墒情,利于春播。6.印度板块、印度洋板块印度洋板块为全球六大板块之一,主要以大洋地壳为主,属大洋板块。印度板块从属于印度洋板块,是它的一个子板块,为小板块,由陆壳组成,属大陆板块。喜马拉雅山脉是印度板块(而非印度洋板块)与亚欧板块两大陆板块碰撞产生的,故此处多地热、地震等地壳活动。7.地质作用、地壳运动和地质构造地质作用是指由于自然界的原因,引起地壳表面形态、组成物质和内部结构发生变化的作用,按其能量来源可分为内力作用和外力作用。地壳运动是内力作用的一种表现形式,主要分为水平运动和升降运动两种。而地壳中的各种地质构造基本上都是地壳运动的结果,基本构造有褶皱和断层两种形式。8.矿物、矿床、矿产矿物是形成矿产和矿床的物质基础,矿物不等于矿产,只有在岩石形成过程中,一些有用的矿物在地壳中或地表富集起来,达到工农业利用要求时,才成为矿产。矿产是一种重要的自然资源,有矿产不一定就叫矿产。矿产是在一定地质作用下,矿产的富集地段称为矿床。9.土壤、土地、土地资源土壤是陆地表面具有一定肥力、能够生长植物的疏松表层。土地是陆地的表层部分。土地比土壤内涵丰富,除土壤外,还包括尚未形成土壤的岩石和岩石的风化物。土地资源指人类在目前和可预见到的将来能开发利用的各种类型的土地,它即有自然属性,又具有社会属性。10.草原、草地、草场草原指生长在干旱、半干旱地区由旱生、半旱生的多年生草本植物占优势的植被。草地指被覆盖着草原、草甸等植被的土地。草场指用于畜牧的草原、草甸等的统称。草地属于土地资源,而草原、草场属于生物资源。11.森林覆盖率与林木蓄积量前者是指森林面积占土地总面积的百分比,反映一个国家或地区森林面积的占有情况。后者则指森林面积上生长着的林木材蓄积总量,是测定一个国家或地区森林资源总规模和水平的重要指标。12.一次能源与二次能源一次能源是指从自然界中直接取得的天然能源,无任何人工加工。二次能源是一次能源经过加工转换成人们需要的另一种形式的能源,如煤汽、焦炭、核电、水电等,都是一次能源转换成的二次能源形式。13.副热带高气压带与副高副热带高气压带:是七个气压带中的一个;副高:是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的简称,对我国天气、气候及旱涝有较大影响。14.东南丘陵与江南丘陵东南丘陵是北至长江,南至两广,东至大海,西至云贵高原的大片低山和丘陵的总称。南岭以北,西起武陵山,东至武夷山,湖南和江西两省以及安徽南部的丘陵称为江南丘陵。南岭以南,广东、广西的丘陵称两广丘陵。浙闽边境的仙霞岭和闽赣边界的武夷山,是长江与东南沿海独流入海水系的分水岭,这一列东北—西南走向山脉以东、浙江和福建境内的丘陵,则称为浙闽丘陵。15地方时、区时、时区、国际标准时间、北京时间、北京的地方时地方时:因经度不同的时刻。地球上有无数个地方时。时区:1884年国际上采取了全世界按统一标准划分时区,实行分区计时的办法,将全球分成24个时区,其中东西12区各半个时区。区时:国际上规定每一时区都采用中央经线的地方时作为标准时间,这就称为区时。国际标准时间:中时区的区时,即格林尼治时间.也即是0度经线的地方时.北京时间:我国统一采用的标准时间,等同于东8区的区时,或东经120度的地方时。北京的地方时:指东经116度的地方时。16.太阳高度与正午太阳高度太阳高度:是太阳高度角的简称,是表达昼夜状况的指标,大于0为白昼,小于0时为黑夜,等于0时在晨昏线上。某一时刻太阳高度的分布特点是从直射点向四周递减正午太阳高度:是一天中最大的太阳高度,是太阳在上中天的高度或地方时为12点时的太阳高度分布规律是:由直射点所在纬度向南北两侧递减节气:是根据天气和物候的演变情况确定的,以太阳在黄道上运行15。为划分标准,一个回归年有24个节气。季节:是根据各地正午太阳高度和昼夜长短的周年变化情况确定的,以太阳在黄道上运行90度为划分标准;二者在一定程度上都反映了一年中寒来暑往及物候的变更情况。17.节气与季节、夏至日与远日点、冬至日与近日点无霜期:指一年中终霜之后到初霜之前的一段时间。一般在我国由南向北,沿海向内陆逐渐缩短,它与生长期(作物生长的时期)的长短呈正相关。生长期:作物可能生长的时期或作物从播种到成熟的时期,前者称气候生长期,纬度高地区生长期短,后者称作物生长期,同一农作物在高纬高山地区生长期长18.无霜期、积温、生长期、降水变率积温:日平均气温高出某一特定的温度期间的温度的累积总和。