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心理学 > 药学 > 细菌的耐药机制与抗菌药物的选择.资料
细菌的耐药机制与抗菌药物的选择主要内容一、细菌耐药现状二、近年来发现的典型耐药菌三、细菌耐药机制四、减少细菌耐药的方法五、重要感染标本的采集方法六、药敏结果判断标准及临床意义七、抗菌药物的合理使用和常见耐药菌的治疗适者生存--达尔文有微生物就有耐药性,有抗菌药就会出现耐药性。细菌耐药性的产生1929年Fleming发现青霉素并随后由Florey和Chain用于临床而取得惊人的效果,这标志着抗生素时代的到来,它使人类的平均寿命延长了15年以上。但是,随着青霉素的广泛应用,发现了耐药菌的产生。1941年用2万单位青霉素能够控制的感染逐步上升到用20万、100万甚至更高的单位才能控制,人们第一次把细菌耐药性的问题提到重要的日程。科学家在不太长的日子里开发出了半合成抗生素,有力地解决了当时的细菌耐药性问题。但是,随着更多的抗生素特别是第二代和第三代头孢菌素的广泛使用,产生了甲氧西林耐药金黄色葡萄球菌(methi—cillinresistantStaphylococcusaureus,MRSA),它对许多抗生素产生耐药性。细菌耐药性问题又被第二次提到了重要的日程。半合成抗生素的开发和MRSA的出现都是抗生素化疗史上的重大事件,记述了人们与细菌斗争历史的一个侧面。据统计,1992年美国13000人死于耐药菌的感染,1995年在临床发现的葡萄球菌有96%是耐药菌,1998年60万耐药菌感染病人的医疗费增加370万美元。国内的有关资料表明,1998年的MRSA出现频率比1996年高3倍,青霉素耐药肺炎链球菌(penicillinresistantStreptococcuspneu—moniae,PRSP)的出现频率高达30%。一度被认为不治之症的结核病曾用链霉素治愈,但近年来出现的对这些药物都产生耐药性的结核分枝杆菌令人担忧。这些耐药菌成为临床医生难以对付的“超级细菌”。细菌耐药性变异的趋势近年来临床上发现的耐药细菌的变迁有以下6个主要表现:(1)耐甲氧西林的金葡菌(MRSA)感染率增高;(2)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CNS)引起感染增多;(3)耐青霉素肺炎球菌(PRP)在世界范围,包括许多国家和地区传播;(4)出现耐万古霉素屎肠球菌(VRE)感染;(5)耐青霉素和耐头孢菌素的草绿色链球菌(PRS)的出现;(6)产生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耐药细菌变异。最新报告,在美国大约50%金葡菌为MRSA,也是医院ICU院内感染50%的致病菌表皮葡萄球菌对β内酰胺类抗生素明显耐药肠球菌约30%对万古霉素耐药铜绿假单孢菌约20%对QNs耐药,15%对亚胺培南耐药肺炎球菌约50%对青霉素耐药金葡菌对万古霉素也明显耐药(须8~16μg/ml)。NEnglJMed2004;351:523~526不断增加的耐药性不断增加的耐药性在中国,耐青霉素肺炎链球菌(PRSP)约30%,,耐大环内酯类抗生素肺炎链球菌(MRSP)巳高达73%,并由高耐药基因(erm基因)所产生。1994~2001年,我国32家医院,重症感染患者分离出10,575株G-菌中,属非发酵糖革兰阴性杆菌的铜绿假单孢菌占19.7%,不动杆菌占13%,嗜麦芽缩窄单孢菌占3.9%,分别位于第一、第四、第七位,与美国相似。共同特征是①环境菌②天然耐多药③均可引起器械相关性感染。8年间所有广谱抗菌药对铜绿假单孢菌的耐药率升高20%~37%,如头孢他定敏感率由95.8%降为78.8%;环丙沙星由75.4%降为63.2%;哌拉西林/三唑巴坦由93.0%降为80.7%;亚胺培南由91.5%降为75.4%。