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素描基础课程(一)1、造型基本因素2、比例与分割3、特征与基本形4、转折与轮廓5、结构与构成6、透视与空间7、明暗与调子8、画面构成素描的基础课程(一)(1)点(2)线:辅助线、轮廓线(3)面:直面、曲面(1)物体的形体特征(2)形体总体出发(1)一点透视(2)一点斜透视(3)成角透视(4)空气透视法(1)明暗产生的原因(2)明暗的基本法则(3)三面(4)五调(1)形体组合与画面切割(2)角度确定与空间序列造型基本因素1、形体的点、线、面我们所描绘的物体都是立体的,而最基本的形体是立方体、球形、柱体与椎体。素描写生可从这四类形体出发,去研究主体构成的基本因素与形体塑造的关系点点表示位置,是形体塑造的标记,对于造型有着特定的数量意义。先看位置点,找出它的基点与顶点、右点、左点、近点和远点,这些点规定着物体的整体范围和个面之间的大小比例关系。再看转折点,这些点如同交通枢纽,联系着形体中的线与面。线线由点的定向运动产生。线条是点运动的延续,连接起点和终点的是线,任何一幅素描都是由无数的线组合而成。线是形体塑造的中坚,线有着无穷的魅力。辅助线是指在形体塑造的过程中所借助的假设线。这些线,有助于我们把握形体的动势和形体的整体特征,有利于我们表现形体时能做到从整体到局部有序的进行。轮廓线轮廓线反映的是形体转折部分。在绘画过程中,轮廓线的表现要求由直线到曲线,有外轮廓到内轮廓,从而形成物体的立体框架。面无数点的组合或无数线排列后的效果,在视觉上形成了面,而面运动产生了体。在造型过程中,面可分为两类,即直面与曲面。直面立方体在画面上一般是以正面、侧面、顶(底)三个面呈现。曲面球体借助于光线,在画面上一般是以亮面、暗面、明暗交界线(面)、反光面和投影组合而成。任何一种复杂的形体,都可以由立方体、球体体面关系去理解和分析。2、比例与分割比例是指物体间或物体各部分的大小、长短、高低、多少、窄宽、厚薄、面积风诸方面的比较。不同的比例关系形成不同的美感,观察与表现比例关系有个较好的方法,如先抓住相比关系因素的两极,再确定中间部分,依次分割下去,就可以确定出任何复杂的比例关系3、特征与基本形物体的形体特征,是指物象都有自己的特征,使之相互之间得到区别。我们要对形状进行概括与归纳,形成了一个基本形的概念,如圆形:人脸、苹果、罐子、太阳;方形:课桌、书籍、电视机、房子等,因此可以这样说,抓住了基本形就基本抓住了形体的主要特征。从形体总体出发,对物体的原形进行简化,省去烦琐的细枝末节,以形成简单的几何形状。首先是抓住它的平面形,是方、是圆还是角;再看它的体积特征,属于立方体、球体还是柱体。在具体作画时,先目测高度,再目测宽度,最后作上、下的宽窄比较,就能把握住形体的基本特征。4、转折与轮廓当构成物体的面发生方向上的变化,形体的面就出现了转折。方形物体转折明显,称为折,圆形物体转折缓慢,称为转。一般的物体的边缘可以看作是转折,立方体外缘内的棱为转折,叫内轮廓。球体内侧的明暗交界可视为转折,也属于内轮廓。在造型过程中,当我们以线去体现形体的转折处,即为轮廓线。根据形体转折内外的部位,轮廓线可分为外轮廓线和内轮廓线。在作画起稿过程中,应集中表现物体的轮廓,抓住轮廓的方法可采取由外到里的方法。5、结构与构成结构是指物体本身个部分组合和构造。物体都有内部和外部的构成因素和结构关系,个部分的互相连接穿插、重叠、相离等决定了物体的形体。在素描训练中,对结构加进一些主观成分和表现手法,反映在画面上的形体结构,可看作一种构成。6、透视与空间一切物象占有一定的空间,物与物之间也存在着一定的空间距离。如画者与写生物的空间距离,被画物体之间的空间距离,被画物本身前后的空间距离,被画主体与背景的空间距离。。。。在素描中,利用物体的透视变化产生距离感,表现空间的技法,其中最基本的方法是透视原理的运用。几何透视法几何透视法产成与数学原理,是把几何透视运用到绘画艺术表现之中,是科学与艺术相结合的技法。它主要借助于远大近小的透视现象表现物体的立体感。