降水变率:表明降水平均变化情况的量。以各年降水量的距平数与多年平均降水量之比的百分数。降水变率越大表示降水量不稳定,旱涝频率越高。季风气候区降水变率大。气团:大范围性质均一的空气。根据与流经地区气温的对比,可以分为冷气团和暖气团。锋面:冷气团和暖气团的交界处。单一气团控制天气明朗,气团交界处天气多变。19.锋面与气团均由海陆热力性质差异而形成,季风性湿润气候没有季风气候典型,也就是夏季气温可能没有季风气候高,降水也没有季风气候集中,冬季气温稍高,降水也稍多。亚热带季风气候分布在东亚,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分布在北美洲、南美洲、澳大利亚的东岸20.亚热带季风气候与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台风与飓风:均是热带气旋中最强的一级。因所处海域不同而名称各异。分布于西北太平洋上的称为台风,分布于印度洋和大西洋的称为飓风。气旋与反气旋:分别是低气压与高气压空气的运动状况锋面气旋:是含有锋面的气旋,锋面发育在低压槽中。热带气旋:是热带或副热带海洋上形成的一种气旋,当其中心附近风力达到12级或以上时称为台风或飓风。21.台风与飓风、气旋与反气旋、锋面气旋、热带气旋22.焚风与干热风焚风:沿着背风山坡向下吹的热干风叫焚风。当气流越过山脉时,在迎风坡上升冷却,起初按干绝热直减率(即1℃/100米)降温,当空气达到饱和状态时水汽凝结,气温就按湿绝热直减率(即0.6-0.8℃/100米)下降,大部分水分在山前降落。过山顶后,空气沿山坡下降,并基本上按干绝热直减率(即1℃/100米)上升,导致山地背风坡气温高于迎风坡,因而形成焚风。干热风:是一种高温干燥并伴有一定风力的农业气象灾害。23.气候的要素与气候形成因子气候的要素指气温、降水、气压和风,其中主要是气温和降水。气候的形成因子指影响气候的要素,有太阳辐射、大气环流、下垫面状况和人类活动等。24.气候类型和气候特征气候类型是根据各地气温和降水状况,将全球气候划分的若干种类型。而气候特征则是某种气候类型在气温和降水方面长期稳定的基本特征。25.海陆风、季风与季风气候海陆风是由海陆之间的气压日变化而引起的,仅出现在滨海地区,是一日之内风向转变的现象。季风是由海陆热力性质的差异所导致的海陆之间气压中心的季节变化(或气压带和风带位置的季节移动),而引起的一种大范围盛行的、风向随季节有显著变化的风系。有季风的地区不一定就形成季风气候,只有在海陆对比显著、风向变化明显的热带、副热带和温带大陆东岸的季风区分布的才是季风气候。26.积温与气温积温是指日平均气温≥10℃的植物持续生长期内的日平均气温的累积,它反映一地生长期内温度的高低和热量的多少。气温是指一地大气温度的反映。27.断裂与断层:断层是岩石在断裂变形阶段产生的,只有当岩石沿断裂面有明显的移动时,才能称断层。形成断层,岩石必定断裂,但岩石产生断裂,未必一定形成断层,关键在于是否沿断裂面有明显的位移。28.洪灾与涝灾涝灾:由于本地降水过多,地面径流不能及时排除,农田积水深度过大,时间过长,使土壤中的空气相继排出,超过作物耐淹能力,造成作物根部氧气不足,根系呼吸困难,并产生乙醇等有毒有害物质,影响作物生长,造成作物死亡,农业减产的灾害。洪灾:由于江、河、湖、库水位猛涨,堤坝漫溢或溃决,使客水入境而造成的灾害。洪灾除对农业造成重大灾害外,还会造成工业甚至人员生命财产的损失。洪水是一种峰高量大、水位急剧上涨的自然现象。洪水按其成因可分为暴雨洪水、融雪洪水、冰凌洪水和雨雪混合洪水等。29.风化作用与侵蚀作用:风化和侵蚀都是对岩石的破坏作用。但风化作用相对侵蚀作用来说,是在静态下比较缓慢地进行的,短时间内不易被人们觉察。而侵蚀是在较为明显的动力作用下进行的,易于察觉。30.增长率增减与数量增减人口增长率降低≠人口数量减少,人口增长率为负值时,人口数量才减少。31.比重变化和绝对数量变化在能源消费构成中,煤、石油的消费比重下降并不等于消费
本文标题:高考地理复习易混淆概念辨析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4661330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