中国抗生素杂志2004;29:193~196医院获得性感染显著增加;美国每年有4万死亡病例是由耐药菌所致;食源性感染大幅度增加;全球每年死亡5200万人,其中1/3死于感染性疾病,占死因第一位;耐药性问题已成为全球性问题;来自WHO的报告中国97%的病毒性支气管感染患者使用了抗菌药在初级医疗保健体系中30%~60%患者使用了抗菌药私人医师对儿科病人的41%使用了抗菌药对耐药菌治疗的所需费用为敏感菌的100倍来自WHO的报告专家评论:最近25年来,FDA除批准利奈唑烷外,基本上无新抗菌药问世。为此,我们要万分珍惜目前临床正在使用、并很有效的抗菌药。(此药2000年问市,目前己有2%∽3%肠球菌耐药)。JAMA2001;285:601-605开发新抗菌药越来越难耐药的速度越来越快耐药的程度越来越重耐药的细菌越来越多耐药的几率越来越高总之,耐药性已成为一个全球性问题,人类正在为过度使用抗菌药而付出巨大代价耐药性的严重性与复杂性使患者不能得到有效的治疗使患者患病时间延长使患者死亡的危险性增大使感染性疾病发生流行的时间更长使其他人感染的危险性增加使抗感染的费用急剧增加细菌耐药性的危害细菌耐药性①先天性耐药性(Intrinsicresistance)又称原发性耐药性、遗传性耐药性,内源性耐药性②获得性耐药性(Acquiredresistance):又称继发性耐药性、非遗传性耐药性,外源性耐药性,③假性耐药性(Pseudoresistance)④交叉耐药性(Crossresistance)㈠先天性耐药性概念:指细菌对某些抗菌药物的天然不敏感,亦称为天然耐药性细菌。其耐药基因来自亲代,存在于其染色体上,具有种属特异性。特点:始终如一,由细菌的种属特性所决定,可以从理论上推测。抗菌药物对细菌能够起作用首要的条件是细菌必须具有药物的靶位。又如肺炎克雷伯菌对氨苄西林、嗜麦芽窄食单孢菌对亚胺培南天然耐药;磷霉素对鲍曼不动杆菌㈡获得耐药性概念:指细菌DNA的改变导致其获得耐药性表型,其耐药基因来源于基因突变或获得新基因。获得性耐药性:大多是抗微生物药物诱生,如MRSA,ESBLs,PRSP;获得性耐药性,依耐药程度又分为相对耐药(又称中间耐药)和绝对耐药(又称高度耐药),影响获得耐药性发生率的三个因素:药物使用的剂量细菌耐药的自发突变率耐药基因的转移状况假性耐药性:体外试验无活性而在体内有活性,如大肠埃希菌与克雷伯肺炎杆菌对氨苄/舒巴坦;铜绿假单孢菌对氨曲南可有假性耐药性;交叉耐药性:耐药性在结构相似药物间传递所致。细菌耐药现状-PRSP、MRSA/MRSE、VRE…-ESBL、AMP-C、金属酶…-MDR、TDR结核菌…糖肽类抗生素VRE耐万古霉素肠球菌1986糖肽类抗生素GRE耐糖肽肠球菌1986-内酰胺类抗生素MRSA耐甲氧西林金葡菌1961被耐药的抗菌药缩写耐药菌年代-内酰胺类抗生素PRSP耐青霉素肺炎球菌1967(1992)近年来发现的典型耐药菌三代头孢类、单环类ESBLs超广谱酶(40多种细菌)1998糖肽类抗生素G1SA耐糖肽金葡菌1997全部抗结核药MDRTb耐多药结核杆菌1992β-内酰胺类抗生素MBL产金属β-内酰胺酶的绿脓、沙雷菌1991β-内酰胺类抗生素BLNARβ-内酰胺酶阴性耐氨苄西林流感嗜血杆菌19902002耐万古霉素金葡菌VRSA万古霉素近年来发现的典型耐药菌临床病症细菌学原因泌尿道感染产b内酰胺酶大肠杆菌属呼吸道感染耐药肺炎球菌、产b内酰胺酶嗜血流感杆菌以及耐阿莫西林卡他莫拉菌结核病多重耐药分支结核杆菌淋病耐青霉素淋病奈瑟菌属腹泻多种耐药沙门菌属、志贺菌属以及弯曲菌属社会获得性耐药菌株MRSA和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对万古霉素敏感性降低的葡萄球菌耐万古霉素肠球菌(VRE)多重耐药菌:假单孢菌、克雷白杆菌属以及肠杆菌属医院获得性耐药菌株机制举例1.产生药物失活酶β内酰胺酶;钝化酶;一种细菌也可产多种酶2.靶部位发生改变PBPs改变使青霉素类耐药;S12蛋白改变使链霉素耐药;DNA促旋酶或拓扑异构酶Ⅳ改变使喹喏酮类(QNs)耐药3.靶旁路系统新建PB2`使甲氧西林对金葡菌耐药4.代谢途径改变如磺胺类耐药,细菌自己合成叶酸5.膜通透性降低膜孔蛋白丢失或形成生物膜(Biofilm),如亚胺培南对绿脓杆菌耐药6.