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人事档案/员工关系 > 人力资源管理师-四级-第一章-人力资源规划
一、往年试卷分析及讲解—历年考试题目会在章节复习讲述)(一)卷册一:职业道德/理论知识二部分(时间为90分钟)第一部分:1-25,为职业道德试题;其中2部分,综合和个人表现部分。必须及格。第二部分:为理论知识试题,包括单选(26-85,共60道,只有一个答案正确的);多选(86-125,共40道,2个或2个以答案正确),每小题都是1分;这一部分答案非常肯定,不容考量。第一部分:职业道德,其实可以不用看得太多,只要以一个“优秀公民来“来要求自己。第二部分:理论知识单选相对简单;多选较难,做一篇非常重要,不要太求速度;做好后不轻易修改答案。看清题目,如下面”不正确的是“,下面不包括的是,请同学务必看清题目。不空题,争取拿每一分。卷册二:专业能力(技能)第一部分基础知识——按照书本进行复习,原则上划书本,考试形式全部以选择(单项或是多项)题形式出现。第二部分教程——按照书本进行复习,结合:考试指南习题、历年考试题型讲解;包括考试所有题型第一章人力资源规划•1.人力资源规划的概念(内涵)•广义:所有HR计划的总称•=战略规划+战术计划(实施计划)•狭义:对企业HR的需求进行预测;•对企业HR的供给进行预测;•采取措施达到企业HR供需平衡92.人力资源规划的分类按照规划的期限划分:长期规划(T≥5年)短期计划(T≤1年)中期计划(两者之间:1年<T<5年)人力资源规划103.人力资源规划的内容(外延)(1)战略规划——事关全局的关键性规划(2)组织规划——对组织机构的设计(3)制度规划——制度体系建设、制度化管理(4)人员规划——对人员总量、构成、流动的规划(5)费用计划——对人工成本、管理费用的规划歪门邪道记忆法:第一,提取关键字:如“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制度规划”第二,谐音:战组制人费——赞助治人肺_人力资源规划具体内容11第一节企业组织信息的采集与处理12人力资源规划一、基本原则13企业信息采集和处理的基本原则:(1)准确性原则——实事求是、客观真实(2)系统性原则——分类整理、系统完整(3)针对性原则——有的放矢、目的明确(4)及时性原则——迅速采集、及时处理(5)适用性原则——需求不同、类型不同(6)经济性原则——节约成本、提高效用记法:精细是极准针下列各项不属于组织信息调研具体要求的是()A综合性B系统性C经济型D及时性答案:A二、信息的采集161.企业组织信息采集的程序(1)调研准备阶段初步情况分析(假设主题)非正式调研(寻找问题)确定调研目标(确定重点)(2)正式调研阶段确定信息来源(原始资料、二手资料)选择抽样方法,设计调查问卷(简练易懂、便于操作)实地调查(现场调查)企业组织信息采集的步骤如下:非正式调研;正式调;初步情况分析;④确定调研目标,排序正确的是()A④B④C④D④答案:B二、信息的采集192.企业组织信息采集的方法(1)档案记录法决策机构的效果(接情报到研究);决策效率(接情报到决策);决策效果(决策收益);执行效率;文件审批效率;文件传递效率。(2)调查研究法询问法(当面、电话、会议、邮寄、问卷)观察法(直接观察法、行为记录法)现场直播录制重播(查)问:看:会议调查询问法的缺点包括:()A耗时长,成本高B被调查者不能充分发表见解C调查结果误差大D被调查者易受到他人的影响E受时间、地点限制•答案:BDE三、信息的处理22企业组织信息的处理1.定义:对调查研究所获得的资料进行的过程。(1)筛选;(2)统计;(3)分析。2.