几何透视法包括三个要素:视平线,一般是指画者平视时与眼睛高度平行的假设线。视平线决定被画物的透视斜度,被画物高于视平线时,透视线向下斜,被画物低于视平线时,透视线向上斜。心点,是指视觉中心。它位于画者的核心部位。在平行透视中,一切透视线引向心点。距点,视点至心点的距离叫距点,如果把视距移至视平线上心点的两侧,所得的点为距点。对角线在这里,渐小的烟筒和塔架在画面中构成醒目的对角线,从而把注意力从照片一边引导到另一边。几种线索结合在这张照片中,线性透视和近大远小结合在一起达到了很好的效果。不仅道路发生会聚,而且混凝土路面看上去变得比较小了,从而造成一种强烈的距离感。渐渐缩短线性透视还可以用一种细微的方式使用,以便帮助印证近大远小。在这张照片中,这些门的高度似乎是一点一点地缩短,因为它们是沿着缓慢弯曲的车道分布的。1,透视——通过一层透明的平面去研究后面物体的视觉科学。“透视”一词透视2,透视图——将看到的或设想的物体、人物等,依照透视规律在某和媒介物上表现出来,所得到的图叫透视图。3,视点——人眼睛所在的地方。标识为S。(EYEPOINT)4,视平线——与人眼等高的一条水平线HL。(HORIZOUTALLINE)5,视线——视点与物体任何部位的假象连线。(LINEOESIGHT)6,视角——视点与任意两条视线之间的夹角。(VISUALANGLE)7,视域——眼睛所能看到的空间范围。8,视锥——视点与无数条实现构成的圆锥体。(VISUALCONE)9,中视线——视锥的中心轴。又称中视点。(LINEOEVISUALCENTER)10,站点——观者所站的位置。又称停点。标识为G。(STANDINGPOINT)11,视距——视点到心点的垂直距离。透视基本术语12,距点——将视距的长度反映在视平线上心点的左右两边所得的两个点。标识为d。(DISTANCEPOINT)13,余点——在视平线上,除心点距点外,其他的点统称余点。标识为V。(COMP透视LEMENTPOINT)14,天点——视平线上方消失的点。标识为T。(TOP—VANISHIUG)15,地点——视平线下方消失的点。标识为U。(BOTTOM—VANISHIUG)16,灭点——透视点的消失点。17,测点——用来测量成角物体透视深度的点。标识为M。(MEASURINGPOINT)18,画面——画家或设计师用来变现物体的媒介面,一般垂直于地面平行于观者。标识为PP(PICTUREPLANE)19,基面——景物的放置平面。一般指地面。标识为GP(GROUNDPLANE)20,画面线——画面与地面脱离后留在地面上的线。标识为PL。(PICTURELINE)21,原线——与画面平行的线。在透视图中保持原方向,无消失。22,变线——与画面不平行的线。在透视图中有消失。23,视高——从视平线到基面的垂直距离。标识为h(VISUALHIGH)24,平面图——物体在平面上形成的痕迹。标识为N(PLAN)25,迹点——平面图引向基面的交点。标识为TP(TRACKPOINT)26,影灭点——正面自然光照射,阴影向后的消失点。标识为VS(VANISHINGOFSHA透视DOW)27,光灭点——影灭点向下垂直于触影面的点。标识为VL(VANISHINGOFLIGHT)28,顶点——物体的顶端。标识为BP(BASEPOINT)29,影迹点——确定阴影长度的点。标识为SP(SHADOWPOINT)一点透视建筑物由于它与画面间相对位置的变化,它的长,宽,高三组主要方向的轮廓线,与画面可能平行,也可能不平行。如果建筑物有两组主向轮廓线平行于画面,那么这两组轮廓线的透视就不会有灭点,而第三组轮廓线就必然垂直于画面,其灭点就是心点s°。这样画出的透视称为一点透视。在此情况下,建筑物就有一个方向的立面平行于画面,故又称正面透视。也就是一点透视。透视分一点透视(又称平行透视),两点透视(又称成角透视)和三点透视三类二点透视二点透视,即成角透视。在平行透视中假设所有的物体都是平行摆放的,而实际物体与画面常常会成一定的角度,因此运用二点透视就能较准确地表现每一个物体。