膜泵外排目前已知有5个家族、20多种外排泵,如转运抗生素的内膜蛋白MexB、MexD;控制抗生素进出细胞的外膜蛋白OprM;连接膜与外排蛋白的膜连接蛋白MexA等,临床最有意义的是MexAB—OprM是四环素、氯霉素、QNs等最常见的耐药原因耐药性的机制1,2,3,4,为专一性耐药,即对某一种或某一类抗菌药耐药,目前已成功得到控制5,6,为非专一性耐药,即广谱耐药,目前尚难以控制耐药性的机制图1细菌4种耐药机制示意图下图所示为药物进入细菌胞内的途径和细菌对抗菌药物产生耐药性的各种可能机制。耐药机制灭活酶和钝化酶β内酰胺酶氨基糖苷钝化酶氯霉素乙酰转移酶红霉素酯酶药物通透性降低革兰阴性菌外膜蛋白减少或消失革兰阳性菌肽聚糖层阻碍药物进入某些细菌外膜上的药物泵出系统耐药机制药物作用靶位的改变核糖体的改变大环内酯、林可霉素DNA解旋酶、拓扑异构酶的改变喹诺酮类PBP的改变β内酰胺类二氢叶酸还原酶的改变甲氧苄啶β内酰胺类药物耐药革兰阳性菌中,PBPs的改变是主要原因革兰阴性菌中,产β内酰胺酶是主要原因另外在革兰阴性菌中外膜通透性降低(OmpF、OmpC等)和主动外排(MexAB-OprM等)也起一定作用β内酰胺类药物耐药--PBPs改变PBP改变包括获得新的对抗生素低亲和力的PBP和本身发生修饰导致对抗生素亲和力下降的PBP,前者主要发生在葡萄球菌中(PBP2a),后者主要发生在肺炎链球菌中(PBP1a/PBP2x/PBP2b)。粪肠球菌和屎肠球菌对低水平青霉素的固有耐药是由于青霉素低亲和力的PBP5,粪肠球菌的高水平耐药与PBP5过量产生和氨基酸突变有关。β内酰胺类药物耐药--β内酰胺酶β内酰胺酶与PBP在空间结构上相似,能结合并水解β内酰胺类抗生素。目前90%以上的金黄色葡萄球菌中的β内酰胺酶属于Bush2a组酶(青霉素酶),包括四个功能相似的亚型,几十年来金黄色葡萄球菌中的β内酰胺酶一直没有发生进化。β内酰胺类药物耐药--β内酰胺酶阴性菌中的β内酰胺酶:广谱酶(TEM-1、TEM-2、SHV-1)ESBL(超广谱β-内酰胺酶)IRT(耐酶抑制剂广谱酶)AmpC(染色体、质粒)碳青酶烯酶外膜通透性降低和主动外排β内酰胺类药物耐药使抗菌药物外排,降低细菌细胞内的药物浓度而耐药,而且是导致多重耐药的重要机制目前研究表明主要有两大类外排系统:特异性(单一性)外排系统和多种药物耐药性(multidrugresistance,MDR)外排系统。一般来说,两个外排系统的作用都各不相同,其中特异性外排系统一般只作用于单一的底物(药物),常常是某一类的抗生素,如四环素、氯霉素、链霉素等。而多种药物耐药性外排系统可以作用于多种抗菌药或者一些结构和功能不相关的复合物。低耐药性主要是指外排泵所导致的MIC的升高是有限的,这从各种对铜绿假单胞菌耐药的研究中可以看出。Ikonomidis在研究铜绿假单胞菌对碳青霉烯类的耐药性中发现,美罗培南对外排泵mexB和mexY的突变菌株的MIC只比普通菌株高4倍,显然,这样的耐药性并不能给抗生素的使用带来不能克服的困难。但是,低耐药性是不是存在于所有外排泵导致的耐药中,还有待于进一步研究。痰培养+药敏:铜绿假单胞菌检验项目检验结果药敏结果氨苄西林=32耐药氨苄西林/舒巴坦=32耐药丁胺卡那霉素=64耐药氨曲南=64耐药头孢哌酮舒巴坦中介环丙沙星1敏感头孢替坦=64耐药头孢曲松=64耐药头孢唑林=64耐药呋喃妥因=512耐药头孢吡肟=64耐药庆大霉素=16耐药亚胺培南=16耐药左旋氧氟沙星1敏感美洛培南耐药哌拉西林=128耐药头孢呋辛钠=64耐药头孢呋辛酯=64耐药复方新诺明=320耐药头孢他啶32耐药替卡西林/棒酸=128耐药妥布霉素8中介哌拉西林/他巴唑坦32敏感氨基糖苷类药物耐药氨基糖苷类抗生素主要作用于需氧革兰阴性杆菌的革兰阳性球菌,对链球菌和肠球菌往往无效。天然氨基糖苷类药物耐药主要是药物的
本文标题:细菌的耐药机制与抗菌药物的选择.资料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4667838 .html