包括:(1)企业组织信息的分析可靠性分析、数理统计分析、经济学分析(SWOT)(2)调研报告的撰写(原则:真实、完整、客观、适用)注意:资料来源;统计方法;对象情况;信息分类(3)企业组织信息的应用(传输、存储、检索)1、2、3•撰写企业组织调研报告时,无须坚持()A真实原则B及时原则C完整原则D客观原则答案:B调研报告必须坚持真实,完整和客观的原则,在撰写调研报告时主要应注意的要点有()A符合调研者的意愿B调查研究资料的来源C调研报告的专业性D调查对象的基本情况E对企业组织信息进行分类答案:BDE第二节企业劳动定额管理27人力资源规划一、劳动定额的基本概念28劳动定额——指在一定生产、技术、组织条件下,采用科学合理的方法,对生产单位合格产品或完成一定工作任务的活劳动消耗量所预先规定的限额。几个要点:1.不能脱离具体的生产、技术和组织条件;2.对象是劳动者的劳动量(脑力和体力的支出量);3.根据生产工作过程的性质和特点,可采取多种计量方法;4.在生产或工作进行之前预先制定的;5.限定的是有效的劳动,不是无效的劳动。二、劳动定额的种类29(一)按表现形式划分1.时间定额(工时定额)——生产单位合格产品或完成一定工作任务的劳动时间消耗的限额。如:2工时/件;3工时/千克2.产量定额——在单位时间内生产合格产品的数量或规定完成一定的工作任务量的限额。如:30件/工日;5千克/工时3.看管定额——1个或1组操作者在同一时间内照管机器设备的台数或工作岗位数所规定的限额。如:4台/人;10人/生产线二、劳动定额的种类30(一)按表现形式划分4.服务定额——按一定的质量要求,对服务人员在制度时间内提供某种服务所规定的限额。如:1名房客服务员打扫房间:10间/天5.工作定额——采用多种指标和方法对各类人员完成技术性、管理性、公务性劳动所规定的限额。6.人员定额——即企业定员、劳动定员,指在一定的生产技术组织条件下,为保证生产经营活动正常进行,对各类岗位人员的配置所规定的限额。7.其他形式的劳动定额:如销售定额二、劳动定额的种类31(二)按实施范围划分1.统一定额——在部门、本地区或本行业范围内实施的定额。2.企业定额——在本企业范围内实施的定额。3.一次性定额——只使用一次的定额。(这种定额很容易受条件的影响,所以在确定的条件下做出的定额往往只能使用一次)321.现行定额——在日常生产和管理总具体实行的劳动定额。(正在使用的)用途:衡量工人的生产成绩,核算和平衡企业的生产能力,安排生产作业计划,计算计件工资和奖金,核算产品成本等。2.计划定额——在计划期内预计要实行的定额。用途:制定生产、劳动、成本计划及计算产品价格。3.设计定额——设计部门对相关资料进行对比分析计算出来的定额。用途:初步设计工厂的规模,组织专业化协作,核算各种设备、占地面积及劳动力的需要量。4.不变定额——又称固定定额,将某个现行定额固定下来一段时期内保持不变。用途:制定产品的不变价格,核算工业产值,下达技术经济指标,衡量各时期的企业劳动生产率水平,以便进行对比分析。二、劳动定额的种类(三)按用途划分二、劳动定额的种类33(四)按其他方式划分1.按编制的综合程度划分:时间定额、产量定额。2.按制定方法划分:经验估工定额、统计定额、技术定额、类推比较定额。3.按水平的高低划分:先进定额、平均先进(先进合理)等额、落后定额4.按反映的生产工艺特点划分:电子、仪器、仪表业劳动定额;机械制造业劳动定额;建筑安装业劳动定额…5.按制定、审批、发布的程序、工时消耗等划分。三、劳动定额的内容34(一)劳动定额的制定(二)劳动定额的贯彻执行评价和衡量贯彻实施的标准:1.劳动定额面的大小;2.是否按劳动定额组织企业的生产经验管理;3.是否按劳动定额对工人的劳动量进行了考核,做到“日清月结”;4.企业为了推行新定额是否采取了有效的措施。(三)劳动定额的统计分析(四)劳动定额的修订四、工时定额和产量定额的换算35(一)工时定额和产量定额工时定额(T)和产量定额(Q)两者互为倒数,即:T=1/Q或者Q=1/T(二)班产量定额和单件工时定额班产量定额(QB)和单件工时定额(TA)两者成反比例,即:QB=480/TATA=480/QB四、工时定额和产量定额的换算36(三)工时定额和产量定额的变化规律当产量定额提高时,工时定额降低,并且变化程度不同。设:工时定额(T)降低率为X,相应产量定额(Q)提高率为Y。则:Q(1+Y)=1/T(1-X)代Q=1/T入上式可得:X=Y/(1+Y)和Y=X/(1-X)当X=Y时,两者均为0,意味着没有变化。