二点透视图面效果比较自由、活泼,反映空间比较接近于人的真实感觉。缺点是角度选择不好,容易产生变形。透视的基本规律近大远小近高远低近宽远窄近实远虚近高远低近大远小近高远低近大远小透视1、平行透视2、成角透视3、三点透视4、散点透视等。平行透视:一个立方体只要有一个面与画面平行,透视线消失于心点的作图方法,也称为一点透视。消失点平行透视视平线这个正方体是什么透视?成角透视一个立方体任何一个面均不与画面平行(即与画面形成一定角度),但是它垂直于画面底平线。它的透视变线消失在视平线两边的余点上,称为成角透视,也称两点透视.消失点消失点成角透视视平线成角透视为什么在画结构素描圆柱体时上中下三个结构圆的弧度要一个比一个大?为什么画圆时前面的弧度要比后面的更实一些。现实生活中虚实景象虚实现实生活中虚实景象虚实透视基本规律:近大远小近实远虚3三点透视一个立方体任何一个面都倾斜于画面(即人眼在俯视或仰视立体时)除了画面上存在左右两个消失点外,上或下还产生一个消失点,因此作出的立方体为三点透视。7、明暗与调子认识素描中的明暗(1):明暗产生的原因:有光源(不论是自然光源、人工光源)照射,就有了明暗之说;(2):明暗的基本法则:光源直射处(向光)是明亮部。.光源照射不到之处(背光)是黑暗部。反射光所形成的是中间灰色部分。物体的形象在光的照射下,产生了明暗变化。光源一般有自然光、阳光、灯光(人造光)。由于光的照射角度不同,光源与物体的距离不同,物体的质地不同,物体面的倾斜方向不同,光源的性质不同,物体与画者的距离不同等,都将产生明暗色调的不同感觉。在学习素描中,掌握物体明暗调子的基本规律是非常重要的,物体明暗调子的规律可归纳为“三面五调”A:三面物体在受光的照射后,呈现出不同的明暗,受光的一面叫亮面,侧受光的一面叫灰面,背光的一面叫暗面。这就是三面。B:五调调子是指画面不同明度的黑白层次。是体面所反映光的数量,也就是面的深浅程度。对调子的层次要善于归纳和概括,不同的素描调子体现的不同的个性、风格、爱好和观念。在三大面中,根据受光的强弱不同,还有很多明显的区别,形成了五个调子。除了亮面的亮调子,灰面的灰调和暗面的暗调之外,暗面由于环境的影响又出现了“反光”。另外在灰面与暗面的交界的地方,它既不受光源的照射,又不受反光的影响,因此挤出了一条最暗的面,叫“明暗交界”。这就是我们常说的“五大调子”。当然实际画起来,不仅仅是这五的调子,还要更丰富。但在初学时,我们起码要把这五种调子把握好。在画面中树立调子的整体感,即画面黑、白、灰的关系,运用好这几大调子来统一画面,表现画面的整体效果。高光是光线投射在物体表面上最亮的部分。灰光位于高光的两侧,一侧渐为形体的边沿,一侧与明暗交界线相衔接。明暗交界线位于亮面与暗面的交界处,它是暗面中最黑暗的层次。它不是一条线,而是一部分层次反光是因为光线折射与物体相邻的另一物体受光面的光线反射,或因环境光的作用,形成反光。一般情况下,强的反光仍比最深的灰光深。投影是因光线被物体遮挡后在支撑物上留下的黑影。上面这幅作品由三个立方体构成,并以三角形的三个顶点作为三个立方体的这个整体形状位置,从而形成了三角形的构图。画面图示了三种切割变化形式。(1)框太长(2)框太大(3)框为宜素描基础课程(二)素描的的基础课程(二)1.线的表现形式线的种类和注意事项:2.线条练习1.构图位置构图(布局):2.构图时的注意点1.几何体练习+写生石膏静物写生:2.静物临摹练习+写生3.头像讲解+练习2、线条练习步骤一:画出你喜欢的几何图形:用一种角度的排线填满图形。(线要画到两头虚中间实,一气呵气,不可出现带钩和两头齐的线条)正对圆的画法水平放置的圆画法倾斜的圆高光灰光明暗交界线反光投影高光:光线直射的区域,在整个球体中最亮。灰光:光线斜射区域,呈亮灰色,仅次于高光。明暗交界线:亮
本文标题:素描基础教程PPT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4661460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