所以只要有变化程度就不同。从Y=X/(1-X)可以得出:limY=∞X→100%注意:1.工时定额与产量定额成反方向变化,但工时定额的降低程度与产量定额的提高程度成正方向变化。(P54:图1-14)2.工时定额与产量定额的转换目的:(1)比较工人的实际成果或劳动效率;(2)便于核算企业劳动能力;(3)合理控制劳动定额水平。37(一)与设备、工具有关的因素(数量、性质、使用情况)(二)与生产情况、生产过程有关的因素(不能月初松月底紧)(三)与操作方法有关的因素(规程是否合理、工人是否遵守)(四)劳动力的配备与组织有关的因素(技术工人和普通工人的配备、分工协作情况;工人等级与工作物等级的配合情况)(五)与工作地有关的因素(布置、光线、通讯、温度)(六)与各种规章制度及其他有关的因素1.作息换班制度(一班、二班、三班?轮流日夜班?出勤情况?)2.劳动纪律的情况(停工做私事?不遵守劳动纪律?)3.工资及奖励制度推行效果、工人的生产情绪4.设备的修理制度(有无预修制度?是否合理?应否改进?)5.车间的平面布置及工作地分布情况要力求合理(运输路线最短)七、制定劳动定额的要求38(一)快时间上的要求:制定劳动定额要迅速及时(二)准质量上的要求:制定劳动定额要先进合理(三)全范围上的要求:制定劳动定额要完整齐全二、制定劳动定额的科学依据1.技术依据。包括:生产条件;对工作地的供应服务和组织的状况;操作者的技术水平、经验和技能。2.经济依据。包括:劳动者在一定的工作时间内工作负荷程度;整个生产周期和产品总劳动量。3.心理生理依据。包括:劳动环境和生产条件对操作者的影响;工作时间的长度和休息时间的比重;劳动分工和协作的状况。【能力要求】一、制定劳动定额的基本方法P571、经验估工法。[优点]简便易行,工作量小,能满足定额制定“快”和“全”的要求。[缺点]易受估工人员的水平和经验的局限,出现定额偏高、偏底的现象,制定的劳动定额准确性较差,定额水平不易平衡。2、统计分析法(将过去的记录资料进行整理分析,考虑今后条件变化)3、类推比较法做法:(1)把产品结构和工艺相同的零件或工序进行分组排列,在各组中选择具有代表性的典型零件,并根据直径、长度、精度、重量等影响工时消耗的因素,按照工序制定出典型定额标准。(2)根据典型定额来类推比较,制定同类型相似零件的工序定额。优点:简便易行,工作量小,便于保持定额水平的平衡,也有利于提高定额的准确性。缺点:需要制定一套典型定额标准,工作量比较大。4、技术定额法步骤:1、分解工序2、分析设备状况3、分析生产组织与劳动组织。4、现场观察和分析计算九、统计定额的制定43(一)简单算术平均法(统计资料较少时)1.平均先进值(将平均值和先进值进行综合)2.先进平均值(求所有先进值的平均数)(二)加权算术平均法(统计资料较多时)思路:1.求出所有数据的平均数(一次平均数);2.根据一次平均数确定先进值的范围;3.在上面的基础上求出二次平均数。两个基础概念:1.“量”权数(表现为数量)2.“质”权数(表现为比重)九、统计定额的制定44(一)简单算术平均法(统计资料较少时)1.平均先进值的计算(将平均值和先进值进行综合)例子:某零件A工序加工原定额为14工分/件,已知实际耗时统计资料为:11、13、14、12、10、9(工分/件)。求:该零件工序实耗工时的平均先进值。第1种计算方法:(1)求出一次平均数;(2)求和最先进值的平均数,得到。=(11+13+14+12+10+9)/6=11.5(工分/件)=(11.5+9)/2=10.25(工分/件)-X-X--X-X--X九、统计定额的制定45(一)简单算术平均法(统计资料较少时)1.平均先进值的计算(将平均值和先进值进行综合)例子:某零件A工序加工原定额为14工分/件,已知实际耗时统计资料为:11、13、14、12、10、9(工
本文标题:人力资源管理师-四级-第一章-人力资源规划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4663827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